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981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ocx

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自山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山西低碳发展路经研究一、山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山西省十一五期间低碳经济发展概况山西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和重工业,煤炭、电力、冶金和焦炭四大产业作为山西的主导产业,占全省工业产值的80%以上,煤炭的消耗占全省能源消耗总量的近95%,山西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全国平均值要高得多。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提高中国省级节能之研究指出,山西省是全国碳密度最高的经济体。

中科院也有研究表明,在全国多个省份中山西碳排放系数最高,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

在低碳经济时代,山西正面临着经济能耗强度高、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和抗风险能力低的现状,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严格降低碳排放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低碳化发展,其主要工作措施有: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自207年以来,全省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385万吨,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6万吨,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千瓦,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13万吨,造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77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5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34.6万吨。

山西省利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市场倒逼机制,为先进产能和新型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2加大产业集中度,运用企业的规模效应来减少碳排放量。

近年来,山西省通过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努力向集团化、洁净化、新型化发展,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和科技兴煤战略,提高了山西省的产业集中度。

高碳产业治理提升了潜力从29年开始,山西拉开了煤炭资源整合的序幕,显著提升了煤炭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经过整合,山西省煤矿的平均单井年产量从去年的3万吨提高到00万吨以上;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个年生产能力1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个300万吨级左右的地方集团公司;全省办矿企业由20多个减少到近10个,到今年年底,焦煤、同煤、晋煤、潞安、阳煤五大煤炭企业集团原煤生产能力将占山西省总产量的60%。

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集约化开发、便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资源转化利用效率。

实施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企业,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不仅有利于煤炭安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大型煤化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近年来,山西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据统计,052009年,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36.4%,特别是2009年,服务业比重达到了389%。

4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

截至009年,山西风电产业已形成风电电机、发电机控制装置、增速器、主轴、叶片、法兰、塔筒及整机等制造能力,其中2兆瓦风力发电机、155兆瓦风电增速器、风机主轴等产品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1兆瓦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将投入批量生产;太阳能发电初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电站、应用系统等光伏产业链和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硅料清洗机、光伏电池电极电镀装置等光伏装备制造;核电产业已形成以太重集团的核环吊为主的装卸料系统、核电锻件配套产业;太重集团、汾西重工、永济电机、潞安集团、山西柴油机中电二所、山西防爆电机等大企业依托制造优势,已成功进入新能源装备领域,成为引领山西省新能源装备发展的主力军山西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使得山西省的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能源强度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相对于同期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山西省节能减排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图1)。

山西省能源强度从2005年的2.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年的.3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幅度约为20%。

同期全国能源强度由.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幅度约为30。

同时山西省的能源强度仍然为全国平均能源强度的2.6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205年2009年山西省与全国能源强度变化情况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二)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山西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从节能、减排、增汇等各个方面来减少碳排放水平。

节能,就是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单位GD能耗,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

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0%以上。

而山西省的能源消耗强度又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的2.2倍,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耗大省,有着很大的节能空间。

减排,就是要通过节能措施以外发展循环经济、清洁技术等气候友好技术来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比如混合动力、煤炭清洁化和大力发展太阳能等。

山西以煤为主的能源经济转型已经确立了变输煤为输电,煤电双输的格局。

增汇,指增加碳汇。

碳汇是指树木等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作用。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固定贮存下来。

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可固定1.83吨二氧化碳。

通过森林碳汇可实现间接减排。

209年月,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2年森林面积比20年增加4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亿立方米”。

因此,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管理,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加大湿地和林地保护力度等,是增加碳汇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植物生态系统不仅有增加碳汇的作用,还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

山西省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36%,山西省在资源开采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人工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

最近山西省已经成立了首个低碳研究机构,举办了低碳经济高峰论坛。

刚刚结束的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培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能源、工业、建筑体系,有序推进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气“四气”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未来山西省政府将助推煤炭洁净生产的普及,相关政策、标准也将应运而生。

