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741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docx

大姜高产管理技术

袈大姜栽培管理技术

莅一、生姜生物学特性

薅1.生姜属姜科,根系属肉质根,不发达,一般每个姜块只能生7~9条根,入

土浅,对肥水吸收能力弱,根系分布在土壤0~30厘米,深度超过30厘米无吸收能力。

蚃2.大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大姜喜温但怕高温,不耐霜,5℃以下受冻害,15~16℃以上开始萌发,生长适温在20~25℃,26℃以上生长受阻,超过35℃时可造成死亡,昼夜温差在12~15℃时茎块膨大最快。

(2)光照姜喜阴凉,不耐强光,光照强度在3~5万雷克斯,幼苗期间需中等光照,否则易伤苗,发芽及茎块膨大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莄(3)水分大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对水分要求严格;前期苗小吸收水份较少,湿度大,不利提高地温,易造成姜种腐烂;地面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易造成伤苗,生产上以小水勤浇,不干地表为准;后期,地上苗生长过旺需水量大,应每隔7~10天浇水一次。

螃(4)土壤大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沙壤,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姜;土壤PH5.5~7之间均可种植。

蚀大姜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生产上主要收获姜块,姜块膨大对产量影响较大。

对肥吸收,每生产1000公斤姜块需氮4.44公斤,五氧化二磷1.21公斤,氧化钾

6.96公斤,前期需氮量较大,后期需钾量大。

除此之外需钙,硼,锌量较大。

蒅二。

种植大姜栽培技术

肃1/品种大姜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以它生长旺盛/分芽多/块茎鲜黄/肉质细嫩/辛辣味浓/产量高/深加工价值高而具称,适合我市大姜生产。

袂2/栽培时间及催芽

(1)晒种根据我市气候条件,露天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拱棚栽培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

中午气温达到15℃以上时(二月下旬)即可从储存窖中取出姜种晾晒。

注意:

时间要掌握在好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前高温时进行,早晾晚收,晚上堆放室内,连晒2~3天,将姜块表皮湿度晾干为止。

在晒种过程中可结合喷施20%噻菌铜300倍液消菌。

(2)困姜结合晒姜进行,每天晾晒完毕将将种姜堆放困种。

膇(3)选种上炕催芽前进行,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艳/皮色有光/质地硬/不软化/无病虫的姜块作种用。

将选好的姜种进行掰分,掰后的姜块以80克为宜(一

斤姜块掰六块左右)。

袂(4)催芽因地制宜,我市在火炕上催芽,先在火炕上铺垫10厘米左右麦草并压平,然后铺放姜种,铺放姜种高度以60厘米为宜,上覆草毡或棉毡密封保温避光。

温度保持在20~23℃,经25~35天当姜芽在0.5~1.0厘米时(胖而壮,仅见根突起为宜)既可保护地播种。

袂(5)分芽将姜芽按大小分开,一般情况下按0.5厘米以下/0.5~1.5厘米/1.5厘米以上尽心分级,超过2.0厘米幼根已长出的尽量不作种用(试验表明:

0.5~1.5厘米的姜芽种植后能使产量1000公斤的话,0.5以下的芽能产700公斤,2.0厘

米以上幼根已长出的芽只能产300公斤。

)。

按姜芽大小分播

芈3/播种

(1)整地施肥

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病(虫)源基数。

年前使用机械深翻,深度在25cm以上。

第二年3月上旬耙实,达到深、平、细、净、实,并按行距65~70厘米,深度15cm.开沟。

(2)基肥施用

虿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整地前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5000kg作基肥。

开沟后每亩施生物有机肥80kg(NP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75-100kg、硼肥1kg、锌肥2kg,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0kg,顺沟撒施,划锄混匀待播。

莇(3)播种将开好姜沟的地块灌透水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距22~25厘米播种,播种时姜芽朝上,姜种西南向排列(与行向成45度角),播后覆土2~3厘米。

干旱年份播后再次浇水。

蚄(4)喷施除草剂选择40%新姜蒜草克(乙氧氟草醚加二甲戊乐灵)乳油120~150ml/667m2或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25ml/667m2兑水50~75kg均匀喷雾。

