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
中考诗词复习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
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
长声呼啸。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
指“幽篁”。
⑷相照:
与“独坐”对应。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人称“诗佛”。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他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也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其书画颇为有名,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诗歌主旨】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中考链接】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八
⑴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⑵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
月光和人的影子。
⑷平羌(qiā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⑸夜:
今夜。
⑹发:
出发。
⑺清溪:
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⑻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⑼君: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⑽下:
顺流而下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存世诗文千余篇,其中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安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诗歌主旨】
借月抒怀,表现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
【中考链接】
1、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
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
”
2、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描绘令诗人留连忘返的景色的诗句是:
。
3、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4、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全诗由五个地名串联而成为读者展现令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五个地名分别是:
、、、、。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灵澈上人:
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
深青色。
竹林寺:
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
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
背着斗笠。
荷,背着。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中,远远传来晚钟声。
(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向山中独自归去,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
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
【诗歌主旨】
这首诗表露出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中考试题】
1、《送灵澈上人》中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的句子是,。
2、描绘竹林寺景致的诗句或描绘竹林寺幽静环境的诗句,。
3、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
《野望》王绩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⑴东皋(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
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
徘徊,来回地走。
依:
归依。
⑶秋色:
一作“春色”。
⑷落晖:
落日。
⑸犊(dú):
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通之弟。
常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
后弃官还乡。
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主题】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中考试题】
1、《野望》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
2、《野望》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3.《野望》中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的句子是,。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qū),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⑴木落:
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
大雁南飞。
南:
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
在汉水的转弯处。
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
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
襄:
一作“湘”,又作“江”。
曲:
一作“上”。
⑷楚云端:
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云:
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
一作“归”。
天际:
天边。
一作“天外”。
⑺迷津:
迷失道路。
津,渡口。
⑻平海:
宽广平静的江水。
漫漫:
水广大貌。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主题】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中考试题】
1、《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
2、《早寒江上有怀》抒发心境的迷茫之情的句子是,。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hào)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xìng)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中岁:
中年。
②道:
这里指佛理。
③家:
安家。
④南山:
即终南山。
⑤陲(chuí):
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旁边。
⑥胜事:
美好的事。
⑦值:
遇见。
⑧叟(sǒu):
老翁。
⑨无还期:
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主题】
表现了退隐者豁达和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中考试题】
1、《终南别业》写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诗句是,。
2、《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3、《终南别业》中最能表现诗人悠闲自得心境的两句诗是,。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黯:
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
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语出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②追:
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③旅思(sì)(第四声):
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④追旅思:
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意思是:
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这两句应该连读,意思是,每天夜里只有做(返还故乡的)好梦时才得安睡。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主题】
这是一首思乡词。
作者以碧云、黄叶、寒波、翠烟、绿草、红日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
【中考试题】
1、《苏幕遮》中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是,。
2、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诗句是,。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kē)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shǔ)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
(1)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
(2)“问”是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
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3)榼(kē),酒器。
浊清,指酒的颜色。
(4)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
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
下面并说出酒味薄的缘故。
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刘叉《答孟东野》诗: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
”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
苦辞,一作“莫辞”。
(5)兵革,一作“兵戈”,指战争。
(6)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
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译文】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
“酒味为什么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主题】
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中考试题】
1、《羌村三首》中父老语至沉痛句子,。
,。
2、《羌村三首》中表现长期的战乱给农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的句子是,。
3、《羌村三首》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
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
4、《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cí)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1)锦江:
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
与天地俱来。
(3)玉垒:
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
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
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北极:
北辰。
(6)西山寇盗:
指吐蕃。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甫吟》:
乐府篇名。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
但现存《梁甫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甫吟》古曲。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按:
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甫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中考试题】
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dàfū)出师西征》
岑参(cénshēn)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yàn)水凝。
虏(lǔ)骑闻之应胆慑(shè),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zhù)献捷。
【注释】
⑴走马川:
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行:
诗歌的一种体裁。
封大夫(dàfū):
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
西征:
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⑵走马川行雪海边:
一作“走马沧海边”。
雪海:
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⑶轮台:
地名,在今新疆阜康境内。
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⑷匈奴:
借指达奚部族。
《新唐书·封常清传》:
“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
⑸金山:
指天山主峰。
⑹汉家:
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汉家大将:
指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
】
⑺戈相拨:
兵器互相撞击。
⑻五花:
即五花马。
连钱:
一种宝马名。
五花连钱:
指马斑驳的毛色。
⑼草檄(xí):
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⑽短兵:
指刀剑一类武器。
⑾车师:
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伫:
久立,此处作等待解。
献捷:
献上贺捷诗章。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
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作者简介】
岑参(读音:
cénshēn)(715~770),唐代诗人。
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
有《岑嘉州诗集》。
【主题】
这是一首边塞诗。
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中考试题】
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或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的句子是:
,。
2、“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
”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
”;“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