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连宏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5138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人连宏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命题人连宏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命题人连宏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命题人连宏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命题人连宏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命题人连宏彬.docx

《命题人连宏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人连宏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人连宏彬.docx

命题人连宏彬

永定县金丰中学高三毕业班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连宏彬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8分)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整治“白色污染”要走科学路线

随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出现的发泡塑料快餐盒,既杜绝了传统碗碟重复交叉使用而导致的疾病传染,又以价廉物美、保温防漏、干净无菌的优点,迅速在国际食品行业广泛使用。

然而一些人习惯将用后的快餐盒随意丢弃,一度被誉为“20世纪白色革命”的塑料,竟沦落为“白色污染”。

  针对整治“白色污染”,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是充分认识人的行为在导致“白色污染”方面的作用,教育人们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纠正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再利用;另一种则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禁止生产使用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推广纸制品和可降解替代产品。

  实事求是地说,现代社会离不开一次性用品,包括方便饭盒和塑料袋,关键的不同在于应该用何种材料制作这种器具。

对于“禁塑论”者来说,无非是要在禁止使用泡沫塑料后,用纸或“可降解塑料”取代之。

但是,这种思路在实践中证明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食品包装容器,并不能直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在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目前世界上正在应用的各种“可降解塑料”,不论是光降解、生物降解或“双降解”,都并非真能将塑料转化成可融入土壤的无害物质,而仅仅是分裂成体积较小的塑料块而已。

  事实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

“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并非物质或用品本身,而是人们的行为习惯。

环保的本质不只是被动地防止环境污染,更要主动地保护自然、保护资源。

我国目前的森林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3%左右,许多地方的森林蓄材率极低,两项指标都距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甚远。

如果提倡纸制一次性餐盒,必然会消耗大量林木资源,况且无论用什么原料造纸,都需要耗用大量的清水、烧碱和其他化学原料,同时产生大量废液。

用蔗渣、芦苇、稻麦棉秸或间伐的次生木材作为替代制造一次性容器的原料,应是一条值得试验的途径。

但这种方法中的防水防油耐热等技术是否真正过关,成本价格能否降低,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在经过严谨的实验和切实的论证之前,轻言“白色替代”,有可能转移治理“白色污染”的注意力,甚至带来新的“杂色污染”。

  加强废塑料的回收,不仅将大大减少“白色污染”的源头,而且可以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再生能力。

许多环保专家和资源专家都指出,从目前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看,在对待以泡沫塑料制品为主源头的“白色污染”问题上,还是采取以京、沪等地主张的“回收利用为主,缩源禁弃跟上,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推出替代物”的策略较为合理。

最积极的办法是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以利于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让它及早进入循环经济链。

  此外,从抓紧公德、法制教育,启迪环保意识入手,辅以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制止部分人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地对废发泡塑料进行分类、收集、交投,再由专业工厂进行再生和重新利用,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较为现实的治理“白色污染”的办法。

总之,我们认为,从技术、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层面上进行科学论证,经过民主的程序,选准正确的方向,制定完整而操作性较强的法律规章,才是整治“白色污染”的科学路线。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中第四段“‘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污染”的源头主要是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自然、爱惜资源。

B、对“白色污染”的整治,政府力度过小,因而影响了人们自觉主动地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的环保意识,整治效果因此不显著。

C、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对“白色污染”的整治无能为力,还不能真正开发出“可降解塑料”以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塑料本身是无害的,人们没有意识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让它及早进入循环经济链,这正是人们自身的悲哀。

2、对整治“白色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科学地整治“白色污染”首先要教育人们爱护环境,爱惜资源,纠正乱弃废物的不良习惯。

B、加强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利用,也不失为科学整治“白色污染”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C、目前我国用蔗渣、芦苇、稻麦棉秸或间伐的次生木材作为原料制造的替代品,已完全能够取代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是一条值得推广的途径。

D、要彻底整治“白色污染”,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禁止生产使用发泡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推广纸制品和可降解替代产品。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整治“白色污染”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泡塑料餐盒因为价廉物美、保温防漏、干净无菌等优点,已迅速在国际食品行业广泛使用,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要想完全取消决非可能。

B、只要能在社会上禁止使用泡沫塑料餐盒和一次性塑料袋,并用各种“可降解塑料”加以替代,环境污染问题便能得以完全解决。

C、我国目前森林面积及森林蓄材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加上技术、价格成本等原因,要想推广纸质一次性餐盒还困难重重。

D、就目前我国国情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看,要整治以泡沫塑料制品为主源头的“白色污染”,采取“回收利用为主,缩源禁弃跟上,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推出替代物”的策略最为合理。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

象祠记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

“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

“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

“胡然乎?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

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书》不云乎: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

则已化而为慈父。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孟子》曰:

“天子使吏治其国”。

象不得以有为也。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象,舜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性桀骜不驯,常欲加害舜,后被舜感化,成为舜忠贞不二的得力助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祠:

神祠,神庙

B、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肇:

开始

C、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  既:

后来

D、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殆:

大概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灵博之山,有象祠焉于是余有叹焉

B、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不如因而厚之

C、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信也,吾兄之感德而失其嗣乎

D、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祠记》是作者受宣尉使安君之托所写的,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B、作者认为唐人之所以毁掉了象祠,是因为象作为儿子不能孝敬长辈,作为弟弟却桀骜不驯,而诸苗敬奉象,是因为他被舜感化后能选贤任能,有所作为。