肂(4)腹膜如使用地膜,一定将地膜与土壤贴近,不留空隙,以防出苗是“烤苗”。

如使小拱棚应及时扣棚以利提高地温。

肀(5)苗前管理主要是温度和水的管理,大姜出芽前应以提高地温为主,少浇水或不浇水,地表干躁时应较小水,下午浇水最好。

袄4/苗期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地膜或小拱棚如发现姜芽出土应及时破膜放苗,以防温

度过高而“烤苗”,此时如地表干旱应及时浇小水降温。

(2)防治地老虎/蓟马,结合除草中耕划锄保墒提高地温。

(防治方案见后)蒁(3)遮荫适宜采用宽80厘米黑色遮荫网遮荫,东西行用木棍支撑遮南部,南北行遮西部。

薆5/大田管理蒆当大姜“三股叉”时进入生长旺期,是大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管理

也进入重点。

(1)撤膜/撤荫当气温保持在18℃以上时将地膜或棚膜撤掉;当大姜自身能遮荫时将遮荫网撤掉。

(2)浇水大姜进入生长旺期需水量增加,这时应7~9天浇水一次,保持地表湿润,同时浇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此时浇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最好在早晚时进行;下雨注意排水。

芈(3)追肥大姜根系属肉质根,吸收肥的能力较弱,喜少施勤施,“多餐少食”一般按如下规律施肥:

芄第一次三叉期前结合浇水冲施纯氨基酸2kg,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莂第二次三叉期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23.5%P2%K25%氨基酸8%)12-16kg.提苗促根;

羈第三次第二次施肥后25天左右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23.5%P2%K25%氨基酸8%)12-16kg.培育壮苗;

螆第四次立秋前25天左右结合小培追施50%硫酸钾20kg.利于茎块膨大;

羃第五次立秋结合培土追施有机生物肥50kg(NP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50㎏;50%硫酸钾20kg;

蒂第六次培土后30天左右冲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kg;

荿喷施叶面肥,在根茎膨大期喷施福施壮地下根茎专用型30g/667m2,或坤奇尔

生物菌肥400ml/667m2,隔7天一次,连喷3次。

蒈(4)培土大姜茎块膨大最佳深度在地表以下8~10厘米处,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姜块生长,所以根据大姜生长特点应不时进行培土,始终使姜块保持在8~10厘米土中;立秋时我市进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应及时进行培土,一般情况下立秋前十天小培一次,立秋深培一次,立秋后找培一次。

一定要培好,培严,不露姜块。

螂(5)病虫害防治这一时期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期应注意放控。

(详细见后)

蒁5/收获与贮藏

(1)收获大姜不耐寒,我市在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

收获前3~5天要浇透水,使土壤湿润以利收刨。

收后自茎杆基部将地上部茎杆剪除,不许晾晒即可收贮,种姜另收单储。

(2)贮藏大姜收获后不需晾晒,不过夜随时放入地窖/衡温库内贮藏,贮藏

温度在15℃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左右;贮藏大姜应在恒温下,“冬天不

晾,夏天不热”,贮藏前将病/伤/虫害姜块剔出,大小分贮

螅5/病虫害防治

(1)大姜幼芽芽害

袇A/症状

薈大姜出苗期,前期嫩芽受害出现水浸状腐烂,后期表皮干枯,一般整个芽不枯死,但不生长。

后期大姜由于第一个芽受害,出现二、三四芽群出现象,造成大姜减产。

薄B/原因

蚁①幼芽遇高温,特别是雨后或浇水后遇高温引起;

芈②在栽培过程中嫩姜芽受凉风侵害,受冻害;

肆③有机肥腐熟不好,造成肥害;

莃C/防除措施

螁①基肥使用腐熟好的土杂肥;

虿②及时防风,降低棚内温度,浇水选在早晚阴凉时,雨后晴天采取降

温措施;

螈③种姜时注意天气变化,放姜种的器具最好覆盖一层保温被。

(2)大姜苗期叶片畸形生长袁A、①、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下一叶片也不能抽生,几个叶“绞小辫”,外层叶背变白(叶片不展日灼),剥开后叶的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如图)

