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365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docx

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

速算与巧算

例1想一想怎样算最快?

24+44+56= 

一般算法:

           

2468

+44+56

68124

简便算法:

24+44+56=24+56+44先算24+56=80再算80+44=124。

52+69= 

一般算法:

52

+69

121

简便算法:

想52+69=52+(69+1)-1=52+70-1很容易算出52+70=122再算122-1=121。

这种方法叫做“凑整法”,把可以凑成整数的数放在一起计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凑成整数的,想办法找出来。

做一做:

45-18+19=         45—18—19=

巧算和与差

 例2

一天,小明对一些小朋友说:

“请你们随意说出2个数来,我会一下子算出它们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的结果来!

”“真的吗?

”小光惊奇地问。

“那当然,请出题吧!

”小明自信地说。

于是,小光写出了两道题:

(348+256)-(348—256)(7564+3125)-(7564-3125)

小光刚写完第2题,小明就立刻说出两题的得数分别是512、6250。

大家一起算,得的结果跟小明的一样。

小兰想弄明白小明计算的奥秘,又说出下面4组数:

47和23,400和278,120与80,16840与3020。

结果小明总是很快就说出了答案。

这时,小明问小兰:

“你找出规律了吗?

“还没找到。

不过,我觉得关键在两数中的较小数上。

”小兰回答。

“对!

你再研究一下得数跟较小数的关系就会明白!

”“我知道了,得数是较小数的2倍!

”小光兴奋地说。

小明给大家解释:

当我们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这两个数的差时,就是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了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一部分,得到的结果是两个较小数的和,也就是较小数的2倍。

”“原来是这样!

”大家这才明白。

做一做:

快速算出下面每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结果。

23和4542和7856和7938和27

 

1.速算

1+2+3+4+5+6+7+8+9+10=(    )

11+12+13+14+15+16+17+18+19=(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198+1998=28+29+30+31+32=

94-29-44=      29+29+29=

3.二年一班有39名学生,二年二班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4.把1-7七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的圆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是12。

 

 

5.聪明的小朋友老师出了三道算式:

29+51+38+46=41+36+59+28=38+49+26+51=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那道算式的结果大吗?

小朋友想了想,齐声说:

三个结果一样大。

老师高兴地说:

完全正确!

你知道小朋友是如何想出来的吗?

 

例:

从在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说图中有角呢?

那你们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么?

 

1.同学们,下面图形,哪些是角?

在()里画√,哪些不是角?

在()里画×.

2.同学们你能用你所学的方法看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开动你的火眼金睛好好看看吧.

3.小朋友们,你能数出下面图形里角的个数吗?

试试看,在()里填出来。

 

(3)

有()个角

五、小朋友,下面同学说的话对吗?

请你来帮他们判断一下,对的画“√”,错的画“×”.

小红说:

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4、小朋友,下面同学说的话对吗?

请你来帮他们判断一下,对的画“√”,错的画“×”.

小青:

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强强说:

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

亮亮说:

老师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 )

丫丫说: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小小说:

一个正方形里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

5.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教师里的那些物品的表面上有角?

我发现了:

()的表面上都有角。

再请你想一想,自己家里的什么物品的表面上有直角?

我的家里:

()的表面上有直角。

6.我会作图

1、画一个图形。

(要求图形里含有1个直角和2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图形。

(要求有4个直角)

 

3、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1个角大于直角。

 

7.一个长方体,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8.加上一条线段,可以增加几个直角?

 

例1弟弟今年8岁,姐姐13岁,10年以后,姐姐比弟弟大几岁?

分析:

这道题不需要求出10年以后,姐姐多少岁,弟弟多少岁。

根据题意,弟弟今年8岁,姐姐13岁,那么姐姐今年比弟弟大13-8=5岁,因为不管经过多少年,姐姐和弟弟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所以,10年以后,姐姐比弟弟还是大5岁。

13-8=5(岁)

答:

姐姐比弟弟大5岁。

做一做:

小林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5岁。

5年前爸爸是多少岁?

例2三个人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西红柿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分析:

三个人吃3个西红柿,也就是一个人吃一个西红柿。

根据题意,三个人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即一个人吃一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

同样,九个人吃九个西红柿,也就是一个人吃一个西红柿,也是需要3分钟才能吃完。

做一做:

煮鸡蛋:

煮一个鸡蛋需要10分钟。

同时煮3个鸡蛋,需要多少分钟?

