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546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docx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3届本科毕业生)

题  目: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

**********

学生学号:

********

学院名称:

文学院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师范)

****************

2013年5月10日

论刘白唱和诗的创作

摘要:

刘禹锡和白居易同为中唐时代两位伟大的诗人,且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以长期的唱和诗往来传情达意。

同年出生,同样的政治抱负,又共同经历了政治上贬谪失意,使两人倍感经历上的契合,心灵上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几次的贬谪经历后,带来了言辞、情感和风格的极大转变。

尤其是贬谪经历和政治上的失意情绪更是在两人的唱和诗中显露无疑,并对唱和内容产生影响。

此外刘白间的唱和来往对诗歌情感表达的深化,唱和形式的新突破和唱和音乐性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

Liuyuxiandbaijuyichanghepoetrycreation

Abstract:

liuyuxiandbaijuyioftangera,thetwogreatpoets,andhasmaintainedadeepfeelings,twopeoplewithlong-termchanghe(SMS).Wasborninthesameyear,thesamepoliticalambitionandcommonexperiencefrustrationwithpolitics,makesthepersonfeelmoreexperienceonthefit,theresonanceoftheheart.Foritisworthnotingthat,aftertwopeopleseveraltimesduringhisexperiencebroughtrhetoric,emotionandagreatchangeinstyle.Especiallyduringhisexperienceandpoliticalfrustrationisevidentintwopeopleofthechanghepoetry,andsingingandcontent.Moreoverbrighthadresponsorygoingbackandforthbetweentheemotionalexpressionofthedeepeningofpoetry,songsintheformofnewbreakthroughsandresponsorymusicaldevelopmenthasgreatinfluenceandsignificance.

Keywords:

LiuYuxiBaiJuyiResponsorialpoetry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Ⅰ

引言……………………………………………………………………………………1

一、刘白唱和诗的创作基础……………………………………………………2

(一)刘禹锡贬谪经历……………………………………………………2

(二)白居易贬谪经历……………………………………………………2

(三)刘白间的深厚情谊……………………………………………………3

二、刘白唱和诗的创作内容……………………………………………………5

(一)政治失意,理想破灭……………………………………………………5

(二)穷且弥坚,乐观面对……………………………………………………6

(三)彷徨孤苦,年华渐逝…………………………………………………7

(四)平和安逸,心生归隐…………………………………………………8

三、刘白唱和诗的艺术价值…………………………………………………10

(一)个人情感表达的深化………………………………………………………10

(二)唱和形式的新突破……………………………………………………………10

(三)唱和音乐性的探索…………………………………………………………11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引言

在唐代,唱和诗是一种以交往为目的,以应制、同题、赠答、联旬为手段,来展现诗人交往关系的一种诗歌形式。

[1]它的发展兴盛与唐时的社会风貌密不可分。

从《唐诗纪事》卷九中记载可以看出唐朝初期,在宴游或盛典之时,天子和“宰相”、“学士”便会唱和作诗,宴饮游乐。

开元年间,诗人之间的唱和诗作更是异常丰富。

在安史之乱发生前,以皇帝为中心的唱和创作促使唱和诗进入到一个繁盛期。

宫廷宴饮之时,皇帝作诗,群臣附和,共同吟诵太平繁盛的大唐王朝。

此时宫廷唱和风气盛行,大量的唱和专集也在这时出现,而流传至今的却少之又少,大部分已经散佚,这对于我国诗歌史来说是一大损失。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王朝由盛世走向衰微,地方割据势力崛起,应运而生的地方唱和集团也随之开始兴盛起来。

以地方大势力、大官僚为中心,汇聚周边地区的文人墨客一同宴饮唱和,饮酒赋诗。

“刘白诗人群”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个是诗唱和群体,刘禹锡和白居易是这一诗人群中的代表,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作也占了大部分。

由于当时正处于藩镇割据时期,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致使二人可以保持距离上的亲近关系。

加之腐败的政治现实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屡次遭受整治打击,所以退而追求饮酒赋诗的隐逸生活。

多年的好友,年龄的相仿,过往经历的相似更是增加了彼此心灵的共鸣,感觉上的契合。

总总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刘白唱和诗的丰富成果。

前人对刘、白唱和诗已有颇多论著如《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简论》、《刘禹锡和白居易唱和诗研究》、《刘白唱和诗研究》、《唐代唱和诗研究》等。

