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57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docx

清代全史笔记第一册

 

清朝兴起时期的中国1

中国边疆的边患2

中国的周边2

建州到清的社会结构变化2

努尔哈赤统治集团的社会结成3

最早的皇庄3

建州女真族到满族共同体再到清势力的发展p73

入关前后清的历史关联p94

女真考4

金代就开始从北部地区迁徙少数民族填充东北人口空缺4

元朝的东北女真管辖5

元末明初女真的迁移5

明朝在东北的统治:

籍女真制北虏5

佟达剌哈6

斡朵里6

铁岭6

建州卫始设6

乌拉和哈达6

叶赫部7

辽东卫所设立7

奴儿干题解7

吉林船厂7

辽东交通p20、217

明朝为什么广招女真p238

朝贡p248

马市9

穆昆–和哈拉的关系9

布库里雍顺的证明依兰哈拉为迁移后穆昆地10

後金年號變遷10

改金為清的意義10

論“漢化”11

書房-文館-內三院11

理事十大臣12

滿人等級13

年表13

清朝興起時期的中國

其一:

15c,社會大規模流民運動。

16-17c全國城鄉不斷出現農民流民城市居民暴動。

,全國處於持續動亂之中。

其二:

封建商品經濟發展,市民經濟崛起。

南方各省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中國光大的北部、西北部地區經濟不發達且處於長期持久動亂之中,生產萎縮,災荒頻仍。

與南方及東南沿海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邊疆的邊患

東北——努爾哈赤

西南地區——四川奢崇明,貴州安邦產——遵義畢節重慶

陝西大順農民起義

中國的周邊

東面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雖被萬曆出兵鎮壓但是由於兵力安置不當,對原本忽略的遼東地區造成擾亂,於是出現了建州部的崛起,努爾哈赤為代表的女真勢力不斷向南方的明朝試探挑釁。

北面黑框龍江-貝加爾湖流域以東地區出現了沙俄勢力的侵略。

從1581年開始,沙俄勢力開始向東擴張,萬曆初年其勢力越過烏拉爾山,末年已席捲西伯利亞,滲透到貝加爾湖以東地區。

崇禎初年其勢力進入到烏第河流域,建立了亞庫次克城。

在清朝勢力入關前夕,沙俄入侵者翻過了外興安嶺,到達精奇裡江的上源,野蠻蹂躪達斡爾人居住地,搶奪燒殺無惡不作。

清朝的貂皮帽以資源遭到侵略。

此時正值明清間爭奪遼東間戰事緊要關頭,雙方都無暇顧及沙俄勢力的侵略。

3

東南沿海地區,此時西方殖民勢力正在以武力敲擊中國的南方大門,蠶食中國在東南亞海上的貿易權力。

當時明朝雖已衰微,但仍有力量抗拒來自海上的入侵。

按:

雖然外國殖民勢力從北南兩個方向逼近,但當時的中國還存在防禦的力量,對中國國內和東北的地區,還沒有構成影響,不會形象到明清間的戰爭歷程。

周邊形勢,東有倭寇賊心不死,南北有列強虎視眈眈,內部又有滿漢戰爭,直十六十七世紀之中華發動了一場由外向內核聚變運動。

權衡四方勢力,最為重要這仍為明清間之戰爭,不止因為明清居於聚變核心,同時因為東、南北之十裡還未發展到傷及統治核心的地步。

四肢雖損,未及心脈,所以無傷大體。

而這一時期的中國因為忙於內部戰爭,忽略了時代的變革,旋即有投身於新的民族融合與政權建設當中去,沒有對四周國際的變化產生足夠至重視。

最終到了清末民初時節,列強之堅船利炮轟開國門,才從自己文明睡夢中驚醒。

如此觀之,明清之際之內部戰爭似有不合時宜遮住中國眼界之效果也。

建州到清的社會結構變化

明初:

穆坤哈拉:

