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50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十七首课下注释和翻译

一、《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也作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

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

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

温暖的春天。

布:

布施,给予。

德泽:

恩惠。

⑤秋节:

秋季。

⑥焜黄:

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

同“花”读音同“花”。

衰:

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

⑦百川:

大河流。

少:

年轻。

老:

老年。

⑧徒:

白白地。

[1]

⑨晞: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

年老。

(指年老了[2],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

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古诗翻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二、《野望》王绩

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他出生在南北朝时的陈国、隋朝灭陈后,诗人因才具出众而做了几年隋朝的官。

虽然时间不长,职位不高,但是到了唐朝治理天下的时候,他还是被认为是前朝遗臣,这对诗人来说一定有所感触,这首诗就隐隐约约的透露出这些感觉。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品注释

⑴东皋(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

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

徘徊,来回地走。

依:

归依。

⑶秋色:

一作“春色”。

⑷落晖:

落日。

⑸犊(dú):

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三、《早寒江上有怀》

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

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

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

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词句注释

⑴木落:

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渡:

大雁南飞。

南:

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

在汉水的转弯处。

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

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

襄:

一作“湘”,又作“江”。

曲:

一作“上”。

⑷楚云端:

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云:

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

译作“归”。

天际:

天边。

一作“天外”。

⑺迷津:

迷失道路。

津,渡口。

⑻平海:

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阔,水势浩大,称为“平海”。

(9)《论语微子》记载,孔子曾经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

这两句化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叹。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弯弯汉水转弯处,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

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

茫茫江水在夕阳下流淌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品注释

⑴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

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

包容。

虚:

虚空,空间。

混太清:

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

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

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

一作“动”。

岳阳城:

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

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

渡。

楫(jí):

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

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

闲居。

圣明:

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

一作“徒怜”。

⑻徒:

只能。

一作“空”。

[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五、《黄鹤楼》年代:

唐作者:

崔颢。

主旨:

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

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之感叹。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

崔颢(公元704?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

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

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

1985年在今址重建。

2、昔人:

传说中的骑鹤仙人。

3、余:

剩下。

4、悠悠:

飘荡的样子。

5、晴川:

晴朗天空下的平原。

6、历历:

清晰分明的样子。

7、萋萋:

草木茂盛的样子。

8、鹦鹉洲:

长江中游的小舟。

9、乡关:

家乡。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六、《送友人》李白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

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作品注释

①郭: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

清澈的水。

③一:

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为别:

分别。

④孤蓬:

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⑤征:

远行。

⑥浮云:

飘动的云。

⑦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

声音词。

此。

⑨萧萧:

马的呻吟嘶叫声。

⑩班马:

离群的马。

译文;

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

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

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

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缓缓落日好似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七、《秋词》刘禹锡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字词注释

1.自古:

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2.逢:

遇到。

3.寂寥:

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悲寂寥:

悲叹萧条空寂。

5.春朝(zhāo):

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排云:

推开白云。

排:

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7.碧霄:

青天。

8.嗾:

使,叫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悲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仙鹤飞在云上,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八、《鲁山山行》梅尧臣

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

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

恰好。

③野情:

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

心满意足。

④随处改:

(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⑤幽径:

小路。

⑥熊升树:

熊爬上树。

升,升高。

⑦何许:

何处,哪里。

⑧云外:

形容遥远。

一声鸡:

暗示有人家。

[

译文:

千万座山路崎岖时高时低,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一路攀登的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大熊已爬到了树梢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

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九、《浣溪沙》苏轼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

古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

2.兰芽:

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3.浸:

泡在水中。

4.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沙路润无泥"。

5.萧萧:

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6.子规:

布谷鸟,也称杜鹃鸟。

7.无再少:

不能回到青少年时代。

9.白发:

老年

8.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

"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当却西流"。

10.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白居易《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11.苏轼:

北宋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

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南宋)陆游

僵①卧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③轮台。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编辑本段]诗歌注解

①僵(jiāng)卧:

指卧病在床。

②不自哀:

不为自己哀伤。

③戍(shù)轮台:

守卫边疆(jiāng)。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④夜阑(lán):

夜将尽。

⑤铁马冰河:

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

⑥孤村:

偏僻乡村。

作此诗时,陆游已六十八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却仍然盼望着为国效力。

[译文]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疆场。

十一、《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ce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词语注释

岳:

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

华山;北岳:

恒山;南岳:

衡山;中岳:

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

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

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

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

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

心胸摇荡。

曾:

通“层”,重叠。

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作品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十二、《春望》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该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春望:

春天的愿望.

2.国:

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3.破:

破碎。

4.城:

长安城。

5.深:

茂盛;茂密。

6.感时: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7.恨别:

恨别的情景。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互文。

此处借花溅泪,鸟惊心来了个艺术夸张,可以理解。

9.烽火:

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这里指战争中的烧掠的情景出现在周围的城市乡村。

10.连三月:

连续多个月。

11.家书:

平安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12.抵万金:

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

值。

13.白头:

白头发,老态。

14.搔:

抓,挠。

15.浑:

简直。

16.欲:

想,要,就要。

17.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

[3]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十三、《石壕吏》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1]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

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4!

妇啼一何苦5。

听妇前致词6:

“三男邺城戍7。

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

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

室中更无人12,惟有乳下孙13。

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

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

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

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

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

[

词句注释

(1)暮:

傍晚。

投:

投宿。

石壕村:

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

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

越过;翻过。

走:

跑,这里指逃跑。

(4)呼:

诉说,叫喊。

一何:

何其、多么。

怒:

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

哭啼。

苦:

凄苦。

(6)前致词:

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

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

刚刚。

(10)存:

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

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

家中。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

只,仅。

乳下孙:

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

还没有。

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

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

老妇人。

衰:

弱。

(17)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

还能够。

得,能够。

备:

准备。

晨炊:

早饭。

(20)夜久:

夜深了。

绝:

断绝;停止。

(21)如:

好像,仿佛。

闻:

听。

泣幽咽:

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

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

唯独、只有。

[2-4]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

十四、《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注释

南山:

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

荒秽:

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

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

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

狭窄。

草木长:

草木丛生。

长,生长

沾:

(露水)打湿。

足:

值得。

但:

只.

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

违背。

2、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十五、《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Yān)然⑼。

[

作品注释

⑴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

使:

出使。

⑵单车:

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

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

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