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525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docx

5S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方法

5S实施要点和方法

一、5S的实施要点

全面、正确地理解5S的基本概念是企业顺利推行5S活动的基础,而5S实施的关键则是领导和普通员工能够共同参与,并掌握相应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配套的奖罚措施。

总之,5S的成功推行,需要处理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素养等活动,掌握各个步骤的实施要点。

1.整理的实施要点

整理即将要与不要的物品彻底区分清楚,并将不要的物品加以处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区分物品要与不要的方法

整理的实施要点在于对生产现场摆放的物品进行分类,从而区分出物品的使用等级。

在实际推行中,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将物品划分为“不用”、“很少用”、“少使用”、“经常用”四个等级。

处于不同等级的物品,其处理方式和结果不同。

对于“不用”的物品,应及时清理,进行废弃处理;对于“很少用”或“少使用”的物品,应及时清理,并改放在储存室中备用;对于“经常用”的物品,应该保留在工作场所附近。

如表1所示:

 

表1  物品的区分与处理方法

区分等级

使用频率

处理结果

不用

不能使用

废弃处理

不再使用

很少用

可能会再使用(一年内)

存放于储存室

6个月到1年使用一次

少使用

1个月到3个月使用一次

经常用

每天到每周使用一次

存放于工作场所附近

 

 整理的重点对象

进行整理工作,除了将现场用剩的材料、半成品、料头、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生活用品等作为清理对象之外,还有需要重点整理的内容,包括:

办公区及物料区的物品、办公桌及文件柜中的物品、过期的表单和文件资料、私人物品以及堆积严重的物品。

 

要点提示

整理的重点对象:

①办公区及物料区的物品;

② 办公桌及文件柜中的物品;

③ 过期的表单和文件资料;

④ 私人物品;

⑤ 堆积严重的物品。

 

2.整顿的实施要点

整顿的实施要点,即按照“三定原则”,对工作现场需要保留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和摆放,并设置明确、有效的标识,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所要之物,在最简捷的制度和流程下完成事务。

 整顿三原则

定物。

即选出并保留需要的物品,清理或储存不需要的物品,确保现场的物品均为必需品。

定位。

即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和便利性,决定放置场所。

一般而言,使用频率越低的物品,应放置得越远。

定量。

即确定需要保留的物品数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数量越少越好。

 合理标识

对物品进行定物、定位、定量之后,还需要对物品进行合理标识。

通过物品摆放位置和标识方法的确定,可以达到工作场所的物品状态一目了然的效果。

 具体做法与效果

在整顿物品时,应尽量腾出作业空间,为必要物品规划恰当的位置和置放方法,并设置醒目标识。

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清楚物品的位置,从而减少选择的时间。

3.清扫的实施要点

清扫的实施要点,即通过彻底清扫工作场所,杜绝污染源,同时及时维修异常的设备。

清扫过程需要根据整理、整顿的结果,将不需要的物品进行清除或存入仓库。

一般而言,清扫工作需要做到:

彻底清扫所有物品、彻底修理机器和工具、定期维护机器设备、杜绝一切污染源。

4.清洁的实施要点

清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进行认真维护,以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

清洁不是表面工作,而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同时还是对整理、整顿和清扫的标准化。

企业常用的清洁手法主要有红牌作战、目视管理以及查检表三种。

 红牌作战

即通过张贴“红牌”警告的方式,纠正并处罚不符合5S要求的现象。

 目视管理

即利用标准化的标示牌、标示线等对物品的置放和人员的着装进行标示。

 查检表

根据检查组的定期检查结果,了解活动执行情况,并采取解决措施。

5.素养的实施要点

5S活动的核心是加强教养、提高素质,使人员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

如果员工缺乏遵守规则的习惯和自发精神,推行5S活动只能流于形式,难以顺利、持久地开展。

 自我管理与奖惩措施

推行5S管理,需要贯彻“自我管理”的原则,并充分依靠现场人员来改善;同时,在培训员工时候,还需必要的奖惩措施配合。

 

【案例】

奖惩措施在5S素养推行中的作用

广东某生产型企业主要依靠日本客户的订单生存。

该厂工人多数来自内地,素质较低,经常在工作场所随意丢弃杂物,多次教育仍没效果。

由于日本客户对工厂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看见这种情况后,提出要求:

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就减少一半订单。

为了解决乱扔垃圾的问题,提高员工素养,厂方开始推行5S活动,并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一旦发现某人乱扔垃圾就立刻开除。

在正式实施的第一天,3名员工被开除。

但自第二天开始,就再没有因乱扔垃圾被开除的人员,工作场所的环境也保持得很好。

 

由此可见,提高素养不仅需要加强培训,还应注意奖罚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进行意识改革

5S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品质,将各种良好的工作习惯转化为员工的固有素养。

提高素养主要通过教育训练实现,只有员工认同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素养的实践始自内心而行之于外,是通过塑造外在表现来塑造内心的过程。

因此,在推进5S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意识改革,进而提高人员素养。

从素养角度分析整理。

进行整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员工区分“应有”与“不应有”的物品,并把“不应有”的物品去除。

从素养角度分析整顿。

整顿可以培养员工快速寻找物品的习惯,使员工形成“将应有的进行定位”的意识,从而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从素养角度分析清扫。

清扫可以帮助员工培养整洁的习惯,使员工形成“彻底清理干净,不整洁的工作环境是耻辱”的意识。

从素养角度分析清洁。

清洁促使员工主动维持清洁的环境,保持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从而益于个人工作的展开和社会公德的维护。

