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619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docx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

中级工商管理全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第二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章市场调研管理

第四章生成管理与控制

第五章物流管理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

第七章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第八章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

本讲主要概述了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两部分内容。

要求了解、熟悉和掌握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和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熟悉和掌握战略制定、实施与控制以及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战略的定义、特征、层次和内涵

企业战略是“战略”一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延伸和应用。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1.企业战略的特性

(1)长期性。

长期性是指战略制定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未来而不是目前,企业战略都是较长远的谋划,考虑较长远的效益。

(2)全局性。

全局性是企业战略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指企业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追求的是整体效果,因而是一种总体决策。

全局是由若干局部所组成,但局部必须服从全局,那种从局部出发、只顾局部利益的打算是不能列入企业战略的。

(3)灵活性。

企业战略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无论企业的外部环境或自身条件,都是发展变化的,未来又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准确。

因此,战略应当有较强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地知道企业的总体行为。

(4)风险性。

随着科学技术及国内外经济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环境的动态性增强,许多事物具有不可预测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因此企业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风险性,这是人们在制定及实施时必须充分估计到的。

2.企业战略的层次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企业职能战略

(1)企业总体战略,一般是以公司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它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企业总体战略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

(2)企业业务战略,也称为竞争战略或事业部战略。

企业业务战略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经验单位的战略计划。

企业业务战略是经营一级的战略,它的重点是要改进一个业务单位在它所从事的行业中,或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地位。

它是在总体性的企业战略指导下,经营某一特定经营单位所指定的战略计划,是企业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3)企业职能战略,是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的只能活动做出统筹安排,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业务战略而在特定的职能领域内所指定的实施战略,包括生产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

企业职能战略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使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3.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制定企业战略和实施企业战略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从职能化得管理走向战略性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次飞跃,它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战略管理的任务。

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最高任务是实现企业的使命,因此,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主题导向特征。

当然,企业是环境中的一份子,各类环境因素都要对企业战略决策和行动产生影响。

但是,企业"如何"对这些环境的关系。

(2)战略管理的对象。

战略管理的对象是指战略管理指向的所有内容,主要包括战略要素、战略管理模式和管理过程的各环节等内容。

1)从关键战略要素出发,战略管理的对象包括业务组合、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以反四类关键战略要素之间的关心及变化。

涉及到管理权力的调整和转移,组织结构和政策的改变等,企业社会地位和性质的确定和转变。

2)从战略管理模式出发,战略管理对象包括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歌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涉及到外部环境、内部各战略层次和各业务部门。

3)从战略管理过程出发,战略管理对象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从战略问题设计的范围看,战略管理对象不但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层次、各业务,还涉及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关系,甚至还包括产业组织关系。

(二)宏观环境的主要要素即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战略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其任务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市场“位置”和法杖计划来确定未来应该达到的市场“位置”。

战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对一切产业部门和企业都将产生影响的各种影视后力量。

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

政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考察企业面临的政治因素及其运行状况是企业宏观环境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政治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异常巨大和明显,同时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其他社会因素也都会因为政治条件及状况的不同而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政治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国内的政治环境和国际的政治环境。

具体来说,政治因素分析包括:

1.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

2.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此外,这一环境因素中海包括国家政治形势及其变化,主要包括:

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关系、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等。

对一个开放的企业来说,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法律环境分析

法律是政府用来管理企业的一种手段。

法律制度对企业的管理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

法律环境分析主要分析的因素有:

1.法律规范,特别是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如我国的《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税法》、《企业破产法》等。

2.国际司法执行机关。

在我国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已经各种行政执法机关。

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行政执法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物价机关,计量管理机关、技术质量管理机关、专利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关、政府审计机关等。

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

3.企业法律。

企业的法律意思最终都会物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

4.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国内法律环境。

实现跨国经营的企业往往要面临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和国家法的约束,分析和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经营的损失。

法律环境关系到企业的行为规范界限、企业间关系的调节和处置方式,已经对企业利用的承认和保护程度。

完善的立法系统还将起到保护正当竞争的作用。

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环境分析

1.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认可统计因素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前者包括人口出生率、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资源结构、交易程度结构、人口质量、人口城市化等。

后者暴力人们的价值观念、工作态度、消费倾向、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

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巨大影响,这也是西欧那个是战略环境分析时应予关注的问题。

1.人口环境

(1)人口数量

(2)人口的地域结构

(3)人口质量

2.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

(2)价值观

(3)社会发展趋势

2、经济环境分析

企业的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社会购买力、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支出模式等要素构成。

1.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德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性、量的比例以及排列关联的状况。

2.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

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速度。

3.经济体制,经济体制规定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各经济部门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调控或影响社会经济流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

4.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党制定的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战略与策略,它包括综合性的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价格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等。

