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通信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站后和站房工程 ZTZH-1 标段
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唐项目部
2014 年 7 月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站后和站房工程 ZTZH-1 标段
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监理签字: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唐项目部
2014 年 7 月
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张家口至唐山线通信专业。
二 、作业准备
1 、 内业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审核,熟悉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辨识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制定安全
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
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调查径路上既有缆线及设施,编制防护措施;与相关单位签订
安全配合协议;收集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进行现场
调查,建立临时设施,满足施工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依据设计文件,综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物资申请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备料。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三 、 技术要求
1 、 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技术要求
电缆单盘测试内容根据电缆程式及使用方式确定,但所有
电缆至少应进行对号、绝缘测试。
对称电缆加感线对要使用电容耦合测试仪测试电容耦合 K1 值及
对地不平衡电容 e1、e2 值。
长途对称电缆配盘技术要求如下:
1)长途对称电缆配盘应按 1.5 公里或 2 公里加感节距进行配盘,
相邻节距间的配盘偏差,应不大于 5%;进入通信站应考虑
半加感节距。
2)车站及中间站引入电缆长度应计算在加感节距内,环引长度
全部计入节距,桥引长度按加感节距的 1/2 计入节距。
3)单盘电缆的电气特性指标合格及稳气的电缆才能进行配盘。
在同一个音频段内,宜配用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结构电缆。
4)其他如区间电话、传感器、地线等可按设计要求进行配盘。
5)低频加感回线,采用 K1、e1、e2 值相互抵消的方法配盘。
当
计算 k、e1、e2 值抵消时,在每加感节距内,不平衡的累积
值 k1 一般应小于 200 微微法,e1、e2 要小于 500 微微法。
2、 直埋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长途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a)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b)电缆沟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敷设电缆最大电缆直径的 15
倍。
c)电缆保护管煨弯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 6 倍。
d)穿越铁路电缆保护管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
0.3 米;穿越公路的电缆保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以外 0.2
米。
e)电缆敷设的余留量:
电缆接续后余留 0.8~1.5 米;通信站引
入口处余留 3~5 米;穿越 30 米以上河流时,两岸各余留
1~5 米;200 米及以上大桥两端和 250~500 米的隧道两端,
