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2050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docx

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2012高考物理专题训练高考物理专题训练-力的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作用11下列有关重力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D空中向上飘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2如图1所示,静止的弹簧测力计受到大小都为40N的F1,F2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图1A0NB40NC80ND无法确定3如图4所示,重20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则()图4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N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N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4.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A.mB.mC.mD.m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A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6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D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A向上,向下,向下,向上B向下,向上,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向下,向下D向下,向下,向上,向上7.如右图所示,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阻,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AF阻mgsinBF阻mgtanCFmgcosDF8某班级同学要调换座位,一同学用斜向上的拉力拖动桌子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桌子所受的合力B拉力的竖直分力小于桌子所受重力的大小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D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沿水平方向9.如右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80N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N,方向竖直向下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10.如右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A,B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A静止时,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30,B受到绳的压力是()A5NB10NC5ND10N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都发生改变C.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都发生改变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1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力必定大于分力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和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13.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FN直接计算D.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就越大1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地面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未发生弹性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B.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15.大小为20N、30N和40N的三个力的合力大小可能为()A.10NB.40NC.70ND.100N16.放在水平传送带的物体P,随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运动,并且P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2所示,此时传送带对物体P的摩擦力方向()图2A.可能向左B.一定向左C.可能向右D.一定为零1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一个分力的大小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D.若两个分力F1F2,则合力F大小的变化范围是F1FF218.如图4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取g=10N/kg)()图4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19.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随两力之间的角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30NB.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0NC.由该图象可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D.只能确定两分力值的范围,不能确定具体值20.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A.B.C.D.21.用与竖直方向成角(F2B.F1F2F3C.F1=F3F2D.F1=F2F2,由题图可知,当=0或2时,分力F1、F2在一条直线上,同向,故有Fmax=F1+F2=30N当=时,分力F1、F2在一条直线上,反向,故有Fmin=F1-F2=10N联立可得F1=20N,F2=10N,故A、B、C正确;选D.答案:

D20.解析:

将mg在如图所示方向分解.所以施加的最小力与F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F=mgsin30=12mg,故选C.答案:

C21.解析:

作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A可能正确.答案:

A22.解析:

物体对O点的拉力可分解为向左下方压OB的力和向右拉OA的力.如图所示,F1=mgtan,F2=mg/cos.故选项D正确.答案:

D23.解析:

人做匀速运动,故人所受合力为零,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均在竖直方向,故水平方向不应该受力,即人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

A24.解析:

对小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小船靠岸的过程中FT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则由FTcos=F阻,且F阻不变,所.以FT不断增大;又由FTsin+F浮=G且FT增大,增大,可得F浮在不断减小,故选A.答案:

A25.解析:

以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因题中提及“缓慢”移动,可知球处于动态平衡,当F1F2时F1有最小值,且Fmin=Gsin,在细线从竖直方向到水平方向过程,细线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D正确.答案:

D26.解析: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及三角形定则可知,FOAFOB,FOAFOC,当物体质量增加时,最先断的绳必定是OA,所以B、C、D错误,A正确.答案:

A27.解析:

题中P、Q的质量不定,斜面倾角也未知,所以Q是否受摩擦力无法确定,即使受摩擦力,方向也不能确定.设P的质量为m,Q的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摩擦力存在以下可能性.mgMgsin,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不一定,但是对P分析,绳上拉力始终是等于P的重力,大小不变.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

D28.解析:

以B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FT始终等于B的重力的大小,即FT=1/2Mg,选项A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未加沙子前,绳子拉力FT与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A与斜面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加入沙子后,相当于A的重力增加,A对斜面的压力增大,为了平衡加入沙子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A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且随着沙子的加入而逐渐增大,所以选项B、C正确.因为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合力为零,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选A.答案:

A29.解析: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如图.其中F为弹簧秤拉力,F为摩擦力,由题意知,G=7.5N,F=6N.在平行斜面方向上F=F+Gsin37,在垂直斜面方向上FN=Gsin37.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6N,摩擦力大小为1.5N.由F=FN得动摩擦因数为0.25.答案:

60.2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