哈拉是其原來的氏族,穆昆是從哈拉裡分離出來的、遷居別地的宗支,由宗支建立的子氏族叫做穆昆哈拉。

P4

幾個家庭勞動組成塔坦,組成若干牛錄。

塔坦牛錄是女真氏族社會的的生產組織。

P4

氏族間由於聯姻控制和依附而結成部落。

部落的主要職能是對外掠奪和防禦。

斡朵裡部和胡裡改部的聯合結成了建州女真,是明代女真中最先進的部落。

P4

嘉靖以後爭奪敕書成為各部落戰爭的主要原因,戰爭的經常化,促使牛錄塔坦組織成為經常的軍事組織。

P5

十六世紀八十年代努爾哈赤崛起,在軍事征服的過程中,適應戰爭規模擴大的需要,在牛錄之上組建更高一級的軍事組織——固山。

到十七世紀初確立了固山牛錄製度,即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逐漸取代穆昆哈拉制度,成為女真社會的軍事的生產的國家體制的組織,但是女真社會中依然保持著穆昆哈拉組織,管理婚配祭祀,敦宗睦族,承擔著維繫血緣關係的作用。

按八旗制度的建立源于滿洲原本的生活習性同時更是戰爭掠奪需要下產生的,而在滿洲對外掠奪以外的部落內部生活中依然較好的保持了女真先民的生活方式,如穆昆哈拉制度,其中這一制度在滿族祭祀中保留最為完整,同事後來的滿族析居共耕的生產習俗也具有這一制度的影子。

努爾哈赤統治集團的社會結成

努爾哈赤氏族組成社會的最高統治集團,努爾哈赤的子侄成為八旗旗主貝勒和不在旗貝勒。

一般的女真人強制編入旗下,成為依附于貝勒的隸民,曰諸申,諸申有自己的生產工具武器牲畜奴隸和其他私有財產。

諸申對貝勒負有兵役,勞役和賦稅。

P6

最早的皇莊

早在十六世紀建州女真生活在遼東山地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托克索,有漢人和朝鮮人在莊頭的監督下耕作。

托克索不隨莊主遷移,耕作者有部分私有財產,對莊主承擔苛刻的賦稅和繁重的勞役。

(這一時期的漢人在女真社會的地位是從屬於女真貴族的奴隸。

)p6

到十七世紀二十年代,努爾哈赤的金國進入遼東地區進行統治。

女真人遷來分區駐防,圈佔原漢人的土地作為旗地分給八旗兵丁。

同時對廣大的漢人計丁授田,將漢人皆編入旗下,負擔繁苛的兵役勞役和賦稅。

這樣女真人和漢人全部組織到八旗制度中,束縛在份地上承擔各種封建義務。

天命六年的及丁授田成為金國在遼東地區強制確立封建農奴的標誌。

P6

皇太極即位後實行滿漢分居,將一部分編莊的漢人農奴,解放編戶。

按:

奴隸——入旗(農奴)——編戶p7

建州女真族到滿族共同體再到清勢力的發展p7

建州女真族是指明朝所建立的建州三衛的女真居民,是東北地區許多女真部落中的一支部落。

遷徙接近漢文明,發展自己的農耕同時保持較多的漁獵傳統,擅參貂之利,與中原馬市,這一時期從民族血緣上還是比較純正,但人數較少。

16c890s努爾哈赤帶領建州女真族經行大規模的部落戰爭,武力統一女真各部形成了大女真勢力。

1618年吞併葉赫,表明這一歷史過程的完結,下一歷史進程的開始。

P7

門股八旗、漢八旗和漢族編戶的加入。

天命天聰年間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民族編入八旗,所謂新八旗,伊車滿洲。

八旗民族成分更加擴大,在八旗這樣一個社會共同體中生活。

文字出現,加速過程。

17c20s皇太極進行了一系列的吸收比較先進的政治體制,改造了自身的政治。

天聰十年,改國號清,族號滿洲,標誌著政治聯合體已經形成。

清勢力是包括東北地區的各種政治力量。

P8

入關前後清的歷史關聯p9

1滿族入關前的社會經濟形態有著不少特點,這些特點是滿族本身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和民族經濟結構經濟政策等諸多因素形成的,而清朝入關後實行的一些經濟政策和措施,無不與此特點有關。

托克索制度;圈地和逃人法,這種情況到了十七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停止,其後在旗地內實行租佃制,,再後,則旗地被旗人抵債買賣現象也出現,這樣使由於圈地出現的封建土地關係的倒退現象和落後的生產關係因素才被清除,而旗地仍然以一種外表的形式存在下去,但其內部關係基本上與民地無太大差別。

