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65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成品.docx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成品

净土宗的三佛三祖

一、阿弥陀佛(救护之佛)

1.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念佛必生愿《康本寿经》)

2.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必生愿《宋本寿经》)

 

1.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称名必生《康本寿经》)

2.其佛本愿力,闻(称、持)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康本寿经》十方诸佛说)

3.若有众生闻彼佛名,忆念受持,求生彼土,是人命终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持名必生《宋本寿经》)

4.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命终皆当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

(《称扬诸佛功德经》)

5.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随人寿命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得迎往生《阿弥陀经》)

6.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生极乐世界《观经》)

7.或有众生…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生极乐世界《观经》)

8.或有众生,作众恶业…命欲终时…称“南无阿弥陀佛”;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临终一声称名亦得生《观经》)

9.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其上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其中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其下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一切众生,随其根性所堪行法,可分三辈或九品,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皆得往生。

《康本寿经》)

1.菩萨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

“持何法得生此国?

阿弥陀佛报言: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

(平生相续称名得生《般舟三昧经》)

2.或有众生,作众恶业…命欲终时…称“南无阿弥陀佛”;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临终一声称名亦得生《观经》)

光摄

拥护

赞叹称名念佛人

1.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佛光唯摄称名人《观经》)

2.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是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圣众保护称名念佛人《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3.或有众生,作众恶业…命欲终时…称“南无阿弥陀佛”。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赞叹称名人《观经》)

二、释迦牟尼佛(教化之佛)

将.称.名.与.余.行.比.较

1.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称名绝胜闻经《观经》)

2.行此(观佛)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称名绝胜观佛三昧《观经》)

3.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

此法(《观经》)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称名绝胜《观经》所说一切诸行)

4.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可依余行得往生,唯依称名得往生,故知称名绝胜一切诸行《阿弥陀经》)

5.佛语弥勒: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一向称名得往生,绝胜所有修行」极难信,安份地相续称名不夹余行更难能可贵《康本寿经》)

6.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唯须执持名号便能往生弥陀报土是最难信、最难说的佛法《阿弥陀经》)

1.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赞称名声声得大利及无上功德《康本寿经》)

2.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赞称名具多善根多福德《阿弥陀经》)

3.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赞称名之人是芬陀利花、是二圣密友《观经》)

4.佛语弥勒: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叹信乐称名极难信,极难老实安份一向相续专念弥陀名号《康本寿经》)

5.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叹唯须执持名号便能往生弥陀报土最难信、最难说《阿弥陀经》)

6.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叹三千大火亦不能阻止称名之人往生极乐世界《康本寿经》)

7.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叹称名功德不可思议《观经》)

唯劝

唯嘱

唯说

唯留

1.佛告阿难: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其上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其中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其下辈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众生根性,随其所堪行法,大分三辈,释迦皆劝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康本寿经》)

2.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

此法(《观经》)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观经》虽广说十三定观、三福九品散善,但最后唯嘱修持称名一行)

3.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阿弥陀经》唯说称名能往生)

4.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世尊唯留称名一行《康本寿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阿弥陀经》释迦佛证诚,亲眼所见:

众生平生相续称念弥陀名号,临终得迎往生!

十方诸佛(助教之佛)

1.其佛本愿力,闻(称、持)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康本寿经》十方诸佛说)

2.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康本寿经》)

3.十方各有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于意云何?

