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64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docx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第一节 SCP分析框架:

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

一、产业组织

l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

l   从竞争状态来说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核心是产业组织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l  提问:

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二、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l  长期以来,竞争机制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最好方式;保护和促进竞争的政策,就成了各国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l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论述了竞争机制促使社会福利的增加,通过“invisiblehand”自发调节经济运行。

l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实际上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雏形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

 

l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l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三、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l           20世纪初英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基础上,将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

l          马歇尔重点研究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

l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

n           生产量的扩大推动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n           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

n           生存能力的增强

n   竞争会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导致生产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大,从而导致垄断因素的增强——与竞争的初衷是矛盾的

n   “马歇尔冲突”:

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其结果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n   提问:

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

这一理论否认了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种极端又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活的现实生活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

     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在马歇尔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

三人被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四、SCP框架的形成与方法论特征

l 此前的关于竞争的研究和论述都致力于理想中的“完全竞争”

l 与现实中有一定偏差

从完全竞争到有效竞争

l  克拉克于1940年提出“有效竞争”的概念,即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政府的公共政策应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手段

l  但克拉克并没有解决有效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

 

v 比较完整产业组织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的。

v 1938年,梅森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将有效竞争的定义和条件归纳为两类有效竞争标准:

v 一类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为市场结构标准;

v 另一类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二分法。

 l         梅森有效竞争标准:

?

            市场结构标准

(1)市场存在相当多的买者和卖者

(2)任何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占有市场很大份额

(3)任何买者集团和卖者集团都不存在共谋行为

(4)新企业能够进入该市场

 2.市场绩效标准

(1)存在不断改善产品和工艺过程的市场压力

(2)价格能随生产费用的下降向下调整

(3)生产集中在适当的有效率的规模单位进行,但未必在最低费用规模下进行

(4)没有长期的设备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和产品相协调

(5)可以避免销售活动中的资源浪费

   意义:

不再追求不现实的完全竞争;注意从不同方面全面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

 

l 梅森之后,贝恩(Bain)、凯维斯(Cawes)、谢勒(Scherer)等经济学家对产业组织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将有效竞争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三方面对产业进行分析,简称SCP框架。

 

l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

1.市场结构标准

(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

(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

(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2.市场行为标准

(1)企业之间不互相勾结(彩电业)

(2)企业不使用排外性的、掠夺性的手段

(3)在推销时不搞欺诈

(4)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

(5)对抗者对其他人是否会追随其价格变动没有完备信息

 

3.市场绩效标准

l 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报创新、效率和投资

l 质量和产量随着消费者需求而变化

l 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推新产品、新工艺

l 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

l 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

l 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l 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的不稳定

  SCP框架上两个重要特征:

l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l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因此认为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应首先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

哈佛学派的这种主张,对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产生对重要影响。

第二节 SCP框架中的市场结构

n   SCP框架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n   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从而成为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性因素。

n   市场结构: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n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n   产业市场结构反映企业市场关系及其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种市场关系:

1、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2、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买卖双方的关系

4、市场内现有的卖方、买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卖方、买方之间的关系。

n   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v  市场集中度        

v  产品差别化

v  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v  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v  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v  短期成本结构(固定费用与可变费用的比例)

 二、市场集中度

在SCP框架中,集中度是分析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因为集中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状态

(一)一般集中度与市场集中度

l一般集中度:

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企业(产值、人数等)所占比重。

l市场集中度:

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有关。

分为卖方和买方集中度,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卖方集中度。

 

(二)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绝对与相对集中度)

   1、绝对集中度CRn:

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公式见课本或课件

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l   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

l   不足:

  首先:

反映的只是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总体 规模,忽略了 其余企业的规模分布情况,不全面。

   其次:

无法反映最大的几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

   再次:

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反映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的市场集中度,常用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表示

v  洛仑兹曲线(lorenzcurve)反映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图参见课本或课件

 v  当所有企业的规模完全相同时,洛仑兹曲线与45度线重合。

3.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v   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原是反映收入不均的一对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的不均。

   基尼系数:

0~1变动

公式见课本或课件

 =0:

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

    ~1:

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不合理性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HI指数)

v   公式见课本或课件

v   v   HHI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完全垄断:

=1

  有许多规模相同的企业时,=1/n,n趋向无穷大,HHI趋向0

 

 与前三指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v  第一、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反映出行业集中度无法反映的集中度的差别。

v  第二、“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能够真实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的大小

 

但收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成本高。

 

5.EI值数:

公式见课本或课件

 Si-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份额

HHI、EI

共同点:

都反映了市场中所有企业的规模情况,都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不同点:

分配给各个企业市场份额的权数不同,都对大企业分配了较高的权数,但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三)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v         企业规模

v         垄断动机的影响

v         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v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v         市场容量

       

1963年美国的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的关系

1963年集中度系数

R1_Rs

0~20%

6.4%

20%~30%

9.4%

30%~40%

7.0%

40%~50%

7.0%

50%~60%

12.8%

60%以上

 