各余留 1~3 米;带伸缩缝的钢结构桥梁敷设电缆时,每个
伸缩缝余留不应小于 0.5 米,通过 500 米以上隧道时,应在
一侧大避车洞内适当余留。
在有塌方、滑坡、穿越铁路及有
其他规划地段,应适当余留。
f)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
铝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困难地段为 10 倍;铅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7.5 倍。
g)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埋设,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
关规定。
2)地区(站场)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a)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b)用混凝土槽防护敷设电缆时,其埋设深度为:
在站场股道附
近或铁路路肩上,槽盖板顶面距路基面不应小于 0.2m;在
石渣和砂子填平的股道间,槽盖板面至轨枕底面不应小于
0.55m。
同时,盖板顶面在路基面下的覆盖厚度不应小于
0.2m。
c)敷设电缆时,铅护套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7.5
倍,铝护套电缆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d)电缆余留:
接头处余留 1m;进通信站、电话所信号楼余留
1 米;分线设备和端子盒引入处余留 1.5m。
e)直埋电缆引上电杆或沿墙引上的保护管应高出地面 2.5m,
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引上钢管的弯曲半
径宜为 0.6~0.8m。
f)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3、 管道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电缆管道和人(手)孔的管孔运用应符合设计规定。
同一电
缆所占各段管道的管孔应保持一致。
电缆在人(手)孔铁架
上的排列顺序应与电缆管孔运用相适应。
在人(手)孔内,
应避免电缆相互交越、交叉或阻碍空闲管孔的孔口。
2)电缆在人(手)孔内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钢带铠装电缆进入人(手)孔内部分应剥除铠装。
3)在每个人(手)孔内电缆均应挂标识牌,电缆标识牌应防水,
防老化。
4)在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合理选用管孔,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选用管孔的原则是:
先上后下,先侧后中。
大对数电缆、干
线电缆一般应敷设在靠下排两侧的管孔。
5)管孔内不得有电缆接头,电缆接头的一端距离管道出口处的
电缆长度不应小于 40cm。
接头不应放在管道进口处的上方
或下方,接头和电缆都不应阻挡管道的空闲孔。
4、电缆接续技术要求
1) 电缆接续前应确认电缆端别正确,并进行单条电缆测试,确认
电缆内所有芯线无断线、混线及接地障碍,绝缘良好。
充气电
缆单条电缆稳气应良好。
2) 电缆的开剥尺寸按电缆程式及接续方式确定,开剥后电缆端头
芯线不得散开,不得破坏芯线的扭绞。
3) 电缆接续时应进行施工测试,以检查电缆接续后的线路有无混
线及断线等故障,以及各接续点交叉是否正确,其绝缘电阻应
符合规定。
施工测试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接头盒封装或接续套
管封焊。
4) 每个电缆接头准备电缆接头卡片一式两份,一份放入接头套管
或接头盒内,另一份存档备查。
接头卡片内容包括接续交叉型
式、分歧方式、接续人和接头封装人姓名、接续日期等。
5、光缆单盘测试及配盘技术要求
1)光缆单盘测试采用双窗口对光缆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光
缆长度复测、光缆单盘损耗测试、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观察和光
缆外护层的绝缘检查等。
测试时仪表的折射率设置,采用厂家出厂
时提供的折射率。
2)光缆敷设前应按长度、环境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配盘,选择
合适的接头位置;配盘尽量按整盘配置,减少断缆;光缆的接头位
置安排应合理。