C、象祠本是为了纪念舜而建造的祠庙,因为象作为舜的弟弟,虽然不孝而桀骜不驯,但是人们爱屋及乌,才命名为“象祠”的。

D、《象祠记》中作者塑造了“象”这个改恶从善的人物,进而得出结论,“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改”,因此人的本性是善的。

第Ⅱ卷(共132分)

三、(37分)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

‘永言配命民自求多福。

’《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3分)

                                                          

②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4分)

                                                          

⑵这段话表达了孟子什么样的观点?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

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莆田人。

南宋末年词人。

②孚若,指方信孺,作者同乡,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

③鲸脍:

指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煮成的羹汤。

④龙媒:

一种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

(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词的上片作者如何通过景物表现自己意气飞扬,渴望大展宏图的情怀的?

(3分)

9、古诗文默写。

(8分,每个空格1分)

①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②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③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⑤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⑥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          ?

10、文学名著(13分)

(一)必答题(3分)

根据下面《三国演义》人物出场描述及《红楼梦》中判词写出相关的人物形象

①玄德看其人: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    )

②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红楼梦》(  )

③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梦》(    )

(二)选答题(每题字数100字左右,四选二,每题5分,共10分)

①简述一个体现欧也妮•葛朗台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至上的泥潭里的莲花”的故事。

②小说中借赵辛楣之口称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结合方鸿渐的经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④“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故事情节。

    

四、(15分)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古  渡

朱以撒

①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

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②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

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

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

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缓缓而来。

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

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

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

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③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④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⑤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

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

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

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

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

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⑥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⑦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

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

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

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

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

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

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⑧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

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

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

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

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

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

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

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

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

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⑨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

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

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

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1、作者在第二段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记忆中在古渡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请你用三个短句对这些生活场景进行概述,并说明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2、文章第七段中,作者说:

“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古渡“与”长桥“各承载了人们怎样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

(2分)

答:

                                                

13、作者对古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有关浓浓的怀旧情绪,同时又说“生活在日日向前”“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

请具体谈一下你对“怀旧”和“向前”的看法。

(3分)

答:

                                                

14、“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如石碾、木轮车、木纺车、轿子、斗笠等等。

作者认为“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

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6分)五、(10分)

15、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关于“嫦娥一号”卫星的新闻,该新闻在用字准确、标点正确、语法规范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①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②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③“嫦娥一号”是第一颗我国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卫星,④它的成功发射,⑤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⑥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⑦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园满成功。

序号

改正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先为其拟一个标题,然后说明其寓意。

(3分)

答:

标题                  

寓意                                      

17、从2007年9月新学期开始,按照统一部署,龙岩市中小学开始推广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

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

家长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怕引起学生早恋。

为此,《闽*日报》“关注焦点”栏目开展了“校园集体舞会导致早恋吗?

”的讨论。

请你针对这一问题参与讨论。

要求: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不超过70字。

(3分)  

答:

                                            

六、(70分)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

他问乞丐:

“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

”乞丐回答说:

“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

”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

“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

”乞丐回答说。

上帝很失望,又问:

“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

”乞丐说:

“那我可以买一部车。

这样我以后再出来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

”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了狠心说:

“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

”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

“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全买下来。

”上帝挺高兴。

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

“到那时,我可以把我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都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上帝听罢,黯然离去。

可见机遇随处皆是,决定人生的还是思维。

以“思维决定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高三毕业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A(B项“政府力度过小”错;C项中“对白色污染无能为力”错;D项中“塑料本身无害”错。

2、C(“已完全能够取代”错。

3、C(A项中“要想完全取消决非可能”错;B项中“只要……便能……”说法过于绝对错;D项中“最为合理”错。

4、A(祠:

修建神祠)

5、C(焉:

在那里/语气助词;因:

因为/趁机;而:

表转折,但是,却;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

6、C

7、⑴①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处于不仁之境地,这就好比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

(4分)(赋分点:

“恶”、“居”、“犹”、“下”各1分)

②写这首诗的人大概很懂得道理吧!

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

(3分)(赋分点:

‘其“、“道”、“侮”各1分)

⑵奉劝人们既然厌恶耻辱,就不要自居于不仁的境地。

(3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

“〔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得到荣耀;如果实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处于不仁之境地,这就好比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

假若真的厌恶屈辱,最好是以德为贵而尊敬士人,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国家无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服它了。

《诗经》上说:

‘趁着天晴没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补好窗子和门户。

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

’现在你们下面人,有谁还敢欺侮我?

’孔子说:

‘写这首诗的人大概很懂得道理吧!

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

’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趁着这个时候享乐腐化,这是自己寻求祸害。

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诗经》说:

‘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尚书•大甲》说: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示例:

这首词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作者通过梦见与友人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鲸脍”,乘“龙媒”以及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1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1分)。

(答运用“夸张”“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亦可。

(2)作者在上片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1分),描写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1分)。

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1分)。

【参考鉴赏】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

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

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

他们则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

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中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

将宝钗楼,铜雀台、长鲸天马等入词,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