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639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docx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地搞好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在进入汛期之前,我局详细部署了今年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单位领导坚持带班,业务人员24小时不间断守班,努力做好今年汛期的气象服务工作,作好作准各项天气预报,不放过每一个重要天气过程,及时及早向有关领导汇报天气情况,为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服务。

现将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前准备工作情况  为全面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制定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应急服务方案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汛期气象服务领导组,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落实,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对地面自动站、区域自动站等各类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对观测场、值班室、预警中心的防雷设施进行了检测维护;对网络通讯系统、各类预警预报发布系统及运行情况全部进行了检查和测试。

人工观测仪器运行正常,性能可靠(不超检、不带病),备份充足,能够保证在自动站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补充观测,保证资料的及时完整。

  二、汛期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从6月1日至9月30日,我县的平均气温为20.8度,降水量为310.0毫米,日照时数为850.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气温正常略偏高0.9度,降水偏少74.5毫米,日照偏少97.6小时。

极端最高气温为33.9度,出现在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6.2度,出现在9月22日。

  今年我县汛期总的天气特点是: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不足。

  三、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1、关键性天气提前及时汇报。

今年汛期,针对全县的天气状况,我局在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来临之前,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农业、水利等相关单位的领导汇报旱情、雨情和天气趋势预报。

汛期以来,我局每天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视台、报纸、电子显示屏和农村气象大喇叭等方式向县委、县政府、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使大家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准备,减少灾情的发生。

  由于汛期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我局每天不定时的向社会各界发送短信共60000多条,报送重要天气预报8期,发布暴雨、大雾、雷电预警信号共41次,并且要求县电视台要不间断地滚动播出重要天气预报,降雨天气每天晚上1小时1次给县上领导汇报小时降水量,每天早上6点给县防汛办汇报24小时降水量。

在这期间,县委领导亲自来我局查看预报资料,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对我局的及时准确的决策服务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2、各项专题预报工作顺利进行。

6月初,我局将汛期专题预报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同时向县防汛指挥部、农、林、水、国土等相关单位发送了天气预报,随后的麦收期预报,伏期预报、高考专题预报、高温预警信息均向有关单位做了汇报,重大天气过程之后,我局还将过程降水量,起止时间,与历年同期、去年同期对比值等气象情报,及时送到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手中,完善了气象信息传输发布途径,县电视台每天20点新闻之后播发24小时天气预报,重大天气过程采取流动字幕的形式反复播出,和民政、城建、防汛办、林业、国土、电视台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协作工作机制,每天互通情报,传递气象信息,调查灾情损失并及时上报。

  3、突发事件情况及其应急气象服务情况  由于今年6-9月份降水太多,时间太长,我局积极配合县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特别是对房前屋后人工边坡加强巡查;提醒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对已经发生的灾情及时通过民政局和县政府进行统计上报,使汛期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对圆满完成汛期服务工作充满信心。

  由于我局今年汛期早计划,早安排,积极主动、认真地提供各项准确、及时、优质、科学、高效的气象预报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科学的预报方法,预防各种自然灾害。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好评。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贯彻落实了全国、全省汛期气象服务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按照内江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部署,确保了“思想认识、技术装备、岗位责任、规章制度”四到位,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工作,为地方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

为隆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将隆昌市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入汛以来我市主要降雨情况和高温干旱情况  5月1日至9月30日降水总量为657.6毫米与历年同期807.2毫米相比偏少19﹪,汛期主要有2次暴雨天气过程“6.15”、“9.8”暴雨(以隆昌本站资料为准),7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度的天数有18天,今年日最高气温为38.2度,出现在8月26日;8月4日至8月27日全市25个监测站,陆续达到气象伏旱标准,持续到9月8日。

  二、全面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责任  切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川气便函〔2020〕64号《四川省气象局关于开展2020年汛期气象服务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4月完成了汛期气象服务准备情况自查整改,做到思想、技术、人员、装备、制度“五到位”。

3月25日叶晓锋局长召开相关工作会,对汛期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3月25日全局职工参加了全国汛期气象服务视频动员会,3月29日省局汛期动员会。

4月3日和4月8日分别又对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强化认识,要求每一个气象人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确保今年汛期无气象安全责任事故提供了坚强保障。

  严格落实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和业务人员AB岗值守班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健全灾害性天气预报签发制度和应对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服务、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坚决杜绝各类责任性事故发生,确保服务工作万无一失。

