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218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考试题.docx

《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考试题.docx

月考试题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2017.10.8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单选题涂在小卡上,其余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把原来一个法学院拆分为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律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等等。

这样的设置所培养的学生很难避免知识领域不够广泛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这样的专业分工下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愈来愈狭窄的缺陷。

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在《新法学》月刊1948年第1期上发表了《法学界的贫乏》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

中国学法律的人最容易犯两种毛病。

一是对于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缺乏必要的了解。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等与法学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我们当然不能希望各个学法之士对于这些科目都有相当研究,但一个专业的法学家至少应该对与他的法律专业有关的几种科目有适度的认识。

二是对于法学科目仅有局部的研究。

法律的分门别类,本为研究之方便,并不是彼此间有何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

学法之人应该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

杨兆龙先生对上个世纪40年代法学界的批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由于目前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杨先生过去批评的“法学界的贫乏”更有可能愈来愈严重。

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已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即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等。

所谓“古今通”,就是要打通中华法系到今日中国依法治国的隧道,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

所谓“中外通”,就是要进行中国和西欧法治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试图弄清楚中国和西欧的法治究竟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差异,还是一种发展阶段的差异。

而且,西欧的历史在世界范围才是特殊的,希腊罗马那样的奴隶制社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中世纪采邑分封制、城市制度和教权、王权二元并立制度,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母体里正常“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道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

正是因为如此,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富强起来、跻身于发达国家的成功者甚少。

所谓“交叉通”,就是打通法学与其紧密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伦理学、历史学等隧道。

所谓“名实通”,这里的“名”指理论,“实”指实际。

“名实通”就是强调要从实践中提升理论。

西方法学总体上给人一种重视逻辑假设、忽略历史论证的感觉。

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史学家“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精神,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对那些不能被历史证明的逻辑假设,虽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盲目推崇,只能把其视为一种理念,而非历史事实。

从实践中提升理论,比逻辑推理更可靠一些。

(摘编自2016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我国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其弊端已现,显然不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

B.当今法学教育分工过细,会使培养的学生知识领域不广泛,教师也很难避免学术视野狭窄的缺陷。

C.法律的分门别类,原本为研究之方便,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彼此间有严格的界限存在而各自独立。

D.近代复制西欧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富强起来,原因是重视理论假设、忽略实践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法学教育出现了法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细的新情况,针对这一新问题,作者在文章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B.文章在论证中引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一文,意在阐明学法之人应对于整套法律有全面的认识,不能管窥蠡测。

C.对于法学教育分工过细,文章先指出现状,接着引杨教授的文章分析,最后指出应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

D.文章在分析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在学科分工基础上培养法学通家这一观点时,对“古今通”“中外通”“交叉通”“名实通”,都做了详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古今通”就是指要寻求中国法治的历史脉络,就是要通晓中国古今法治的联系,把握法治发展变化的规律。

B.我们希望每个学法之士对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与法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都应有一定研究。

C.杨兆龙教授的《法学界的贫乏》,对今天缺乏与法学有关的非法学科目了解或仅研究法学局部的学法之人,仍有借鉴意义。

D.以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等研究精神是应该借鉴的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史学家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

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

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

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

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

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

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

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

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

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

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

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

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

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之功。

曾有疑问:

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

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

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

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

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B.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C.“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神韵。

D.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5分)

6.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生宁,完成7~9题。

材料一:

图一:

2012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物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

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雾霾:

不同于自然条件导致的雾现象,主要是人为排放到空气中的尘埃、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气候公报》)

材料二: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

此次我国的雾霾天气,波及省市城市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有部分省份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学生学习受到影响,雾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及公司的人身健康,侵袭着我们的身体。

事实上,雾霾的形成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

比如,企业排烟、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家庭烹饪等等,都对雾变霾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

为了蓝天白云,为了新鲜空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公众,都应带着责任积极参与进来。

(摘编自2015年12月5日《长江时评》)

材料三:

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31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21个城市维持橙色预警,8个城市维持黄色预警。

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合力“抗霾”。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另外,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导致京津冀地区平均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偏多,需做好抗霾持久战的准备。

(摘编自2016年12月18日《中国天气网》)

材料四:

为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环保部督查组持续在一线开展督查。

督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恶意生产行为,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还有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

像这样只顾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只想我行我素不愿尽责出力的,可以说大有人在。

身处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

顺应人民的期待,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抓出力度,对辖区内的企业要加大排查,要加强监督。

一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

总之,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GDP增长。

同时,治理雾霾要有长远的治理规划,面对雾霾天气,一些地方还是“头痛医头”,缺乏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期规划。

(摘编自2017年1月10日《东方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相结合。

B.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对人的健康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严重影响。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一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D.雾霾是一种人为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空气劣质化现象,而雾是一种自然条件导致的现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煤炭燃烧是PM2.5值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好煤炭使用是改变雾霾天气发生的一个措施。

B.由煤炭消费和雾霾天数的数据图可知,煤炭用量逐年递增,而每年雾霾天数也呈不断上升的状态。

C.雾霾天气的产生与企业生产、民众生活习惯、交通出行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恶性循环。

D.雾霾使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极为强烈,这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各级政府也制定了长期规划。

E.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社会的焦虑,对城市管理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9.怎样才能更好地治理雾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

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

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

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

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

五年,应诏建言:

“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

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

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

”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

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

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

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

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

“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

”言者惭服。

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

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

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

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

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传至昌州。

入见,帝赐之食与钞。

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

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

好礼建言中书:

“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

”未几,象惊,几伤从者。

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

再入为户部尚书。

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

征辟,一种选官方式。

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传:

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

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路:

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

“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榷:

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

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

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

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

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

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爱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5分)

(2)好礼曰:

“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

”言者惭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何 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

巩、洛二古地名的并称,今河南洛阳、巩义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五、六两句情景相合,挽结上下,章法井然。

B.第三联是抒情,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

C.第四联“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诸君一意追求功名富贵,而诗人却无留恋之意,一心归隐。

D.诗人在第四联的言外之意是,诸君宦情不薄,而“我”却毫无恋栈之意,一心归隐。

E.最后一联感情一转,以渴望受到当权者赏识作结。

怎样才有机会得遂志愿,与归隐分道扬镳?

这一问题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渴望。

1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甫《望岳》中从远处望岳,运用拟人手法,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峻雄伟的诗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说:

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③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可以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B.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C.G20峰会,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小赵指着李大爷菜摊上的黄瓜问:

“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D.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

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②,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③,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四、写作(60分)

22.“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挖根生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最具挖根生的前10项中国文化符号是:

汉语(汉字)。

孔子、书法、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符号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

要求选好符号,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