P10

2政治方面,入關前皇太極就對滿族的政治制度參照明朝制度經行了損益改造,這為後來,滿人入中中原,快速的適應漢族的政治打下基礎。

3民族政策不便,首崇滿洲,優待漢人。

聯姻蒙古。

4思想文化上,學習漢族的儒家思想治國。

P11/12

女真考

女真最早出現在宋代文獻中,女真有很多別稱慮真、朱先、朱兒真、朱理真、諸申、朱理扯特、主兒扯特,主兒扯惕等元代成女直,避諱遼興宗耶律宗真。

漢人稱之為女真,來自於契丹人,宋人記載女真是契丹人對肅慎人的稱呼。

女真是肅慎的漢字異寫。

P3

十世紀,渤海沒國,北方的黑水靺鞨南下,東邊,朔烏蘇里江和日本海南岸南下到朝鮮半島東北部,長白山東麓,圖們江和鴨綠江流域,臨界高麗,這就是高麗史所講的東女真和西女真的部分。

西部的部分進入第一松花江以南,沿牡丹江綏芬河阿什河等松花江支流居住,是以完顏部為中心的生女真。

十一世紀女真繼續南遷,遷徙到今農安一帶的稱為黃龍府女真,遷徙到輝發河一代的稱作回跋部女真。

另外在契丹建國之初有一部分被阿保機遷徙到遼陽以南稱作熟女真,合蘇款女真是熟女真的主要部分。

P5

金代就開始從北部地方遷徙少數民族填充東北人口空缺

金代女真猛安謀克戶的南遷,使金在東北故土上的人口銳減,金朝政府不得不將在經濟上還很落後,漁獵經濟比重仍然很大的居住在邊遠地區的部落遷來填補。

如居住在綏芬河流域的速頻人,松花江下游的原五國部人遷來上京一帶。

P8

元朝的東北女真管轄

劇組在東北的女真人,元朝政府設立多層次的統治機構分而治之。

主要機構有開元路總管府和合蘭府水達達總管府,各下轄幾個萬戶府管理女真人戶,徵收貢稅,簽證兵丁(半農耕)。

開元路總管府管轄原金上京路各地的女真。

合蘭府水達達總管府管轄居住在今綏芬河和圖們江流域的女真人戶(漁獵經濟)。

各部聯繫較少,沒有共同經濟聯繫,只有共同語言共同生活習俗的共同體。

元末明初女真的遷移

《明實錄》《李朝實錄》《飛龍禦天歌》:

元亡,明的勢力還未達到之際,女真族的各部有較大的遷移,主要而且影響較大的是居住在松花江下游今依蘭縣一帶的斡朵裡部和胡裡改部,遷徙到綏芬河流域和圖們江兩岸,在北起黑龍江下游的努爾幹地方,南到朝鮮半島的東北部,形成了幾個比較聚集的居住區:

黑龍江下游元代海西東水路站赤直到黑龍江口一帶,此處居住有吉列迷(不屬於女真各部,正統後與奴兒幹都司失聯,遂也略如女真諸部)等族;從通肯河呼蘭河和倭肯河的松花江段兩岸及其支流兩岸比較密集的居住著女真諸部;從松花江下游今依蘭一代朔江而上遷徙到綏芬河下游和圖們江流域,琿春河流域的斡朵裡部和胡裡改部和從穆棱河遷徙來的毛憐部;還有朝鮮半島今鹹境南北道沿日本海兩岸的參散、禿嚕兀等十一處女真。

P10

永樂末年到正統初年,各部先後遷到渾河上游的支流蘇子河今新賓縣和桓仁縣一帶,終眀之世雖有小的遷徙卻始終一致一帶為根據地升息繁衍。

P11

海西女真:

嫩江以東至倭肯河的松花江及直流兩岸的許多部落,松花江在元明兩代又稱為海西江,因而統稱海西女真,又稱忽剌溫女真。

正統以後逐漸南遷,遷至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沿岸,輝發河流域,靠近開原。

P11

明將女真分為三類,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

因居住地極遠未及王化,所以稱作野人女真,烏蘇里江以東沿日本海的建州女真南遷後填補於綏芬河琿春江附近諸部,明人稱七姓野人,朝鮮稱深處兀狄哈。

清代文獻上的東海虎爾哈部、瓦爾喀部,建州女真南遷留居於其地的女真部落也屬於野人女真,從八旗滿洲通譜所列的滿洲氏族來看,沿日本海西岸而居的野人女真和建州女真沒有嚴格區別。