5.社会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产品的货币支付能力。

6.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支出模式,消费者支出模式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两种共同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企业的科学技术环境之的是企业所以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之间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

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科学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

行业环境特征,即行业发展周期、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内战略群体

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行业生命周期是行业演进的动态过程。

同任何事物一样,每一行业都有自己产生和衰退的过程。

行业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

1.形成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

4.衰退期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在一个行业了,普遍存在着五种竞争力量,即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状况以及综合强度,引发行业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决定着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

3)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

战略群体是指一个行业内执行同样或相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成地位的一组企业。

如果行业中的各个厂家的战略基本一致,市场地位相称,那么,改行业实际上就是只有一个战略群体,相反,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行业中的竞争厂家所追求的竞争策略互不相同,各自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在该行业中,有多少竞争厂商就有多少战略群体。

1.战略群体内的竞争。

2.战略群体间的竞争。

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一、企业经营决策概述

(一)经营决策的类型

对经营进行分类,是为了把握各种决策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决策。

决策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可划分不同的决策类型。

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进行分类,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从决策的重要性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3.从决策的起点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4.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定、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二)经营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

2.决策目标

3.决策被选方案

4.决策条件

5.决策结果

二、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的决策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1.确定目标阶段:

识别问题、诊断原因、制定目标

2.拟定方案阶段

3.选定决策方案阶段

4.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

5.评价阶段

三、企业经营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经营决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环境因素

2.以往的经验策略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4.时间因素

5.企业经营决策体制

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学习要求

掌握:

企业经营决策的定义和内涵;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条件、决策结果的含义,企业经营决策的类型t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

熟悉:

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的含义,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的含义和区别,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的含义,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含义和区别;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内容。

了解:

企业经营决策的意义。

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也称主观决策法。

这种方法是亢接利用人们的知识、指挥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有关资料对决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决策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

定性决策方法有下述几种:

(一)头脑风暴法

(二)德尔菲法

(三)名义小组技术法

(四)淘汰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法

2.盈亏平衡点法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1.决策型收益表法

2.决策树分析法

(三)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确定而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无法预测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决策。

由于自然状态下决策结果的不可知,因此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主观随意性。

1.乐观原则

2.背光原则

3.折衷原则

4.后悔值原则

5.等概率原则

学习要求

掌握:

定性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头脑风暴法的内容和运用;德尔菲法的内容和运用;定量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确定型经营决策方法的含义和构成;风险型经营决策方法的含义和构成;决策收益表法的内容、步骤和计算;决策树分析法的内容、步骤和计算;决策树的构成和绘制,不确定型经营决策方法的含义和构成;乐观原则、悲观原则、折衷原则、后悔值原则、等概率原则的内容、步骤和计算。

熟悉:

名义小组技术的内容和运用,淘汰法的内容和运用,线性规划法的内容、步骤和运用;盈亏平衡法的内容、步骤和运用;盈亏平衡点的含义。

了解:

科学经营决策方法运用的意义。

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中级工商第二章企业领导体制及其发展

中级工商第二章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中级工商第二章股东机构

中级工商第二章董事会的地位、性质及决议方式

中级工商第二章经理机构

中级工商第二章监督机构

企业领导体制及其发展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和作用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和作用

(1)领导体制建立在企业领导权力划分的基础之上。

(2)领导体制通过建立企业领导组织机构加以实现。

(3)企业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制度规范。

(二)、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作用

(1)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活动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

(2)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企业整理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规范企业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二、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机构

(一)决策系统

(二)参谋系统

(三)执行系统

(四)监控系统

(五)信息系统

三、企业领导体制的发展

(一)“家长制”领导

(二)“经理制”领导

(三)职业“软专家”领导

(四)专家集团领导

四、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行政一长负责制(1951——1956年)

(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56——1976年)

(三)“革命委员会”制(1966——1976年)

(四)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的恢复与改革

(五)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和全面推行

(六)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学习要求

掌握:

公司所有者的概念;公司原始所有权及其基本构成;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及其特点;公司经营者的概念及其特征;经营者对现代企业的作用;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

熟悉:

经营者的基本特征;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的选择方式。

了解: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声誉激励和市场竞争机制。

一、公司所有者

(一)公司的原始所有权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三)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类

(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2)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二、公司经营者

(一)公司经营者及其特征

(二)经营者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1)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得关键性资源,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

(2)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3)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三)经营者的素质要求

(1)精湛的业务能力。

(2)优秀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职业心态。

(四)经营者的选择方式

(1)内部提拔

(2)市场招聘

(五)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1.报酬激励

2.声誉激励

3.市场竞争机制

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2.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股东机构

学习要求

掌握:

股东的含义;股东的基本权利;股东的基本义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性质与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决议;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的性质与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的决议方式;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权力机构。

