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369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误差差之毫厘不差什么差强人意

B.背负背水一战人心向背背道而驰

C.应允应接不暇里应外合应对如流

D.空额空穴来风空谷足音空头支票

2.下列四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拌嘴买账倒胃口隔三岔五

B.马甲九洲水龙头平白无故

C.气球花销一柱香花姿招展

D.拖期沉湎一滩血三三两两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看着黑板上的大标题“他是老王?

”,我差点笑出来。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澳门基本法规定:

政府“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使用葡文,葡文也为正式语言”。

两种语文,那种为主?

从“还可以”这三个字中可以看出,以中文为主。

D.本来咱北京人讲话就是文明。

请人帮点儿忙,得说声:

“劳驾”;向人打听道儿,先说声:

“借光”;叫人花了钱,要说声:

“破费”;让人办点事,总说声:

“费心”。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五国联合声明》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了一座光明与希望的灯塔。

(2)有关专家指出: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很好,经济中出现了许多亮点。

(3)他过不惯的退休生活,经常到居委会帮忙。

A.树起运行清闲B.竖起运作安闲

C.树起运作安闲D.竖起运行清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天津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相继开学。

B.交卷之前,汪大为又对答卷做了最后的一遍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C.基础教育必须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D.听课是一门艺术,即使在同一班听课,不同的人收获也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其中最佳效果。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警方解救了被拐卖的妇女,使她们拨云见日,与家人重新团聚。

B.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苏杭被称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C.梁先生虽已届暮年,然其书法作品仍是敛拔弩张,气势不凡。

D.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挨老师批评后,这一段他再也不在课堂上乱讲话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领导请来了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让他来指教同学们高考复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B.作考场作文,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看,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C.通过清理整顿,我省互联网网上服务场所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规范适度、结构优化、经营有序的局面。

D.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2分)

铁元素有新用途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

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界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

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8.国际科学家小组所进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是()

A.20世纪20年代即已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并已在某些海域试验成功。

C.南极海域在地球海洋中最为“缺铁”。

D.硫酸铁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增加30多倍。

9.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10.对铁元素的新用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硫酸铁粉末倒入海洋,促进海洋微生物的生长。

B.把硫酸铁粉末倒入南极海洋,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

C.把硫酸铁粉末倒入海洋,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D.把硫酸铁粉末倒入南极海洋,提高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从而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11.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B.硫酸铁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海洋微生物的生长量,而且促进了微生物体内叶绿素的增加。

C.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是用于随时显示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对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不起任何作用。

D.把硫酸铁倒入南极海洋,既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又成为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2—15题(共12分)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

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诩辞曰:

“祖母九十,非诩不养。

”相乃止。

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

骘曰:

“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

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

”议者咸同。

诩闻之,乃说李修曰:

“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

谚曰‘关西出将,并东出相’。

”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今羌胡所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修曰:

“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然则计当安也?

”诩曰:

“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

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于是辟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12.以下各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辟:

征召

B.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举:

一举,尽

C.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几:

几乎

D.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

通“猝”,仓猝

13.以下各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4.符合虞诩认为“不弃凉州”的理由的一项是()

①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②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③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④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

⑤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⑥内以拘政,防其邪计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15.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十二岁时便已通晓《尚书》。

他幼年时失去父母,非常孝敬自己的祖母。

祖母去世以后,服丧期满,才外出为官。

B.永平四年,羌人反叛,大将军邓骘以军费不足为由,欲放弃西部重镇凉州,虞诩通过说服李修及时制止了这一错误做法。

C.虞诩在阐述平定羌族叛乱的方略时,既有对全局的把握,又有具体的应对措施,表现出卓越不凡的见识和临事决断的才能。

D.李修赞同虞诩的正确主张,更换了四府公卿官员,全部采纳虞诩的建议。

经过一番安排,安慰了西域的百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6分)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

断雁:

孤雁。

(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

(3分)

(2)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

(不超过50字)(3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句,4分)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19—22题(18分)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凛冽,木叶尽脱。

