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325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3.docx

《名词解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词解释3.docx

名词解释3

名词解释(重要人物)

1.约翰·拉斯金:

英国著名艺术家和社会评论家。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主要著作有:

《建筑的七盏明灯》,《现代画家》,《威尼斯之石》等。

明晰的将手工制作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物品对立起来,手工象征生命,机器象征死亡。

设计思想:

1.认为艺术是由“大艺术”(绘画、雕塑)和“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组成,号召艺术家应该关心“小艺术”。

2.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3.主张回归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

主张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4.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艺术也最发达。

2.威廉·莫里斯:

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是实现拉斯金思想的设计先驱。

拉斐尔前派成员,“现代设计之父”。

主要代表作:

与韦伯一起设计的“红屋”。

设计思想:

1.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1.设计是为大众的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劳动。

2.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工业化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制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

3.在装饰方面,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哥德式和自然主义风格。

3.勒·柯布西耶:

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机器美学奠基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艺术理论家,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师之一。

代表作品有:

朗香教堂、马赛公寓、萨沃伊别墅。

主要贡献:

1.建筑五要素:

底层镂空、屋顶花园、自由空间、自由立面、水平长窗。

2.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其核心是功能性与多元化的组合。

设计思想:

1.强调机械的美,非常中意汽车、飞机、轮船等现代机械的设计,认为它们之所以完美无缺,是因为设计上没有受到传统形式的束缚,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设计而成,更具合理性。

2.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科学性、理性。

他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3.住宅是供人们居住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4.米斯·凡德罗:

德国建筑师,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提倡简洁纯净的建筑表现风格。

1929年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充分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米斯设计生涯上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设计思想:

“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

“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繁琐的古典装饰阻碍了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多”则揭示了在当时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简洁丰富的效果。

5.弗兰克·赖特:

20世纪美国伟大的建筑师,继承并发扬了沙利文的设计艺术思想,明确提出“有机建筑”理念。

打破了把建筑单纯封闭为六面体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自由划分,内外贯穿。

代表著作有:

《有机建筑》、《消逝的城市》、《机器的工艺美术》。

代表作品有:

流水别墅、东京帝国饭店。

设计思想(有机建筑六原则):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就像人一样。

3.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4.建筑的色彩应该与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质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6.彼得·贝伦斯: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先驱,“青年风格”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贡献:

1.在产品设计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批量生产。

2.在建筑设计上摆脱了传统形式,创造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为现代建筑树立典范。

7.蒙德里安: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

代表作:

非对称式绘画《红、黄、蓝》。

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8.里特维德:

荷兰风格派设计师,所有设计都力图以最简单的手段来强调设计对象各部件之间线、量和空间的组合。

代表作:

红蓝椅,以传统折叠椅为原型,抛弃所有曲线因素,构件之间采用搭建方式,露出交头,除框架是黑色以外,其余全是三原色。

9.雷蒙·罗维:

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人情味。

罗维的设计典型的体现了美国商业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征,简练、方便、经济、耐用,成为美式设计的代名词。

主要贡献:

流线型的运用。

企业统一形象设计。

使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罗维的基本实用主义原则:

简练、容易维修和保养、典雅或者美观、使用方便、经济、耐用、以及产品设计通过产品的形状表达使用功能。

 

名词解释(关键词)

2.符号学: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储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3.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提倡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4.解构方法:

解构方法是从符号学中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

对待图像,结构方法企图揭示其多层面的意义。

5.解构主义: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解构主义的领袖德里达对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观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

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解构主义设计作品的特征是: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6.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界。

按照通俗的解释,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例如蝴蝶效应。

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而恰恰是为了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5.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反消费运动。

它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研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是3R原则:

1.减少原则:

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2.再使用原则:

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继续被使用。

3.再循环原则:

设计时要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

6.工业设计: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装饰以及表面加工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7.彩陶: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8.彩绘:

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为颜料进行描绘,从而得到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称为彩绘。

9.《考工记》: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该部著作记录了先秦时期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与制作工艺,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录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所谓天有时,指的是时间的概念;地有气,指的是空间的概念;材有美指的是材料的性能;工有巧指的是制作条件。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各种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10.《营造法式》: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作者是北宋时期监丞李诫。

该部著作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理论体系的建筑学经典。

11.《天工开物》:

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

12.饕餮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之一,又称兽面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想象而成的。

装饰性较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样,最早出现于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上。

饕餮纹图案森严、凝重而神秘,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鸟、兽、虫、鱼等动物的特征。

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是青铜器纹样装饰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13.失蜡法:

也称蜡模法。

它是用蜡代替泥土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做成泥范,再焙成陶范,最后浇入铜汁进行铸造,蜡融化流失。

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高。

14.斗拱:

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将屋面承重通过斗转移到柱上。

15.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色陶器。

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等各种彩色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三彩。

唐三彩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大致流行在开元时期。

唐三彩使用精炼过的白黏土制胎,两次烧成。

首先用千度左右烧成陶胎,施釉后再以900度左右烧成。

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规整,所以不变形、不开裂、不脱釉。

根据器物的不同,唐三彩采用轮制、模制、雕塑等制作方法。

16.青花: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

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强,鲜明而稳定。

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从而呈现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

17.釉里红:

与青花瓷同时期,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在素胎上绘制花纹,施以透明釉,高温还原焰烧成,釉下纹饰呈红色,柔和美观。

釉里红常和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形成一种别致的艺术风格。

18.巴底农神庙:

是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古希腊庙宇多为围廊式,因此,柱子及其相关构件的处理基本决定了庙宇的外观。

巴底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它比例匀称、刚劲雄健没有丝毫笨拙,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

19.人机工程学:

又称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

人造的产品、设备、环境的设计与创造;对于人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服务的设计;对于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体工程学在六七十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镶嵌逐渐引起人们的厌恶。

在探索新的设计风格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建筑成了当时的设计源泉,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超巴洛克和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主义的产生。

21.水晶宫: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第一次国际博览会,向世界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英国工程师约瑟夫·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