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040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研工作总结2011-2012上.doc

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1-2012上)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依据江都区教科室“创新科研实践,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工作意见,紧紧围绕“特色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提升和推动作用,从我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努力提高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真正实现“科教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联合教务处与信息技术中心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同时加强了个人学习,以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通过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为了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我校有44名青年教师向具有“扬州市学科带头人”的专家教师拜师,在教育系统引起强力反响。

二、注重研究实效落实科研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

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

并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校扬州市级课题《初中生学习心理自我指导》已经结题,3个个人课题正在进行中;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以及技术装备部门各自申报了课题,即将开题。

三、重视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有成果意识。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或论文

,从而不断提高了研究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

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本学期我们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了“师陶杯”、省教育学会、市学会论文区教学案例及论文等各类评比活动。

2011年度教师共有69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顾明老师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管理小议》获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育管理论文一等奖。

杨国斌校长在百名校长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主张”活动中荣获扬州市一等奖,姚凯老师在千名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获扬州市一等奖,刘美玲、武志芬两位老师在万名青年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改进”活动中荣获扬州市三等奖。

其中杨国斌校长(江都区唯一代表)和姚凯老师还参加了面向全市开展的“我的教学主张”和“我的教学设计”现场展示活动。

李玉玲老师在扬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王辉老师参加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组织的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创建校园博客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利用校园网站上开辟的

“教师博客”发布教研信息。

广大教师通过博文,明确了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

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

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定期进行理论性指导,刊登一些优秀的论文、案例、导学案,还把最新的教研信息动态通过教研网发布,教师通过网站,很快知晓我校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科研动态,并能通过学习,学会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见,超越自我的视野,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教学行为,去理解更多他人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这个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孕育出来。

五、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还需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只会照搬别人课件,不能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加以取长补短。

2、教师还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学校为教师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图书资料和杂志,但使用率还不是太高。

3、课题组研究还流于形式,还不能深入课堂联系实际,缺乏自主和创新。

4、还有部分教师教科研成果意识不强,撰写论文案例大多是一些年轻教师、需要评职称的老师和学校骨干教师。

六、下学期工作设想

1、进行课题培训,做到每个教研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研究。

2、要求各相关教师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上一节课题研究课。

3、课题组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写作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并出版教师论文集。

4、跟进“异校拜师”活动,关注拜师教师的活动过程、成长目标;制定我校教师拜师活动的评估细则,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

5、出版我校教师2011年度论文集。

2011-12-28

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

2011年,龙凤小学按照县教育局“内涵突破年”的工作要求,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坚持教育科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优化了科研环境,规范了科研工作,提高了科研水平。

现总结于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工作管理指导小组,落实了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学校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个人的工作考核,作为教师评职、评优的依据之一,做到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教育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受益为学生。

学校及时召开了教育科研工作会,明确工作目标,出台激励办法,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用心队伍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为此,学校采取如下措施,落实了“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功”的培训理念:

1、不管是国培,还是省、市、县举办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东小教育集团互动联盟活动,学校安排教师“走出去”,做到有训必参。

2、诚邀县教育局小教室教研员、县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到校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让教师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3、每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会开展通识性的理论学习、心得交流等校本培训。

4、按县教育局要求,学校扎实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

2011年12月21日,县教育局人事科考评组对学校教师读书活动给予了满意的评价。

5、鼓励教师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上信息、利用有用信息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督促教师登陆“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选择课程学习”、“写反思”等。

6、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相继开展了“以赛促练,以赛代培——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竞赛”、“如何使用龙语教学软件”、“如何使用视频展台”等校本培训,建立了涵盖各年级各学科的“课件资源库”。

“课件资源库”有200余个课件,可供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随时学习、随时使用。

如今,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趣高涨,使用技能明显提高。

7、学校在青年教师中认真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专题研究,写一篇优秀论文,写一篇优秀案例或反思,上一节优秀课,参加一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三、重视校本教研

1、围绕“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把“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组织开展了说、听、评课活动;还安排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组织教师外出教研,到东小、北小、三小听优质课堂,使教师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精彩、才是“以学定教”。

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组织开展的录像课比赛、教材解读比赛,学校总是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准备参赛的课堂、准备解读稿。

1人上课、解读,学科教研组成员参与备课过程,在参与中奉献,更在参与中收获。

2、校本研修中,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在“研”上下功夫,在“研”中成长。

德育工作方面,要求教师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关于“问题”学生的转化研究、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研究;“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求教师开展备课与批改作业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管理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分析与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四、加强课题研究

1、学校承担的大邑县“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经过三年的研究,于2010年12月通过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专家组结题评审,于2011年9月被县教育局教研室推荐参评“成都市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2、为了突出一个真、重抓一个实,学校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

2011年11月,部分青年教师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申报了“个人课题”。

其中,1个课题被列项为县级“个人课题”,3个课题成为校级“个人课题”。

五、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将教师作为骨干力量开发校本教材。

1、“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

“5·12”地震后,孩子们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很多关爱。

学校在营造感恩文化氛围的同时,开展了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为了使感恩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学校编写了《感恩读本——龙凤小学校本教材》,各年级各班用“感恩读本”培养了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养成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自然、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2、为了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学校以“好习惯,好人生”为特色创建口号,开展了“习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使“习惯教育”深入浅出,2011年,学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了琅琅上口的“一日常规”、“新三好”三字歌,展示于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墙”,经常给学生以目染、以警示。

为了使“习惯教育”训练落到实处,学校将“三字歌”印发各班,各班利用朝会课、学校课程组织学习,开展了熟读(1-3年级)、熟记(4-6年级)活动。

如今,“一日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