(三)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困难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耐,使得山西省的低碳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

1.经济结构重型化、粗放化、单一化问题比较明显。

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

209年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4.68.,这表明山西省的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又加重了山西经济的高碳特征。

经济结构失衡和畸形工业结构问题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2.“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山西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山西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传统产业仍占大头,在产业结构中仍是主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

能源是“现代化工业的血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依靠能源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必然伴随着“高碳排放”。

特别是自然资源超常开采,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加重,水土流失、煤矿区土地与生态破坏,矿井水和洗煤水排放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加,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交通噪声污染;房地产开发带来的施工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居民生活中的大量生活垃圾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大量使用等等,都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山西必须面对的难题。

“3富煤、多炭、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山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在电力行业,山西省火电比例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每吨多30%,比天然气每吨多70%。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山西在未来若干年中仍摆脱不了以煤为主的“火电”和“高碳”排放的局面,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4.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近年来,山西省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较为突出2008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重为.2:

9.2:

336,第二产业比重比000年上升了12.7,第三产业则下降了10.2。

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比重偏低,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

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0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业、黑色金属业、有色金属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等七大重点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9710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9%。

由于部分行业仍存在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地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

“5锁定效应”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山西省重型化产业结构,使企业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资金技术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5年乃至5年以上。

其问不易废弃,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

如,炼焦、电力等行业,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均较强。

山话工业企业不仅形成了对煤焦产业的深度依赖,且存在着矿业经济前期投入大、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产品“中间性”产生的“锁定效应”和“黏滞效应”。

如果企业要转型,必将承受巨大的转移成本,所以产业退出、转型难度较大。

.山西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科技创新的机制没有形成,经费投入不够,从事科研的技术人员偏少,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地位还没形成。

同时山西省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还不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仍占主体地位,离回归“田园”式生活方式拐点还比较遥远。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尽管中国政府曾制定了与低碳技术研发、低碳经济发展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难以执行。

在2009年年初的山西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虽然曾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引入低碳经济理念,推进低碳山西发展的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但低碳经济发展还没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山西省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缺乏合理地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资金不足。

同时,市场一般是低碳技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地整合。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需要。

这既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应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山西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品种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必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应对国际压力和国际挑战的重要战略抉择。

二、山西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思路

(一)山西省低碳工业化山西将积极推进能源产业低碳发展和节约型经济的转型路子,以资源整合为契机,着力推进煤炭生产的集约化、信息化步伐,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全面推进煤炭的绿色开采和集约生产;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推进能源利用的清洁化,大力引进和开发高效洁净煤技术,加快推行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实现煤炭的绿色清洁利用,继续发展“煤电铝”、“煤焦化”循环经济模式,走循环经济的路子,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以深化转型为路径,着力推进能源产业的高端化,实施晋电外送战略,变输煤为输电;积极发展煤基合成油,甲醇烯烃、煤制天然气,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转化和高端发展;以绿色清洁为方向,推进能源结构的新型化,抓好煤炭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制能等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产业结构的新型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产业结构上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气化山西”战略,实现能源创新为了减少山西省经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山西省政府提出了“气化山西”的发展战略。

目前由于山西境内没有天然气源,所有的天然气均由上游过境管线提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资源越来越紧张,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我省天然气足量平稳的供应,开发多种气源扩大气源储备具有战略意义。

而且将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改变更多人的生存状态,还可以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

为了实现气化山西的目标,山西省要大力普及天然气、大力加大利用煤层气、高效地利用焦炉煤气、利用山西所有的廉价的氢气开创世界低碳能源的示范基地。

大力普及天然气:

山西省虽然没有天然气资源,但因已建成的陕京一线、陕京二线、西气东输共3条国家级天然气主干管线过境,根据达成的合同气量,全省天然气供气量205年可达60亿立方米、2020年可达100亿立方米。