17世紀二三十年代滿洲共同體形成時野人女真融入滿族,其餘部分則為清代居住與東北邊陲的赫哲、費雅喀、奇勒爾等族。

P12

 

明朝在東北的統治:

籍女真制北虜

明朝統治東北的目的在於切斷北元與朝鮮的聯繫,消滅北部威脅。

洪武四年1371年元遼東行中書省平章劉益,以得利贏城(複縣得利寺山)降明。

這是明朝取代元朝在東北行駛統治權的開始。

P13

設置遼東都指揮司,廢置州縣,下轄25衛,明代九邊鎮最東邊的邊鎮。

以遼陽廣甯和開原為犄角,構築遼東軍政統治體系。

1p13

遼陽:

歷史悠久,是遼東都司、遼左中右前、東甯衛治所所在,東甯衛主要控制長白山地區和鴨綠江流域的女真各部,聯絡朝鮮保護朝鮮來京通道。

廣寧:

遼東巡撫、遼東鎮守太監、遼東總兵官設治。

凡在兀良哈蒙古和女真各部設置的羈縻衛所,及其首領為職官的升降承襲,敕書的該換補發以及朝貢事宜的管理監督和奏報,均在此城辦理。

廣甯中左右前衛設在此城,防禦蒙古、拱衛京師,保障遼西通道。

廣甯馬市,接待兀良哈蒙古朵顏、泰甯兩衛來市。

P13

開原:

為遼東前哨,東北兩面環居女真,西為兀良哈蒙古遊牧地。

禦都司、三萬衛(洪武22年設,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真軍萬戶府)、遼海衛。

開原馬市,城北鎮北關接待海西女真經哈達來市,城西新安關接待兀良哈蒙古福余衛來市場。

凡去京朝貢者均在開原驗關放行。

(天順八年以前建州女真在開原來市,以後在撫順來市專待)

佟達剌哈

明奴兒幹都司指揮僉事,清朝文獻作達爾漢圖墨圖,是清初佟養正、佟圖賴、佟圖綱、佟圖維的先祖。

斡朵裡

依蘭縣西牡丹江口岸馬大屯,後置於開原。

鐵嶺

洪武二十年,朝鮮咸鏡南道南端,為鹹境道與江原道分界山。

在此設立鐵嶺衛,受到朝鮮抵制於是遷於奉集堡,後遷今鐵嶺。

置於開原。

建州衛始設

永樂元年十一月1403在圖們江支流布林哈通河和海蘭河流域,以胡裡改部首領艾哈出(虛出,納女與永樂)為建州衛指揮使。

斡朵裡部遷來今朝鮮會寧鏡城一代,首領猛哥帖木兒,納哈出斡旋任建州衛都指揮使,永樂十年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正統七年,分建州右衛,凡察任之。

烏拉和哈達

永樂四年,在呼蘭河和湯旺河之間松花江北設塔山衛,正統十一年,分塔山左衛,後來呼倫四部中的烏拉和哈達是出自此衛。

P16

葉赫部

永樂四年設塔魯木衛于呼蘭河流域稍東一帶,葉赫部出此。

遼東衛所設立

明太祖時遼東都司下25衛所

永樂七年以前115衛所

永樂七年亦失哈設奴兒幹都司,宣德十年:

凡采補造船運量等事,悉皆停止。

奴兒幹題解

元代文獻作弩兒哥,清代文獻作尼魯罕或尼魯幹,為女真語圖畫之意,自渤海遼金以來一直為邊遠名城,元設征東元帥府于此城。

P17

元以前的女真

史載女真出於黑水靺鞨,唐代的黑水靺鞨是以黑水部位最的許多部落的群體稱呼,由於唐代冊封其酋長”世相承為長”,統轄其他部落成為鬆散的聯盟.p4

肅慎有故地在渤海境內,黑水靺鞨中之女真部在五代時已通中原,可見女真和肅慎一脈相承,待契丹建國後渤海移民逃散或南遷.於是女真泛作黑水靺鞨之總稱,而出現在史籍上.p4

