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591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4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

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

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

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发现、认识、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

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阅读课文第2~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

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

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

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

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

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布置课后作业:

了解一些新型金属,写一篇科普小论文与同学交流。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

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

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

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

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

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安排]第一组和第三组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第二组和第四组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8-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师]回答得很好。

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

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小结]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

[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投影并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题1: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