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目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273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总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教学总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教学总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教学总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教学总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总目标.docx

《教学总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总目标.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总目标.docx

教学总目标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拼写一个汉字的音节或句子,并能区别一字多音。

2、继续用已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进一步扩大识字量;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练习用毛笔写字;顺利地通过钢笔字、毛笔字等级考试。

3、学习、积累词语735个,不断增加词汇量;能写出常用词语的近反义词,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按要求积累词语或成语,例:

描写大自然、描写人物神态和心情等等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能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熟练运用部分词语,串写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掌握多种朗读方法,例:

轻声读、自由读、默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巩固默读本领,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50个左右。

在读中品味作品语言,展开想象,理解内容,体会作品感情。

5、能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的互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改等)、增减词句(扩句、缩句、填写关联词)等与原文比较,进行评议、体会,理解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当。

6、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发展的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并能用不同的人称口吻来改写课文;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因果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理解篇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并能仿着这些写作方法来写一段话。

7、能背诵、默写和理解32首古诗和名言,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名言的原因;学习5篇古文,能比较正确地解释古文和带点字的意思,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把古代文中的单音节词写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古文一定要让学生人人过关;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名作和儿童读物,并进行上网阅读,能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有自己的体会。

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养成做阅读摘要写读后感的习惯,阅读总量在40万字左右。

8、养成认真听他人说话或收听广播、音像资料的习惯,能理解并记住所听内容的主要意思,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能转述听到的主要内容。

9、能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活动总量在10次左右。

能结合活动,加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合作、团结的意识,能在活动中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独立地做3-5分钟的发言,做到有中心,有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自觉地应用已经学过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特长和语言才能。

能独立完成小报的编撰。

10、学习三种叙事(事序、时序、地序)的基本方法,学习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到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几个方面品质来表现人物,初步学习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

一课时能写350个左右的短文,做到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选材较新颖;以篇章为重点,侧重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短文等能力;还要学会套用作文,看到一个作文题,能想起自己已写过的某篇作文把它用上去,并能根据题目改写开头和结尾;学习读写链接法。

(解题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评课文与自改作文等),强化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安排

备注

1

9/1——5

123作文1

2

8——12

45综合1测试1

3

15——19

678作文2

4

22——26

910综合2测试2

5

29——10/3

1213

国庆休息

6

6——10

131415

7

13——17

作文3综合3测试316

8

20——24

17181920

9

27——31

作文4综合4测试4期中复习

10

11/3——7

复习期中考试21

11

10——14

222324作文5

12

17——21

25综合5测试526

13

24——28

272829作文6

14

12/1——5

30综合6测试631

15

8——12

323334作文7

16

15——19

35综合7测试736

17

22——26

373839作文8

18

29——1/2

40综合8测试8

元旦休息

19

5——9

期终复习

20

12——16

期终复习期终考试

21

19——23

学期结束工作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运用抓关键词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以及童年时的多彩生活。

课题

1快乐的杉树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

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

过程与方法:

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2、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杉树的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

1、读通课文。

2、给课文提问并解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时候,你最喜欢到哪里玩?

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个地方。

2、引出课题:

对,童年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块小天地,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回忆童年生活的。

3、补充板书:

快乐的杉树林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学课文

(1)出示学习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③完成填空: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

的不同景色以及

的情景,抒发了我

的思想感情。

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

(2)生按照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交流。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师:

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

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1、默读2——5小节,用“—”划出杉树林一年四季变化的景色;用“~”划出杉树林给我童年带来欢乐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选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景色读一读,说说理由。

3、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景色部分。

(3)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

(4)指导积累背诵。

(5)小结:

我们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抓住重点指导:

(1)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

(2)夏天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当”,杉树林却是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

(3)冬天从它特有的美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5、归纳这四小节的写作方法:

先写景色变化,再写活动情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总结。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写作方法:

总——分——总

2、校园里处处留下了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许是热闹的儿童乐园,也许是安静的学校图书馆,也许是操场边上的一个小花坛……想一想,选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先说一说,再下下来。

(1)交流。

(2)回家把它写下来,2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春天长叶毫不在意自顾自

1.快乐的杉树林夏天胜地天下喜爱

秋天最美时常

冬天粉妆玉砌高兴地

教学效果的反馈

1、课堂上,我抓住题眼:

“快乐”二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句体会,效果较好;

2、讲清写作方法:

课文结构“总——份——总”,学生一目了然;分述部分按时间顺序写,每个季节都先写景色,再写快乐,让学生掌握了解了;教学过程安排合理、紧凑。

课题

*2.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课文层次,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

教学媒体

有关文字的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

推荐书目《新语文课本》、学生回忆童年时做过的有趣的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马蜂的图片,介绍马蜂,让学生初步感知马蜂蜇人是非常危险的。

2.板书课题:

捅马蜂窝

二、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1、思考:

谁捅马蜂窝?

为什么要捅?

怎样捅的?

结果如何?

2、交流以上问题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课文。

(1)学习第1—3节。

“壮观”写出马蜂窝大得惊人。

“无数”写出了马蜂窝的数量之多。

爷爷奶奶的对话,既写出了对马蜂窝的怨恨,又表露了对马蜂窝的无奈。

(2)第4节:

对捅马蜂窝充满强烈的渴望。

抓住准备工作的句子。

读出雄赳赳、气昂昂的语气。

(3第5节:

抓住“我”捅马蜂的动作。

(4)第6节:

体会我的害怕。

抓住一句比喻句:

把马蜂比作战斗机,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读出害怕、后悔的语气。

(用小圆圈圈出我的动作。

有感情地朗读。

4.你喜欢文中的“我”吗?

为什么?

(尽管“我”捅马蜂窝是很冒失的行为,但却是童年天真无邪表现。

三.课外拓展

推荐《捅马蜂窝全文》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读本。

》)

板书设计

*2.捅马蜂窝

准备:

脱下遮盖接绑

“我”过程:

触到顶住摇撼扔掉不敢、后悔

结果:

挨蜇了

教学效果的反馈

分析课文,我重点放在“我”捅马蜂窝的过程中,抓住“我”的动作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冒失、天真无邪,从而理清了课文的层次,一教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题

3.瑞恩的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羞怯、骄傲”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读读找找中体会瑞恩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瑞恩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并不是真的没钱或是没有爱心,而是为了让瑞恩的行为变得更有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

教学媒体

有关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图片和文字出示。

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介绍“井”。

(请看到过井的学生举手,并请他们说说井的作用。

井——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懂,洞壁多砌上砖石。

2、出示课题,读题。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提问:

瑞恩是谁?

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

这口井在哪里?

(以上问题较为简单,当场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检查朗读的情况。

(1)课文共有几节,指名分节读。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并读一读。

3、辨析“捐助、捐集、募捐。

(1)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出示)

指名分别读三句句子。

(2)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第1、2,全班读;第3——8,男生读;第9——12,女生读)

(3)比较三个词的异同。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

为什么?

(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来说。

(1)瑞恩是个善良的孩子。

找句体会。

(2)瑞恩是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

找句体会,并朗读。

四、三读课文,感悟道理。

1、齐读课文,找找直接点题的一句话:

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们从瑞恩身上学到了什么?

4、说话联系。

以《好样的!

瑞恩!

》为题,说说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写话:

《好样的!

瑞恩!

板书设计

3瑞恩的井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教学效果反馈

从瑞恩的为人:

善良、为目标不懈努力入手,找句,说说理由,教学过程清晰。

最后的中心句“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句子的理解,学生很难体会,几乎没人说到点子上,师要加强指导、点拨;朗读指导还不到位。

课题

4.坐在最后一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自暴自弃、懵懵懂懂”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3.接个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

过程与方法:

边读边划,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出。

难点:

理解“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教学媒体

小黑板(填空)

课前学生准备

读熟课文,想想课后练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1.谈话: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

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

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

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

坐在最后一排

3、出示:

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1)读句

(2)说说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帮助。

重点理解:

孤僻——孤独怪癖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

懵懵懂懂——糊涂、不理解。

(2)想想:

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哪几件事?

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理解词语,思考问题。

(2)交流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

感觉到,

在当天夜里,

认认真真地补上了。

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

感动得,

几天后,对语文测验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

三、再读课文,想想你喜欢白老师吗?