笔者通过三个大方面展开对刘禹锡和白居易唱和诗的论述。

第一,论述刘白二人的创作基础,即刘白二人的人生经历和深厚感情。

第二,探讨刘白二人唱和诗的创作内容,因为两人的唱和作品主要集中于二人的贬谪时期,所以着重论述贬谪对于刘白唱和诗内容的影响。

第三,探讨刘白唱和诗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刘白唱和诗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一、刘白唱和诗的创作基础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是交往三十余年的老友,并在个人经历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他们同年出生,都来自中小官僚家庭,都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都早在青年时代就由科举入仕,都怀着满腔热血为国为民,然而又都在政治上屡受挫折打击在宦海沉浮间体会各种心酸。

(一)刘禹锡贬谪经历

刘禹锡,字梦得,我国中唐时期诗人,政治家。

刘禹锡出身儒学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曾在朝中担任过官职。

幼年受家庭环境影响,聪明好学,十九岁便独自游学。

贞元十一年,便获取进士,年少得志,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帝国日趋没落,要想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朝廷弊政。

在此背景下,王叔文等人拉开改革大幕,史称“永贞革新”。

刘禹锡胸怀大志,积极加入,进行变法革新。

不幸的是,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

刘禹锡遭到当权者的打击报复,因此被贬朗州,时称“永贞之狱”。

刘禹锡此后数十年间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生活极其艰难困苦。

刘禹锡在朗州经历了十年的艰苦岁月,在元和十年才得已返回长安。

在一次游玄都观时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中诗人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对那些昙花一现的权贵们予以嘲笑和讽刺。

因为这样刘禹锡引火上身,再次遭遇政治失意,被贬荒芜之地。

刘禹锡被再召回时京城时,已是57岁的花甲老人,但他的精神仍如松柏常青,在《庙庭偃松诗》中也表达了他想追随裴度再战征途的愿望。

但现实再次打击了他,在党争之中,刘禹锡又遇挫折,64岁高龄的他被贬为苏州刺史。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艰难与波折。

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的几十年内,他辗转奔波于“巴山楚水凄凉地”之间,并不断经历政敌迫害、亲人病逝、故交零落等种种痛苦。

然而在这重重磨难之中,他却表现出自强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咏史》)是刘禹锡心底的真实写照。

(二)白居易贬谪经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之家,自幼天资聪颖。

从小便开始学习声韵作诗,少年时便刻苦读书,渴望能够实现理想抱负。

于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后被任为制策考官,后迁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等职。

元和五年,改任参军,可以参与国家机要的讨论。

这段时间白居易抓住机会,积极进言献策,政治热情很高,可谓“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并有大量的讽喻佳作产生,如《秦中吟》、《卖炭翁》等。

元和六年至十年,两河藩镇叛乱,讨伐派大臣武元衡、裴度遭叛党迫害。

正在回乡探母的白居易,快速做出了行动,在“合朝震栗”之际,白居易以为“国辱臣死,此其时耶”挺身而出,越职言事,上疏请求限期严缉凶手。

[1]因为这件事,白居易引起当权者的忌恨,又因被诬告,而扣下了不孝的罪名,遂贬谪江州。

在“以礼治天下,以孝治国”的封建社会,不孝是何其大的罪过!

因此白居易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此事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不再“志在兼济”,而是选择消极避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一句反映了他的改变。

贬谪期间,白居易写有大量闲适诗,聊以自遣,而带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却难再见到了。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被派往忠州任职。

在任期间他勤政为民,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元和十五年,白居易重新回到长安,拜尚书司门员外郎。

此时,朝中党争不断,白居易为避免再次卷进政治斗争,他主动提出外任,被派到杭州任刺史。

唐文宗大和元年,白居易以五十八岁的高龄返回长安,此时的他已有隐退之意。

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于大和三年春永远的离开长安,从此过着饮酒赋诗、游山玩水的归隐生活。

(三)刘白间的深厚情谊

刘禹锡与白居易长期频繁的唱和诗往来,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基石恐怕是难以为继的。

刘白两人是同年出生,又差不多同时走完生命的历程。

年轻时都满腔热血的想在仕途中乘风破浪,为国为民。

然而却都壮志难酬,宦海沉浮,终不得志,其中辛酸可以想见。

相同的年纪,相似的经历,使得两人成为生活知趣上的好友,更是能产生心灵共鸣的诗友。

同处于贬谪期间的二人,通过唱和往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与失意,这既是二人情感的催化剂,更是加固石。

