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601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7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docx

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沪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

选择的参照物是()A小华自己B小华旁边的座位C窗外的树木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A甲较快B乙较快C一样快D无法比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5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水下考古用声呐测水底情况B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预报海啸、台风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在教室里,我们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回声主要原因是()A教室中讲话声音轻B教室中人太多了C被墙壁吸收了,无反射D教室内前后、左右的间距太小8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如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9下面四个例子中,哪个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B射击时的瞄准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东西D阳光下你身体的影子10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反射时,入射角增加多少度,反射角也随之增加多少度B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可能重合C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1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A处形成一个光的斑点,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仍在原位不动D慢慢向水面移动12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10B20C40D7014如图,属于光的折射传播现象的是()A水鸟在水中的“倒影”B竹竿在地上的影子C筷子插入水中“变折”D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1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BCD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7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形成的。

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形成的。

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形成的。

18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反射角是度。

19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20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

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21身高1.74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米。

人和像的距离是米。

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的缘故。

23处处留心皆学问。

周末,小明喝水时一不小心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像(填“实”或“虚”)。

24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情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是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但由于,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25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

日食和月食水中倒影小孔成像池底“变浅”黑板“反光”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选填序号)26光的“三基色”是红、蓝。

在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灯光下(“能”或“不能”)看清红字;透过蓝色眼镜看白纸,纸是色。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27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OA是入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8如图1、2所示,其中F为透镜的焦点,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2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在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小明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右图利用量角器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为45由此得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明同学不足之处是,接下来的操作是。

30(8分)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特点,便于确定。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6)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3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将它们的中心调节到。

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的实像,生活中用的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烛焰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32(8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1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3(8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乘客根据对应时刻里程表的示数得到下表所列的一组数据里程表示数10km20km30km40km50km60km观察时刻7:

107:

408:

008:

208:

409:

20

(1)这辆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为什么?

(2)求汽车在后30km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

选择的参照物是()A小华自己B小华旁边的座位C窗外的树木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

【解答】解:

A、研究小华的运动状态,不能选择小华自己作为参照物。

故A不符合题意;B、相对于小华旁边的座位,小华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故B符合题意;C、相对于窗外的树,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故C不符合题意;D、相对于车内走过的乘务员,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A甲较快B乙较快C一样快D无法比较【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三种: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越少的物体运动越快。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运动越远的物体运动越快。

比较速度。

【解答】解:

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两者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比较它们的快慢时,我们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运动的量程,即比较速度v,因为s甲s乙,t甲t乙,所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无法比较。

故选:

D。

【点评】比较运动的快慢有三种方法,学习时要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分析】误差是由于受到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答】解:

(1)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A错误,C正确;

(2)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故B错误;(3)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可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5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水下考古用声呐测水底情况B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预报海啸、台风【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地震、海啸、火山等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解答】解:

A、水下考古用声呐测水底情况,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不符合题意;B、海豚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再接收到,判断出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是利用了超声波定位的原理,不符合题意;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也是利用了超声波回声定位,不符合题意;D、海啸和台风发出的声音频率都低于20Hz,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科学家可以用仪器监听到海浪、台风和地震时产生次声波,预测海啸和台风,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生活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辨别声音的音调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4)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故A错误;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辩别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形成回声;故C正确;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离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

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现象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7在教室里,我们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回声主要原因是()A教室中讲话声音轻B教室中人太多了C被墙壁吸收了,无反射D教室内前后、左右的间距太小【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

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解:

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svt340m/s0.1s34m,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0.534m17m,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

故ABC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现象中回声的问题,关键是了解人能够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小时间,是一道基础题,较简单。

8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如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分析】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而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同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

由图可知,此透镜是将光线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又因凸透镜本身的特点,所以2、3、4都为凸透镜,故选D。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特点及凸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认识。

9下面四个例子中,哪个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B射击时的瞄准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东西D阳光下你身体的影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典型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

【解答】解:

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B、射击时的瞄准时利用“三点一线”,也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东西,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D、阳光下你身体的影子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我们要能够判断出哪些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光,对于光的传播规律以及产生的现象,一定要了解。

10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反射时,入射角增加多少度,反射角也随之增加多少度B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可能重合C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

(1)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当光垂直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过程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该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当垂直照射时,传播方向不变;(4)据光的折射定律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加多少度,反射角也随之增加多少度,A正确;B、当光垂直入射到物体表面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且重合,B错误;C、只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才改变,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C错误;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掌握,知道并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A处形成一个光的斑点,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仍在原位不动D慢慢向水面移动【分析】容器内加水后,就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然后分析光斑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

当向容器中加水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进入水中后会靠近法线,因此光传播到容器底时会向左移动;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对于光折射时的特点应当理解并掌握,能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属于基础题。

12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分析】

(1)人看到物体时,是因为光线进入人眼;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

故选:

D。

【点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根据人看到物体,说明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10B20C40D70【分析】若光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若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进而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两者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i10r1i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i220r2i220,反射光线又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r2+i220+2040。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4如图,属于光的折射传播现象的是()A水鸟在水中的“倒影”B竹竿在地上的影子C筷子插入水中“变折”D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水鸟在水中的“倒影”属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竹竿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不合题意;C、筷子插入水中“变折”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注意“影子”和“倒影”的原理是不同的。

1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BC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是其成因,是其矫正。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

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A、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A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

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7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反射形成的。

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折射形成的。

【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像,所以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光的反射;“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像,即光的折射。

故答案为:

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点评】会区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并且能够熟悉它们的应用。

18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度;反射角是45度。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度,那此时与法线夹角为45度,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度,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即90度,故答案为:

90,4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9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