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补液.docx
《早产儿补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产儿补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产儿补液
早产儿补液
早产儿补液
一,营养成分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水及电解质、微量元素组成。
二,1,热量生后第1周内热卡逐渐达到60~80Cal/(kg·d),第2周达80~120Cal/(kg·d),液热比1∶1.5~2,总热量中葡萄糖与脂肪比例为2~3∶1。
2,液量根据不同日龄、体重给予,并视疾病酌情加减,一般极低体重儿(<1500g)生后头2天予60~100ml/(kg·d),第3~7天予80~120ml/(kg·d);1周后120~150ml/(kg·d)。
低出生体重儿(1500~2500g)头2天分别给予50~60ml/(kg·d)和60~80ml/(kg·d),第3~7天100~120ml/(kg·d),1周后100~150ml/(kg·d),液体张力1/5~1/4张。
3,葡萄糖糖速从4~6mg/(kg·min)开始逐渐增加至第2~3周的8~10mg/(kg·min),输糖浓度<12.5%,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糖速,使血糖维持在2.6~6mmol/L。
4,蛋白质生后第2天起予6%小儿氨基酸从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稀释成<2%浓度,氮与非氮热比为1(g):
150~250Cal(以1g氨基酸相当于0.16g氮计)。
5,脂肪生后第3天从0.25~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25~0.5g/(kg·d),直至2.5~3g/(kg·d),参照血脂、胆红素、血小板、血气检测结果决定增加量。
6,其他同时予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分别与小儿氨基酸、脂肪乳同步应用,生后第2天予Na+2~3mmol/(kg·d),第3天予K+1~2mmol/(kg·d),生后5~7天开始应用微量元素制剂安达美。
三、常用液体在总液体中的浓度:
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0%的高渗糖禁用于周围血管。
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5—2%。
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与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1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
4.10%NS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
10%Potchloride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
总液体量(ml/Kg/d)第1天80-100第2天100-120第3-7天120-140第2-4周150-180
具体用法:
10%GS=总液量—氨基酸量—脂肪乳量。
此法简单、快捷,但应注意各液体浓度及患儿所需热卡量是否得到充足的补充。
氨基酸的用量一般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
脂肪乳的用量一般从0.5g/Kg/d,逐渐增加至3g/Kg/d。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即新生儿个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适应症:
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生命危急时。
全静脉营养:
1、体重1kg的极低体重儿
2、肠瘘
3、严重的慢性腹泻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慢性肠梗阻
6、大面积烧伤
部分静脉营养:
1.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kg-1.5kg之间,热卡摄入<90kcal/Kg/d
2.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kcal/Kg/d
相对禁忌症:
黄疸、肝功能异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BUN>12.5mg/L)、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输入途径:
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
热卡与液量:
热卡:
生后1-3天为25-60kcal/Kg/d,逐渐递增至90-120kcal/Kg/d,其中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0%由脂肪提供,10%由氨基酸提供。
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供给,由初始6-10g/Kg/d逐渐增至18g/Kg/d。
生后3天开始使用复方氨基酸,由0.5g/Kg/d逐渐加至2.5g/Kg/d;生后第5天使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由0.5g/Kg/d开始逐渐增加至2.5-3.0g/Kg/d,血清甘油三酯≥200mg/dl时减量,胆红素>170mmol/L停用,必要时光疗。
适当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在静脉营养的同时尽早按1-2ml/Kg/h人乳或配方乳喂哺低体重儿。
静脉营养时间为7-25天。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c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cal/kg.d。
静脉营养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c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
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35-50%,脂肪40-50%。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cal
静脉营养成分
1、碳水化合物:
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11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u/kg。
2、氨基酸:
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d时可开始应用。
开始0.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
3、脂肪:
现多用低浓度的10%Intralipid(豆油的精馏制剂)或20%脂肪乳,开始0.5g/Kg/d,以0.5g/Kg/d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大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
4、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应用电解质时注意①钠、氯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浆钠:
氯=3:
2;②注意各元素之配制比例,以防沉淀发生或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
总浓度:
一价离子<150mmol/L,二价离子<4mmol/L。
微量元素制剂:
派达益儿:
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用量为4ml/Kg/d。
安达美:
用于儿童及成人10ml/日或体重小于10kg者1ml/Kg/d。
维生素制剂:
水乐维他(水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1ml/Kg/d。
