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20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x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如下:

1.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4.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

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实验说明和建议

【实验12-1】聚乙烯塑料碎片受热熔化后,应立即停止加热,以防止聚乙烯塑料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也可以用聚丙烯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来做此实验。

四、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

2.

(1)热塑性塑料 

(2)热塑性塑料

  (3)热固性塑料 (4)热固性塑料

3.回收废弃塑料主要有两大好处:

一是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减少“白色污染”;另一个是节约石油资源,因为有些塑料回收后可以再利用。

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废弃塑料的最大困难。

五、资料

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表12-4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性质和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溶解性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

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高

可燃性

多数可以燃烧

多数不能燃烧

电离性

多数是非电解质

多数是电解质

化学反应

一般比较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较慢

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快

无机物与有机物在性质及反应上的差别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的有机物有其特殊的性质。

例如,乙醇、乙酸、乙醛、丙酮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四氯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等有机物不但不能燃烧,反而可以用来灭火;乙酸及其金属盐能在水溶液中电离;三氯乙酸是一种强酸;有些反应,如烷烃的热裂解和三硝基甲苯的爆炸都是瞬间完成的,等等。

2.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20世纪的有机化学,从实验方法到基础理论都有了巨大的进展,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活力。

世界上每年合成的近百万个新化合物中约70%以上是有机化合物。

其中有些因具有特殊功能而用于材料、能源、医药、生命科学、农业、营养、石油化工、交通、环境科学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中,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

与此同时,人们也面对着天然的和合成的大量有机物对生态、环境、人体的影响问题。

展望未来,有机化学将使人类优化使用有机物和有机反应过程,有机化学将会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不少分支学科,包括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元素有机、天然有机、物理有机、有机催化、有机分析、有机立体化学等。

下面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分支学科,使我们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1)有机合成化学

这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创造新有机分子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发现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和新理论是有机合成的创新所在。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的热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有机物尿素,揭开了有机合成的帷幕。

100多年来,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有机合成发展的基础是各类基本合成反应,不论合成多么复杂的化合物,其全合成可用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Analysis)分解为若干基本反应,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

每个基本反应均有它特殊的反应功能。

合成时可以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起始原料,用不同的基本合成反应,获得同一个复杂有机分子目标物,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这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称为“合成艺术”。

在化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一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同时有多个工作组的报导,而其合成方法和路线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去评价这些不同的全合成路线呢?

对一个全合成路线的评价包括:

起始原料是否适宜,步骤路线是否简短易行,总收率高低以及合成的选择性高低等。

这些对形成有工业前景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2)金属有机化学和有机催化

金属有机化学在20世纪有机化学中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特别是与有机催化联系在一起。

均相催化使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命科学及现代化学工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金属有机化学使人们认识到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交叉产生的金属有机化学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活力和作用;同时还发现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系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生素B12,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关注。

由于金属有机化学的本身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在21世纪将有更大的发展。

含有碳-金属键的化合物种类甚多,至今还有不少元素周期表上的金属元素尚无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因此,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

如1849年就制得乙基锌〔Zn(C2H5)2〕,发现它有极好的反应性能;以后才相继制得含锂、钠、钾、镁、铝、汞、锡等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到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是一个很广泛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茂金属催化剂,它是烯烃聚合反应的新型催化剂;现在又发现二茂铁可做燃烧催化剂。

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和医药也是正在开发的领域。

在21世纪将会发现更多具有各种特殊功能、可用作功能材料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的均相催化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往往在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下产生一系列的有机合成反应。

各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活性是不同的,将其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

有机反应催化剂的研制趋势是模拟那些能起催化反应的酶。

这些模拟酶的选择性催化剂将在化学合成中呈现日新月异的新局面,故有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称其为化学酶。

(3)天然有机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内源性有机化合物的化学。

大自然创造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使生物能生存在陆地、高山、海洋、冰雪之中。

发掘和认识自然界的这一丰富资源是世界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有机化学主要研究任务之一,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研究。

