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60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检测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开放的社会

2.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战国三国

B.战国汉朝

C.汉朝三国

D.汉朝西晋

3.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缀术》

4.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群居生活

C.用火取暖

D.种植水稻

5.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汉朝皇族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7.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

8.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体现了()

A.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筚路蓝缕的创新精神

D.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9.以下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草木皆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10.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11.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盘庚迁殷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2.下表选项中,对应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13.有位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找到了两座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时,激动地说:

“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

这位考古学者提到的“中国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4.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2019年)约有180万年。

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10万年

B.20万年

C.110万年

D.170万年

15.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A.为了反抗暴政

B.有组织、有准备

C.提出了起义口号

D.使封建王朝一蹶不振

16.“文景之治”时,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减刑慎罚

C.统治者自奉节俭,抑制奢侈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17.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18.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你认为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19.如果你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杰出人士,有可能被推选为部落首领,这种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推选制

D.推举制

20.下列哪些内容是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共同之处()

①注重农业生产②轻徭薄赋③“以德化民”

④盐铁官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称为“天府之国”。

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

22.十几年前,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主要依据是:

()

A.远古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学者推断

23.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B.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C.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D.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道家影响。

24.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原始农耕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出现这两种不同房屋的原因是

A.所临大河差异

B.地势高低差异

C.气候差异

D.种植作物差异

二、判断题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水稻的国家。

三、综合题

26.七年

(1)班的同学,学习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追根溯源探因果)

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

(后人评说析作用)

材料四: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是,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3)从“春秋无义战”中知道战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列宁对战争的评价的角度,说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

通过争霸,诸侯国屈指可数,加快了__________的步伐;民族流动、迁徙,促进了民族的__________。

27.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商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商鞅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都江堰示意图》

材料五 《论语》记载:

“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最先“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最先称霸)是谁?

(2)材料二中商鞅提出什么观点?

商鞅的观点理论属百家争鸣中哪家学派?

(3)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4)材料四中该工程的主持者是谁?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里的“天府”指哪里?

(5)依据材料五第一段和已学过的知识,简要说出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第二段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2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填入括号中。

①东周②汉③商④三国

夏    西周    秦    西晋

(2)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判断题

1、

三、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