维他利匹特(脂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5-7ml/d。
5、其他:
肝素能增强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脂肪代谢,每5g脂肪乳加1mg肝素。
胰岛素:
仅在出现高血糖时使用。
热氮比:
1、静脉营养时,新生儿热氮比(热量kcal∶1g氮)适合在200-300∶1,即每提供200-300kcal的非蛋白质热卡,就给1g氮。
2、静脉营养所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早产、持续时间、热量摄入过高和高脂血症等。
故在肝功能受损时,应适当控制高糖和脂肪乳剂的输入,可将热氮比降至200∶1以下。
3、当肾功能受损时,应给较高的热量和选择必需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液作为氮源,热氮比可提高至300∶1以上。
4、当肝、肾功能均受损时,一方面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尿素氮;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肾功能,所以应供给适当的热量和高比例必需氨基酸的氮源,使体内过多的尿素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被利用,结合新生儿特点,将热氮比控制在200-250∶1之间比较合适。
并发症
1、代谢性:
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肝损伤、电解质失衡。
2、感染:
穿刺局部感染。
3、机械性:
栓塞、血栓形成。
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
1、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况。
2、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2次血脂、白蛋白、肝功;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蛋白、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酌情查微量元素;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静脉营养与肠道喂养相结合(对早产儿早期营养)
1、采用肠道喂养与部分静脉营养相结合的方法,生后第1d给予5%或10%葡萄糖静脉滴注,液量40ml/Kg/d;生后第2d视患儿的耐受情况开始胃肠道喂养,不能吸吮或吞咽功能不佳者给予鼻饲或口饲,所给奶为早产儿配方奶,奶量为微量,2-10ml/次,2-3h喂奶1次。
以后每次的奶量及间隔时间可根据患儿对奶的耐受情况及胃内潴留情况而定。
2、出生3d后液体量及热量还达不到以上所需量者则给予部分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的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并随着肠道喂养量的增加而减少静脉营养量,直至停用,过渡到全肠道喂养。
静脉营养一般应用10-12d。
具体应用如下:
①10%-12%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每日根据血糖的监测结果逐渐增加输入速度,最大不超过12-15mg/Kg/min,<1000g的早产儿生后3d用5%的葡萄糖,3d后改用10%葡萄糖。
②小儿复方氨基酸加葡萄糖稀释成1.5%氨基酸输入,开始0.50g/Kg/d,按0.25-0.50g/Kg/d递增,最大2.50g/Kg/d。
③选用20%脂肪乳,开始0.50g/Kg/d,按0.25-0.50g/Kg/d)递增,最大量3.00g/Kg/d,脂肪乳输入速度应慢,<33周的早产儿滴速<1.6ml/(Kg/h)。
④适当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营养液均通过周围静脉输入,输入速度由输液泵严格控制,在操作中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在应用静脉营养期间每日监测血糖、电解质,每周检查2次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胆红素,每日测体质量。
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禁用静脉营养。
3、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对早产儿开始肠道喂养,对于肠道喂养热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患儿积极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可以扬长避短,既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又满足了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供应,使早产儿的早期营养得到保证,为日后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肠道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是解决早产儿早期营养问题的一种较合理的方法。
新生儿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也叫胃肠道外营养,对长期不能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和早产儿是提供营养的重要方法,当婴儿患严重先天性胃肠道畸型形成慢性腹泻时应用静脉营养,其死亡率可由40-80[%],降至0—10[%],对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并同时应用静脉营养可以较快恢复初生体重,而且体重增长曲线与宫内生长曲线相似。
一、适应症: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治疗前后;2、短肠综合征;3、NEC内科保守治疗患者;4、严重RDS,频发呼吸暂停需用呼吸机而不能鼻饲者;5、顽固性腹泻;6、无法从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7、严重营养不良者。
二、禁忌症:
1、患严重败血症、NEC等症新生儿在应用抗生素使病情稳定之前不用;2、代谢性酸中毒必须在纠正后才能用;3、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BUN在36mg/dl以上者禁用;4、严重缺氧,血胆红素在170~200μmol/L(10~12mg/dl)以上者,不用中性脂肪。
5.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不用中性脂肪。
三、方法:
(一)根据输液途径1、中心静脉:
从头皮或颈部静脉穿刺,经颈内外或锁骨下静脉送入上腔静脉。
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用于高浓度葡萄糖输入2、周围静脉:
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维持较长时间静脉营养,适于低渗负荷的营养液。
(二)根据营养量可分为1、全静脉营养(TPN):
所有营养物质均从静脉输入。
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畸形、NEC、顽固腹泻等,VLBW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RDS者,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开始需全胃肠道外喂养。
2、部分静脉营养(PPN):
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从静脉给入。
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
四、静脉营养液的成份1、液体的需要量:
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
新生儿正常情况下消耗的体液包括不显性失水和从尿液及粪便中排泄的液体。
不显性失水受新生儿成熟程度、呼吸次数、环境湿度、啼哭和活动度(增加30[%])、光疗或在辐射保温台(增加80[%]~100[%])等因素影响。
?