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发现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或是直接用于临床药物和用于农业作为增产剂和农药,或是发现有效成分的主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其各种衍生物,从而发展成一类新药、新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对于自然界的天然产物,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它具有广泛的兴趣,并从中已经获得了许多新药和先导化合物。

(4)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及用理论计算化学的方法来理解、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学现象。

对有机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是希望从实验数据中找到其内在的规律,并提高到理论化学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

①分子结构测定目前,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所用的波谱(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已经能测定大多数有机分子的结构,但对于结构很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或存在量极微的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尚有待于分析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

如目前已有800兆核磁共振仪,更高级的已在研制中。

某些新型的显微镜也正在发展之中,例如可以直接观察单个分子及其结构的显微术。

这一领域的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的发现,并测定它们的一级结构以及二、三级结构,了解分子在空间的排列以及分子-分子体系是如何组合的。

这是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清楚分子结构,才有可能联系其性能,研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②反应机理随着对反应过渡态及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研究和确证,往往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将不单纯是某一类反应机理,而是涉及多类有机反应历程,如自由基反应会涉及电子转移反应。

现有的研究进展表明,对任何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历程,最终必须搞清楚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碰撞及重组情况,不同反应步骤的速率及反应中能态和相关能量。

因此在研究有机反应机理中发现新的反应机理是一个方面,而搞清楚已知反应历程的速率、能量也是控制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决定参与反应的分子间的识别,因而决定反应的选择性;它还决定分子间的聚集方式。

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及其后果是十分重要的。

(5)生物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蛋白质和多糖三种主要生物大分子及参与生命过程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分子。

它们是维持生命机器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

核酸是信息分子,负担着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及表达功能。

近10年来对核糖核酸的研究发现,除上述功能之外,它还显示出独特的催化活性,即有着酶一样的作用。

这大大加深了对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重要生命基础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

核酸研究的深入发展,深刻揭示了DNA复制、转录、RNA前体加工、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而了解许多疾病的病因与核酸的相关性,为核酸在医学上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全新蛋白质是蛋白质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国际上正在尝试按化学、生物、催化等性质的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分子,对酶蛋白和膜蛋白的研究和模拟将起到重要作用。

多糖也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息物质。

目前多糖研究侧重于分离、纯化、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测定等方面。

对多糖的溶液构象、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都还未深入研究。

要深入研究多糖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必须首先在将其分离、分析和合成方法上有所突破。

模拟酶的研究。

模拟酶的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此外在酶的模拟方式上最近出现了所谓催化性抗体的新策略,这种设想有可能创造出新型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

生物膜化学和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基础是生物有机化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医学、卫生、农业生产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复合材料

将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多种材料用化学方法使其结合成一体,将产生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优点互补的新型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

如将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中使复合材料强度增加,用于制造网球拍、高尔夫球棍和滑雪橇等。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酯的复合体,可以用于结构材料,如汽车和飞机中的某些部件、桥体的结构材料和船体等,其强度可与钢材相比。

增强的聚酰亚胺树脂可用于汽车的塑料发动机,使发动机质量减小,节约燃料。

(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改变陶瓷的脆性,将石墨或聚合物纤维包埋在陶瓷中,制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韧性,不易碎裂,而且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使用。

这类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望成为汽车、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结构材料。

金属网陶瓷基材料具有超强刚性,可作为防弹衣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金属表面涂层,可以保护金属表面或赋予金属表面某种特殊功能,如金属表面涂油漆可以抗腐蚀;金属表面作搪瓷内衬可制造化学反应釜;金属表面镀铬可使表面光亮;金属表面涂以高分子弹性体赋予表面韧性,可作为抗气蚀材料用于水轮机、汽轮机的不锈钢叶片上,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纯的硅晶片上复合多层有专门功能的物质可用于计算机的集成电路片。