6、直埋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1)埋设深度、与其他建筑物最小间隔距离、防护措施应符合设
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路肩上敷设时,宜在接触网杆、塔立起后
进行,不宜交叉施工。
必须交叉施工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3)当采用一条单光缆及一条对称电缆同沟敷设时,应同底同期
敷设,先敷设对称电缆,后敷设光缆,在沟中应平行排列。
在对称
电缆接头处,光缆应采取防护措施。
4)光缆应按 A、B 端要求进行敷设。
5)光缆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余留长度、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6)使用机械牵引时,牵引最大速度应为 15m/min;牵引力不应
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 80%,且主要牵引力应作用在光缆加强芯
上。
7)施工中光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接头处密封良好。
单
盘直埋光缆接续前,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10MΩ•km,
允许 10%的单盘光缆不低于 2MΩ•km。
8)光缆标桩的埋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7、光缆接续技术要求
1)光缆接续前,首先核对光缆接头的位置、光缆端别等,检查
护层对地绝缘电阻。
根据接头余留长度要求留足光缆再截断光缆头。
2)光缆接续作业过程中应注意防尘、防潮和防震。
接续用的工
具、材料需保持清洁,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穿工作服、戴工作
帽。
3)直埋光缆接续后余留应为 2~3m。
接头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
缆外径的 20 倍。
埋深应与光缆埋深相同。
4)接头盒的装配应按照接头盒出厂说明书进行。
接续完成后,
盒内应放入接续卡一份,另一份妥善保管。
接续卡填写的光纤接续
损耗应为 OTDR 监测值。
5)电气化铁路区段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宜换接室内光缆,
并应做绝缘接头或气闭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
件应断开彼此绝缘。
当采用不换接室内光缆而仍使用本缆直接引入
的方式时,亦应做室内外绝缘。
8、 光缆测试技术要求
1)光缆中继段测试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中继段光纤线路损耗及传输长度;
b)中继段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
c)中继段光纤通道总损耗;
d)直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
e)当工程有要求时按要求项目进行测试。
2)各项测试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有关
规定。
四 、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径路复测—挖沟、杆路施工、管道施工—光电缆单
盘检验、配盘—光电缆敷设—光电缆接续—光电缆测试—竣工
五 、施工要求
1、径路复测
1) 径路复测过程中将径路长度,土质情况,光电缆的防护方式、数
量,障碍点情况、接头位置、人孔位置等调查测量清楚,为下一
步施工打好基础。
2) 对于径路上的各种既有缆线、设施等要了解和探测清楚,防止施
工过程中对既有缆线和设施造成损坏。
2、光电缆单盘检验
1) 首先检查光电缆盘外观良好,包装完整,没有严重的扭曲变形。
光电缆内外端头无伤痕、扭断现象。
盘上光电缆无损伤。
2) 对单盘光电缆进行编号并记录,光缆及对称电缆确认 A、B 端并
记录,用红漆在电缆盘上标明电缆编号和电缆 A、B 端别。
3) 电缆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其指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单
盘电缆要求 100%进行测试,测试时做好测试记录。
单盘电缆测
试结束后及时对电缆端头进行封闭处理。
4) 单盘光缆测试完毕恢复缆头密封包装及光缆盘包装。
对不符合要
求的光缆在缆盘上做醒目标注,并不得使用。