14.0%

 

v  尼达姆研究的结论:

不同规模的企业利润率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企业规模差异和进入壁垒差异归根到底反映到企业的成本水平上,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的差异。

v  大企业的集中度系数在60%以上时,其与利润率的相关性才非常显著。

v  我国制造业无论采用什么指标结果表明:

集中度非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不仅导致规模经济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v  1、涵义

v  2、产品差异程度和市场结构

v  3、基本度量方法

v  4、产品差异化决策

v  5、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广告

v  6、不同产业市场的产品差异程度

 三、产品差别化

(一)产品差别化的含义

v  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是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

v  途径:

外观、包装、品牌、服务、分销渠道、广告和促销活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产品可替代性的大小)

公式见课本或课件

 θIJ_:

i产品需求量对j产品价格的交叉弹性

dpi:

I产品的需求变化量;pi:

I产品的需求量

 当j产品价格变化而i产品价格不变时,如i产品的需求量有较大变化,说明二者有较高的可替代性,也说明两种产品的差别不大;反之,则差别较大。

  收集数据难度大,所以实用性有限

(二)产品差别化的形成原因

v  产品的物理特性:

包装、款式、性能、质量、价格

v  买方的主观印象:

商标、品牌、包装、广告

v  销售的地理差别:

厂商与市场距离;CBD;顾客细分

v  销售服务的差别:

送货上门、维修

 

 产品差别化对SCP的影响

Ø  影响市场集中度,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企业市场占有水平,从而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

Ø  形成市场进入壁垒,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 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越高。

Ø  影响企业的价格构成

Ø  使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技术、广告)

Ø  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还影响市场绩效

  

(三)产品差别化的产业特征

v         根据不同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将产业分为四类:

v         高度产品差别化产业

v         中度产品差别化产业

v         轻度产品差别化产业

v         产品差别化程度可以忽略的产业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产品差异化与集中类型(贝恩)

  (四)产品差别化与广告

广告能够向顾客传递有关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等方面信息,尤其是消费品的广告,对顾客的购买决策有重大影响。

 

AD-广告费用绝对额

SL-销售额

植草益分类:

很高产品差别产业:

AD/SL≥3.5%或AD≥20亿日元

高差别产业:

1%≤AD/SL<3.5%或10亿日元≤AD<20亿日元

中差别产业:

AD/SL<1%或AD<10亿日元

 

Ø  ⑴消费品产业

   ①耐用消费品   消费者购买决策较慎重,又大多不鉴别产品物理特性差异的知识和条件。

这类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到高等水平之间。

    ②非耐用消费品  广告作用更显著差别化程度更高。

 

Ø  ⑵工业品产业

     所谓工业品,就是主要以企业为销售对象的用于生产的商品。

     这类产品比较标准化和规格化,物理差异性较小,而且购买者多为企业,具备鉴别产品物理性能的知识和测式手段,偏好不强,也不易受广告影响,所以差异化程度小。

 

三、进入壁垒

v         进入壁垒:

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哪些因素。

1.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

v         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

v         必要资本量

v         产品差别化

v         绝对费用(专利、原料等)

v         政策法律制约

  2.贝恩的实证研究(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部分产业的进入壁垒进行了分类)

v  高度进入壁垒产业:

当价格比平均费用(包括平均利润)高10%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产业。

农用拖拉机、卷烟、汽车和钢笔。

v  较高进入壁垒产业:

高6%~8%。

钢铁、铜、炼油、肥皂。

v  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

4%以下。

橡胶轮胎、水泥、面粉、人造丝。

 

3.退出壁垒

v    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v    解雇费用

v    政策法律的限制

 

 

第三节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行为的含义

 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更高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主要研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分为竞争行为和协调行为

v  企业的价格策略

v  企业的产品策略

v  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一)企业的价格策略

1.企业实际定价方法

v理论上企业定价应遵循边际原理,即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制定价格并决定产量。

v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实际定价方法是平均原理的成本加价定价方法,作为企业定价基础的是平均成本和目标利润率。

公式为:

  P=r(K/Xs)+C/Xs

其中,P为价格,K为资本,Xs为标准开工率下的产量,r为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因此,r(K/Xs)为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目标利润,C为标准开工率下的总成本,C/Xs为标准开工率下的平均成本

 

(二)曲折的需求曲线

v  寡占价格一旦形成后,在生产条件没有多大变化时,通常会保持一定时期内的基本稳定。

v  因为如果一个企业企图通过降价争取顾客,往往会受到竞争企业更激烈的削价报复;若企业单独提价,竞争企业会乘机夺取市场。

v  因此企业大多趋于保持现行价格。

这样,各企业都面临一条向下方倾斜但有一段突出部分的需求曲线,即斯威齐提出的曲折的需求曲线

 

曲折的需求曲线(参见图)