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抓住白老师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她对学生的真挚的爱。

四、三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白老师改变了“我”。

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

2.出示:

我不屑地瞧着她……她会知道……

3、集体交流。

(1)“不屑”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指导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语气。

4、出示: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自由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质疑:

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

(1)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

每当她……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

并理解词语。

(2)引读后半句。

(3)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5、补充出示:

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我这样的学生,只配坐最后一排。

6、出示: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默读第三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

(感激)

想象说话: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7、学了课文,你觉得白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在文中找一找。

四.总结

板书设计

4坐在最后一排

白老师我

关爱学生自卑

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教学效果的反馈

从“白老师”和“我”的性格特点、为人着手,先概括人物特点,再找句,体会,抓住重点词,说自己理由,从而体会“白老师”的关爱学生及“我”的转变过程。

课上下来,效果很好。

课题

5.寻找幸运花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读读、划划、议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

”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难点:

“我”心理的变化。

教学媒体

丁香花图片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幸运”的格言。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

(举例说说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

2.出示:

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一起读。

于是有人便开始寻找幸运花瓣。

3.出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为了帮助学生归纳,可以借助一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去寻找幸运花瓣?

去找了几次?

分别去了哪里?

结果分别怎样?

我的感受如何?

(),“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

1.作者为了得到五瓣儿丁香花,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轻声读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

3、出示: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朗读句子、质疑问难,随机解决。

4、在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

在这5句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1)读读5—20节,划出有关的句子。

(5句)

(2)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

5、师生共同小结。

6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的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19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

(重点指导句子,轻声读,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

朗读、体会。

(1)出示: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从下往上看。

(2)出示: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还是四瓣……

区分:

滑划

(配乐朗读。

7、作者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快乐中,即使在最沮丧时也未曾放弃,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却忽然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

(1)读地20节,读出作者惊喜的心情。

(2)想象:

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8、作者在几乎已经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去忽然发现五瓣儿丁香,此时此刻,你想到哪句话形容当时的情景?

9、找到五瓣儿丁香,她是那样激动,那样惊喜,难怪她会回味。

10、小结:

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使作者感到乐此不疲,使她获得惊喜,更带给她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四.学习名言,理解文章。

1.幸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说。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

(朗读,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快乐是什么?

2.文章的最后一节描写的正是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过程中对幸运的领悟。

把吧当作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

3.说说你对“幸运”新的理解和感悟。

向同学推荐几句有关幸运的格言。

五.总结全文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板书设计

5、寻找幸运花瓣

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

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一开始,直奔中心,出示中心句,让学生读,引入课题,能把学生直接带入课文的学习中;接着从两方面进入课文学习:

1、“我”寻找幸运花瓣的句子;2、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思路清晰,学生能通过自由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课题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掌握句子开头的第一字母要大写。

2.积累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3.学习分号的用法。

4.说说省略号的作用。

5.为照片配上生动具体的说明。

6.熟记名言。

7、学会冒号和引号的正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点拨,难点处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分号、大小写字母的运用。

难点:

分号的运用。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

课前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选取照片,采访父母。

教学流程

一.大小写字母的用法。

1.拼拼读读,猜一猜是什么?

试着归纳大小写字母的用法。

2.师帮助归纳。

句子开头一个字母要大写。

二.积累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积累,每个季节至少写出3个。

学生上黑板写,越多越好。

三.学习分号的用法。

1.读例句,说说分号的作用。

分号:

句子间的停顿;

顿号:

词语或词组中间的停顿。

2.复习顿号的使用,帮助学生区分两者不同的用法。

四.读短文,完成练习。

1.读短文,思考问题。

(1)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给小女孩缓缓走上桥来”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2)说说文章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表示内容省略)

2.帮助理解:

作者借回忆当年随外婆到石拱桥玩耍的情景,看似写景,实际上是抒发了对故乡、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问题一:

这个情景和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相似,不禁让者想起往事,想起逝去的亲人。

五.语言实践活动。

挑选几张满意的照片,配上生动具体的文字说明。

(拍摄的地点、经过、当时自己的表现。

(1)组内交流

(2)代表上台交流。

六.熟记名言

1.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