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720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ppt

第八章国际服务贸易,教学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种类、特征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教学难点:

国际服务贸易关贸总协定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的概念服务贸易的特征服务贸易的分类,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国际上的概念,1972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高级专家对贸易和有关问题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概念1974年,美国在其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基于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从国际收支平衡出发,以国境为界进行划分的,对居住或生活、工作在另一国境的人销售的服务被当作是国际服务贸易。

BalanceofPayments服务的提供和被服务的对象是跨境的。

美国麦肯锡,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定义,货物的加工、装配、维修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入的活动,是一国与它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

生产要素形成跨境服务。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1.服务服务是相对产品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它是指以提供活劳动形式创造使用价值来满足他人需要的活动。

服务本身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行为,它包括非经济型服务和经济型服务两类。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2.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服务活动。

服务贸易的概念不仅仅是学者们专门讨论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

在谈判的初期,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服务贸易仅仅指越境服务贸易,即不涉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物理接近才能发生的服务贸易。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持这种观点,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处于劣势地位,担心如果服务贸易的范围过宽会增加本国贸易自由化的负担,给国内经济和政治造成不利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把服务贸易的定义过窄,明显不符合服务贸易的现实,因此遭到了发达国家的反对。

发达国家出于扩大本国在服务贸易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的绝对优势的目的,强烈要求把涉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服务贸易也包括在内,甚至把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在服务贸易之内。

双方的观点严重对立,长期相持不下。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争论,为了打破僵局,印度曾经提出定义国际服务贸易的4个标准,即服务和支付的过境流动;目的的具体性;交易的不连续性;有限的服务时间。

1988年的蒙特利尔会议接受了印度的意见,既肯定服务贸易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但同时又明确规定,只有生产要素的流动在“目的明确、交易不连续和持续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才能视为服务贸易。

这就明确把国际直接投资和移民排除在服务贸易的范畴之外。

印度的提议,乌拉圭回合协议服务贸易定义,模式1:

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电影、法律咨询、设计、通讯。

模式2:

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旅游、国外留学等。

模式3:

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

模式4:

自然人移动Presenceofnaturalpersons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外国专家讲学,劳务人员。

WTO关于服务贸易的分类,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教育环境金融与健康相关的服务旅游和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3.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服务的提供国称为服务的出口国,服务的消费国称为服务的进口国,各国的服务出口额之和构成国际服务贸易额。

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动。

而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出输入,也包括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技术贸易等。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二、服务贸易的特征,与商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无形性非储存性异质性缺乏所有权高垄断和高保护性,二、服务贸易的特征,无形性第一,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物理存在形态第二,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载,只体现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中。

二、服务贸易的特征,非储存性货物商品在生产出以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或长或短均有一个存储的过程。

而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服务商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同时是一个消费过程,中间无存储环节。

二、服务贸易的特征,异质性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难以统一界定。

原因:

1.服务提供者技术水平往往不一样;2.同一供给者不同条件下服务水平会发生变化3.消费者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偏好感受也不尽相同。

二、服务贸易的特征,缺乏所有权既然服务是无形的又不可储存,服务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移。

二、服务贸易的特征,高垄断和高保护性服务贸易市场垄断性较强;服务贸易在国际间发展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处于严重的比较劣势,再加之许多服务领域的开放涉及国家主权或其他敏感问题,所以服务贸易保护程度很高,各国政府往往采取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服务市场。

分离式服务需要者所在地服务提供者所在地服务流动的服务,以服务的“移动”来分类,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他商品无关联的服务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关贸总协定的分类,服务贸易,三、服务贸易的分类,

(一)以服务的“移动”来分类,R.M.斯特恩在1987年所著的国际贸易一书中,曾将国际服务贸易“按是否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移动”分为4类:

(1)分离式服务。

是指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国与国之间不需要移动而实现的服务。

(2)需要者所在地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与服务使用者在地理上相邻、接近.(3)提供者所在地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国内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一般要求服务消费者跨国界接受服务。

(4)流动的服务。

它是指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相互移动所接受和提供的服务,如服务的提供者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并利用分支机构向第三国的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

这种分类方法其本质涉及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移动问题。

但存在难以准确、彻底地将服务贸易进行划分的缺陷,如上述在各国间相互开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就很难加以划分。

(二)关贸总协定的分类,1988年6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将服务贸易进行了如下分类:

(1)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

这类服务以商品或实物形式体现,如电影、电视、音响、书籍、计算机及专用数据处理与传输装置等;

(2)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

这类服务对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补充、辅助功能,如商品储运、财务管理、广告宣传等;(3)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

这类服务伴随有形商品的移动,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贸易,不象一般商品贸易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移动,只是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技术贸易中的特许经营、设备和金融租赁及设备的维修等。

(4)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他商品无关联的服务。

这类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其销售并不需要其他商品补充才能实现,例如通讯、数据处理、旅游、旅馆和饭店服务等。

这种分类从理论上承认了“服务”与“商品”一样既存在使用价值也存在价值,与商品一样能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加快地区不平衡可能加剧服务外包潜力巨大商业存在成为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各国关注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趋势一:

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服务贸易经历了长足发展。

1980年至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4147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

趋势一:

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世界服务贸易规模与货物贸易共同增长,近几年来服务贸易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

上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且大体持平,年均增长17.8%。

进入80年代,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开始高于货物贸易,80年代后期年均增幅更是高于10%。

到了90年代,服务贸易平均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约为6%,恢复到与货物贸易基本持平的状态。

其间“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于1994年最终签署,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全球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跨入21世纪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进入稳定增长期,增幅开始逐渐回升,2004年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

这一期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略低于货物贸易。

尽管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与2004年的19%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但总的趋势还是保持增长的。

(见图一),趋势一:

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主要推动因素包括:

.世界经济继续看好,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超过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在4%以上,21世纪前1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左右;,趋势一:

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驱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随着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转移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其中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和信息、电子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根据欧洲学者佩尔西巴纳维克预言,到2010年,美国经济构成中只有10%是制造业,其余全部是服务业。

到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应的必须是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货物贸易保持增长趋势,WTO预计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幅将会达到7%,预计未来10年,年均增长率可达6%左右。

直接拉动与其密切相关的运输、保险等服务贸易部门贸易量快速发展;,趋势一:

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投资倾向于服务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另外,科技发展、服务外包等新的贸易方式的兴起、全球及区域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渐削减也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趋势二结构调整加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

1990年至2005年,运输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8.6%下降到23.3%,旅游服务占比从33.9%下降到28.9%,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

表一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各部门金额及其所占比重变化,(金额单位:

亿美元占比单位:

%)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金额占比运输134436.8223328.6348523.4563223.3旅游103528.4264833.9477832.0697728.9其他127134.8292437.5665944.61153847.8合计3650100.07805100.014922100.024147100.0数据来源:

IMF,趋势二结构调整加快,1980年至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运输类服务贸易比重明显下降,旅游类比重保持稳定,而其他商业类服务持续上升。

(见图二),趋势三地区不平衡可能加剧,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

2003年,全球50%的服务出口都流向了欧洲,亚洲(含大洋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