新生儿和早产儿基础代谢时水维持量(ml/kg.d)出生时体重1500g1500~2500g2500g────────────────────────不显性失水25~5015~3520~30尿40~8050~10025~60粪0~55~105~10总量60~14070~15050~120光疗增加202020━━━━━━━━━━━━━━━━━━━━━━━━?
不同体重新生儿液体需要量(ml/kg.d)体重1000~1499g1500~2499g≥2500g日龄1天60~8050~6040~502天80~10060~8050~703-7天100~12080~10070~902-4周120~180100~150100~150?
2、热卡:
基础需要及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能量消耗影响较大,稍低于中性温度即可增加7~8cal/kg.d。
静脉营养短期应用50~60cal/kg.d即可,如需1周以上静脉营养应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热卡,如需每天增长15g/kg,则需100~120cal/kg.d。
早产儿TPN每日90cal/kg,相当于经口喂养的120kcal/kg,接受50kcal/kg.d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蛋白即可保持正氮平衡。
如NPC70cal/kg.d,蛋白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宫内生长速度。
?
早产儿热卡需要━━━━━━━━━━━━━━━━━━━━━项目cal/kg.d─────────────────────基础代谢47活动4寒冷刺激10粪便丢失(摄入的10[%])15生长50────────────────────总计126━━━━━━━━━━━━━━━━━━━━3、氨基酸的需要:
目的是达到正氮平衡。
早产儿由于缺乏几种蛋白质水解酶故除成人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6mg/kg.min→12mg/kg.min,维持血糖7mmol/L(125mg/dl)。
血糖150mg/dl时可导致糖尿,渗透性利尿,及血渗透压过高。
1000克早产儿头三天用5[%]葡萄糖,渐增至10[%]。
在静脉营养中,热卡/氮比率应为150cal/1g,即提供1g氮应同时提供150—250非蛋白质热卡。
氮(g)=氨基酸(g)/6.25; 大部分新生儿第二周液体入量可达150ml/kg.d,葡萄糖18g/kg.d,浓度12.5[%] 对孕周27周,体重低于1000克者,第一天仅补葡萄糖,第二天才补氨基酸,可引起高血糖、高血钾等代谢紊乱。
因其如不供应小量氨基酸则可发生糖不耐受及钾代谢失衡,所以近期提倡早用。
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早产儿,大量输注葡萄糖由于代谢产生的CO2排出增加会加重肺负担。
5、脂肪需要:
脂肪乳剂:
热量高而渗透压不高。
即可满足热卡需要又可降低所需葡萄糖的浓度,且提供必需脂肪酸,可防止体重不增和生长迟缓,治疗脂肪酸缺乏症。
常用的脂肪乳剂:
所含脂肪酸均为长链不饱合脂肪酸。
10[%]和20[%]Intralipid(英脱利匹特),用甘油配制成等渗液。
所含甘油三脂分别为10g及20g/dl,磷脂及甘油量相同。
热卡:
10[%]脂肪乳剂1.1cal/1ml20[%]脂肪乳剂2kcal/1ml。
两种制剂的区别:
①早产儿对20[%]Intralipid清除率高于10[%]的Intralipid;②两种制剂均含相同类型和数量的磷脂,而其甘油三脂含量不同,10[%]Intralipid含磷脂相对高;③10[%]Intralipid中磷脂数量及物理性质均超过早产儿对循环中多余卵磷脂的清除能力,故早产儿宜选用20[%]的Intralipid。
用法:
开始时用0.5~1g/kg,每天增加0.5~1g/kg,直至3g/kg.d,可单独静滴,也可与糖及氨基酸溶液一起24小时平均连续输入。
新型脂肪乳剂的进展:
正在研制一种热卡足够,清除较快而不在体内积累和对免疫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脂肪乳剂。