熟悉:

股东的法律地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种类及召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的种类与召集。

了解:

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自然人股东和法人股东。

股东机构

一、股东概述

(一)股东的含义

(二)股东的分类和构成

1.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

第一,对公司设定承担责任。

第二,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资格的取得受到一定限制。

2.自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

(三)股东的法律地位

(1)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

(2)股东是公司经营的最大受益人和风险承担者

(3)股东享有鼓股东权

(4)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5)股东平等

(四)股东的权利

(1)股东会的出席权、表决权

(2)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提议权和提案权

(3)董事、监事的选举权、被选举权

(4)公司资料的查阅权

(5)公司股利的分配权

(6)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7)出资、股份的转让权

(8)其他股东转让出资的优先购买权

(9)公司新增资本的优先认购权

(10)股东诉讼权

(五)股东的义务

(1)缴纳出资义务

(2)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遵守公司章程

(4)忠义义务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

(一)股东会的性质及职权

(二)股东会的种类及召集

(三)股东会决议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

(一)股东大会的性质及职权

(二)股东大会的种类与召集

1.股东大会的种类

2.股东大会会议的召开

3.股东大会会议的决议方式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权利机构

董事会的地位、性质及决议方式

学习要求

掌握:

董事会的地位;董事会的性质;董事会的决议方式;董事会的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任职资格;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性质与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议事规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性质与职权;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及其特征。

熟悉:

董事会会议的形式;董事会会议的召集和主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的任期与义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的义务;独立董事的职权;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董事的身份。

了解:

公司实务中对于董事会的另行规定;独立董事的义务;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的组成与任期。

一、董事会制度

(一)董事会的地位

(二)董事会的性质

1.董事会是代表股东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机构

2.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3.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

4.董事会是公司法人的对外代表机构

5.董事会是公司的法定常设机构

(三)董事会会议

1.董事会会议的形式

2.董事会会议的召开和主持

3.董事会的决议方式

(四)董事会的职权

1.董事会作为股东会的常设机关

2.作为股东会的受托结构,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要务

4.为股东会准备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为股东会准备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为股东会准备增资或减资方案

7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事项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任职资格

(二)董事的任期与义务

(三)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四)董事会的议事规则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组成

1.董事会的组成

2.董事的义务

(1)忠实义务

(2)注意义务

(二)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三)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与决议方式

(四)关于独立董事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特征

(二)董事的身份

(三)董事的组成与任期

经理机构

学习要求

掌握:

经理的概念、作用和职权;经理的义务与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职权;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机构。

熟悉: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产生和性质。

了解:

经理的选任与解聘。

一、经理机构的地位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的职权

(二)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三)经理的选人与解聘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机构

监督机构

学习要求

掌握:

监事会制度;监事会监督职能的主要表现;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组成;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组成及职权。

熟悉:

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议事规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和议事规则。

了解:

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任期。

一、监事会制度

第一,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

第二,监事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

第三,监事会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二)监事会的职权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中级工商第三章市场调研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中级工商第三章市场调研的程序

市场调研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一、市场调研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

市场调研是调研者对商品及服务市场相关问题的全部数据,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收集、记录、分析的过程。

2、5个基本特点:

系统性、客观性、时效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二、市场调研的内容和分类

(一)市场调研的内容

1.市场竞争调研

2.市场细分调研

3.产品定位调研

4.产品调研

5.广告调研

6.渠道调研

7.销售调研

8.用户满意调研

(二)市场调研的分类

1.根据购买商品目的不同,分为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调研

2.根据商品流通环节不同,分为批发市场调研和零售市场调研

3.根据产品层次不同,分为各水平类别和商品品种的市场调研

4.根据空间层次不同,分为国际市场调研和国内市场调研

5.根据时间层次不同,分为经常性、一次性、定期性市场调研

6.根据市场调研目的和深度不同,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关系调研和预测性调研

7.根据市场调研的方式不同,分为全面调研和非全面调研

8.根据市场调研方法的不同,分为二手数据调研和原始数据调研

市场调研的程序

(一)确定调研性质

1.探索性调研

2.描述性调研

3.因果关系调研

(二)设计调研方案

1.确定调研目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制定调查提供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5.确定调查地点

6.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7.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8.调研经费预算

9.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

10.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三)实施调研和数据采集

一是挑选和培训调研员;二是进行调研工作的质量监控;三是查收和评价调研员的工作

(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主要包括:

(1)查收和校对资料;

(2)编码

(3)录入数据,建立原始数据库;

(4)数据查错和数据净化,处理缺少数据;

(5)数据处理、制表制图和统计分析等。

(五)撰写调研报告

1.调研包括的形式

(1)书面报告形式

(2)口头报告形式

2.书面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