遇重大过程,全局职工将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梳理规范了各类气象信息的发布方式、发布范围、发布渠道,同时做好发布气象信息留痕书面留痕工作,使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印制汛期值班日志、各类气象信息发布本等)。

  对汛期所用的业务系统、预报方法、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学习、演练,做到得心应手。

熟练掌握县级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决策服务系统、Micaps系统操作、应用。

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强化提高了综合人员对业务规范和汛期业务制度的掌握以及观测员对自动化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和在应急情况下人工补测和发报的能力。

我局每月开展相关气象服务演练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业务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情况,重新修订了2020年防汛手册。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坚决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

同时对汛期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做到了职责分明,认识清楚。

  2.进一步深化部门协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  制订完善汛期气象服务制度和气象服务方案,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同地方机构改革后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防汛办等部门走访协调对接,确保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无空挡,实现了信息共享,建立了突发事件协作防御及处置机制。

制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直通式”服务。

3月25日同应急管理局召开协调会就气象应急服务达成共识;4月26日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8月28日、9月24日参加有应急管理局主持,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等参加的自然灾害风险会商预报研判会,提供了气象建议。

  汛前完成全市25个自动区域站社会化维修、维护工作,与铁塔公司达成业务承接,确保气象要素准确无误;租用了一条移动公司备份光纤,网络切换有预案有保障。

  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绿色通道”,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和基层信息员队伍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4月10日完成接收气象决策短信名单的收集整理工作,重新确定目前征集了1890名责任人,覆盖全市各行各业,针对上述人员,做好气象决策短信信息服务工作,强化气象信息畅通,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完善片区协作联防。

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强与相邻市县的联动,做到更加精细化的协作联防。

  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进学校”、“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等方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的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3月19日隆昌市大北街小学百余名师生走进气象局学习防灾减灾知识;3月21日到圣灯镇大桥村开展气象防灾减灾进乡村;7月12日到14日,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12名大学生志愿者做好“第十二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此次科普活动共发放科普资料约3000余份,现场为群众解答防灾减灾相关问题,本地电视台进行了全程采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4月26日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举办“隆昌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培训会”,5月24日在界市镇联合召开了“2020年界市镇地质灾害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培训会”,通过培训,使大家更加清晰明了气象与地灾的密切关系,提高了预防处理能力;9月28日召开隆昌市气象局气象信息员培训会,提升部门影响力和全社会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三、气象服务情况及效果  1.决策服务情况  一是强化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动态监测。

注重暴雨开始期、落区、强度和过程发展情况的会商,有效的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形成应急联动机制的本地释用。

重大过程政府响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发令枪交到了政府领导手中,提升了气象服务价值,从组织层面健全了应急联动机制。

重大过程政府靠前指挥、部门积极响应,没有因气象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

汛期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命中率为100﹪,时间提前量共计为2249分钟。

  二是建立健全了气象服务工作机制,产品制作、加工、审核、签发和发布各环节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不断强化,点对点服务更细更准,重点部门实现叫应,服务全程留痕,整个服务流程有章可循、可操作。

今年汛期5月1日到10月10日,共发出重要天气消息2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期,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34期,气象信息快报82期(包括雨情通报),专题天气预报16期,重大气象灾情报告4期。

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发布预警预报,做好短临、雨情等气象信息服务,各种气象服务材料及时通过党政网向全市所有单位(155家)发送,共编发手机决策短信条数669条,服务面450701人次。

  三是加强监测和趋势研判,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气象在防汛抗旱决策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在地方政府部署的防汛趋势会商会、大春生产工作现场会、抗旱工作会等会议上,做了重点发言,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安排部署工作提供了气候背景、天气预测及工作建议。

先后圆满完成2020年高考、中考、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节假日服务和强降雨天气过程等气象服务工作,气象服务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突显基层气象服务效益。

  2.公众服务情况  进一步强化重大气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加强重大气象信息,特别是全市范围暴雨、转折性天气的信息制作和发布。

通过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和基层信息员队伍等渠道,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到更多的公众手中,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积极配合本地媒体,接受电视台2次新闻采访,在本地新闻中播出后,市民反应极好,拓展气象服务空间。

气象信息通过“隆昌气象”、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等,把气象服务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提升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率,充分发挥“微气象”在气象信息传播及气象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目前在新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拓展性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3.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情况  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