单盘光缆应 100%
测试,测试时做好测试记录。
3、电缆配盘
1) 光电缆配盘时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截断光电缆,减少光电缆接
头,其接头地点应安全和便于施工、维护。
2) 同一中继段内,应使用同一工厂、同一型号的光缆,尽量按出厂
序号的顺序进行配盘。
靠通信站两侧的单盘长度不少于 1Km,并
选择光纤参数接近标准值和一致性好的光缆。
3) 光电缆配盘时,必须考虑地形地貌,以及过河、公路、水塘、沟
渠的余留。
光电缆接头不宜配在河流、公路、铁路、桥梁等位置
上。
4、直埋光电缆敷设
1) 光电缆敷设前,对施工人员就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如安全规
定、质量要求、敷缆方法要领等内容,并确保施工人员服从指挥。
2) 为了确保光电缆敷设质量和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密组织,配
备专人进行指挥。
要备有良好的联络手段,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
上岗,严禁在无联络工具的情况下敷设光电缆。
3) 敷设光缆时,光缆由缆盘的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的弧形。
光缆敷
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被扣、浪涌等现象的发生。
光缆在过
轨或过道穿越钢管防护时,必须在钢管口加上特制的防护卡子,
避免损伤光缆外皮。
4) 开挖电缆沟按电缆径路测量标桩和标记地点划线,一般用石灰作
划线开挖标记,使电缆沟除障碍物外应尽量走成直线;弯曲地段
电缆沟的弯曲内侧半径,不得小于所敷设电缆中最大电缆外径的
15 倍,在坡度大于 30°、坡长大于 30m 的陡坡地段,应按 S 形
开挖电缆沟;电缆沟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沟深
较埋深应增加 0.1m,电缆沟底宽度根据同沟敷设电缆数量以不
使电缆相互叠压为准。
电缆沟底应平缓,不得有陡上陡下现象,
不得有石块或坚硬大土块。
在铁路路肩上或股道间及穿越铁路开
挖施工时,采取避免污染道床石碴的措施。
电缆接头坑的开挖深
度应以电缆沟深为准,接头坑宜安排在靠道路或铁路外侧。
5) 电缆防护地点和所用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各种防护管材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变形和裂纹。
钢管应作除锈和
防腐处理。
硬塑料管无老化和变质现象。
钢管口应光滑无毛刺,
钢管用管箍连接时,每端进入管箍内的深度,不得小于箍径的
1/3,钢管焊接时,接口必须对齐,焊接严密,均匀一致,焊接
牢固。
管子煨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 6 倍,管子的
弯曲角度方向应正确,无死弯,皱折、凹瘪等缺陷。
防护管的埋
深,应和电缆埋深一致,穿越铁路的防护管长度,必须超出轨道
两侧轨枕头以外 0.2m。
6) 电缆盖砖防护时,应在电缆上面填 0.1m 的细土或砂并压实,在
电缆正上方处盖砖并排列整齐。
采用对缝钢管防护时,管缝应在
上方。
防护管应预放穿拉电缆用的铁线,并将管头包住,电缆穿
好后管子两端应堵牢,对开挖埋设防护管的电缆沟回填时,必须
填平夯实。
7) 敷设的电缆必须是经单盘测试合格的电缆。
充气电缆应稳气良好,
敷设前气压须保持在 60~80Kpa 之间。
“
8) 长途对称电缆敷设“A”、 B”端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
定的情况下,按照“A”端朝向上行方向,“B”端朝向下行方向。
9) 敷设电缆时,不得拖拉硬拽损伤电缆。
电缆放在沟底时不宜拉得
过紧,应平放在沟底使电缆自然地伸展。
充气电缆敷设后,应立
即检查电缆气压情况,如发现气压下降应及时查找处理。
在有水
的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时,应及时适量填土压住电缆以防止浮起。
10) 电缆敷设后,先回填 0.2m 细土覆盖电缆待确定电缆气压稳定后
再全部回填。
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并将多余的土回堆在电缆沟上,
电缆沟内不得填入易腐物质,不得有大石块。
5、电缆接续一般要求
1) 电缆接续完成后应保证无绝缘障碍,无断线、混线,无端别、组
别错误。
芯线扭绞加焊接续扭接应美观、牢固。
焊头光滑无焊刺。
严禁使用带腐蚀性的焊剂。
2) 利用接线子、模块压接时要保证芯线接续良好,不伤线。