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交往长达三十余年,前期两人身处边远的异地州县,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友谊尚浅,来往的唱和诗作很少,且缺少二人心灵上的互动。

扬州的相会使两人之间的感情得以升温。

同样的贬谪经历,激发了二人的文人情怀。

面与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契合,增加了刘白间的情谊,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赠予友人,白居易赠《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以勉励好友,形成这样的唱和佳作。

另外的元稹逝世,也是白居易与刘禹锡深交的一个重要事件。

同为二人好友元稹的逝世,使两人更加意识到彼此间友谊的珍贵,感情也得到了加深。

从大和六年到大和九年,这是刘、白二人同处于洛阳的时期。

这期间,刘白有大量唱和作品出现,最后一同收录在《洛中集》中。

从开成元年(836)至会昌二年(842),这是刘白二人最后一次相聚并且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相聚,共六年时间。

在洛阳两人一同度过了这段闲适的光景,“朝觞夕咏”,相互唱和,出现了许多唱和佳作,这期间的唱和作品大都也结集在《洛中集》中。

 

二、刘白唱和诗的创作内容

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此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二人唱和诗138首。

[1]

熊飞先生曾考证,第一次结集在大和三年,名为《刘白唱和集》,分为上下两卷。

第二次在大和六年,名为《刘白吴洛寄和卷》。

第三次结集在开成元年,结集在《汝洛集》中。

第四次在会昌五年,加上之前的四卷,统一命名为为《刘白唱和集》。

《刘白唱和集》五卷,包括了刘禹锡与白居易唱和的全部诗作。

由于二人生平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所以贬谪期间及经历对于二人的唱和诗往来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大致可以分成为以下几类:

(一)政治失意,理想破灭

刘白唱和诗集中部分的诗歌往来是抒发二人理想的破灭,壮志难酬的失意。

同处于贬谪时期,加之两人又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两人的诗歌往来中相互抒发情感,聊以慰藉是不难让我们理解的。

如“永贞革新”后,刘禹锡被贬朗州。

在朗州的艰苦岁月中,刘禹锡备受政治失意的煎熬。

《秋风引》是在这期间刘禹锡的悲秋之作“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写出了贬谪的不顺与失意又恰逢初秋的寂寥与冷寂,更添诗人心中的忧伤与愤懑。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在屡受打击折磨之后,即便是平凡常见的秋风吹过、扫尽落叶的情景,也能触动诗人最脆弱敏感的神经。

可见这对于一向积极乐观的刘禹锡是怎样痛彻心扉的打击与失意。

白居易在贬谪期间更是有遁入空门的念头,行事态度,作诗风格都有很大的变化,从讽喻之作少之又少就能看出其中转变。

白居易此时的心境就如《谪居》一诗所反映的“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再遭贬谪,消极无奈;同时又感到“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赢为何事?

”年轻的时候不能施展才华,无奈年老之时又能赢何事?

“火烧寒涧松为炉,霜降春林花委地”耐寒的松柏也会当做柴火烧去,霜雪落下即使是春天花儿还是会枯萎;“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难道这便是我的天意和命运吗?

诗中反映诗人苦闷不得志的心思跃然纸上。

失望痛苦、壮志难酬的同时,他也认清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与险恶。

官场斗争的险恶、世态炎凉的人心,让白居易彻底失望,早期的兼济天下已经荡然无存。

精神上的打击促使白居易创作了大量闲适诗和聊以慰藉的唱和之作。

在这段失意时期,刘禹锡和白居易两人互赠多首咏物诗,聊以慰藉友人的惆怅与失意。

白居易作《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借蝉抒情,刘禹锡也同样以蝉为题作诗《酬乐天闻新蝉见赠》回复。

刘禹锡、白居易二人在共听蝉鸣声中,感慨颇多,在俯今仰昔间怅惘油然而生。

同时借蝉来抒写彼此的沉沦下僚、苍凉与不平。

尤其是刘禹锡的“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更是表现了自己闻新蝉时的百感交集,抒发时光虚掷、壮志不得抱的孤独与愤慨,令人为之感慨不尽。

在彼此安慰间,敞开心门,寂寞与冷落自然得到慰藉。

(二)穷且弥坚,乐观面对

刘禹锡和白居易二人在饱受贬谪之苦,惆怅失意的之后,仍然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这些政治的不公和人生的挫折,这是两人唱和诗中大部分内容的体现。

