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072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衢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人民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孟子认为: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的仁爱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集权思想D.道家的齐物思想

4.孔子谓季子(鲁国大夫):

“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儒家学说与权术D.正统的孔孟学说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页页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文人才子,于清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时游到岳王庙岳飞墓前时,因自己姓秦而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老庄思想B.佛学思想C.理学思想D.墨学思想

10.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天理”从社会角度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源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儒家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

11.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

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4.“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15.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里的“风骚”是指

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  B.《诗经》和楚辞

C.屈原和李白的诗歌     D.柳永和李清照的诗词

16.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17.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18.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19.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0.下列活字技术出台的先后顺序是

A.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B.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

C.铜活字、木活字、泥活字D.木活字、铜活字、泥活字

21、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京剧脸谱京剧花旦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2.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23.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24、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B、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C、翻译了外国书籍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2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

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8.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符合这一评价的中国政治力量是

A.19世纪末的维新派B.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

C.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领袖D.鸦片战争期间的先进中国人

29.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30..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

“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

”此语评论的是

3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当时引进“这两位先生”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动摇了君主专制制度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形成思想解放潮流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

A.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2、孙中山答日本人:

“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

33、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

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

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34、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

”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

3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36、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晚清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

此转变的主因是

A.内忧外患加剧,学以致用思想兴盛

B.反清复明思想日盛,学者转学宋明理学

C.西学东渐,学者趋之如骛

D.戊戌变法改科举,旧学已不能使知识分子入仕途

37.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38.“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主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民本主义思想

39.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

“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

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

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0.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学说是不断变化的思想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41.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

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

42.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这些文字发表的背景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4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

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4.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

45.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大革命时期B.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红军长征时期

46.“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

主要是因为

A.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B.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47.1984年10月1日,“小平您好!

”的横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游行队伍中。

邓小平获得人民敬重和拥戴的根本原因是

A.主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最早提出和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改革开放

49.山东广饶大王镇刘集村保存有我国一本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2年翻译出版。

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0.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51、战国时期,处在()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和()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52、宋明理学是儒学对()、()有所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集大成者是()。

53、()时期被认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大的理论成果。

5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条件下,“()”的重大问题。

三、材料题:

(共40分)

55.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6分)

 

56.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

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8分)

(3)材料三作者是谁?

“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3分)

 

57.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在演讲中说:

“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6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4分)

 

衢州一中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答题卷

二、

      试场号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密……………………………………封………………………………线……………………………………………………

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共40分)

55.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6分)

 

56.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

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8分)

 

(3)材料三作者是谁?

“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3分)

 

57.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6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