 

v  a)弯折的需求曲线

v  在A点的价位上,企业提价对手不跟;

而企业降价,则对手跟。

v  而弯折的需求曲线,形成了不连续

的边际收益曲线。

 

斯威齐模型的意义:

v  对边际成本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寡头企业的价格不变作出了解释。

v  边际成本在不连续的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部分范围内变化时,价格不变,产量也不变;

v  当需求变化时,企业改变产量而保持价格不变。

(二)价格的协调行为

1.卡特尔:

以限制竞争、控制市场、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同一产业内部独立企业之间的协调形式。

v         按形式分为:

明确协定卡特尔和秘密协定卡特尔;

v         按内容分为:

价格卡特尔、生产数量限制卡特尔等。

v         在许多国家一般被认为是违法的)

 

2007年中国方便面企业调价案例

v  2006年12月26日,“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简称方便面中国分会)在北京召开一届八次峰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

会议商定涨价的时间和步骤。

v  2007年4月21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在杭州召开一届九次峰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

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

v  2007年7月5日,方便面中国分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

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社会反响强烈。

v  有关企业按照以上会议安排,从07年6月起,相继调高了方便面价格。

平均涨幅20%,最高达40%。

 

v  速食食品加工企业四川白家粉丝有限公司当天向媒体发去声明,声称对此“强烈反对”:

“其涨价方式和涨价幅度无视消费者权益。

方便面原料成本确有上升,但总成本上升不到10%。

v  国家发改委接受社会多方投拆后调查认定:

方便面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涨价的幅度、步骤、时间;印刷会议纪要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不明真相的群众排队抢购。

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企业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方便面中国分会在被调查过程中,没有提供完整的会议纪要文本;接受调查后,通过媒体发表不实言论,否认串通涨价事实。

 

v   认为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七条“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第十七条“行业组织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的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四条“经营者之间不得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统一确定、维持或变更价格”的规定,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

v   国家发改委责令方便面中国分会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消除不良影响;宣布撤销三次会议纪要中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

对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调查,并依法作出进一步处理。

v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方便面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企业有权自主决定。

但企业调整价格的行为必须符合《价格法》规定,严禁由行业组织牵头实施价格联盟,严禁企业之间采取相互串通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操纵市场价格。

 

 

2.价格领导

v  支配型价格领导(支配型企业领先确定价格)

v  指针型价格领导(对行情敏感的企业领先确定并调整价格)

3.有意识的平行调整(以一定价格差进行调价,与价格领导企业价格不定在同一水平上)

 

(三)企业的产品策略

     企业产品策略可分为两种类型:

1.有关产品类型、款式和性能等的策略

v         企业加强技术开发的策略

v         企业确定产品变换程度的策略

v         企业确定产品更换频率的策略

v         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的策略

2.有关产品广告宣传和销售服务等的策略

v         确定广告宣传费用和形式

v         确定销售活动的内容与策略

v         确定销售渠道的策略

 

(四)产品协调行为

?

      产品竞争导致寡头企业之间对产品策略的产品协调行为,即串谋行为。

?

      汽车车型的变换

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v  打击性降价(格兰仕)

v  价格压榨(原料等被某一企业控制)

v  排他性交易、相互购入和搭配销售(微软)

 

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绩效的含义

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反映了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

        市场绩效本身直接的描述和评价

?

        绩效与结构和行为之间关系

 

(二)资源配置效率

 

现实生活中,利润率往往偏离正常利润率。

非正常利润率产生的原因:

v不可预期的需求或成本变化形成的额外利润

v新技术、新产品成功获得的创新利润

v在高风险领域投资获得的风险利润

v垄断利润

 

v由于前三种利润都是短期的,不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如果某一产业利润率长期超过正常特别注意率水平,一般应该认为该产业存在垄断

 

(三)产业技术进步

?

    关于大小企业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有一定争议

?

    熊彼特等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贡献大:

技术研发需要巨额投资;需要技术积累;存在很大风险;设备建设与利用存在规模经济

?

    相反意见认为中小企业对技术进步贡献大:

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进步;大企业的垄断限制了技术进步;中小企业也对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市场绩效的其他方面

1.生产的相对效率(规模经济、不经济)

?

在一些发达国家,多数产业实现了规模经济;但也存在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原因:

?

产品差别化的影响;

?

廉价劳动力的存在着

?

生产能力过剩

2.广告费比重(有效性及合理性)

 

3.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v  美国学者谢勒曾对美国产业进行分析测算,认为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造成的损失占1966年美国GNP的6.2%,具体包括:

v  资源配置的损失1.5%(垄断势力导致0.9%,规制产业中价格规制导致0.6%)

v  垄断企业推动外部竞争压力,加之内部臃肿导致的X非效率损失2.0%

v  航空、宇宙产业不充分的管理费用导致0.6%

v  浪费性广告导致1.0%

v  生产损失0.3%

v  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导致运输费用损失0.2%

v  卡特尔等协调行为导致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