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9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docx

一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核心提示:

1)配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积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

的损耗发热,导线的截面积与载流量的估算见表8-7,当使用的不是铝导线而是

1)配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积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

热,导线的截面积与载流量的估算见表8-7,当使用的不是铝导线而是铜导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导线略大一些,可按比铝导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

表8-7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积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积/mm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70

95

120

载流量为截面积倍数

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除了保证导线的截面积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之外,还应满足其在特殊条件下的抗拉强度,为此,在

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选用铜导线。

母线与电器连接时,接触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

规范》的有关规定。

2)柜内配线使用的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

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

0mm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积的要求)。

1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截面积为1.5mm2;

2

2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5mm;

3断路器跨接线的最小截面积为2.5mm2:

4变压器一次绕组进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5mm2;

5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5mm2;

6控制线路最小截面积为1.0mm2;

7面板控制回路至柜内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2;

8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截面积为1.5mm2;

9电流互感器连接导线截面积为1.5mm2;

10传感器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0mm2;

2

⑩面板备用线截面积为1.0mm;

6柜内照明用线截面积为1.0mm

柜内至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推荐采用RV多股软导线。

3)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防潮、防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

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

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

500V。

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应不小于表8-8中的规定。

表8-8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

序号

1

2

3

4

5

6Z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芯线标称截面积/mm

1.5

2.5

4

6二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绝缘层厚度规定值/mm

0.7

0.8

0.8

0.8

1

1寸

1.2

1.2

1.4

1.4

1.6

1.6

1.8

2

2.2

2.4

2.6

4)导线应严格按照图样的标号,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1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2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3避免将几根导线接到同一接线柱上,一般元件上的接头不宜超过2-3个。

当几个导线接头接到同一接线

柱上时,接头之间应平贴、整体接触良好。

5)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

维修的人员来说既明显地表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在的回路。

1交流三相主电路通常用黄、绿、红颜色来加以区分,以防止紊乱;

2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

3工作电压为AC380V及以上的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4工作电压为AC220V的电源线用红色导线连接;

5工作电压为AC110V电源线用橙色导线连接;

6工作电压为DC36V电源线用紫色导线连接;

7工作电压为DC24V电源线用蓝色导线连接;

8工作电压为DC12V电源线用绿色导线连接;

9工作电压为DC5V电源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10工作电压为DC0V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⑩传感器信号及模拟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⑥电源指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等级相同;

⑩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指示的电压等级相同;⑩电流互感器用黑色导线连接;

⑩备用导线用黄色导线连接。

柜内采用清一色黑色导线时,应在母线排、断路器、接触器等引线端,使用三色绝缘胶带包裹或使用成

品彩色塑套,以标明相色,使主电路的标识明确、统一。

6)接线端头应套有打印的号码管标志,字迹清晰、统一、美观。

推荐使用电子号码管打印机(亦称电子印号印字机)。

7)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

线端应使用材质合格的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当设备接线柱结构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

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采用电线接头,可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1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积小于6mm2,当接线端子为连接片式时,先将导线用铜接头压接处理,以防

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积大于6mnf,应将裸露铜线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连接片。

2截面积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电器、设备的端子连接。

3截面积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器、设备的端子连接。

4截面积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

器具的端子连接。

8)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如下(设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为L):

1当导线端部用管状接头(闭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再加上2-3mm,即

L=L1+(2〜3);当导线端部用板状接头(开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1-2mm,即

L=L1+(1-2);

2导线端部无接头时,对插入式接头L取插入式接线板的插接长度;对环形接头L取环形接头的长度加适

当直线部分,直线部分的长度应按平垫圈半径考虑,使平垫圈恰好紧靠绝缘切口压在环形接头上,而不压

到绝缘层上。

9)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的剥线刀、剥线钳,操作时不得损伤线芯,也不得损伤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线。

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

10)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

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焊点应表面光滑。

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剂。

11)线槽内导线所占据的截面积应符合行线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

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

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端子等集中

布置的元件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以方便检查和节省线槽排线空间。

12)导线连接片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

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13)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1柜内所有导线接头除专用接线设计外,必须用标准压接钳和符合标准的铜接头连接。

2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的绝缘层、残渣及油污。

3环形接头的绕圈方向应与接线柱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4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

5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

压接时,压接深度、压接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

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14)柜门面板控制线完成后必须放置至少20%备用线,最少为3根。

备用线的柜内长度应以能连接柜内最

远元件为准。

如果面板无线槽,把备用线卷成100mm直径的线卷,并用扎带可靠固定在面板扎线攀处。

15)柜内信号电路、PLC输入电路的布线尽量不与主电路及其他电压等级电路的控制线同线槽敷设,并应采取必要的防干扰措施。

16)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

力。

17)有脱扣装置的低压断路器,其接线应符合相序要求,脱扣装置的动作应可靠。

带有接线标志的熔断

器、电源线应按标志进行接线。

螺旋式熔断器的安装,其底座严禁松动,电源应接在熔芯引岀的端子上。

18)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导线不应缠人线束内。

二供电方式与接地保护

核心提示:

1.TT、TNIT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将低压配电系统

分为3类:

TT系统、TN系统和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

1.TT、TN、IT系统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3类:

TT系统、TN系统和

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所规定符号的含义见表8-9。

表8-9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

第1个字母表示电力(电源)系统对地关系

第2个字母表示用电装置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对地关系

第3个字母表示工作中性线与保

护线的组合关系

T表示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直接接地(与电网接地系统没有联系)

C表示工作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表示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

接地(或高阻接地)

N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S表示工作中性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

按照我国的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标准,TN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

电部分与中性线和专用保护接地线(PE)相连。

T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直接

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I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

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⑴TN方式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称作接零保护系统。

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

方式又可分3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1)TN-C系统。

1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中性线(PF)与工作中性线(N)共用。

2它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

中性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故障情况下熔断器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

安全性能好,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3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

些负载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线,从而使PE、N线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

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4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性线对地电压。

5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时,工作中性线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