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忆念受持,求生彼土;是人命终,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宋本寿经》)

释迦教

称名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阿弥陀经》释迦佛宣说唯须称名得往生,获十方诸佛同声称赞)

十方世界各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经》”。

(《阿弥陀经》释迦佛说唯持名得往生,十方诸佛齐同证诚,场面壮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续称名求生极乐世界者得诸佛护念《阿弥陀经》)

我选祖师的标准:

1.通达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从中选出适合一切众生修行达到不退转地的方法(若有退转,即如不修),如经曰: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可知:

释尊出世,为劝众生称念弥陀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唯有得生西方才能达到不退转地。

2.通达弥陀救护众生的方法,即弥陀本愿——愿生我国,称念我名,乘我愿力,我接往生。

3.劝众生听从释迦所劝、诸佛所赞,依弥陀本愿,一向专称、常称弥陀名号,即称「南无阿弥陀佛」。

祖师1古印度之龙树

备注

释迦牟尼佛于《入楞伽经》言:

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

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释迦佛既受记龙树「能破有无,能说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世界」,即是世尊证诚、肯定了龙树必定通达释尊一代教法。

龙树菩萨于《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言: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

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通达世尊教法的龙树判一代时教为难行道和易行道,劝众生行易行道,即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不退转菩萨地。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说明龙树极为明确弥陀本愿,就是“称名必生”,称名、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我」,就是「念佛」,就必定能往生,往生就得不退转菩萨地,所以相续称名之时就相当于进入了不退地。

「是故常应忆念」为龙树劝众生常忆念佛名,即常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因为每一称都让人进入不退转地。

「我常念」即是龙树以身作则,劝众生多念佛、常念佛,每一声都得无量功德,都入不退转地!

祖师2中国唐代之善导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佛说:

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佛告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弥陀经》云: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称佛不乱,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此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国。

《弥陀经》中说:

『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此例非一也。

所闻化赞,但述「称佛之功,我来迎汝」,不论闻经之事;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如此经及诸部中,处处广叹,劝令称名,将为要益也,应知!

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

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

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懃付嘱弥陀名

通达释迦一代教法,只为劝众生称名求生,即使诸佛出世,教化众生,亦是这个目的。

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问曰:

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    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花开闻妙法    十地愿行自然彰

《观经》九品人,一生起行,心口称念阿弥陀佛,乃至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等;命欲终时,愿见佛者,佛即与圣众,花台来现,令行人见佛。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般舟三昧经》佛言:

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

『持何法得生此国?

』阿弥陀佛报言:

『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来生。

』佛言:

专念故得往生。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

佛灭后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祖师从各个角度多次解释弥陀本愿,明确表示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誓愿对众生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众生称念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口念心念都可以,其他皆不要求!

,不管这个称名的人是散心还是定心、是善心还是恶心、是干净还是肮脏、是识字还是文盲、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健康还是生病、是老是少、是专念佛还是边享受(或边赚钱或边干活或边工作或边造罪)边念佛、是想现在往生还是想再活一百年再去…只管称名就行,众生只要相续称名,就达到了弥陀的誓愿约定,剩下的弥陀的责任了;弥陀必定会想方设法履行其责任,因为他已成佛,所以他平生会派诸大菩萨和化佛来时时刻刻保护着守约念佛的人,临终及时现身来安慰念佛人,等念佛人命终脱离身体时立即接去西方极乐世界。

否则他就不能当佛!

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佛言:

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佛言: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何以故?

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

  何以故?

余比日自见闻:

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仰愿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

已能今身,愿生彼国者,行住坐卧,必须励心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终,后念即生彼国,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不经生死,岂非快哉!

应知。

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一日乃至七日」明「修行时节延促」: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

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对称念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时间和次数的要求,善导祖师明确表示要「相续称名,毕命为期」、「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尽形寿」即「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长寿或早遇的人则为「上在一形」「上尽一形」「上尽百年」,短命或晚遇的人则是「七日一日十念十声一念一声」。

总之,是「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而念念相续地称名,直到临终佛现」,这就是经中所言「一向专念」「好持无量寿佛名」「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念不忘舍」「念我名,莫休息」之义。

此「尽形寿相续称名,顺彼佛愿故」不可有疑,不可只七日或一日或十声或一声称名,便以为已得往生而不多念。

犹如迷失之幼儿,若不日日称其父名,年久必忘;凡夫内心充满贪瞋痴三毒,色身五荫炽盛,深陷五欲,若不想续称名,平生必定更改愿生之心,主动脱离化佛菩萨的保佑圈,临终更不可能还想着往生之事,由于贪著他物,即使弥陀圣众出现,也会追逐他物而去,弥陀亦无可奈何。

