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747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调查报告(草稿).doc

【校徽或标志】

新闻一班

Xxx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严重公害之一。

此时,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力有限,仅仅依靠国家保护不足以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环境问题。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群策群力,搞好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因而是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

调查发现,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而发展起来的。

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开始对环境问题的忽视,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而如今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使人们陷入忧郁不安之中。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状况的不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日益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

尽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整治力度,但是由于一些人为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还不容乐观。

为此,我利用这次暑假的机会对我们凉城岱海镇的居民展开了一次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同时对我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宣传环保。

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的,通过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的结果。

一、环保意识调查结果:

1.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达到85.6%,但是对于某些简单题目,只有9.3%的答对。

大部分的居民认为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这说明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2.但是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

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

82%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

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

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3.有62.2%的人表示如果有环保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愿意参加;有27.8%的人表示看时间而定不过会一直支持环保事业。

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总体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二、环保行为调查结果: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

如“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

”63.4%的人“能注意节约用水”,18%的人“有时注意”。

“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

”61%的人“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

看来,大多数人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但是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

如“发现别人浪费水”,只有5%的人会制止;“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只有2.5%的人去制止;这说明公众还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三、建议: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使我对部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透露出石牛镇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其环保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再加上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建议:

1.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气,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

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

2.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

另外,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时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3.加大惩罚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

用惩罚这种方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

5.要在法律上规定民间环保团体参加制定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和战略的机制和程序;建立民间环保团体参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划、方案的执行、监督和检查的机制和程序。

以上是我个人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可以明确地反应出时下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良好的生活环境。

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相信,通过石牛镇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大力配合,我们会拥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根据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内容,本次调查从公众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人行为参与、环评参与和诉讼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二)调查对象

    自己家所在小区居民以及凉城几个人口密集的小区居民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针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拟定研究课题,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组织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如我们进行了街头拦访面谈调查、中心地点入户访问调查、深访环保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等。

而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有关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料,并且对其调查结果,由现象深入本质进行研究。

从公众自身环境意识及受其影响的参与行为着手收集资料,筛选典型的材料。

    第三阶段:

结题时期。

将各成员筛选出的典型的材料加以重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观点。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公众环境意识

    1.环境知识

    问卷题目涵盖了资源、能源、大气、水体、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等各部分内容。

主要包括普通环境知识、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三大部分。

公众对常识性的普通环境知识答题的正确率较高,达到80.2%,但是对于“世界环境日是哪天?

”这一简单题目,只有8.2%的答对。

另外,公众对工矿企业及农村环境知识了解不多,比如,“对因化工厂的废水和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河流而使水草生长茂盛的看法”,公众中回答是“好现象”的占12.5%,选择是“富营养化现象”的占39.6%,答是“不好现象”占21.6%,答“不知道”的占26.3%。

    2.环境态度

    

(1)公众对环境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公众对环境的基本价值观是正确的,如对“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污染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一问题的看法,90%的公众选择“不同意”;对农业烧荒问题的看法,62%的人认为“污染大气”,38%的人认为“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应当还田”。

p;   

(2)当环境保护与切身利益相冲突时,公众的意见分歧较大。

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在自然界中很难化解,人们的认识非常深刻,表现的态度也很坚决。

82%的人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利用。

但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因为“塑料餐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

    再比如,对“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因为人类的利用而存在的”这一论述,32.8%的人“不同意”,62%的人认为“它们是和人类平等的”,这说明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另外,我们询问了接受产品价格因企业治理污染而上涨的意愿,78%的人接受价格上涨,其中,认为价格上涨率不宜超过3%和可在3%~5%之间的人,分别占61.5%和26.3%,认为价格上涨率可在5%~10%之间和超过10%的,分别占6.7%和5.5%。

由此可见,公众的环境价值观还会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当自身经济条件允许时,以保护环境为重;当自身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就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环论保护现状

    1.公众个人的参与行为表现积极。

如“你平时注意节约用水吗?

”63.4%的人“能注意节约用水”,18%的人“有时注意”。

“在一个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你如何处理垃圾?

”61%的人“把垃圾装在自己的包(塑料袋)里带回去处理”。

看来,大多数人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8.6%的人“不太注意节约用水”,31%的人“在僻静无人处偷偷地把垃圾扔掉”,如何提高公众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看来是很重要的事。

    2.公众在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不多。

如“发现别人浪费水”,只有5%的人会制止;“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只有2.5%的人去制止;“看到某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只有6%的人愿意去举报。

这说明公众受“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维护环境。

    3.公众自身受到环境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人不多。

“当发生环境民事纠纷时”,84.5%的公众选择了到环保局投诉,10%的公众选择忍气吞声,5.5%的公众选择“提起环境诉讼”。

而在“环境诉讼”中,其中86%是环境民事诉讼,另外14%是环境行政诉讼。

    4.民间环保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情况。

绿色之友协会是南京市最大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该组织主要的工作是为环境保护而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偶尔协助江苏省环保厅搞些环境调查工作。

绿色之友协会在2003年8月份组织了一次“徒步秦淮河——保护母亲河”活动,我们调查小组参与了他们的部分工作。

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徒步考察,了解秦淮河的污染情况,向当地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向政府提出治理秦淮河污染的一些建议。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次活动搞得比较成功,社会影响很大,金陵晚报进行了跟踪报道。

这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活动经费不足导致有些宣传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

六.几点建议

  

(一)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

    环保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

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推广环保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要增长公民的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环境知识宣传教育。

环境宣传教育要帮助人们掌握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知识等。

    环境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

将环境教育列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大纲中,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现在视频媒体高度发达,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也更加立体、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

在电视的一些热点栏目播出的前后多播出一些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让人们目之所及都会看到人类的环境问题,从而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是监督他人的行为,使环保意识由教育强化成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环境利益造成侵害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

当公众的环境权益遭受损害,特别是因为国家怠于行使职权造成公共环境利益遭受损害或对于公共环境利益的保护不利时,倘若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提起诉讼,不仅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也不符合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公民权利要求。

另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有利于弥补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的漏洞。

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政府的公共事务也日趋繁多,这使得政府的环境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漏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