1972年即有人提出含中链甘油三脂(MCT)的脂肪乳剂,传统使用的脂肪乳剂含长链甘油三脂(LTC),由于二者各有所长和所短,故近年来临床感兴趣的是MCT/LCT等量混合的脂肪乳剂。
LCT:
含12个以上的碳原子,其代谢要在线粒体外活化为脂肪酰辅酶A,经肉毒碱(Carnitine)的转运,才能通过线粒体膜,然后被氧化,其氧化速率和血浆清除较慢。
LCT有45[%]转化为CO2,在网状内皮系统有LCT的滞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牛磺酸也为早产儿所必需。
牛磺酸:
是由胱氨酸合成,在视网膜、脑、心脏及肌肉中含量很高,它虽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有神经调节、稳定细胞膜、抗氧化、解毒调节渗透压及胆酸结合等功能。
还与神经传导和视网膜功能有关,缺乏时可致视网膜变性。
母乳中牛磺酸含量丰富。
早产儿奶粉及儿科氨基酸营养液中均含有牛磺酸。
需要支链氨基酸相对多些,因其可在肌肉中代谢供应能量,不增加肝脏负担。
精氨酸需要量较大,其有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功能、防止高氨血症的作用。
小儿氨基酸溶液:
含18-19种氨基酸的,含足量胱氨酸、酪氨酸及牛磺酸。
成人氨基酸液:
甘氨酸、蛋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很高,早产儿用后易产生高苯丙氨酸、高蛋氨酸血症及高氨血症,对早产儿不利。
氨基酸的应用开始:
0.5—1g/kg.d增加:
0.5-1g/kg.d最大量:
2.5—3g/kg.d终浓度2[%]~2.5[%]氨基酸液,1[%]氨基酸溶液的渗透压为100mosm/L,每克氨基酸提供4cal热量。
蛋白量高于3g/kg.d可致氮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率和降低智商。
4、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
葡萄糖最理想,主要提供热能,节省氮消耗,周围静脉营养常用5~12[%]葡萄糖液,13[%]刺激血管可发生静脉炎。
足月儿输糖速度7-8mg/kg.min→12~14mg/kg.min。
早产儿从留,从而影响其吞噬功能(微生物,异物,炎症介质片段,脂粒)和抗感染能力。
MCT:
含6~12个碳原子,活化为脂肪酰辅酶A后,不需肉毒碱的帮助,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快,清除彻底,90[%]转化为CO2,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对肝功能亦未见损害,网状内皮系统无MCT滞留,对其吞噬功能无影响,对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和IL—2的含量有良好的影响,抗感染能力有较好促进,含MCT脂肪酸的碳链短,因竞争白蛋白上胆红素位点的亲和力与碳链长度成正比,故MCT与该位点的亲和力较低,为之可以在黄疸的新生儿使用。
缺点:
不含必需脂肪酸,故必须与含LCT的脂肪剂等量混合应用。
剂量偏大或滴注速度偏快时,可出现低血压,呕吐,甚至意识丧失,EEG异常等,化验可有血酮体和乳酸升高,估计此类物质乃中枢毒性之原因。
三大营养物质的分配:
碳水化合物40—45[%]脂肪40—50[%]蛋白质15[%]蛋白质浓度在营养液中应该2[%],如果3[%],难以耐受,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少量肝素:
增加脂肪水解,降低血栓形成及减少局部致病感染,用量为1mg肝素/5g脂质。
由于Ca和P按推荐量配制会出现沉淀,故PN中所给量不够推荐量,因生后RBC破坏可提供铁1mg/kg.d,故铁不能按胎儿增长速度给予。
长期应用静脉营养会出现缺锌、缺铜等。
6、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由于Ca和P按推荐量配制会出现沉淀,故PN中所给量不够推荐量,因生后RBC破坏可提供铁1mg/kg.d,故铁不能按胎儿增长速度给予。
长期应用静脉营养会出现缺锌、缺铜等。
微量元素对保持酶和一些激素的生理活性是必需的。
如不补充约4周后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
