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学习资料.docx
《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学习资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学习资料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学习资料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部编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一、课文内容概说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文体常识
(一)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二)散文1.定义: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2.特点:
(1)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
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3.分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3)哲理散文三、作者作品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说和做一文的作者是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诗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女作家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是北宋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四、文章主旨1.邓稼先文章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介绍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
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2.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孙权劝学: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即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五、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音字形1.邓稼先宰割(zi)彷徨(pnghung)仰慕(m)可歌可泣(q)鲜为人知(xin)当之无愧(ku)家喻户晓(y)妇孺皆知(r)马革裹尸(gu)鞠躬尽瘁(jgngjncu)日曛(xn)铤而走险(tng)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衰微(shui)赫然(h)迭起(di)锲而不舍(qi)兀兀穷年(w)沥尽心血(l)潜心贯注(qin)心会神凝(nng)迥乎不同(jing)一反既往(j)慷慨淋漓(kngkilnl)气冲斗牛(du)群蚁排衙(y)3.回忆鲁迅先生明朗(lng)轻捷(ji)虔(qin)诚崭然(zhn)草率(shui)深恶痛绝(w)解剖(pu)踌躇(chuch)紊(wn)乱遭殃(yng)校对(jio)
(二)释义1邓稼先至死不懈xi:
懈,放松。
蓬断草枯:
形容环境恶劣。
署sh名:
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n:
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i割:
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皆知:
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n为人知:
很少人知道。
元勋xn:
立大功的人。
鞠j躬尽瘁cu: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n基:
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别:
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ng:
疾走。
(铤而走险)挚zh友:
亲密的朋友。
筹chu划:
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
敬仰思慕。
彷png徨hung:
犹豫。
殷yn红:
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诗兴不作:
作,起。
典籍j:
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
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ng炯:
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ng乎不同:
很不一样。
兀w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尽:
滴完。
群蚁排衙y:
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o独裁ci:
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
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起: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ng首挺胸:
昂起头,挺起胸。
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何妨一下楼钻探:
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
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
名词,很高的标准。
标,标准。
慷kng慨ki淋漓: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u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轻捷:
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
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
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
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
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i:
擦,抹。
阖h:
闭合。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
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时要学会转弯,有时是转好一个弯,会引你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
请以“人生要学会转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人生要学会转弯有位哲人曾经说过:
“世界上没有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心。
”扮演“超人”的克里斯多夫。
李维因意外坠马而对生活感到绝望,想早日解脱,当轮椅将到无路的关头,拐过每一道弯后,前方的柳暗花明让他瞬间醒悟,重燃对生命的热情,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
生活是美好的,当面对挫折时,学会转弯,人生无绝路。
遥望历史的天空,传来声声绝响,无不启迪着我们:
人生要学会转弯,只有学会转弯,才能收获精彩。
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面对败局,他也曾一度绝望,但终于还是转过弯道,走出了痛苦。
卧薪尝胆,十年生息,率三千越甲吞并吴国,何其壮哉!
当面对人生绝境时,勾践用他转弯的勇气与坚韧为历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司马迁坦然接受腐刑之痛,用残缺的生命转过人生的弯道,终于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绝唱。
苏东坡被贬黄州,也曾一度痛苦不堪,月中庭院,幽人独往。
但经过一番挣扎后,心灵从赤壁山水中得到顿悟,他学会转弯,坦然接受命运安排,一心为民,治理水道,移风易俗,使那蛮荒之地焕发了生机。
寂寞的地坛,孤独的背影,轮椅上的史铁生面对凄惨的人生遭遇,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绝望中挣扎,每天在地坛独自沉思。
终于在母亲的默默陪伴下,他看着地坛的一草一木,春晖秋夕,他醒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我还有事要做,转过人生弯道,他开始用笔书写人生的风景。
生活会有阴霾,但无绝路。
面对失意,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用勇气与微笑化解悲伤,及时转弯,迎接生命的曙光,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林则徐被贬伊犁,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一蹶不振,他坚信人生无绝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因为坚信人生无绝路,他无论顺逆,走过弯道,始终执着为民。
治理黄河,他躬亲勘察;禁行鸦片,他雷厉风行。
林则徐用他的勇气,转过人生弯道,留下了显著功绩。
生命是一次远航,暗礁风雨只是一朵激起的浪花,鼓起勇气的风帆,杨帆启程,不惧风雨,相信人生无绝路,用勇气与智慧丈量自己青春的征程,并适时转弯,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
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
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审读命题。
“人生要学会转弯”,所谓“转弯”,拐弯儿,比喻改变想法。
“转弯”不是错误的选择,不是“剑走偏锋”,而是一种变化与变通,是状态的调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
什么是“学会转弯”?
