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081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doc

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其分析

张海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国内乡村与国外乡村的交流日益增多,很多西方敌对势力也会就此渗透到我国的乡村。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时间里,乡村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重分析:

(一)乡村人口的思想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加大对乡村人口的“扫盲”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育,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每年都在提高。

尤其要提到的是,在小学和初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因为有了一些文字工具,农民能够接触更多的信息和了解乡村外面的世界。

很多人不仅能阅读大量的外国著作,还去了西方很多国家的,在缺乏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的前提下,面对西方与中国各种差异,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会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有所怀疑甚至抵触。

(二)农民的权利意识显著提高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个人物质财富的积累,农民开始对自己的私有财产等财产性权利十分重视。

除此之外,对于自己的一些社会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进行了维权,例如,很多农民因为各种维权上访。

这在以前是很少发生的,其恰恰也体现了农民权利意识的提高。

当农民的合法权利不能通过合法正当途径救济时,他们要么反抗国家权力,要么全盘抹黑国家权力,这些就会给敌对势力指责、批判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留下口舌,而达到削弱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乡村宗教信仰人数增加异常

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掀起了信仰“宗教热”。

根据有关专家赵宇霞[]、阮荣平[]的调查和研究,乡村“宗教热”有三个特点。

一是人数多,已远远超过中共党员数量。

二是增长幅度大。

三是信教群体有年轻化趋向。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广大农村,29岁以下的青年中,约有37.4%的人有信仰宗教的意象,且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成为了宗教影响不断扩大的潜在社会基础。

[]除此之外,在我国西北地区“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

也通常借助宗教在我国乡村发展,其严重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四)乡村道德衰弱和乡风民俗恶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的伦理道德和乡风民俗逐渐改变。

从伦理道德来说,养儿防老是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

但是对于那些不富裕的家庭,因为经济压力,很多年轻人外出工作,留下老人带着孙辈在乡村,这将导致尊老爱幼的传统难以延续。

从乡风民俗,农村天价彩礼、人情债、攀比炫富、结婚、升学、买房、买车等喜丧庆活动大操大办。

让许多农村人背负巨大的生活成本和经济压力。

(五)经济差距对意识形态的侵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

引起意识形态变化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乡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在逐渐扩大,第二个是城乡差距也在刺激农民。

就我国空间发展优势来说,东部发展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城市发展好于农村,使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发展更是不行。

就乡村内部来说,一部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进城寻找财富,加大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

目前,乡村还有不少人处于贫困的边缘,这一部分人如果不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精神上不加以关照,不仅让这些人受其它思想的影响,也会让旁观者寒心,让他们也怀疑社会主义的道路。

如何使一些乡村社会的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和思想逐渐转变和根除,是当前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需要许多举措齐头并进。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许多重任,它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因此,必须把乡村公共文化打造成我国乡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抓手,从而牢握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维护我国乡村意识形态安全。

[]赵宇霞,李春晓:

《现阶段宗教对农村的影响与对策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阮荣平,刘璐琳:

《农村“宗教热”原因探究:

宗教社会风险假说》,《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12年第1期。

[]刘智华:

《关于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