目早产儿生后第一至二天的全静脉营养
早产儿生前处于妊娠末期,需自脐静脉摄取较多的营养才能满足其宫内快速生长的需要。
新生儿出生脐静脉营养立即中断,而早产儿能量储备相对不足,1000g左右的婴儿不补充营养,能量贮备仅能存活5天[1]。
初生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多不能通过喂养来满足其营养需要,加上出生时的应激、感染、处理操作等还会加重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单用葡萄糖静脉滴注不能达到基础能量和疾病时能量的需求,而且输入葡萄糖液的浓度略高早产儿也不能耐受,早年曾加用水解蛋白,可引起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等,以后虽被氨基酸取代,也多在生后3天开始用。
脂肪乳更迟至1周左右,但生后数日内若缺乏营养可导致发育中脑的细胞数减少和体积缩小,最终影响智能。
现已有报道,生后早产儿早期应用氨基酸可维持氮平衡而无副作用,对脂肪乳的早期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一、生后第1天用氨基酸对蛋白质代谢的研究
Murdock等[2]将29例早产儿胎龄在31~32周、体重1000g左右,自生后第1天起分为三组输液
(1)单用葡萄糖组(G组):
第1天7g.kg-1;第2天10g.kg-1;
(2)葡萄糖加氨基酸(G+AA组):
AA第1天1g.kg-1,第2天1.4g.kg-1;(3)葡萄糖加氨基酸加脂肪乳组(G+AA+F组):
F第1~2天均为1g.kg-1,三组液量均为第1天70ml.kg-1,第2天100ml.kg-1。
在生后36~48h测有关蛋白质、脂肪、糖等代谢产物,结果血浆氨基酸谱检测在G组中呈负平衡,另两组则呈正氮平衡,而以G+AA+F组中各种氨基酸更接近正常值(附图)。
VanGou-doever等[3]也获同样结果,用15N甘氨酸和1-13C亮氨酸标记特殊氨基酸比较输液前、后的蛋白质变化,将胎龄29周左右、体重<1500g的早产儿自生后1天起分为G组[(6.48±1.3g.kg-1.d-1),109.2±23.0J(26.1±5.5kcal).kg-1.d-1],及G+AA组(AA1.15±0.06g.kg-1.d-1,28.5±6.2kcal.kg-1.d-1),结果G组中血浆总氨基酸和5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均明显低于正常,呈负氮平衡;而G+AA组总氨基酸水平较G组增高70%(P=0.002),呈正氮平衡,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变化不显著,亮氨酸平衡显著改善,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量增加,减少了蛋白质的分解,胱氨酸也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而含量减少。
以上均已证实早产儿生后供给葡萄糖和氨基酸,虽然热卡<125.5J(30kcal).kg-1.d-1,已能获正氮平衡。
此外,早产儿由于缺乏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转换酶,以上研究中既使未补充氨基酸的G组,这两种氨基酸已有增高,在G+AA组则更高。
相反,两组中的牛磺酸均减少,最好在氨基酸溶液中加以补充,有利于早产儿的脑、眼、心、肝等脏器的发育。
二、葡萄糖的用量
早产儿生后1~2天全静脉营养(TPN)中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怎样合理分配才可达到能量基质的合理应用,Forsyth等[4]报道将TPN中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量固定,葡萄糖采用不同浓度,将20例早产儿胎龄30周左右、体重1500g左右,予AA1.5g.kg-1.d-1,F1.8g.kg-1.d-1,葡萄糖分为低G组:
8g.kg-1.d-1(5.5mg.kg-1.min-1)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