“转弯”是条件,“学会”是做出的选择。
“转弯”可以是机遇、挑战、困难险境。
“学会转弯”是你在面对这些机遇、挑战、困难险境时做出的选择。
“学会”是对原来状态的一种改变,“学会”就是超越,摆脱落后,可以超越困境,超越平庸,可以超越对手,更要超越自我。
“人生”限定“学会转弯”的领域,而“要”则突出“学会转弯”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材料,“人生有时要学会转弯,有时是转好一个弯,会引你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材料强调“转弯”与成功的关联。
最后分析文体,材料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怜惜人们经常坚持的“坚持就是胜利”“百折不挠”的精神等进行辩证分析,强调在经历过过多挫折的基础上适当地转舵或转弯,主要立足于转弯的理性和智慧。
可以怜惜历史与现实,从具体的事件中寻找转弯的好处,指出这种转弯或转舵是一种思维上的变通与生活状态的调整。
还可以结合具体不同的转弯的做法告诉人们某种或某些转弯的方式与方法,提高人们认识的水平与生活生命的质量。
参考立意:
人生要学会转弯;成功需要变通;学会转弯,彰显智慧;学会转弯,收获精彩。
行文结构安排:
首先借助名言引出观点学会转弯,人生无绝路。
然后列举勾践、司马迁、史铁生的事例来阐述学会转弯的价值。
最后以抒情性的语言收束全篇,并强化观点用勇气与智慧丈量自己青春的征程,并适时转弯,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素材:
1.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起初他选择的是文学之路,但是毫无建树;于是改学油画,但因不善构图、不会润色,又失败了。
他的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后来取得巨大成就。
2.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发现中国人并非肉质上的病弱,而是精神上的愚昧,麻木。
随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笔下的文字来唤醒那些落后,愚昧的国人。
于是一部部文学著作由此诞生,鲁迅先生也因此闻名于世。
3.自古以来放弃高官厚禄而选择归隐田园的文人志士大有存在。
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有“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的陶弘景他们正是因为巧妙的转好了一个弯,找到了另一条明亮舒适的生活之路。
4.在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转弯了。
就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每个转弯处都有一个交通警示牌:
前方转弯。
如果我们光只顾着着急,而忽视了警示牌,那不就意味着我们将止步不前?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生活需要随时准备转弯。
学会在逆境中转弯,用逆境作马达,驾驭你的生活小车狂奔。
学会在失败中转弯,带上失败的经验,去寻找另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6.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坎坷坷,崎岖弯折的时候,这时的我们或许要学会转弯,去寻找另一番天地,走向另一个成功。
7.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立志要做个棒球名将,于是他每天辛苦勤奋地练球,但很不巧,他在一次比赛中严重扭伤了自己的手臂,医生建议他不要再从事剧烈运动,他伤心极了!
经过一阵子的沉沦,他选择学画漫画,把原先打棒球的精神用在漫画上,数年后,他完成了信不信由你等名作,成了一位知名的漫画家,他叫罗博李普莱。
8.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以十年来,他依然是超人为题报道了克里斯朵夫李维的事迹。
在这篇文章中,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员,没想到今生我还能做导演、当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
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
你该转弯了。
阅读下面材料,请选择其一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甲)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情也可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请以“一个我熟悉的劳动者”或“归园田居评析”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爱的生命线一个我熟悉的劳动者第一次见着父亲的手,是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无意寻着的一张照片上,那是在一九九五年的冬天,父亲与母亲结婚时照的。
照片上的父亲,意气风发,蓄着当时流行的中长发,伸出去替人递烟的手干净而且自然,手背上晒得有些黑,但厚大而踏实,给人一种很有力量,很有精神的感觉。
我拿着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兴冲冲地拿去给母亲看,母亲看了有些惊喜,问我是从哪里找到的,没待我说话,她又感叹道:
“看你爸爸那时候多年轻,现在都老了啊。
”我指着照片上父亲的手对母亲说:
“看,那时候爸爸手多好看,手掌又大,手指又长。
”妈妈看了好一-会儿,喃喃道:
“那时候没干啥重活,手当然漂亮,看看他现在的手成什么样了。
”我本想去看看父亲现在的手成什么样,但终因事耽搁,竟也忘记了。
再次见到父亲的手,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同学不知从哪里学来看手相的游戏,一个个小半仙们拿起对方的手指指点点,神神道道的样子,也让我颇有些相信。
回到家,拿起母亲的手煞有介事地替她讲“这是生命线,这是爱情线,这是事业线”。
父亲坐在一旁看我替妈妈看手相,突然说要我也替他看看,放下妈妈的手,坐到了父亲对面。
伸手拿起父亲的手,触到他的皮肤的那一刻,我愣住了。
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干,是毫无生机的枯树皮叠出的沟壑,充满了刺痛的粗糙感。
我的心头涌上一股心疼,轻轻将父亲的手移到眼前端详。