失望但不绝望,他们积极地态度在两人唱和诗来往中经常能看到。

这是在挫折遭遇中,两位好友对彼此的关心和鼓励,希望能共同携手,实现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刘禹锡在谪居朗州、夔州、和州期间,所到之处都能寻访疾苦,关心百姓,不失其操守。

刘禹锡返回洛阳,在途中遇白居易,二人在扬州相聚。

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诗篇开头便以极大的愤慨表达了自己对刘禹锡再次遭到贬谪挫折的愤懑不平;“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再看满朝百官,只有你我是如此的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高度赞誉了刘禹锡的才能,不能被施展是极大的损失。

诗人无奈像刘禹锡这样的有才之人竟然屡遭贬谪与失意,不公平的待遇使其才能无处发挥,抱负无处施展。

白居易此诗言辞间感情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哀叹,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刘禹锡遂和诗写下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聊表心意,慰藉友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楚这样凄凉的地方已经生活二十三年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现在的我穷困潦倒,好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帆尽过沉睡已久的舟船,枯木前又开了春天的鲜花;“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到了友人的情怀,让我们共饮此杯,敞开胸怀。

表达了长期遭到贬谪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理想,穷且弥坚,不忘初衷。

“凄凉地”、“弃置身”,伤感中不失沉雄,凄婉中犹见苍劲;“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不仅暗示自己长期的贬谪经历,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心态变化;“千帆过”、“万木春”则展示了万物萌生的景象,其中寄寓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积极思想和乐观的面对人生挫折的宽阔胸怀。

并且劝慰好友要以世间的欣欣向荣和乐观豁达来消解自己所遭遇的挫折与失意,表达出二人穷且弥坚、乐观面对人生挫折的积极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精神。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用此来暗喻自己遭到的迫害和不公平待遇,讽刺当政者的无能和丑陋。

千帆过和万木春来比喻他们暂时的小人得志,不能长久的立足。

大和年间,刘白二人再次相会,刘禹锡作《赴苏州酬别乐天》表达他不改本色,穷且弥坚,坚持理想抱负着实让人钦佩。

另外这与当时两人仍对政治前景较乐观有一定联系。

刘白二人在扬州相遇,刘禹锡在《同乐天登捿灵寺塔》中写道: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目看”仍有重登高位的雄心大志,鹰羽待飞的豪情。

同时白亦回复《和集贤刘学上早朝作》,表达了他对此的乐观和希冀。

然而在随后的长期多次贬谪经历后,刘白二人的心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三)彷徨孤苦,年华渐逝

大和三年,唐朝政局发生变化,李宗闵竭力排斥裴度,再次引发党争。

白居易于此时作《春词》来抒发心中的郁郁不得志。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臂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白诗开篇便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诗中描绘了一个美貌年轻的女子站在门边,低头思量的静谧景象,白居易以此女子自比,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想要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的想法。

遂刘禹锡作《和乐天《春词》》诗中刘禹锡借宫女形象作比兴,“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表现了女子的冷漠与孤寂。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抒发自己内心的情志,显露出彷徨愁苦、悟出依傍的低沉心绪。

[1]在朝廷又一次陷入无益的党争之后,他该如何自处,又该何去何从。

诗中女子彷徨不定的身影正是刘禹锡内心的真实写照。

对于饱持积极入世态度、热心政治革新的刘禹锡来说,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是他想要的。

他选择这种林下生活实出无奈,所以言辞中仍时见愤慨。

然而在《忆江南》中除却描绘江南好风光,还处处流溢着淡淡的哀愁,一改诗人壮年的豪情气势。

或许是因为年届老暮、疾病缠身的缘故,诗中更多的显露出刘禹锡的哀怨之情,而少了早期愤恨不平的愁苦之气。

这种晚年的哀怨是年华老去、再难谈壮志报国;这种哀怨是不能接受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苦楚。

哀怨之余,虽也表现出了自强不息、不服老迈的精神,但实难无力回天的无奈亦显露无疑。

白居易亦作《咏老赠梦得》来表达诗人对年华渐逝的伤感无奈。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年老的事实是不可抗拒的;“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每每想到便难以入眠;“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不愿扶着拐杖出门,所以只能紧闭房门呆在屋里;“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连看书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太小;“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想到你我多年感情;“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此时悠闲作伴恐怕是再好不过了。