3) 钎封焊接续封焊应牢固,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无沙眼和裂痕,表
面光滑严密,无假焊。
焊接过程中严禁使用硬脂酸。
采用接头盒
接续时,接头盒本身应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密封可
靠。
4) 接头地线焊接应牢固,无假焊。
钢带铠装电缆接头两侧钢带应连
通。
接头防护应符合要求,放置应平稳。
接头下埋回土后,及时
按规定埋设电缆标桩,标准应埋设在接头正上方。
6、光缆接续
1)光缆接续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程所用光缆护套的性能、
操作方法和质量要点等。
接续操作应规范、娴熟。
应选派训练有素
的人员进行接续,接续过程应严格遵守工艺流程。
2)使用熔接机应严格遵守厂家使用说明及要求。
每根光纤护套、
涂层的去除,油膏的擦拭清洗,光纤端面的制备,光纤熔接,热缩
管保护等作业应规范,同时应连续完成,不得任意中断。
3)光纤熔接后,当 OTDR 监测值不合格而熔接机显示指标合格,
或监测值明显劣于熔接机显示值时,应对光纤重新熔接。
光纤熔接
点若出现连接痕迹、鼓包、轴偏移、气泡、缩径等现象,不管接续
损耗大小,都应对光纤重新熔接。
7、 对称电缆的接续
1) 目前对称电缆一般为充油电缆,采用接头盒方式进行接续。
极少
数或电缆割接施工中会用到充气电缆及钎封焊方式接续。
2) 对称电缆外护套的开剥
3) 检查电缆的余留长度,接头坑的大小,电缆余留的中心位置是否
合乎要求。
根据接头坑的形状和接头形式,将电缆摆直,量好尺
寸,做出剥除外护套的记号,为统一电缆余留长度,可在接头坑
内将电缆摆顺理直,两端电缆重叠在一起后,在坑中心点两条电
缆做环行切痕,切除电缆外护套,根据电缆程式及接头盒方式进
行钢带和金属护套的处理。
接续后其余留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
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 对称电缆芯线接续
在打开电缆芯线前,在接头位置下面铺好油布摆好接续时所用
的工具。
打开电缆芯线量好芯线接续位置并在距接续点 10mm 处用
原四线组的尼龙线绑扎 3-5 圈以保证芯线原扭绞,(在绑扎尼龙线时
不准拉的过紧,以防损伤芯线绝缘层)。
并在绑扎好的四线组上套上
事先准备好的分组环,按顺序将电缆编好组。
校准好两端套肩口接
续距离应为 460mm,将两端电缆固定。
按接续卡片仔细确认交叉程
式,将应接的两根芯线按顺时针方向,左压右重叠扭 3-5 个花,扭
绞长度为 20mm。
用刮线夹剥除芯线绝缘层不的伤线。
按前松后紧
的原则,将两根芯线裸铜部分扭绞接在一起。
最后剪掉多余部分芯
线,裸铜部分留长度 15mm。
用烟斗烙铁在芯线接头上加焊 5mm
左右、加焊后趁热用白布带将接头上的污物擦掉,污物严重的应用
酒精擦拭。
5) 芯线绝缘层的密封处理
a) 接续完毕的四线组和信号线采用聚乙烯塑料管,外套热缩管两端
加热胶用丁烷气枪密封的工艺。
使其芯线绝缘层在接头处完全密
封,并增加了一层聚乙烯塑料管保证了绝缘层的强度及外形的美
观,因而芯线的裸铜部分与外界完全隔绝。
b) 预制密封管的材料:
直径 φ4mm 白色聚乙烯塑料挂管、
φ4.5mm 白色热可缩管、带式热熔胶。
c) 在工点先将直径 φ4×厚 0.1mm 的聚乙烯塑料管清擦去污后剪成
长 30mm 的小端;将直径 φ4.5mm 热可缩管擦干净剪成 45mm
长;将热溶胶带剪成小片 3×5mm。
然后将聚乙烯塑料管套入剪
好的热可缩管内,热可缩管两端放入剪好的热溶胶(环型放入)。
用丁烷气枪的蓝火部分均匀烘烤热可缩管的一端,使热可缩管和
热溶胶管受熔化收缩成豆状密封(收缩部分待冷却后再集中在一
起)。
将加工好的热可缩管及分组环装进干净的塑料管密封后带
到工地使用。
d) 芯线接头部位用热可缩管密封:
将预制好的热可缩管套入接好的
芯线部位,热可缩管与芯线绝缘层部分重叠 15mm 在热可缩管封
口处,预先放入的热熔胶正好绕芯线绝缘层一周,用丁烷气枪蓝
火四周烘烤热可缩管 10mm 的位置,使热熔胶和热可缩管受热熔
化,收缩密封。
在作完密封管后,应检查一遍,有无密封作的不
好。
6) 对称电缆接头封装
不同施工项目其接头的封装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采用的
是接头盒方式,但对于电缆割接施工会存在钳封焊方式。
各项目根
据电缆程式、接头盒类型、设计要求等进行接头的封装。
不管哪种
接头方式,都应保证接头密封性能良好。
7) 接头防腐处理
当采用钳封焊方式或接头有特殊要求时,需对接头盒进行防腐
处理。
把圆形热缩管移到合适位置上。
用喷灯从热缩管中间沿圆周
方向往两端均匀加热,从中部收缩到两端,把空气向两端赶出,使
热缩管紧紧包裹于电缆上。
在加热过程中,应不停的使火焰往复移
动,避免局部过热。