近年来出现的铝-硼纤维,其比强度为铝合金的2倍,比模量为铝合金的3.5倍,用于飞机,质量可减小23%~40%。

铜-钨纤维可耐1100℃~1300℃的高温。

其他复合材料如在醋酸纤维片上涂上氯化银及多层不同的染料化学品便成了彩色胶片。

在木材上浸渍高分子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就可制成表面光洁、内部结构增强的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

混凝土高聚物复合材料可使混凝土增强和增韧。

总之,不同材料的复合是研究新型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资料2、3摘编自《展望21世纪的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4.废弃塑料的资源化

利用回收的废塑料使之资源化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主要有如下三种:

(1)直接作为材料

这种方法常称为材料再循环(MaterialRecycle)。

对于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废弃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可以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然而收集到的废塑料制品,常常由于所用材料无法迅速辨认而给再利用带来困难。

极性的聚氯乙烯与非极性的聚烯烃是不能很好混熔的,即或暂时熔在一起,也会很快破裂,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型号的塑料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特性,因而废塑料的分类成为再利用的关键。

对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由于它的不熔、不溶性,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把它粉碎后加入粘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2)制单体和燃料油

这是一种化学再循环(ChemicalRecycle)。

把聚合体再转变成单体的操作被看成是一种绝对循环,但目前只有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热分解和聚酯的醇解比较容易实现。

如后者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OCOC6H4COO

 +2nCH3OH→nHOCH2CH2OH+nCH3OCOC6H4COOCH3

不过,由聚烯烃类制取乙烯、丙烯等单体的工艺也在研制中。

难制成单体的废塑料则可以用来制造燃料油,其方法是将它放入外热式加热炉内,以分子筛等硅铝酸盐为催化剂,在加热到430℃~460℃时,即裂解成低分子的石油烃,再通过分馏便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有用的液体燃料。

但这时不应使用含氯、含氮类废塑料,否则会产生氯化氢、氢氰酸等有害气体,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

(3)制燃料气

这是一种热再循环(ThermalRecycle),但严格地说它不是再循环,只是有效地利用了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而已。

所用的方法实际上是类似古老的烧木炭的热裂化工艺,通过内部直接加热的内热式反应器来制造燃料气体。

热裂后得到的氢和C1~C4气体烃可直接供加热燃烧。

作为液体燃料的石油,如果先制成塑料,然后再燃烧废弃的塑料,不但可以降低原油消耗,而且从做功效率来看也是极有意义的。

(资料4摘编自《化学教育》,1997年第4期,白色污染,吴祺)

5.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1)组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由图形、塑料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组成。

其中图形为带三个箭头的等边三角形;0代表材质类别为塑料,塑料代码为0与阿拉伯数字顺序号组合的号码,位于图形中央,分别代表不同的塑料;塑料缩写代号位于图形下方,见表12-5、图12-4。

表12-5塑料名称、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

塑料名称

聚酯

高密度聚乙烯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其他塑料代码

塑料代码

01

02

03

04

05

06

07

塑料缩写代号

PET

HDPE

PVC

LDPE

PP

PS

Others

图12-4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示例

(2)颜色一般为黑色,也可以用其他醒目的颜色,要求均不易褪色或脱落。

模塑的可以与制品颜色相同。

(3)制作可以采用模塑、印刷或喷涂等方法,但应不损害塑料包装制品的性能。

(4)设置的数量每件制品一般为一个,如有必要还可增加。

(5)设置的位置一般应位于塑料包装制品明显处,如袋的正面、箱的四个侧面、瓶(桶)体外侧或底部。

6.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降解的塑料。

可降解塑料一般分为四大类:

(1)光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掺入光敏剂,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渐分解掉。

它属于较早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因日照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因而无法控制降解时间;

(2)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藻类)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

其特点是贮存运输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用于农用地膜、包装袋,而且广泛用于医药领域;(3)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相结合的一类塑料,它同时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点;(4)水降解塑料──在塑料中添加吸水性物质,用完后弃于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于医药卫生用具方面(如医用手套等),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

在四种降解塑料中,生物降解塑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热点。

7.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一项高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之一。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