祖师3古代日本之法然

释迦世尊舍无胜净土,而出此秽土,为欲说净土教,劝诱众生,令得生净土。

弥陀如来舍此秽土,而出彼净土,为欲引导秽土众生,令得生净土;是则诸佛摄取净土、出兴秽土之本意也。

释尊于五浊恶世,八相成道,怜愍放逸邪见之众生,无出离之期,开示我等而言:

「从是西方,有极乐世界,有佛号阿弥陀,此佛誓言: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今已成佛,应当速念。

出离生死,其道虽多,恶业烦恼之众生,能速离生死者,无过此法门也。

」殷殷劝言:

「切莫致疑,六方恒沙诸佛,亦皆证诚也。

」       释尊思惟:

「我若久在秽土者,邪见放逸之众生,诽谤我故,反堕恶道。

出现浊世之本怀,唯为众生说此一事,今已愿满,宜取灭度。

」于是殷懃付嘱阿难尊者:

「好持此法,流通遐代。

凡案三经意,诸行之中,选择念佛,以为旨归。

先《双卷经》中有三选择:

一选择本愿,二选择赞叹,三选择留教。

 

一、「选择本愿」者:

念佛是法藏比丘,于二百一十亿土中,所选择往生之行也,细旨见上,故云选择本愿也。

二、「选择赞叹」者:

上三辈中,虽举菩提心等余行,释迦即不赞叹余行,唯于念佛而赞叹云:

「当知一念,无上功德」,故云选择赞叹也。

 

三、「选择留教」者:

又上虽举余行诸善,释迦选择,唯留念佛一法,故云选择留教也。

 

次《观经》中又有三选择:

一选择摄取,二选择化赞,三选择付嘱。

 

一、「选择摄取」者:

《观经》之中,虽明定散诸行,弥陀光明,唯照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云选择摄取也。

二、「选择化赞」者:

下品上生人,虽有闻经、称佛二行,弥陀化佛选择念佛云:

「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故云选择化赞也。

 

三、「选择付嘱」者:

又虽明定散诸行,唯独付嘱念佛一行,故云选择付嘱也。

 

次《阿弥陀经》中有一选择,所谓「选择证诚」也。

已于诸经中虽多说往生之诸行,六方诸佛,于诸行而不证诚。

至此经中,说念佛往生,六方恒沙诸佛,各舒舌覆大千,说诚实语,而证诚之,故云选择证诚也。

 

加之,《般舟三昧经》中又有一选择,所谓「选择我名」也。

弥陀自说言:

「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故云选择我名也。

 

「本愿、摄取、我名、化赞」,此之四者,是弥陀选择也。

「赞叹、留教、付嘱」,此之三者,是释迦选择也。

 

「证诚」者,六方恒沙诸佛之选择也。

 

然则释迦、弥陀及十方各恒沙等诸佛,同心选择念佛一行,余行不尔。

故知:

三经俱选念佛以为宗致耳。

 计也夫:

 

欲速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总之,末代之佛法修行,得其证者,只念佛一行也,是则顺弥陀本愿故也。

通达释尊教法:

唯欲众生称念弥陀名号,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说: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

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弥陀本愿言:

「与诸圣众前来迎接称此名号、愿往生极乐之众生,此愿若不成就者,愿共众生,同堕地狱,终不成佛。

问曰:

何故五种之中,独以称名念佛为正定业乎?

        答曰:

顺彼佛愿故。

意云:

称名念佛是彼佛本愿行也。

故修之者,乘彼佛愿,必得往生,由愿不虚故,以念佛为正定之业也。

其「本愿义」,至下应辨。

但正定者,法藏菩萨于二百一十亿,诸佛誓愿海中,选定念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