 

年龄问题:

(1)小红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

4年前,爸爸的年龄和小红相差几岁?

(2)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8岁。

哥哥15岁时,妹妹几岁?

(3)姐姐今年是12岁,姐姐3年前的年龄与妹妹2年后的年龄相等,问妹妹今年多少岁?

(4)欢欢今年12岁,甜甜4年后的年龄和欢欢今年年龄相等。

甜甜今年几岁?

(5)弟弟今年7对,弟弟4年后的年龄与哥哥2年前的年龄相等。

问哥哥今年多少岁?

 

猫捉老鼠:

(1)4只猫在4分钟内捉4只老鼠。

照这样计算,8只猫捉8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2)4只猫在4分钟内捉4只老鼠。

照这样计算,8只猫4分钟捉多少只老鼠?

(3)4只猫在4分钟内捉4只老鼠。

照这样计算,4分钟内捉1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

(4)4只猫在4分钟内捉4只老鼠。

照这样计算,8只猫8分钟捉多少只老鼠?

你知道吗?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也已经学习乘法了,你知道乘号“×”的来历吗?

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奥托雷德(WilliamOughtred)发明了符号“×”。

乘法是由加法而来的,表示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

所以他把“﹢”斜过来写成“×”形,既表示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重叠之美与数学>

有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

中国民族风俗很讲究成双结对,文学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

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就有这样两副对联。

其中之一是: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另一处则见于孤山中山公园的一座方亭,横匾题着“西湖天下景”五个大字,亭柱上悬挂一副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的山山水水,处处明媚秀丽。

这两幅对联写出了人们对杭州与西湖山水的共同感受,让人引起共鸣。

不过对联的叠字毕竟有限,我们能否把重叠之美推向无限?

这就得借助数学的力量了。

出发点极其简单:

3×4=12。

  接下去可以写出第二式:

33×34=1122。

  重叠之美开始露头了,我们可以接下去看看第三式、第四式:

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

当然重叠之美不限于此,只要你多留意,将来能够欣赏到更多的“数学之美”。

 

你知道吗?

下面是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软尺皮尺

卷尺测量轮

<规矩与方圆>

我国考古学者曾发掘出公元2世纪汉朝的浮雕像,其中有女娲手执规,伏羲手执矩的图像。

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也提到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左手拿着准绳)”,“右规矩(右手拿着规矩)”。

在甲骨文里,就发现有规和矩这两个字。

其中规字很像一个人手执圆规在画图,矩字像两个直角,可以说极尽象形文字之妙。

“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矩”很像现在的直角尺,是用来画方形的工具。

正如俗话所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据数学史家考证,人类最早是用树杈来画圆的。

这种原始圆规由于半径固定不变,只能画一种大小的圆。

因为圆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人类很早就认识了圆,使用了圆。

把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行驶起来平稳;还因为圆轮在滚动时摩擦力小,车子走起来省力。

把碗和盆做成圆形的,一方面是圆形物体制作起来比较容易,又没棱没角不易损坏;另一方面是用同样大小的材料作碗,数圆形的碗装东西最多。

把桶盖和下水道盖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形的盖子,不管你怎样盖法都不会掉进里面去。

而方形和椭圆形的盖子。

盖得不合适,就会掉进去。

你知道了吗?

你知道吗?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九九”歌,或叫小九九,可这个歌诀为什么叫“九九”歌呢?

在古代,“九九”歌是由九九八十一开始的。

所以称它为“九九歌”,“九九”歌的起源很早。

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期,齐恒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

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了齐恒公。

齐恒公觉得可笑就说:

“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

”这个人回答说:

“九九歌确实够不上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

”齐恒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招贤馆。

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来了。

<疯狂的艺术家>

有一位疯狂的艺术家为了寻找灵感,把一张厚为0.1毫米的很大很大的纸对半撕开,重叠起来,然后再撕成两半再重叠。

假设他如此重复这一过程,撕了25次,这叠纸将会有多厚?

下面有四个答案,你觉得哪个更接近?

A.像山一样高  B.像一栋高楼一样高   C.像一个人一样高   D.像一本书那么厚

答案

答案是:

A.

因为每撕一次,这叠纸的厚度就增加一倍。

撕25次后纸的厚度相当于2×2×2……×2(25个2相乘),厚度约等于3355米,相当于一座大山的高度。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的情况,没人能把一张纸撕成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