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978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docx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地震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地震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地震的常识

  班级:

高二(6)班

  指导老师:

黄培军

  组长:

陈冠亨

  组员:

邢益峥、李骏、孙硕、游世杰、林书辉

  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课题确定:

  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

  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

  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由此看来地震的破坏力是如此之大,地震的来临我们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

经过我们组的讨论,最终决定以《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

  二、开题报告:

  1、简要说明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近年来我国发生地震愈发频繁,遇难人数很多。

我们该如何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防范,震后我们要作甚么?

就等等问题我们决定开展深入调查。

  2、目的与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报告能给大家一个全面的关于地震的认识,让大家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

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三、活动计划:

1、活动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

全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课题,然后用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知识,选出一条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

全组人员以查找资料,进行走访,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资料。

第三阶段:

对全组组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保留有用的信息。

最后以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我们的调查结果。

2、任务分配:

  四、调查问卷总结:

  1、请问您是否经历过地震

  A有(0%)b没有(100%)

  2、请问您家乡地震发生的频率?

  A几乎没有发生过(96.7%)b发生过较多次(3.3%)

  3、请问您获取地震知识的途径?

  A老师讲解(33.8%)b学校宣传(56.2%)c自己主动了解(7%)D无意中看到(3(35.4%)D马上回家(1.2%)

  7、下列列出的避震要点有哪些是正确的:

  A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69.8%)b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13.1%)

  c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8.2%)D地震时马上逃跑;(8.9%)

  8、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A大声呼救,自己尝试脱离险境;(13.2%)b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26.9%)c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54.6%)

  D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5.3%)

  9、当您在家里时,地震的时候要怎么办?

  A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51.6%)b躲在内墙墙根、墙角;(19.4%)c躲进厨房、厕所、储藏室(23.7%)D立刻向门口跑去,离开房屋;(5.3%)

  10、地震后每个人都会积极救人,那么您会怎么做呢?

  A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34.8%)b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21.3%)c尽力把被压者拉出来(7.4%)D先救老年人和小孩(36.5%)

  总结:

由此看来同学们对地震的相关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对于地震时的防护措施还

  是很了解。

我们小组还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五、结题报告

  地震的常识及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的地震预兆有:

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声,地光,地震云

  2、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不要跳楼,不要拥挤在通道上。

  3、来不及撤离时,应该就近避震。

  4、千万不要走楼梯,因楼梯与建筑物摇晃频率不同,楼梯和大楼的结构物会不断发生个别碰撞。

人在楼梯上时,会被楼梯的台阶割断,会造成很恐怖的毁伤。

就算楼梯没有倒塌,也要远离楼梯,哪怕不是因为地震而断裂,还会因为承受过多的人群而坍塌。

  5、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

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

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6、地震时,在车内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

其实,只要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就可以了。

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英呎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垂直落下。

  7、在报社或办公室里堆有很多报纸的地方,通常会好些,因为报纸不受挤压。

你在纸堆旁可找到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8、关于室内避震:

俗语说: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

一般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

事实表明这不是上

  策。

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

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

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

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定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

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

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

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

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

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生存空间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

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

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

当然,地震发生时如果是位于大门或窗户附近,而屋外又无高楼或危房倒塌覆压之险,还是应该立即跑出屋外的。

唐山地震时,部分位于门窗附近,且行动敏捷的人适时逃出建筑物避震都获得成功。

如铁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时正在工作间,距门只有2-3米的地方休息,当地面晃动时他立即外逃,到门口时已站立不住,他挣扎着爬向5米外的铁轨,这时回头一看,工作间已倒塌成废墟,本人庆幸没有伤及。

这种因地制宜,从室内逃到室外的应急方法,与人们倡导的就近躲避原则并不矛盾。

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那些来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伤亡的主要对象。

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

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置正对着门。

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

而他爱人和两个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

据现场分析,假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

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他说:

“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

”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9、关于室外避震: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

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

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的几率最大。

如1979年在江苏傈阳6.0级地震中,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刚逃到门口或要进门时被砸或被压所致。

要等地震危险期(约一分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这时即使家人、邻里、同学被压埋在废墟下,你还是可以抢救他们脱险的。

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

在商店密集的闹

  篇二:

研究性学习地震问题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一般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也叫“极震区”。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公里上下

  救援“黄金72小时”快耗尽权威专家称,震后第一天存活率90%,第二天50%-60%,第三天剩下20%-30%,此后存活就是奇迹。

  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

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透气和生命的机会。

在世界各地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化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who西太平洋地区紧急灾难专家裴西根说:

“有些人可能会在被建物压迫后生还,但要是不马上给予特别照护或流体食物,他们会立刻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指出,72小时后,救出来的要么是尸体,要么就是奇迹。

有时候奇迹确实会发生,1980年意大利发生大地震,一名男孩被压在瓦砾13天后获救。

  如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后,在72小时期间,灾民的存活率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

在第一天(即24小时内),被救出的人员,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存活率在50%-60%;第三天,存活率在20%-30%.