分离膜多数是固体(目前大部分膜材料是有机高分子),也可以是液体。

它们共同之处是对被其分离的体系具有选择性透过的能力。

膜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领域(见表12-6),并已使海水淡化、烧碱生产、乳品加工等多种传统工业的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工业技术体系。

表12-6膜分离的工业应用

工业领域

应用举例

金属工艺

纺织及制革工业

造纸工业

食品及生化工业

化学工业

医药及保健

水处理

国防工业

金属回收,污染控制,富氧燃烧

余热回收,药剂回收,污染控制

代替蒸馏,污染控制,纤维及药剂回收

净化,浓缩,消毒,代替蒸馏,副产品回收

有机物除去或回收,污染控制,气体分离,药剂回收和再利用

人造器官,控制释放,血液分离,消毒,水净化

海水、苦咸水淡化,超纯水制备,电厂锅炉用水净化,废水处理

舰艇淡水供应,战地医院污水净化,战地受污染水源净化,低放射性水处理

(资料7摘编自《今日化学》,膜分离技术进展,郑领英)

8.医用高分子概况

生物医学高分子简称医用高分子,是一类令人瞩目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它已渗入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部门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特别是直接与体液接触的或可植入体内的所谓“生物材料”,它们必须无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而且易于加工、消毒。

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种类繁多。

从天灵盖到脚趾骨,从内脏到皮肤,从血液到五官都已有人工的高分子代用品。

与此同时,高分子药物及固定化酶、人工细胞、标记细胞、免疫吸附剂等也在迅速发展。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医疗用品在内多达800万吨,价值30亿美元。

生物材料是指与体液接触的异体材料,除少数金属、陶瓷和碳素外,绝大部分是橡胶、纤维、模制塑料等合成高分子材料。

以它们为原材料制出的人工脏器,即具有部分或全部代替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器件,有的只需在体内短期使用,如插入器件(导液管等),有的则需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甚至整个生命期。

因此对这类材料有严格的要求:

(1)必须无毒,而且是化学惰性的。

(2)与人体组织和血液相容性要好,不引起刺激、炎症、致癌和过敏等反应。

(3)有所需的物理性能(尺寸、强度、弹性、渗透性等),并能在使用期间保持其不变。

(4)容易制备、纯化、加工和消毒。

生物高分子材料可以粗略地分为三大类:

软性即橡胶状聚合物、半结晶聚合物和其他有关聚合物(见表12-7、12-8、12-9)。

医用硅橡胶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商品化医用高分子材料之一。

表12-7主要的软性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名称

主要用途

硅橡胶

聚醚氨酯

聚氯乙烯

橡胶

组织代用品,药物释放器件,粘合剂,管形材料,接触镜等

血液泵,贮血袋,人工心脏,管形材

管形材,贮血袋

管形材

表12-8主要的半结晶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名称

主要用途

聚酯

聚四氟乙烯

尼龙66

聚乙烯

纤维素

脉管接枝物,缝线,心脏瓣膜缝合环

脉管接枝物,血液和氧合器膜

缝线,敷料

人工关节,宫内节育器,药物释放器件

肾渗析膜,药物释放器件,接触镜

表12-9其他有关聚合物

聚合物名称

主要用途

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聚甲基丙烯酸

聚丙烯酰胺

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氰基丙烯酸酯

聚丙烯酸锌盐

硬和软接触镜,牙科填料,骨粘固粉,眼内镜

软接触镜,烧伤,敷料,涂药物释放基质

软接触镜组分,生物功能细珠

软接触镜组分,生物电极

软接触镜组分,前期代血浆扩张剂

组织粘合剂,血管闭合剂

牙科粘固粉

上面三个表中列举的是有关主要材料的主干结构类别,事实上往往任何单一的聚合物都难以满足对生物材料的所有要求,因而又不得不采用共聚、接枝、交联以及表面化学修饰等多种手段(统称为改性),以制成各种复合材料,使其性能尽可能适应使用的特殊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