这是-只怎样的手啊,黯淡的肤色映不出一丝生命的光彩,因为常年与金属机油打交道,指甲里满是黑色的油渍,大大小小的划伤痕迹布满了手背,连手背上的伤痕都是黑色的,这油污已随他多年的劳动深浸了他的肉里,将他的手侵蚀得像-块锈迹斑驳的铁片,这手心里哪里还辨得出生命线的痕迹,几十条油污墨线纵横在生命线的上方,将他的生命线分割得七零八落,却也扩展得很宽很宽。
我的眼眶湿润了,心疼变成了心酸,我亲爱的父亲的手,年轻光滑到苍老可怖,这么多年的劳作,他却从未向我提及。
在泪眼蒙胧中,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在烈日下劳动的样子:
他蹲在地上,手上满是油污;他面对着滚烫的发动机;他拧着细小的螺丝;他的汗滴进尾气的浓烟里;他的手背上,黑色的伤口上覆着红色。
在严冬,他也不能停下坐在火炉边烤烤火,父亲说每一桩生意都是收入,每一次收入都不能放弃。
为这个家,在严冬里,他也咬牙坚持着。
手里拿着铁制的工具,冷得刺骨,他的手又冻得裂开了,如形容枯槁的老人奄奄一息。
我的父亲,就是用他的这双手撑起这个家。
我吸了吸鼻子,我想对他说:
“您的生命线很长,我愿意伴您终老。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为命题作文。
共有两段材料,一是强调要关注我们身边熟悉的劳动者,二是引入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这里材料引入了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
该诗主要展现的是陶渊明厌倦世俗的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感情。
这里已经明确要求以“一个我熟悉的劳动者”或”归园田居评析”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只能二选一。
我们可以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选择作评价来写作,也可以写我们身边熟悉的劳动者,选取最能触及我们心灵的事迹来展开叙述。
主要是通过他(她)的劳动来展现其身上的可贵品质。
我们可以选取父母,选取环卫工人等作为写作对象。
参考立意:
1、为我无私付出的劳动者(父母);2、可敬的环卫工人;3、致敬那些无私付出的劳动者;4、遵从内心的声音。
参考素材:
1、曾经有个小品有这样一段话,说:
没有劳动者你吃啥?
没有劳动者你穿啥?
没有劳动者你臭美啥?
没错!
世界上如果没有劳动者我们就无法生活。
如果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型垃圾场;如果没有公共汽车司机的奔波劳动,我们就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辛苦耕种,我们就无法生存五月,让我们献上一曲颂歌,送上一束鲜花,给我们最美的劳动者,看!
他们在那里默默无闻的劳动着2、人们常说:
“名星好伟大,名人好伟大”但在我眼里,这位老年残疾劳动者也同样伟大,他的这种行为,超越了他的灵魂,升到伟大的最高处!
他的这种行为虽小得不值一提,但其本身的性质,是与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与孙中山先生的“人民的公仆”,是与雷锋叔叔的“为人民服务”等人的性质是一样伟大的。
一样值得歌颂的。
人的行为是有好坏之分,好的行为的精神内涵是同样的伟大的,例如这位老人一样,虽然是仅仅在实施一个小小行为,既平凡,又普通。
但事实上,他却是在铸就自己的高尚品质!
3、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着这位修鞋师傅,他皮肤黑生生的,一又眼睛炯炯有神。
他身上穿着一件略显旧色、有些短的深色羽绒服。
这会儿,他正专注地修理着一只棕色皮鞋的鞋根。
只见他一手提着皮鞋,一手拉开小桌子上的抽屉拉环,翻找了一遍后,拿出一个好似强力胶水一样的工具,然后轻微地眯起眼睛,对着那只断了的鞋根“注射”了一会儿,等它干了之后,用力合起鞋根。
我以为这就算修完了,没想到细心的修鞋伯伯又拿起一块干布,把残留在鞋皮上的强力胶水一一擦干净,现在的皮鞋又完好如初了。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
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点睛】记叙文怎么写1、写作素材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
家人亲戚、老师同学、社会人物、朋友、自己等等,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写的素材很多。
2、抓住特点有的人机智灵活、有的人乐观大方、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性格古怪、有的人幽默风趣,有些人懒,有些馋等等,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就要去表现出这些具体的特点,通过特点反应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特点抓的越准,就越能打动人。
3、选好事例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要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事例一定要抓典型,通常会采用以小见大的做法,就是用小事件来体现大主题。
比如一个穿着朴素的农民逛图书馆。
事件的选取要准、奇、和主题相关。
不要写一些别人经常写的事例,那样就平淡不出奇了。
4、写出细节细节描写主要是对某一局部、某一时间、某一行为、某一特征进行细致、具体、深入的描写。
从而取到刻画人物性格、推动事件进展、增强作品真实性、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我们学习过的课本中都会大量采用细节描写的方式。
5、运用描写要想把人写活、写生动、写立体,描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会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
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简单爷爷吃了口青菜,品味似的嚼了嚼,蹙了下眉,“太咸了。
”于是奶奶晚饭是便少放点盐;爷爷喝了口粥,抿抿嘴,“太厚了。
”于是奶奶思忖着要少放多少水;爷爷看完天气预报,淡淡道:
“明天降温了啊。
”于是奶奶从衣柜中拿出爷爷的厚衣服放在床头。
早上起床时,却发现自己床头也多了一叠衣服。
爷爷奶奶结婚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爷爷脾气很坏,“鸡蛋里面挑骨头”似乎是他一直热衷的游戏,但在我印象中,奶奶几乎每次都是用一脸“虚心请教”的表情来回答爷爷的一切刁钻的问题。
我不知道奶奶是怎么把“容忍”,或者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