遼金時期的女真

10世紀初,女真各部散居在松花江中游和牡丹江下游以北的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渤海移民的逃散和遷移,肥女真的南遷提供了空間。

東邊的各部沿烏蘇裡江和日本海沿岸南下到達朝鮮半島的東北部,長白山東麓、圖們江和鴨綠江流域,鄰接高麗,這就是《高麗史》上稱作東女真和西女真的部分。

到11世紀女真人繼續南遷,遷徙到今農安縣一帶的稱為黃龍府女真。

遷徙到輝發河流域的稱為回跋部女真。

另外,在契丹建國之初,有一部分女真人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強遷到遼陽以南地區,“阿保機慮女真為患,乃請其強宗大姓數千戶,移至遼陽之南,以分其勢,使不得相通,遷入遼陽著籍者曰合蘇款,所謂熟女真是也。

”合蘇款女真是熟女真的主要部分,熟女真不都是合蘇款女真。

P5

12世紀契丹統治下的女真終於達到了文明的門檻。

元代,對仍住在東北的女真人,元朝政府設立多層次的統治機構分而治之。

主要的統治機構有開元路總督府和合蘭府水達達總督府,各下轄幾個萬戶府管理女真人戶。

合蘭府水達達管轄居住在今綏芬河和圖們江流域的女真人戶。

於元朝政府還在松花江下游設立了斡朵憐、胡裡改。

桃榅、脫斡憐、孛苦江五個萬戶府。

居住在綏芬河、圖們江和松花江下游的女真社會經濟發展水準還比較低。

是近代女真的末梢部分,他們各仍其俗,在元朝統治下過著部落生活。

各部落之間缺乏聯繫,沒有共同的經濟生活,只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生活習俗的團體。

P9

 

金人對北方部落的征服、

近代猛安謀克戶的南遷,使金代在東北故土上的人口銳減,金政府不得不將在經濟上還很落後,漁獵經濟比重依然很大的居住在邊遠地區的部落遷來填充。

如居住在綏芬河流域的速頻人、松花江下游的原五國部落人遷到上京一代。

P8

釋堡

穆昆的細胞是家(boo),每一個家居住一個家庭。

家庭是由若干有血緣關係的自由人,在父權家長制下組成,還包括幾個掠來的或買來的奴隸。

P33

通古斯語中根本就沒有boo這個詞,鄂倫春等族對房屋的稱呼是仙人柱,據史祿國《北方通古斯的社會組織》一書的解釋是,滿洲人將古老的稱呼放棄了,代之以新的稱呼堡,堡是一個漢語借詞,意思是周圍有圍墻的場所。

原因是滿族的祖先在某一時期,為了防禦的需要,住進了有堅固圍墻的宅第,有許多家庭住在圍墻內。

(內蒙古出版社,1984年,390)據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載:

胡人木柵,如我國垣籬,家家雖設木柵,堅固者每部落不過三四處。

可見建州女真居室均有木圍墻,用於防禦野獸。

P33

建州衛——建州右衛——左衛

胡裡改穆昆分為建州衛和毛憐衛,,而又各自成為一大穆昆。

胡裡改和斡朵裡互為薩敦哈拉,李滿拄娶斡朵裡部之女為正妻,而董山(童倉)有是李滿拄之女婿。

喜喇溫河部是他們的薩敦哈拉,還是依附的結盟氏族,還不可考。

總之建州女真是猛哥帖木兒——董山、凡察、阿哈出——釋家奴——李滿拄、猛哥不花和喜喇溫等五個大穆昆以兄弟聯姻或結盟組成的女真氏族聯合體。

P37

穆昆塔坦發展為後來的家內共耕

女真人的穆昆塔坦是採集漁獵的社會組織,每當春播或秋收的季節也正是牛錄塔坦上上採集狩獵的季節,所以形成了女真人採集狩獵經濟,用漢人和朝鮮人的奴隸發展農耕經濟的雙軌發展。

P41

女真族統一的歷史趨勢

建州女真是以胡裡改和斡朵裡梁祝為主體形成的,元末兩部已組成聯姻部落,比鄰而居。

斡朵裡部居住在今依蘭縣牡丹江入松花江口以西,胡裡改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口以東。