  “72小时过后,并不是不能存活。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得主王昂生教授说,从唐山大地震等经验来看,灾后10余天也有存活的例子,但那是特例。

  根据统计,地震救援的最佳时间,应该是震后第一天,此后埋压人员的生还概率迅速下降,到第六天,除非出现奇  

迹,否则几乎没有生还希望。

所以,应就地震救援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地震救援中,抢救生命,具体说来就是“和时间赛跑”,而“抢时间”,靠的是救援科技的现代化。

  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及时干预,快速评估现场情况:

如危机事件类型、心理刺激强度、污染人群数量、污染人群划分、现场的资源等。

干预措施包括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尽

  快实施危机干预。

在早期危机干预中,常使用的一些技术有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等。

其中,眼动脱敏再加工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工具包”,帮助人们淡化灾难记忆图像,逐步恢复心理平衡。

  干预心理危机通常采取六步法:

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当然,危机干预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也可能受到损害,并且对受创人员形成不良影响,使得受创人员更加无助、恐慌,形成二次创伤,减弱自身求治的动力。

  危机干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刺激承受能力。

事实上,很多危机干预人员在经历危机事件后,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和感受,但是,作为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可出现生理反应,但是在两三天内应缓慢消失;闪回的症状比较弱,对睡眠的影响不大;思维上能够接纳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反应,逻辑思维不受较大影响;情绪上保持稳定,可以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但是对这些情绪自己有所察觉;精力和体能能够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地震预报的定义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震预报的类型

  长期预报:

十几年至百年左右可能发生的地震;

  中期预报:

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

  短期预报:

几天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

  临震预报:

几小时至几天可能发生的地震。

  地震预报的案例

  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

  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地震背后的真相;

  1976年7月28日青龙奇迹-唐山大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30多年前的事。

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1975年2月,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对1976年松潘一平武间的7.2级震群,1976年盐源一宁蒗间的6.7级震群,以及1998年宁蒗6.1级地震等.我们也都作过不同程度的预报,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和其它不少破坏性地震,我却未作出预报。

  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

  地震发生原因其实至今仍有许多不明之处,只知道许多地震与地层断裂、隆起或沈陷等现象有关,因此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应与地壳内部岩层受力而产生变位有关。

虽然人类在古代时期便有有关地震的纪录或研究,但目前的主要地震学说,大致是从上个世纪初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才出现的,其中又以美国约输霍普金斯大学哈利瑞德教授所提出的弹性反跳理论最为重要。

根据该理论,岩石被当作弹性体,因此可像被压缩的弹簧一般储蓄并释放、传播和转变其机械能。

也因此地震的发生与岩层的断裂和其能量的传递具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地震的成因可归纳如下:

  

(一)岩层断裂或断层错动

  这是发生地震最主要的原因;且发生次数也最频繁,造成灾难机会也最大的一项成因。

大概占了各类地震成因的90%。

目前的地质学说认为地球内部对岩层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流。

这也是各类地质变动的原动力。

依照地球内部热流所引致物质对流的假设,又可产生板块构造学说这项重要的理论。

地质学家将地壳分成七大板块及其他小板块,而这些板块依据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理论认为板块间会不断碰撞,而碰撞的作用力即可能造成地层的断裂,并产生地震。

由於世界主要地震带的频率与分布,与板块的交界线大致幅合,因此这个说法大致具有其说服性。

因此岩层断裂被认为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而此类断裂一般都沿著已形成的脆弱线或界面来发生,此即“活动断层”。

一些大地震甚至可使断裂面延伸到地表,并在地面上观察到断层线或断层带上两侧岩层的相对变位情形。

  

(二)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由於会让地壳内部的岩浆或水气等物质藉由强大的上冲力道突破地壳较薄弱或有裂隙的位置,因而其作用力足可使地层发生破裂并产生地震。

不过火山活动所引发的地震大多局限在火山喷发点的周围附近。

  (三)其他

  地表的其他局部变动如大规模冰川运动(常发生於冰河活动的区域附近)、块体运动(landslides,尤其是大规模的山崩或泥石流等)或岩溶塌陷(常发生於喀斯特石灰岩地形)等情形也会发生地震,但其强度和规模通常不及於前两者所造成的地震。

陨石撞击也会发生地震,但发生频率较低。

而如人类核子试爆或人为性诱发地震等也会引发地震,但发生的强度通常小於自然的营力?

?

  篇三:

研究性学习地震

  关于地震、火灾逃生方法和自救

  方法的研究

  研究背景:

火灾和地震,一直都是让人们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么?

怎样才能让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

  研究目的:

降低人们在地震或火灾中的损失。

  研究方法:

查阅书籍资料、实地考察等

  研究结果:

  一、地震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

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8、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9、遇到地震要冷静逃生不可乘电梯。

发生地震的时候,如果正好在室内,应保持镇定并选择较理想的地方就近躲藏。

  10、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11、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12、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13、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14、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15、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16、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17、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8、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9、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

  乱跑乱窜。

  20、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21、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22、地震发生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