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72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

韩桥小学张春雷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单元生字23个,会认读二类字4个,读准多音字“正”。

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大意。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古诗语言表达的特点。

会背诵两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

积累有关风的诗句。

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3、能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能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读中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相关诗句。

6、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7、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学会请教别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情意:

1、《师恩难忘》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陶校长的演讲》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体会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乡村田园风格的热爱。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学会请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师恩难忘》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很典型具体,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紧扣重点词句,细细研读。

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2、《陶校长的演讲》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语言特点,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进行学法渗透。

3、《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5、《诵读与欣赏》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流,学会如何请教,达成交际目的。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师恩难忘》

学习作者平常但典型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

《陶校长的演讲》

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

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

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古诗两首》

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习作1

会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并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写真事表真情。

二.篇目教学分析

师恩难忘

文本解读:

《师恩难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性散文。

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

通读全文,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全文依循行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课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

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资源运用:

相关课件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配音乐,范读)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

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

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是怎样描写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

轻读课文第二

段,结合插图找一找哪句话概括了图上的意思。

1、出示“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1)读。

(2)这首诗指哪首诗?

(3)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田老师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有什么关系?

(5)田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

(6)先理解“娓娓动听”,再指导用词造句。

2、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 理解“身临其境”并造句。

(2)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突出重点词“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

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简介“刘绍棠”。

4、指导朗读:

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5、小组研究: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附板书:

        娓娓动听    编故事

1、师恩难忘                         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课时作业设计:

一、我为他们找朋友!

十年树木不见泰山

一日为师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百年树人

读书百遍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终生为父

一叶障目其义自见

二、课外积累,我最棒!

(一)、将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写完整。

1、学而不厌,()。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采得百花成蜜后,()。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随风潜入夜,()。

三、读读背背

教师节

老师,为什么你的节日,是在九月?

莫非,九月的天,明丽而高爽,正像你们的胸襟无限宽广?

莫非,九月的大地,流淌着浓浓的金黄,也迎来了你们收获的时光?

莫非,九月的晨露,滋润着每一株小草,正像你们的汗水晶莹明亮?

莫非,九月的风,抚动着每一株缀满红果的小树,也把你们心中的喜悦到处传扬?

你们微笑着,微笑着不肯回答,望着远方白云托起的上升的太阳……

陶校长的演讲

文本解读:

《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

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资源运用: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

第二课时

精读感悟,从收到放,朗读倾吐。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

(1)通问正音

(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交流词语意思

2、交流生字书写

3、比较组词

    陶   炼   彼

    葡   练   履

4、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大意,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

(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

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

先问什么?

再问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