从素养角度分析素养。

素养促使员工自发追求完美的境界,并将其良好习惯内化为个人素质,从而利于保持稳定、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5S实施方法

在推行5S活动的具体过程中,推行者应该掌握必要的实施方法和技巧,有效开展活动。

1.红牌作战

红牌作战贯穿于5S活动的始终,对预先发现和彻底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掌握红牌作战的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在5S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作用

红牌作战就是不断找出需要改善的事物和过程,用红色标牌标识出问题的所在,通过不断增加或减少红牌的数量,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红牌作战侧重于寻找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使用红牌进行标记,直至问题解决才可摘掉红牌。

使用红牌作战法,不仅可以防止时间拖延造成的问题遗漏,还能对工作人员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实施办法

红牌作战策略可以贯穿应用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大环节,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整理。

在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时应用红牌作战,主要目的是找出工作场所中有待改善的部分。

整顿。

在整顿的过程中,按照“三定”原则,针对需要改善的事情、地点和物品,分别用红牌进行标示,便于明确物品摆放的不合理现象,并提醒工作人员加以改善。

清扫。

清扫就是针对“红牌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减少红牌的数量。

清洁。

对清扫过程中的红牌标示进行具体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方法,尽量减少红牌数量。

素养。

员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主动寻找需要标示红牌的事物和场所,还应努力减少红牌的数量。

 注意事项

红牌作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着5S的推行而不断推进。

一般情况下,在5S活动实施的初期,红牌数量较多,随着5S活动的推进,红牌数量应呈现下降的趋势。

使用红牌作战策略时,还应注意两点:

第一,在标注问题得以解决后,应及时摘掉红牌,以防产生混乱;第二,遇到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应采取行动商量的对策,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以最终摘除红牌。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视觉信息和感知信息,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的管理方式。

目视管理是一种可视极限化的管理方式,可使工作现场的状态更加直观。

 特点

目视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其特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形象直观,容易识别,简单方便,传递迅速,因此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程度高,便于现场人员的协调配合与相互监督;第三,科学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图1  目视管理的直观图

 

 关键

如何灵活运用各种信息顺利解决问题,是目视管理的关键。

一般而言,企业利用图表、图画、象征等辅助工具可以实现认知、警告、判断、行动等功能。

在信息传递阶段,可以先将信息转化成图表、照片、图画、标志等,再辅之以文字批注,不仅方便理解与判断,还能实现信息共有化和问题透明化。

 预期效果

通过目视管理,企业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是:

可以传达并告知工作的发展情况;激励并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使员工达成共识,向共同的目标前进;警告员工,防患于未然;提供判断标准,促使员工采取正确行动。

 常用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目视管理的应用实例比比皆是。

常见的目视管理手段有标志线、标志牌、显示装置、信号灯、指示书以及色彩标志等。

表2列举了目视管理的实例,内容涉及区域划线、物品形迹管理、安全库存量与最大库存量、仪表的正常与异常标示等方面。

 

表2  目视管理举例

实例

实现的方法

产生的作用

区域划线

1.用油漆在地面上刷出线条

2.用彩色胶带贴于地面上形成线条

1.划分通道和工作场所,保持通道畅通

2.对工作区域画线,确定各区域功能

3.防止物品随意移动或搬动后不能归位

物品的形迹管理

1.在物品放置处画上该物品的现状

2.标出物品名称

3.标出使用者或借出者

4.必要时进行台账管理

1.明示物品放置的位置和数量

2.物品取走后的状况一目了然

3.防止需要时找不到工具的现象发生

安全库存量与最大库存量

1.明示应该放置何种物品

2.明示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

3.明示物品数量不足时如何应对

1.防止过量采购

2.防止断货,以免影响生产

仪表正、异常标示

在仪表指针的正常范围上标示为  绿色,异常范围上标示为红色

使工作人员对于仪表的指针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一目了然

5S实施情况确认表

1.设置现场5S责任区

2.设计表格内容

1.明确职责,明示该区域的5S责任人

2.明确要求,明示日常实施内容和要求

3.监督日常5S工作的实施情况

 

 成功要素

鼓励全员参加。

企业经营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员工自主性管理,因此全员参与相当重要,是持续提高效率与不断进行改善的必要条件。

是否一目了然。

为了进行管理,企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管理界限,确保处理突发情况时有据可依,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的主观程度,另一方面可使人员充分发挥才能,进而不断改善并维持良好状况。

充分利用五官。

全面运用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可提高管理者的敏锐度,有助于尽快掌握感觉和运用经验。

描绘理想状态。

对于实施目视管理的理想工作场所,规划者通过搜集、参考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描绘出理想中的公司形象,并以此为前进方向,努力提高效率和维持形象。

投入具体创意。

无论何时何地,任何员工都应当拥有管理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并将此作为个人有效管理的重要课题,投入到具体创意中。

 计划步骤

情报收集。

即收集其他公司的相关情报,并以优秀企业的实例为应用指导,对企业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诊断、教育和宣传。

确定计划。

进一步研讨计划,取得领导层认可,在描绘理想状态的同时,对公司现状进行诊断,进而塑造公司的特色。

配置资源。

充足的经费和人员配置是计划实施的前提,因此领导者应该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实施计划。

领导者应该全程管控和监督计划的实施。

3.查检表

推行任何活动时,除了需要计划表作为指导之外,还需要时刻监控活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