肀②、发生原因:

苗期叶片畸形生长,原因有三:

1、苗期土壤干旱,气温高,浇水不及时或不均匀,高温害处。

2、施肥不当造成,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腐烂的过程中生成氨气或亚硝酸气体,使大姜幼根和幼芽受到伤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施肥方式不当,使幼芽受害也能造成叶片生长畸形。

3、病虫为害造成,大姜苗期受到蓟马为害也能使叶片畸形生长。

4、地膜覆垄的姜田,由于地膜和土垄接触不严,留有间隙,形成“小棚”,高温时气体从姜苗处外泄,高温气体对姜芽形成为害造成叶片畸形生长。

芅③、防除对策:

A、苗期合理浇水。

大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

年份应浇小水,使田中地面保持湿润,利于提高地温和降低地表以上气温。

膄B、使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多时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复合肥一般不超过50斤,尽量采用沟施,使后要和土壤混合均匀,点施时将肥使到姜种之间,不能接触种子。

羁C、及时防治蓟马,喷施5%啶虫脒1500倍液或97%巴丹5000倍防治,5-7天后再防治一次。

蒀D、如使地膜覆盖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

羇(3)蓟马

黄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又叫节瓜蓟马、瓜亮蓟马等。

属缨翅目蓟马科除为害大姜外还为害多种蔬菜(包括茄科、翁芦科、豆科等)、棉花、大豆、玉米、甘薯等15余种作物,由于黄蓟马为害猖撅,防治困难,是近年来大姜田突发的一种灾害性害虫。

肁①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被害

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

蚇②生活习性:

黄蓟马在山东地区发生代数不详,至少10代。

以成虫

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

每年4月开始活动,

5-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

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数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有孤雌生殖能力,卵散产于植物叶肉组织内。

莅温湿度对黄蓟马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发育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

出现暖冬现象,为它安全越冬和大发生提供了适宜条件,导致黄蓟马暴发成灾的条件还有干旱、少雨。

蚂③防治方法:

A、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脒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

收到很好的效果。

B、黄板诱杀:

每667㎡使用30X40CM黄板20-25块,立作物上部高处15-25CM排放。

肁(4)小地老虎

肈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又称“土蚕”,属鳞翅目,夜蛾科。

该虫分布广,危害大,是大姜苗期主要害虫。

膇①、为害症状螅幼虫一般为6龄,一至二龄群集于大姜或田间旋花科杂草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针孔状花叶,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三龄后分散为害,白天潜伏于杂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间出来咬断幼苗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以黎明前露水未干时活动最频繁,常把咬断的幼苗嫩茎拖人土穴内食用。

膀②、形态特征

葿成虫:

体长16一25毫米,翅展40一45毫米;前翅黑褐色,中部有一条圆形的环状纹和一个肾状纹,肾状纹外方,有一个三角形的楔状纹,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缘毛灰白色。

薅卵:

半球形,表面有许多纵横的隆起线,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蒄幼虫:

末龄体长35一48毫米,暗褐色,表皮粗糙,密生大小不同的颗粒,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面,每节有4个毛瘤,前两个显著小于后两个,身体末端有比较坚硬的臂板,为黄褐色,上有黑褐色纵带2条。

芀蛹:

纺锤形,红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毛刺。

袀③、发生规律

芇每年发生4一5代(高寒地区2一3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南方越冬,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为主。

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阶段,成虫羽化后由南向北迁移,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迁移盛期,成虫迁移过程中需要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后第二天即可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800一1000粒。

卵产在旋花科科、黎科杂草的叶背面。

孵化后第一代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转移到大姜幼苗的心叶处取食叶肉形成针孔状或缺刻,高龄幼虫可咬断幼苗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5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时期,5月中旬后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阶段,最后一代成虫一般在10月中旬发生。

成虫昼伏夜出,在土块及杂草间潜藏,具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

幼虫共6龄,一至三龄昼夜活动,取食杂草或大姜叶片或嫩梢;四龄后潜人土中,夜间活动,咬食大姜幼芽或将幼苗拖人土中;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此时的为害量约占总量的95%。