诗中亦有对逝去的年华中理想抱负难实现的淡淡哀怨。

刘禹锡作《酬乐天咏老见示》以和白居易《咏老赠梦得》一诗: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人老不可抗拒,有谁能不叹息呢;“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穿衣服都显得消瘦了许多;“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想要看书又但是眼睛吃不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如我们一同赏晚霞,看桑榆吧!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生老病死的问题上,两人显示出了不同的态度。

刘诗中表现了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能抗拒的,并不否认老病会使人心力交瘁,也不讳言“顾老”乃人之常情。

哀怨的同时也辩证的看到年老的阅历丰富与深谙世故。

其中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格调高昂,意蕴优美面对衰老亦能撒出漫天霞晖,刘禹锡的乐观豁达让人钦佩。

(四)平和安逸,心生归隐

刘禹锡遭遇贬谪的第十年,白居易也因党争被贬为江州司马,二人此时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在长期的贬谪经历和屡遭挫折失意,朝廷党政不断、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两位友人痛诉衷肠、伤心惆怅。

在不断地唱和诗作往来中,两人的心态也渐渐平和,归隐的心境在此时亦油然而生。

期间白居易作《答刘和州》可以看出他渴望归隐的心思。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以又起秋风交代诗人命运的坎坷,仕途的不顺;“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表达诗人仍然渴望功成名就;“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惦念和他猜想友人也该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吧;“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不如你我相伴,这样也不觉失意和孤独。

此诗以萧瑟的秋风相衬,表达诗人对好友的关切之情,并叹息好友空有才华却只能苦苦吟诗的处罚。

接下来也抒发了自己无奈的志趣,想远离尘俗、归隐田舍,恐怕你也厌倦了这一切了吧。

结尾处更提出想与友人一同收拾好行装,远离是非官场,归隐闲吟,相伴终身。

刘禹锡见此诗,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和同志的谪死,已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于是写《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以酬答,也向好友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意。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虽也为官,但仕途坎坷;“姓名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也希望自己有日能功成名就,刻名石上;“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但始终不能如自己所愿;“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也希望与友人结伴,逍遥好自在,宁做钓鱼翁。

刘诗开篇以白诗“官班约略同”做了平和的回答,结尾处又应允白居易“好相收拾为闲伴”的邀请,流露出人事沧桑、归隐垂钓的情调。

唐文宗大和元年,白居易已是五十八岁的花甲老人,故心生归隐之意。

从此离别帝都,久居洛阳,与刘禹锡把酒吟诗,唱和往来,《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记录了这段时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年少的时候不为生计担忧,年老的时候还会怜惜这几个酒钱吗;“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闲来阅读经史,醉后把酒吟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好个逍遥自在,与君共陶然。

刘禹锡读后以《乐天一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相应和:

“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

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积极入世,如今老去的我们把酒饮觞;“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万事皆抛在脑后,悠闲倾听这鸣声。

足见两位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在一起饮酒赋诗,忘却烦恼,悠闲自得的闲适情怀。

 

三、刘白唱和诗的艺术价值

(一)个人情感表达的深化

刘白二人间情感表达的深化,一是体现在两人相互理解的友谊;二是表现在唱和的内容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少于针砭时弊的讽喻。

刘禹锡和白居易为结交三十余年的老友,彼此心灵相契,志同道合。

但在某些处世态度上仍有诸多偏差。

刘禹锡虽屡遭打击迫害,但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政治理想的热爱和奋斗不止的精神。

老年亦是如此,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在贬谪夔州时创作的《浪淘沙》更是直抒胸臆,不忘理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

白居易在经历仕途挫折后,心态和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避免卷入政治斗争。

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人遭遇贬谪失意之后,可是这也正是二人唱和往来的频繁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刘白二人仍能互诉惆怅、互相理解。

思维方式的相左,完全不能影响到刘白二人情感的倾诉和交流,反而相互理解,更加深化了二人的情感表达。

如比刘禹锡在《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中就道出了自己不忘初衷的态度。

“禁漏晨钟声欲绝,旌旗组绶影相交”表现诗人此时的窘境;“殿含佳气当龙首,阁倚晴天见凤巢”但仍然渴望再上征途;“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滟翠松梢”再一看景色还是如此优美;“多惭再入金门籍,不敢为文学解嘲”那就暂时忘去那些不如意,继续昂首向前。

此诗体现了诗人仍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不灭的政治理想抱负,并没有被现实所击败,依然昂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