斡朵裡部首領猛哥帖木兒和胡裡改部首領阿哈出都是在元代設立的萬戶府的萬戶,是女真部落首領中的最高職務。

元末南遷,阿哈出的胡裡改部遷到圖們江支流阿布爾哈通河和海蘭河一帶,受到明朝的重視建立建州衛。

猛哥帖木兒的斡朵裡部遷到圖們江東會寧、鏡城一代阿木河一帶居住,歸附朝鮮,猛哥帖木兒受上護軍職務。

後來明朝招撫斡朵裡部,設置建州左衛。

P44

永樂九年1411年,建州左衛遷到輝發河上游的坊州同早已遷來此處的建州衛同住,這是自依蘭分遷後兩部第一次靠攏和回合。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斡朵裡部建州左衛夥同開元附近的女真白戶楊木答兀劫掠開原後,一起逃回阿木河居住。

猛哥帖木兒請求朝鮮政府遷回阿木河的理由是,躲避蒙古的襲擊。

永樂二十一年初,蒙古馬確實抄略遼東。

永樂二十二年,建州衛首領阿哈出子釋家奴躲避蒙古襲擊,率部前往婆豬江(即佟佳江,今渾河)領域甕村(桓仁)居住,隔鴨綠江與朝鮮為鄰。

崇德八年1433五月,由於建州衛親明且有擾朝鮮,派崔潤德率兵偷襲建州衛,建州衛首領釋家奴之子李滿拄不敵,慘遭洗劫。

P44

同年秋,居住在綏芬河下游的兀狄哈在楊木答兀的勾引下襲殺建州左衛首領猛哥帖木兒,,建州左衛也遭到一次打擊。

凡察董山只得依附朝鮮。

正統二年1437九月,朝鮮再次襲擊建州衛李滿拄,逃之。

稟明明朝後,遷居渾河支流蘇子河流域居住。

P45

正統五年1440,凡察董山依次脫離朝鮮控制,率部遷徙到三土河(揮發河上游的三統河)和建州衛比鄰而居。

這是斡朵裡部和胡裡改部又一次靠攏回合。

P45此後以這兩部為主體,聯合毛憐衛喜喇溫河衛,就在蘇子河婆豬江一帶居住。

正統七年1442,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左衛由董山統掌,右衛由凡察統掌,這就是明代著名的建州三衛。

三衛同居蘇子河,婆豬江,是建州女真氏族聯合體形成的標誌。

P45

正統十四年,女真遭受到一次打擊,蒙古也先兵犯京師,土木之變。

脫脫不花抄略兀良哈三衛,海西,建州,建州部為躲避蒙古劫掠從蘇子河東遷到婆豬江。

但與朝鮮過近,以至於建州左衛首領董山,建州衛首領李豆里接受了朝鮮的職位。

成化三年1467,因女真各部不斷抄略遼東,明朝派遼東巡撫李秉,總兵官趙輔趁建州左衛首領董山和建州右衛首領納郎哈等朝貢歸途,誘殺于廣寧。

後來邀請朝鮮出兵夾擊建州三衛,搗巢之戰,殺建州衛首領李滿拄父子。

建州雖弱,邊患漸起。

成化十四年,兵部侍郎馬文升撫順招撫的建州女真,開原招撫海西女真,但是太監汪直到遼東,力主進剿,女真與明關機越發緊張。

成化十五年1479,再次邀請朝鮮夾擊三衛,強盛的三衛衰落下去,有威望有號召力,能夠統轄諸部的首領都死在戰役中。

直至建州左衛王杲,建州右衛王兀堂的興起,建州出於分散和衰弱中。

P47

嘉靖中期,女真社會發生了重要發展,其中表現在敕書的爭奪。

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州趙那磕入寇鳳凰城,襲擊靉陽堡

嘉靖二十三年,建州左衛李撒赤哈劫掠清河堡。

嘉靖四十三年1564,為防止建州入寇,從靉陽堡向南展修邊墻,筑險山堡和寧東堡。

嘉靖四十五年,在鴨綠江西岸,筑九連城(丹東市北郊)。

P48

 

嘉靖時期的女真強酋

速長加:

成化年間襲塔魯木指揮僉事,葉赫部先世。

居季勒寨。

到正德初年,因屢次抄略被殺。

其子竹孔革接任,控制七百多道敕書,成為嘉靖初期的巨酋。

速黑忒;弘治年間為塔山前衛的首領,烏拉部的先世,居住在松花江飲馬河入海口,控制貢路,收集敕書,正德八年被兵部右侍郎石玠招降,受左都督,號令海西諸部,竹孔革也受其統轄,嘉靖三十三年,內部叛亂,被同穆昆的人殺害。