芃④、防治措施

莀A.物理防治。

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每盏灯控制面积为2公顷),或放置装有糖醋诱杀剂(诱剂配法:

糖3份,醋4份,水2份,酒1份;并按总量加人0.2%的90%晶体敌百虫)的盆诱杀小地老虎成虫。

也可根据小地老虎幼虫三龄前不人土的习性,清晨在断株或叶片上有小孔或缺刻的植株处进行人工捕杀。

芁B.化学防治。

幼虫三龄前,可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醋乳油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喷施大姜植株下部。

还可用48%毒死脾乳油(乐斯本)配成1:

50的毒土,以每667㎡用毒土4一5千克,或6斤麸皮炒熟后拌入90%的晶体敌百虫100g于傍晚时分撒于大姜地行间进行诱杀。

在虫龄较大的地里,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一1500倍液灌根。

螅(5)姜瘟

芆姜瘟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青枯病”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

蒀①.症状:

主要危害地下根茎和根部。

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叶片变桔黄色、萎蔫、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

发病严重的地上部萎焉并青枯。

病害由茎基部逐渐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变软,呈淡褐色水渍状。

纵剖茎基部及茎块,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污白色细菌脓从维管束部分溢出。

随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感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基部和茎基部变褐腐烂,腐烂组织具有恶臭味。

病株发展到后期,地上部萎蔫和枯死,且易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伏。

莈②、病原:

Pseudomonassolanacearum,属假单胞杆菌属。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极生1一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微隆起,污白色至暗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8℃,致死温度52℃10分钟;最适pH值6.5-7.3

蒇③、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姜种、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来年当地温达到20℃以上

时,在水分充足时,从伤口侵染大姜,后经浇水、雨后流水传播。

肅④、发生规律:

A发病条件:

气温与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一般旬均温度达20℃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25-28℃左右时,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高温高湿或田间积水,病害就迅速发展蔓延。

尤以雨后及浇水使姜田积水,又遇烈日猛晒,姜瘟则发生迅速。

此外,姜苗出土前不适当灌水,特别是大水漫灌,对病害有一定的诱发作用;日均温25℃以上时,潜育期一般为5-7d,最短3d,在15-21℃时为41d,15'C以下则很少发病。

高温高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有利于本病的发生流行。

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量的早晚也有关系。

9-10月,如果在10-12d内,降雨量达到100mm时,田间即可出现病株。

大雨过后5-7d,田间即可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偏施氮肥的发病重,中心病株出现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数多,病害发生也重。

薀B发病规律:

我区姜瘟一般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前期由于气温较低,雨量少,病害一般零星发生,扩展慢。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大面积中心病株出现和发病中心形成时期,10月上、中旬是姜瘟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时期。

此时,正值高温高湿气候,姜块形成及膨大旺盛时期,病菌易于侵入,侵染速度快,严重的可在半月左右时间造成全田发病,整个发病高峰时期可持续40-50d,10月中旬后,随着气温降低和雨量的减少,病害逐渐减轻,10月中旬后停止发病,整个生育期长达140d左右。

蝿⑤、防治技术

膈在7-9月姜瘟流行、扩散的时候,是难以控制其蔓延的。

因此,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防治措施,尽量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蚅A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安丘姜、片姜等品种较抗病。

无丝姜、面姜等较感病。

蒁B选用无病姜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留无病种姜,下种前应对姜种逐块进行鉴定和选择。

凡是水渍状,表皮易脱落或者掰开姜块见黑褐色圈纹以及用手挤压有白色液汁溢出者,都是带病姜块,不能下种。

羁C消毒处理姜种及姜田土姜种下种前,可用12.5%松脂酸铜300倍或7000倍硫酸链霉素浸种半小时后捞起堆放催芽。

也可用98%氯花苦每亩20-25公斤消毒土壤。

蒈D轮作换茬: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后施蓝得土壤调理剂100-150kg,起高垄,增施磷、钾肥,实行2-3a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

蒀E加强田间管理:

重视姜田排水,严格控制姜田灌水。

一般采用人工浇灌,严禁大田浸灌、漫灌,深沟高厢,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重施底肥,轻施、巧施追施,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连同窝中土壤带出田外处理,并用鲜石灰对附近土壤消毒。

