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918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解析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汉源二中2014—2015学年(上)高中历史半期测试试卷

命题人:

陈建辉审题人:

王双江

测试范围:

必修三专题1-5,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30*2=60分)

1.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C.墨家学说D.耕作技术

【答案】B

【解析】考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耕田读书和忠臣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怀着积极入世之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的表现,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要求,A老庄之学强调消极避世,C墨家学说强调“兼爱和非攻”,D项与题意无关。

2.《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孔子对子路说:

“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B.孔子的“爱”是无等级差别的

C.韩非子赞同孔子的主张D.“爱”不可逾越礼制

【答案】D

【解析】考点:

孔子思想主张。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孔子主要认为仁爱也要按照礼的等级来实行,如果不按照礼制随便发扬爱心就是越权,是君王权利的侵犯,因此可知“爱”不可逾越礼制,所以D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为正确答案。

3.先秦某先哲有言: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应出自()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答案】C

【解析】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A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重视伦理道德;B法家主张“依法治国”;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与题干材料“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相符合的是墨家学说,故选C。

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考点: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墨子的“兼爱,非攻”,体现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答案】AB

【解析】考点:

百家争鸣。

孟子、荀子在认识轮上有不同看法,但同属于儒家学派。

两人表面上泾渭分明,实际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强调用儒家学说改造人们的死系那个,或让善意弘扬,或去恶扬善。

6.有人认为“口口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B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依据所学,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故热门认为董仲舒最先开始了儒学神学化之路,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所以选B。

7.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肯定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A

【解析】考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桂钿先生认为,如果统治者的举措是正确的,具有进步性的,那么为其服务的统治思想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应该承认这种思想的进步性,根据此种观点应该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8.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

他却说:

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B.韩非子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考点:

宋明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的意思可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即心外无物,这正是王阳明的主张,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材料信息。

9.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理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答案】C

【解析】考点:

宋明理学。

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海瑞规劝皇帝应该体察民情,勤理政务,履行皇帝应有的职责,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因此C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两项的表述与材料无关,D表述不合史实。

故选C。

1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考点:

明清批判思潮。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

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

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也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B、D三项而选择C项。

11.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答案】A

【解析】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而促进了士大夫藏书数量的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完善与士大夫藏数量的增加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造纸术在东汉就已经有所突破,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印刷术更有利于增加书的数量,故C项排除;图书成为商品与士大夫藏数量的增加没有必然联系,且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1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世界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A

【解析】考点:

四大发明。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影响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B项与“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与四大发明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13.四大发明之所以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答案】B

【解析】考点:

C项、D项只是表象,较易排除,四大发明在推动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A项包含在B项中。

故答案为B。

14.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

【解析】考点:

书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故A符合题意要求。

15.2007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

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

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答案】C

【解析】考点:

该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特点。

京剧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的戏曲种类,她柔和了中国其他戏曲的精华,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精华和最具代表性民族传统文化形式,所以C项表述符合题意。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答案】B

【解析】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暴露了中西方的差距,促使爱国知识分子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核心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C项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运动潮流,是D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都不符合鸦片战争这个时期,所以不选。

17.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

【答案】B

【解析】考点: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是指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洋务派认为只有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A侧重于学习西方;C侧重于政治变革;D强调批判传统文化,因此选B.

18.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考点:

维新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而绵祸八十年”可知,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所以C正确。

19.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

“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

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并认为: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梁启超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

【答案】B

【解析】考点:

新文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独立、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对高尚道德的重要性,再综合材料中的时间1915年可以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否定中国传统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史实,所以此人最有可能是陈独秀,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中的人物均不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20.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教,“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答案】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所以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

所以答案选D。

新文化运动影响。

21.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实业救国思想

【答案】A

【解析】考点:

三民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孙中山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去拜祭明太祖朱元璋,表明孙中山认为反满革命已经成功,即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的革命任务已完成,所以“反满”革命属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故答案选A。

B、C、D三项与材料中的思想观念不符。

22.“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

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答案】A

【解析】考点:

辛亥革命的影响。

通过材料“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名字中的都带有卢字,可以得出他们接受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张,卢梭的主张“人民主权”;“平等”“竞平、人权、民友”得出他们的主张为“平等,人民主权,公平,民主”,因此A为正确答案。

C不全面,排除。

B崇洋媚外错误,而是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排除。

君主立宪制为体现,D排除。

23.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他需要新血液。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①提出民生主义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民权主义的主张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A.①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考点:

新“三民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孙中山接受中共主张,发展了他的三民主义理论,即新三民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两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③④两项是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故答案选D。

24.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

孙中山认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B.消灭私有制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A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涵义,这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一致,答案为A项。

25.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回答了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武装斗争B.根据地建设

C.土地革命的路线D.特殊国情

【答案】D

【解析】考点: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带领队伍走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农业国家,农民占了人口的75%,受压迫也较重,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才能使得革命取得胜利,故选D。

26.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答案】B

v【解析】考点:

中共十四大。

冲破计划经济崇拜即为开始提倡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所以选B

27.“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考点:

新中国的教育。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1978年春天,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可知与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有关;所以B正确。

28.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C

【解析】考点:

现代中国的教育。

材料主要谈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在1990年代国家在教育政策方面主要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9.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答案】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文化上主张百花齐放,在科学上主张百家争鸣。

他的目的是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所以选D。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它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问题

【答案】B

【解析】考点:

“三个代表”的影响。

“三个代表”主要是在当时针对党的问题提出的,即要求中国共产党成为什么样的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回答的,“三个代表”是进一步回答;改革开放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开展起来的;“三个代表”并未探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问题。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

(8分)

材料二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

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

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

……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

……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6分)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

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

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

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

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

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

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2)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

(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

(3分)

【答案】

(1)、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政策;科举制度;闭关锁国等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共8分)

(2)、特点:

通过设立翻译机构,翻译外国科技著作;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成立民间的科技学会;真正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6分)

(3)、发展实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引进技术。

(3分)

(4)、应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科技应把引进科技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

(3分)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问题。

(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是却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对科学的利用程度远不及西方。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多方面去思考作答;

(2)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但是仍局限于对外国科技著作的编译,以及派遣留学生,中国真正的科研还没有开始;(3)二战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国家崛起,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重视科技的作用,日本注重基础技术的研究,发挥了民间企业的积极性;(4)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特点以及日本的发展科技的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对于科技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认识。

32、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分)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1分)十年后,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