要求第一次打到热缩管基本收缩到电缆上即可,
待整个热缩管都收缩完后,再用喷灯重新均匀加热一遍,这一次时
间比较短,着重加热未服帖部位。
热缩管收缩完毕,两端圆周
360°均有密封胶溢出,以保证其密封性能。
8、全塑电缆接续
1) 接续准备:
清理接头坑,做好接头余留,将两端电缆固定好。
2) 电缆开剥:
量好尺寸,开剥电缆。
开剥时要小心谨慎,不要损伤
电缆内部隔热层和芯线绝缘层。
3) 将选定的热可缩管套在电缆上,(若选用片型热缩管本项取消)。
4) 电缆芯线编号及对号:
按色谱对两端电缆分别进行编号,每 25
对芯线套一塑料号码管。
然后进行对号和绝缘测试。
5) 模块式卡接排接续:
安装好接线机,将卡接排底板放置在接线机
上,把 A 端电缆中的一个基本单位(25 对)芯线,按顺序分别卡在
底板相应的线槽内,用检查梳检查线位无误后,将卡接排主板叠
加在底板上;用同样方法把对应相接的 B 端线对,卡入主板线槽
内,把上盖板叠放在主板上;用压接器加压使三板互相密合,
A、B 线卡接良好,卸下压接器。
这 25 对芯线接续完成后,用同
样方法完成其它芯线的接续。
6) 接线子接续:
根据电缆型号及接头的类型,定出接续长度,按由
内到外的顺序将相对应的一对芯线扭在一起,留下接续长度,将
多余长度剪去,然后插入接线子进线孔,用压接钳进行压接;同
样方法完成其它芯线的接续。
7) 分歧电缆接续:
量好尺寸,将主电缆的外护套纵刨,去掉屏蔽层、
包带后,按色谱找出分歧线对,留够接续长度,将待接芯线剪断,
其余芯线保持原样;按模块式卡接排或接线子接续的方式与分歧
电缆对接。
8) 接续包扎:
芯线接续完成后,用屏蔽连接线将两端电缆的屏蔽层
连通,用塑料包带将电缆接续部分包扎好。
9) 接续测试:
测试芯线直流指标,如有断线、混线等故障,应查找
并处理。
10) 接头封合:
将热可缩管附带的金属内衬管包在电缆接头上,包好
衬管纵缝及衬管两端的茬口(齿爪)。
将电缆两头用砂布打毛,用
蘸有溶剂的清洁纸擦试干净,将热缩管移到接头部位,两端口包
热隔膜,有分歧时,在分歧端卡上分歧卡。
用喷灯从中部向两端
加热,注意加热时,要来回移动反复加热,不要停留在某一点不
动,以免烤伤热缩管。
将接头用接头防护槽防护,回填接头坑。
11) 电缆气闭成端制作:
量好尺寸,拆去电缆气闭处的护套、屏蔽、
包带和芯线扎带,将芯线分开;用屏蔽连接线将电缆屏蔽层引出;
用热可塑管金属内衬做成端模型,将热可缩封合上部开口。
若是
做一般平放式电缆气闭,可采用和接头封合相同的方法,只是要
选用带灌注口的热可塑管。
按产品说明书配制“三合一”堵剂,
然后将配制好的气塞剂灌入气闭模型中,平放式电缆气闭可用注
塑枪从热可缩灌注口灌入。
9、光缆测试
1)进行光缆测试前,应用酒精棉将测试尾纤擦拭干净,防止污
染终端法兰盘及尾纤。
使用 OTDR 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应结合
被测光缆长度等选择比较恰当的量程,使测试曲线尽量显示在屏
幕中间,以减少测试误差。
2)测试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0、电缆测试:
按电缆测试技术要求对接续完成的电缆进行对号、绝缘测试。
六 、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
1) 通信电缆工程主要物资到达现场应进行进场检验,其型号、规格、
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2) 对所有电缆进行单盘检验,测试方法和测试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 光电缆径路应符合设计要求,直埋电缆的埋深应符合相关技术标
准的规定。
4) 光电缆各种防护措施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光电缆外护层
(套)不得有破损,光电缆接头应密封良好。
5) 电缆接续应按操作规程进行;直埋电缆使用接头套管进行封焊时,
接头套管应进行绝缘防腐处理并加以保护。
6) 光电缆弯曲半径、余留长度、位置等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光
电缆的室内引入,光电缆接续等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
规定。
7) 光电缆接续完成后,应根据电缆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电气性能测
试,测试指标应满足验收标准的规定。
2、检验
会同监理人员对所有项目根据《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TB10418-2003 J288-2004)的要求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