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166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6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扬州冬天最低气温约为-30℃

B.初中生50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15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mm

D.人正常

步行速度约5km/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扬州市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一般在0℃左右,不可能达到-30℃,故A不符合实际;

B.初中生50m跑的时间一般在7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D符合实际。

2.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正确;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3.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B

【解析】

【详解】A.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枫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三棱镜分解白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甲正确;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乙错误;

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丙错;

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丁正确;应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电视机遥控器利用发出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活中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了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的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正确;

D.彩色电视机

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D错误。

7.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43cmB.2.357cmC.2.35cmD.2.36cm

【答案】D

【解析】

【详解】4个测量值数据中,由于2.6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说明此测量数据是错误,计算平均值时去掉,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故D正确。

8.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

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

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B.翔翔正确

C

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菲菲:

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即以动车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故菲菲的判断正确;

翔翔:

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故翔翔的判断正确.

故选C.

【点睛】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9.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短,所以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如图所示.

10.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摄像头为凸透镜,其原理为光的折射,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特点相同,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则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11.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B.0~2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2s~5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5s~7s内,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解答:

A.小车在0∼5s内通过的路程是s1=2m,时间t1=5s,所以根据速度的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为0.4m/s.故A错误;B.0∼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所以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2s∼5s,小车通过的距离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是4m所用时间是2s,所以根据公式可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2m/s,此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此时小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较远处向一倍焦距处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时间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蜡烛从从较远处向一倍焦距处移动,物距逐渐减小,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小于等于1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

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逐渐减大,从f<v<2f到v>2f,故B正确。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201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吸引了全球目光.国旗在庄严

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国歌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们耳中的,由于光的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呈红色是因为它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_______传播原因。

【答案】

(1).空气

(2).漫反射(3).反射(4).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国歌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中的;

[2]平行光线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时,被反射面向四面八方反射,叫漫反射,所以,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五星红旗,是五星红旗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因为红色物体反射红光,所以,五星红旗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

[4]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缘故。

14.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水银的熔点是________℃;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答案】

(1).-39

(2).酒精

【解析】

【详解】[1]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表格知道,水银的凝固点是-39℃,所以,熔点也是-39℃;

[2]由表中数据知道,气温接近-50℃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此时,水银已经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此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15.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确

(2).物质受热均匀

【解析】

【详解】要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可以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利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若固态物质的熔点较低,低于常温,也可用空气浴法.由于实验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可以使冰吸收到热量,这样熔化更慢,更容易观察和记录数据,因此甲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的.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

16.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间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反射角是_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_度,玻璃在__________侧。

(选填“PQ上”、“PQ下”、“MN左”或“MN右”)

【答案】

(1).60

(2).30(3).MN右

【解析】

【详解】[1]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知道,MN左侧的两条光线OC、OA与OP的夹角相等,因此MN为界面,QP为法线CO、AO中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COP是入射角,OA是反射光线,∠POA是反射角,

∠POA=90°-30°=60°;

[2][3]OB是折射光线,而折射角∠QOB=3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且玻璃在MN右侧。

17.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