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
2.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思考东北地区黑土的流失除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之外,还会造成哪些问题?
答案黑土流失还会造成泥沙下泄,使河床抬高、水库和湖泊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易发洪涝灾害;地形变得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地表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1概括东北农业问题的表现,完成下表。
答案问题表现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由于耕作粗放,土地的生产率较低,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不宜耕作的土地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以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几十年大力开发,沼泽地面积日益缩小,珍稀鸟类的栖息条件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流失近一半,土地生产力下降,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2黑龙江农垦局决定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并有计划地对已垦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为什么这样做?
答案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增加林、草、湿地的面积,恢复生态。
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据此回答13题。
1能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广阔粮食单产高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ABCD2目前不属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3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ABCD答案1.A2.A3.C解析第1题,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第2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
第3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水土流失外,还有因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导致的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问题和自然灾害问题及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二、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种植业: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农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2)农业结构: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经济结构: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施农家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1针对东北地区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生产粗放、结构失调、产品单一等问题,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
答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分析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黑土资源、林业资源、湿地资源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成下列框图。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
(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治理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山脉:
A_、B_、C_。
主要平原:
D_、E_、F_。
(2)E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简析图中B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2013年是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为保护湿地,农垦总局全垦区10年来退出了2万多公顷耕地支持湿地保护,停止开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答案
(1)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黑土流失,肥力下降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遭破坏等保持水土,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增施农家肥;草粮轮作,种植绿肥;秸秆还田。
(3)加强抚育更新;合理采伐;搞好防护林建设和维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
(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
第
(2)题,E为松嫩平原,该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垦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
治理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解答。
第(3)题,措施要针对该地区森林过度砍伐,森林覆盖率低等问题制定。
第(4)题,农业发展应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
拓展提升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教材P54思考提示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教材P57思考提示1.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即能增加棚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大棚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南方地区有“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浸稻种、喷洒果树以增强抗逆性,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
教材P57复习题提示1.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3)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5)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耕地粗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的生产率较低。
2在调查一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可参考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温室生态模式或南方地区的“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
知识小结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2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答案1.B2.A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第2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导致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土层变薄。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4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市场竞争力5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不足D土地多盐碱答案3.A4.D5.B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因素有土壤、光照、水分、热量等,能种植早熟棉花,说明该地温度较高,四个选项能说明温度的只有A项,故A项正确。
第4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棉花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水源,因该地本身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种植棉花会加剧水的紧缺,不合理灌溉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不利,所以A项和B项错;该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定的,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项错;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彩色棉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染色,有利于人体健康;有机棉的生产过程天然、无污染,产品对人体无害,因而两类棉花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第5题,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从事农业人口少,机械化作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
专项提能专项提能6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以美国为例图表特征: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
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前列,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
读图思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何特点?
(1)找位置。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乳畜带位于五大湖沿岸,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位于西部内陆地区,棉花带位于南部。
(2)找分布。
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东北部城市与人口集中,布局乳畜带;西部内陆气候干旱,面积广大,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南部光热条件较适宜发展棉花种植。
(1)析条件。
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种植哪些作物。
社会经济条件:
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高且对生态无害的作物种植。
合理布局区域农业。
(2)析措施。
针对问题选用合理措施,如下表:
问题措施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培育耐旱作物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农药残留生物防治土壤肥力下降培肥、休耕,减少水土流失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
(1)(3)题。
(1)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A气候冷湿B城市集中C土壤贫瘠D天然牧场广阔
(2)影响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C交通D科技(3)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生态农业B精确农业C有机农业D石油农业答案
(1)D
(2)A(3)D解析第
(1)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牧草生长,但多是人工草场,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第
(2)题,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
第(3)题,石油农业是高耗能农业,不是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40分钟课时作业分钟课时作业“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2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D加强以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答案1.C2.B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
第2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业,以获得更多效益;东北地区不盛产甘蔗,牧区要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
下图中的图乙为图甲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M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洪涝灾害频率增加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ABCD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扩大开垦面积,提高湿地生产能力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ABCD答案3.D4.C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知,M区域位于三江平原,该区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从而使湿地调节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减弱,导致气候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加重,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第4题,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湿,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发展;扩大开垦面积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规模经营和提高机械化水平起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读下表,回答56题。
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机耕面积59.973.860.239.377.5喷灌面积1.82.82.90.71.0滴灌、渗灌面积0.80.20.32.00.15.东北地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最大,下列表述与其关联最小的是()A地广人稀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D机械化水平较高6东部地区喷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大,但是滴灌、渗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西部地区小,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降水量比东部大B东部地区耕地比西部多C西部地区科技比东部先进D西部地区蒸发比东部强烈答案5.B6.D解析第5题,东北地区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最大,与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的关联性最小;地势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第6题,在我国,喷灌和滴灌技术的利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喷灌在蒸发量大的地区使用会导致水资源浪费。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CABC年降水量逐渐减少DABC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8图中C所在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表显示C所在地区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据此推测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薪柴煤炭沼气小水电其他1987年50.3%32.4%10.3%0.5%0.8%5.7%2007年20.5%10.8%15.4%35.3%15.2%2.8%A.耕地面积增加B外出务工人口增加C植被覆盖率增加D粮食单产提高答案7.B8.C解析第7题,根据农业用地状况可推知其地形特点,水稻分布区多为地形平坦的平原,草场和森林分布区多为山地和丘陵;根据河流流向可以推断地势特点;结合地形分析,该地区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AB为迎风坡,降水量增加,BC为背风坡,降水量减少。
第8题,图中C位于中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破坏。
从表中资料可知,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薪柴减少,使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910题。
9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10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BCD答案9.D10.B解析第9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
据此可以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D项符合。
第10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如在日光温棚中种植草莓、油桃、蔬菜等,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丰富B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农业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C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发达D河谷地带的森林为土壤提供了较丰富的腐殖质,土壤比较肥沃,热量相对丰富12图中A湖泊近年来水面降低,水量减小,原因可能是()A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B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C利用该湖泊进行农业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减少D湖泊周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答案11.D12.B解析第11题,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这里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上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中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
第12题,入湖河流的水量增加,A湖水面应该升高;A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当地植被以草原为主,草原破坏带来的灾害是荒漠化。
13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地形区名称是:
A_,B_。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的原则,A地适合发展_业;B地适合发展_业。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_,该基地著名的经济作物是_,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_。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双选)()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4)乙图中阴影地区沼泽广布,今后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沼泽”的正确方向是()A排水开垦B发展养殖业,建立自然保护区C进行绝对封闭,让其自然发展D大力捕猎沼泽动物,发展加工业答案
(1)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种植
(2)三江平原大豆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3)AC(4)B解析本题是以和三江平原轮廓图为切入点,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及主要农产品分布。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两图分别是和的三江平原,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这种黑土地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图为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
材料三下图为卢茨克、基洛沃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的气候资料图。
(1)描述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阐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答案
(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原因:
受纬度和地势影响,自北向南气温升高;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2)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广阔,以流水沉积为主,土壤侵蚀少,导致土层厚,有机质积累丰富。
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3)商品谷物农业。
自然条件: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第
(1)题,据图可以看出A、B、C、D四个自然带都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
第
(2)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主要从植被提供有机质,分解少、侵蚀弱等方面分析。
农业开发一方面使植被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同时使外力侵蚀加剧,产生土壤污染等。
第(3)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