目前山西省已建成的省级主干管网和省级支线管网共8公里:

应县金沙滩、金沙滩-大同、大盂-太原、大盂-原平、太原平遥、临汾霍州、临汾-新绛-河津、新绛-运城、盂县-阳泉、端氏-晋城条输气干线管线,年输气能力2亿立方米。

预计到201年,全省新增输气管道总里程741公里,年输气能力55亿立方米,到2020年将全部覆盖19个市、县、区。

加快建设通达大中城市、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重点矿区、重点城镇的支线管线,全面增强四气输气能力。

2加大利用煤层气:

山西省拥有大量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通过高浓度与低浓度的简单分离得到天然气资源,这样就可以掺到天然气管道里使用。

煤层气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世界上有4个国家蕴藏着煤层气资源,我国煤层气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中国煤层气可采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约70亿立方米。

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蒙、新、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四个含气区,其中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为7.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

以煤层气蕴藏量计算,中国仅在加拿大及俄罗斯之下,位列全球第三。

目前,山西省20米以内的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约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

其中,仅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的煤层气资源量就占到了全省煤层气资源总量的.2,是山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大重点区域。

目前,山西省每年产生的煤层气在190亿立方米左右,但是其利用率仅为2.3。

煤气开采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

煤层气开发是一项前期投入资金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工作,需要政府多方面支持。

国家应制订专项的煤层气产业规划,落实具体的项目和资金,并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和发展。

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虽然是煤层气储备大国,但目前还处于煤层气研究开发的初始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应加大对煤层气技术研究的投入,研究符合我国煤层气自身特点的技术。

三是坚持走新能源的道路。

对开发煤层气,不能只注重表面的资源价值,更要注重隐含的安全价值和环境价值。

开发利用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新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高效地利用焦炉煤气:

焦炉煤气制可用来制作天然气,合成天然气需要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煤。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高质量的煤,也有低质量的,低质量的可以直接气化,制成合成天然气,发挥山西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的优势,这样将来山西就可以大大减少从省外调入天然气量。

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利用焦炉煤气、煤制气(半水煤气)、天然气生产合成氨联产尿素的180工程,开创了全国“三气合一”的先河,现已成为山西省煤化工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以焦炉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联产尿素项目,每年可利用废弃焦炉气1.58亿立方米,节约标煤7.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比煤头企业年减排50%。

3年来,该公司共利用废弃焦炉煤气4.5亿立方米,节约标煤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万吨。

4大力发展“四气合一”工程:

山西省提出的“四气合一”计划将开创低碳能源新局面。

“四气合一”,就是把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统一考虑,联合开发。

特别是利用焦炉煤气制造天然气,用新的产业带动山西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每个气都可以直接利用,但是天然气是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天然气连到用户。

山西将从6个方面推进“四气”产业一体化,即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煤层气井下抽采利用、管网建设、加气站建设、焦炉煤气分离甲烷示范工程建设、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建设。

“四气”一体化建设将优先安排在气源区、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重污染区和大工业区。

山西将以地面煤层气抽采和煤矿瓦斯抽放为核心,以国家配给的天然气为基础,以焦炉煤气分离甲烷和煤制天然气为补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四气”产业一体化发展。

根据山西国新能源集团的计划,预计2015年山西可气化人口650万人,其中,煤层气占%,焦炉煤气占5%,氢气占10,天然气占到50。

力争到015年,实现管网建设总里程达到30公里,覆盖全省86个县(市、区),向全省198个新农村试点村供气,惠及人口300万,形成多种气源互补、管网横竖贯通、集中科学管理、全面加快推进的格局。

220年气化人口850万人。

预计到20年,全省每年的燃气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将达到0亿立方米,天然气7.2亿立方(原国家指标21亿立方,从临汾口下气20亿立方,陕京三线大同留住5亿立方),煤层气2亿立方,氢能完成17.4亿立方。