薇F药剂防治在齐苗期后,用50%的施纳宁300倍药剂灌窝,667m2用药液300kg进行预防;发病初期也可用上述药剂进行灌窝或喷雾,连续2-3次,每次间隔7~l0d。

蒈(6)大姜线虫病

芆姜线虫病俗称“姜癞皮病”。

是大姜产区主要病害,随着大姜连作时间的加长,为害越来越重,是造成大姜失去食用价值最大的病害。

蒃①、症状

蚇姜受线虫为害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发育不良,叶小,叶色暗绿,茎矮,9月中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30-50%,但植株很少死亡,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疙疹状物并出现裂口,如有病菌侵染常伴有腐烂。

薅②、病原

蚄据资料介绍病原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及少量卵形根结线虫(M.ovalis)和印度根结线虫(M.indica),

节③、侵染循环:

姜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在土壤和病姜块茎及根内越冬。

翌年姜播种后,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一龄幼虫留在卵内,到二龄时幼虫从卵中钻出进人土壤中。

幼虫从姜的幼嫩根尖或块茎伤部侵人,刺激寄主细胞,使之增生形成根结。

姜根结线虫靠病土、病残体、灌溉水、农具、农事作业等传播。

一般年发生3代。

螇④、发生特点羆土壤性质、温度、湿度与线虫病的发生:

据调查,含磷量大的地块线虫病发生重;使用化学肥料大、土壤呈酸性,土壤板结的地块发病重。

姜根结线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25℃,35℃以上停止活动,幼虫在55℃温水中10min死亡。

莅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经不同深度土壤中线虫含量调查表明,姜根结线虫以10~20cm土层中为多,平均每克土样中有线虫6.75条,最多8.9条;其次为20一30cm土层,平均每克土样含线虫2.8条;0一10cm土层中线虫最少,平均每克土样中有线虫2.05条。

肀⑤、防治姜根结线虫,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不使用高毒农药的前提下,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药剂,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肁1)、选好姜种:

选择无病害、无虫伤、肥大整齐、色泽光亮、姜肉鲜黄色的姜块做姜种。

莆2)、合理轮作:

与玉米、棉花、小麦进行轮作3-4年,减少土壤中线虫量。

袃3)、土壤处理:

用二氯丙稀处理土壤,每亩10公斤,覆膜7天,然后打沟种姜。

肃4)、清洁田园,施用有机肥:

收获后,将植株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采取冬前耕地,减少下茬线虫数量。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合理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增施钾、钙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膁5)、生物防治:

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线虫病。

其用法是:

每667平

方米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500m1拌20-25kg细沙土,均匀撒施种植沟内,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持效期60天左右。

螇(7)大姜块茎腐烂病薅①、症状:

又称姜枯萎病,烂根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根部,块茎变褐,从外表皮向内腐烂,根部坏死,地土部植株心叶干枯,整株呈枯萎状。

该病与细菌性姜瘟病外观症状易混淆,两病区分为:

姜瘟病块茎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乳白色菌脓,镜检则见大量细菌涌出,细菌性姜瘟病一般从姜块内部往外部腐烂,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青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姜块腐烂一般从外往里烂,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抱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有菌丝体。

袂②、病原:

包括Fusariumoxysporumf.sp.Zingiberi和Fusariumsolani(Martius)AppleetWollenweber称尖镰孢菌和茄病镰孢,PythiummyriotylUmDrechsler,属结群霉,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均可产生大型和小型分生抱子。

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或双孢,卵形至肾形。

芁③、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膈两菌均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

带菌的肥料、姜种块和病土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部产生的分生抱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

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

肃④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耐涝品种。

(2)常发地或重病地宜施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早轮作。

(3)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

(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

(5)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却。

(6)常发地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姜种块1一2小时,捞起晾干下种:

(7)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灌40%施纳宁300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蚁(8)大姜斑点病

莀姜斑点病(PhYllostictazingiberiHori)又称”白星病”

莅①、症状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较小,初呈叶片反面水渍状,正面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

长2-5mm,病斑中部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影响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明显。

莀②、病原及发病原因

蒀病害是由姜斑点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