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92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互联网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

据此回答1~2题。

1.右图是中国3G标识,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

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新变化。

这说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解析:

本题以第三代通讯技术的运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产和消费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题干强调技术的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了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故选B。

答案:

B

2.进入3G时代,消费者最关心的是3G手机的价格和资费能否承受。

下列选项中影响3G手机消费的因素是(  )

①商品的价格 ②商品的质量和服务 ③供求关系 ④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因素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本题属组合型单选题,可运用排除法。

本题中供求关系显然不是影响手机消费的因素,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

答案:

D

3.稳中求进是xx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其战略基点。

之所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基点,主要是基于(  )

A.消费有利于刺激生产,拉动投资和出口

B.消费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C.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快于投资和出口

D.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具有可持续性

解析: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刺激生产,能够带动投资但不会拉动出口增长,所以A不选。

消费、投资和出口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B说法正确,但是B项没有揭示消费与其他动力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C选项观点不正确,排除。

与投资相比,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与净出口相比,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消费是经济持续增长更可倚重的动力,能够持续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4.胡锦涛同志在安徽考察时明确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转让或出租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意味着(  )

A.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将实行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化

C.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D.我国粮食安全有了保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记忆和阅读理解能力。

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调整,不是根本变革,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这项改革有助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但并不是保证。

答案:

C

5.右面漫画《难博芳心》给企业的启示是(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欺诈是不可分离的

B.企业必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必须把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D.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记忆再现知识和阅读漫画的能力。

漫画中企业“欺诈”行为难以赢得市场,说明企业必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答案:

B

6.针对xx年更为严峻的就业难题,山东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多项优惠政策,以努力保证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这说明(  )

A.政府努力改善劳动就业的环境

B.劳动者就业必须依靠国家

C.就业是民生之本

D.就业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材料仅仅体现的是政府对劳动者就业环境的改善,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劳动者应持有的就业观;材料没有体现就业的地位和意义,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7.农民工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大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农民工的劳动应该得到尊重,也必须得到尊重。

这是因为(  )

①在我国,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②劳动者享有劳动等基本权利是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③民工是特殊群体,为城市建设贡献最大 ④侵害民工的事情经常发生,民工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农民工劳动的原因,①②正确,③说法有误,④不是农民工劳动应该得到尊重的原因,故正确选项为①②,答案为C。

答案:

C

8.读漫画《授鱼不如授渔》,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

①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 ②有助于劳动者更好地实现就业 ③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促进作用 ④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和意义。

④夸大了劳动者素质的作用,应排除。

答案:

B

9.近年来,我国修改、废止了大量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了一大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这有利于(  )

①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确保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③调动人们的创业积极性,增加就业 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故选①③④。

②中的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正确的,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主要靠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还得加强引导。

答案:

C

10.下面漫画《股海冲浪》集中体现了股票投资特点中的(  )

A.高刺激性B.高风险性

C.高收益性D.高流动性[

解析:

本题通过漫画说明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

答案:

B

11.在求职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幽默对话:

经理:

“你今年才32岁,怎么已经有38年的工作经验?

”求职者:

“毫不奇怪,那是因为加班过多的缘故呀!

”这突出说明(  )

A.我国劳动者的维权途径不畅通

B.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的重要性

C.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

D.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现象不容忽视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加班过多”可以看出上述幽默对话揭示了某些企业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现象,故选D项。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动者维权体系,故A项不符合事实。

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C项说法错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

D[

12.xx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且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不同质量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不同,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熟练、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供不应求。

针对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必须(  )

①加强劳动者技能培养 ②由国家统一分配劳动力 ③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养建设 ④建立和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非熟练、低技能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说明我们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①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②的做法不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不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应排除。

答案:

C[

13.在劳动争议中,权益受侵犯的经常是青年农民工、女工、私营企业职工,争议的内容经常是劳动工资无保证、超时劳动无报酬、社会保险无人管、劳动安全无保障,解决争议时经常是劳动者缺乏维权的依据。

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依据是(  )

A.履行劳动者义务B.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C.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D.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权益与劳动合同知识。

履行劳动者义务是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依据,B项正确,应选,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B

14.在下列的家庭理财方案中,既符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理念,又符合“平时投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广告语的方案是(  )

A.购买国债、住房、汽车和人身保险

B.借钱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财产保险

C.增加外币储蓄、黄金投资和社会保险

D.按比例投资储蓄、国债、股票和商业保险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既符合……又符合”,是共性要求,前者指注意投资多样化,后者指参加商业保险的重要性。

A项“住房”,B项“借钱”和C项“黄金”与“社会保险”等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5.对吴女士来说,丈夫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5%,她决定为丈夫购买商业保险,重点考虑重大疾病伤害保险,以便在出现某些意外时,仍然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

这表明商业保险的基本功能是(  )

A.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

B.使投保人参与保险公司的分红

C.规避风险

D.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

商业保险的功能和投资人投资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风险,故选C项;商业保险是将投资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但是这并不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和资金的保值增值,B项不是基本功能,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5分)材料一 xx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8%;累计上缴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中央企业很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九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有:

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等。

有人认为“只要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就行了,对于小微型企业让它们自生自灭吧”。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

解答本题应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的地位、作用进行比较,强调二者都应得到发展,而不应让小微型企业自生自灭。

答案:

(1)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而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小微型企业有利于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有利于增加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有利于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因此国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型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让其自生自灭。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从而也坚持、完善和发展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每点5分)

17.(25分)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文化产业则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下图是xx年我国中部地区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比较(单位:

%)

产业

占规模工业比重

产值增速

利润增速

能耗增速

传统产业(部分)

金属加工业

11.4[

30.2

19.2

18.0

钢铁业

14.7

29.2

13.7

27.5

机械产业

12.6

39.9

11.5

17.5

文化产业

2.9*

79.5

49.0

1.1

注:

①xx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日本为18.5%,我国xx年为0.38%。

②*文化产业产值折算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

中部某企业决定投资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显示的信息说明该企业投资选择的正确性。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将材料中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对比,找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优势,二是能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三是企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

答案:

(1)同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成长潜力大、发展速度快。

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

(2)文化产业资源能源消耗少、综合效益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既能降低成本,又有广阔市场,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3)文化产品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投资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是企业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4)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学发展。

(5)投资文化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获得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

(每点5分)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2-1-2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础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考查清单】

考查知识点

对应题号

启发

基础题

能力题

物质和运动

1、4

运动和静止

2

5、6、7

规律

3

8、9

A级 基础达标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解析 本题中,A、B、C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都没有全面准确地表述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只有D项做到了这一点。

答案 D

2.毛泽东同志指出:

“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

又动又不动。

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解析 毛泽东的话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均片面;D项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2年2月6日,菲律宾中部地区发生里氏6.9级地震,由此引发的泥石流掩埋了数十栋房子。

人们普遍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但是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这种准确预测。

这告诉我们(  )。

①地震运动的规律不能准确把握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世界上有一些领域人类无法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规律是可以被人准确把握的,①排除;④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排除;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C入选。

答案 C

4.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是运动变化的,A项表述错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在于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故选B项。

答案 B

B级 能力提升

5.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意思是说: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据此可选出C项。

答案 C

6.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②的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

用排除法,选C项。

答案 C

7.“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是(  )。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

解析 该诗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由此判断选B。

答案 B

8.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解析 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

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

答案 D

9.2011年8月19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

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了海啸警报,预测海啸的高度为0.5米。

2011年8月23日,美国东部弗吉尼亚洲发生6级左右地震,同时中东部多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震感。

辨题: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解析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这给人一种假象: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但事实是人完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答案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但人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

(4)因而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