燃气行业将服务于不锈钢、铝业、玻璃制品、耐火材料、陶瓷、镁合金、碳素、高精铸造、食品加工、城市用气、汽车燃料等产业集群,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5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一氧化碳排放1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92万吨,烟尘排放1万吨,灰渣56万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促进低碳产业化进程、发展环保型循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为山西省“三个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大力发展山西生物产业山西生物产业基础良好且发展迅速,“十一五”以来,年均增幅保持在左右。

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山西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将为山西生物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今后,山西要扶持一批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尽快形成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1.在生物能源产业方面,重点支持以甜高梁、菊芋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支持以农林油料植物为原SeiTehStars科苑区域料生产生物柴油,加速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开发餐饮业油脂等废油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

2.在生物制造产业方面,支持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大力发展聚乳酸、生物乙烯、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素衍生物等生物材料和13一丙二醇、1一丁二醇、糠醛等单体原料;提高生物基化学品如赖氨酸、谷氨酸等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在生物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

4.在生物农业方面,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缓解山西省生物能源原材料缺乏的窘境。

3)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做大光伏及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加大光伏生产装备研制力度,壮大光伏产品制造能力,拓展LD光源等光伏产品应用推广构建我省完善配套的光伏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硅料清洗机等多(单)晶硅片制造成套装备和非(微)晶硅薄膜电池制造装备,多(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电站装备、LED光源等太阳能发电及应用系列产品。

积极拓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余热发电成套设备、高炉炉顶余压发电设备、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煤粉锅炉、脱硫脱硝除尘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及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设备、环境保护在线监测仪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现场智能节能柜等产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山西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山西省低碳城市化打造低碳城市是建设低碳山西的应有之义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也应该是首先接纳和倡导低碳文明的地区。

低碳文明推进的程度,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没有低碳城市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低碳山西的出现。

打造低碳城市,在生产模式上要实现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在消费模式上要实现低碳导向的新型现代化。

城市以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的高密度聚集为特征,必须把低碳导向作为一条重要原则,重新审视和修订城市发展规划。

一是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要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引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合理规划相关产业布局。

二是在交通规划方面,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

三是在建筑设计方面,要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通过有效的补贴措施,推广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建筑中的应用。

如推广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原有建筑的节能效果等。

四是增强城市碳汇能力,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湿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多建生态景观、树林绿地,推广屋顶绿化。

五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和讲座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普及碳足迹知识,倡导使用碳计算器,鼓励市民关心气候变化,主动承担碳责任,从自己做起减少碳足迹,使低碳生活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和市民的自觉行动。

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太原、大同、朔州、长冶、临汾、吕梁、晋城七个城市将作为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城市来带动整个山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太原太原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世纪之前,一直是我国污染严重地区的代表性城市。

一直以来太原的产业结构都是“煤焦铁化电铝”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就导致太原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靠能源,碳排放系数较高。

近年来,太原市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水平:

设置绿色高压线、制定并实施绿色标准、最终形成省会城市特色绿色的产业体系。

首先是“绿色高压线”理念的成功实践。

200年开始太原市在各领域系统制定绿色标准体系,首先确定“十高十低”的“绿色高压线”。

对不符合转型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坚决否决,对小冶炼、小钢铁、小焦炭、小化工等落后生产能力和设施坚决取缔,决定对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严重企业坚决搬迁改造。

“绿色高压线”执行4年来,除否决32个不符合转型发展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外,还关停、取缔777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落后生产设施和焦化项目。

先后否决了33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关停、取缔了77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落后生产设施和焦化项目,整顿重组了座9万t以下的煤矿。

4个主城区全面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和黏土实心砖产业。

其次是制定和实施了绿色标准体系。

209年月,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省会城市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条例,这也是全国独一份的。

目前,按照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的规范,太原已经先后发布了27个地方绿色标准,涵盖农业、商务、旅游、医疗、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