王中:

速黑忒的兒子,速黑忒被殺后逃離到哈達部成為其首領。

地處開原城東,控制貢路,後來殺竹孔革,奪取敕書七百到和季勒寨。

海西敕書九百九十九道盡在王中手中。

嘉靖二十七年,王中侄子王台成為哈達部酋長,明朝因此確立了獨樹哈達,控制女真,牽制蒙古,處理東北民族關係的基本方針,直至努爾哈赤滅亡哈達。

王中、王台前後統治女真各部四十年之久,是明初以來近二百年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他是女真統一趨勢的里程碑。

王杲:

嘉靖、隆慶時期的建州女真巨酋。

世系不考,自稱建州左衛都指揮。

筑城寨與古埒城(新賓古樓鄉)為蘇克素護部酋長,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的氏族歸他統轄。

嘉靖四十一年,誘殺遼東富總兵官黑春,抄略明邊。

萬曆二年十月,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以重兵深入建州地,搗毀古埒寨,收回敕書,王杲逃至王台處,王台父子擒拿。

萬曆三年1575,送遼東,被殺與京師。

王兀堂,佟佳江,建州右衛首領,屬於董鄂部,萬曆八年,李成梁對王兀堂用兵,后失蹤。

萬曆十年,王台死。

葉赫部逞家奴,仰家奴(竹孔革之子)崛起。

P52

葉赫部:

速長黑(成化)——竹孔革——

烏拉部:

速黑忒(弘治年間為塔山前衛的首領)——王中

哈達部:

王中

王台

建州右衛:

王兀堂(萬曆初年)

吉林船廠

明永樂九年,今吉林阿什哈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刻石,稱哈市哈達摩崖。

遼東交通p20、21

京城往遼東:

最早海路:

山東登州府——旅順口——遼南金、複、海、蓋、四衛和鞍山驛——遼陽(洪武二十七年之前僅有此路,之後遼東軍糧自給,廢。

明清之際,復興)

洪武二十年驛道:

北京——山海關——喜峰口——大寧、義州、廣甯——遼陽

永樂驛道:

靖難後大寧、兀良哈南遷,北京——長城——甯遠衛——義州衛——廣寧城——遼陽

以遼陽為中心的遼東驛道:

南行:

遼陽——鞍山驛——海、蓋、複——金州衛

東南行:

朝鮮貢道:

甜水站——連山關——通遠堡——斜烈站——鳳凰城——湯站——鎮江堡渡鴨綠江——朝鮮義州

北行:

虎皮驛——瀋陽——鐵嶺——中固城(撫順驛)——開原

遼東通往羈縻衛所的交通以開原為中心:

開原東陸路:

開原——東行坊州城(海龍)——奚關——納丹城(樺甸蘇密城)——費兒忽(敦化大蒲柴河才浪村建設林場古城)——弗出——南京(延吉城子山山城)——渡江如朝鮮——隨州(鐘城)——海洋(吉州)——禿嚕(端川)——參散(朝鮮北青)(建州左衛居會寧鏡城,是其貢道)

開原西陸路:

開原西南行,青雲堡康平縣城子村,懿州阜新北塔營子古城,福余衛貢道。

開原北陸路:

歸仁縣昌圖縣北四十裡四面城,賈道站,韓州梨樹偏臉城,信州懷德縣秦家屯古城,斡木城,龍安站農安,海西濱州站農安紅石壘古城,向北一路度過松花江到拉臨河接海西東水路,一路西行肇州,至兀良哈三衛。

海西西陸路:

海西東水路城站

明朝為什麼廣招女真p23

1四方賓服,傳統

2鉗制蒙古

3貢馬

朝貢p24

撫賞:

正賞,按官職高低

回賜:

變相的貢品價值

加賞:

常理外因軍功、奏報邊情而賞賜

賞賜物:

綢緞——嘉靖後白銀p26

自由來京朝貢貿易——只許停留五日——敕書印信貿易——敕書貿易——萬曆限額敕書貿易——

作用

馬市

五關五市:

開原廣寧撫順——清河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