顺着塞纳河向西北行,满眼是萧瑟的景色。

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寻访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迹。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100年前来到法兰西,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

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

他曾在一张画上描绘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包着些许烟草的纸,它似乎在向我们唱着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

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

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

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

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

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饱尝人间艰苦辛的农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

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火焰,蓝色的野花临风摇曳。

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

这是在倾诉爱情,只不过他的情人是隐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隐在天穹的日月星辰里。

他画的所有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炯炯有神,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性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打破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疏懒惰性。

这种画风一经问世,美术史就不得不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也不得不修正,这正是梵高留给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在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

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扌不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

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

可以告慰九泉之下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放在坟茔四周的一束束的鲜花。

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9.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

阅读第二段的有关内容,作简要回答。

20.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及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4分)

21.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请仔细阅读第三段,然后分三点作简要概括。

(6分)

22.对本文理解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五段说:

“可以告慰于九泉之下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放在坟茔四周的束束的鲜花。

”意即坟茔远离城市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宁静与芬芳。

B.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即一个人生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等待他的常常是身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铭记和敬仰。

C.第三段说:

“这种画风一经问世,美术史就不得不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不得不修正。

”意即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D.古往今来的画家数不胜数,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二是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三是能超越时代,置好坏于度外,被顽强不朽之意志驱动着作画。

梵高属于第二类。

E.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醇酒,愈久愈香。

六、(11分)

23.你从下面一则新闻中,可获取哪两方面最重要的信息?

(4分)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预计将保持在年均5.5亿平方米左右。

据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由于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的实际需要,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

他说,住宅建设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

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

24.下面一则体育新闻中有多处语言表述错误,请将有错的4个地方的序号及改正结果写在横线上。

(4分)

中国队在小组赛取得第一后,①并没有占据到有利地位。

②由于昨晚比利时队在B组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瑞典队,瑞典队肯定将进入到中国所在的上半区。

③或者在四分之一、或者在二分之一的决战中,④鼎足世界乒坛多年的中瑞两队将提前遭遇,必有一队惨遭淘汰。

⑤中国队的麻烦还不至于此,因为在C组中,⑥韩国队竟被德国队0比3击败,这样,韩国队在附加赛获胜后,⑦经过抽签决定它的位置,极有可能也抽到上半区来。

这样,⑧中国队将有恶战连场。

25.将下列长句改成三个短句。

要求:

语意连贯,内容不能增减,原意不能改动。

瑞士正在进行由禁烟协会倡议的修改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上为香烟作广告的现行法令工作。

(3分)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本来就这么美好,有青山绿水、星星月亮、大江大河、老虎狮子、蝴蝶蜜蜂、雕鹏小雀……但是,只有这些没有人,就成不了一台精彩的戏。

那么,如果只有人呢?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A

D

D

D

D

C

B

C

D

D

12

13

14

15

22

B

C

A

D

AD

16.

(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17.

(1)少年时欢乐甜蜜,无忧无虑;壮年时飘零异乡,情绪悲凉;而今鬓发斑白,愁苦满怀(或看破红尘)

(2)“听雨”是全词的线索,它将三幅不同的画面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次听雨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使这首词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涵。

18.(略)

19.艺术界的平庸压抑着他,使他的艺术无人欣赏,他只能以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20.①反衬。

②突出梵高清白无瑕的生活和朴实、淡泊的画风。

21.①感情自然、真挚,不矫饰;取材于平凡事物。

②充满对人性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

③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

23.

(1)未来十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年均5.5亿平方米。

(2)到2010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比本世纪末增加近3平方米。

24.②由于昨晚瑞典队在B组赛中出人意料地输给了比利时队(保持话题一致)④“鼎足”是三方对抗,改为“争锋”或“争霸”。

⑤中国队的麻烦还不止于此⑥韩国队竟被德国队3比0击败。

25.

(1)现行法律允许报刊、广播、电视为香烟作广告。

(2)禁烟协会倡议修改这一法令。

(3)瑞士正在进行这一修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