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646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7sw1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

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归纳生物的特征,加深对生物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你听说过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吗?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

3.科学观察与一般观察有什么不同?

4.你是怎样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

5.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认识哪些生物?

这些生物有共同特征吗?

二.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P3-7页,对比各幅彩图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1.图1-1和图1-2在完成怎样的生命活动?

对生物本身有何意义?

说明什么?

2.图1-3鲸产生雾状水柱,说明什么问题?

3.图1-4人的出汗和植物的落叶说明什么问题?

4.图1-5图1-6羚羊为什么要跑?

跑对斑马的生存有何意义?

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什么反应?

说明什么?

5.教材P6图1-7,图1-8和图1-9

a.植物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后代?

动物呢?

b.图中蘑菇由小到大,说明什么现象?

6.图10和图11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7.病毒是怎样的生物?

三.达标检测

1.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时要、细致和,并及时。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能生长和,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3.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好雨知时节B.床前明月光C.春风吹又生D.黄河入海流

4.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智能机器人 B.蘑菇  C.变形金刚 D.溶洞中的钟乳石       

5.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运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活需要营养D.能生长和繁殖

6.下列哪种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人    B.蘑菇C.病毒    D.小草

7.下列哪个语句能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D.朵朵葵花向太阳

8.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动物取食           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鲸喷出水柱          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

  人体排汗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呼吸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课题: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7sw2

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4、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形成保护生物资源意识。

学习重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难点

观察和描述身边环境中的生物和及其的生活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学法指导

同学们可以通过调查的方法,去调查我们周围的生物。

调查前分好组,认真填写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的生物进行简单的归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设计调查表:

1、调查人

2、班级

3、生物名称

4、调查地点

5、调查时间

6、天气状况

7、生活环境

二、合作探究

(一)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二)调查身边的生物

1.调查范围:

2.分组:

3.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整理:

7.讨论:

三、达标检测

1.在调查生物种类时,首先要()

A.明确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范围

C.分组D.设计调查路线

2.调查中不应该()

A.明确目的B.计划详细

C.凭个人喜好来取舍D.如实记录

3.在生物种类的调查过程中,除了对所观察的生物要仔细观察外,还要注意()

A.该生物的生活环境B.观察参与的同学

C.该生物的名称D.自由行动,多处调查

4.请指出完成下列活动需要用调查方法的是()

A.人口普查B.濒危动物种类

C.现代中学生的价值观D.以上三项都是

5.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宠物等。

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

C.生物用途D.大小多少

6.有人说关爱生物是指关爱珍惜濒危的动植物,像路边的小草等生物不需要关爱。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为什么?

 

7.把你知道的生物种类,按照要求填写在表格中:

生活在水中的生物

生活在陆地上生物

空中飞行的生物

有哺乳习性的动物

8.2011年12月份,某中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如下: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人数分别是530、450、780,其中近视人数分别是192、220、462,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并计算出各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从调查表的内容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应该怎样做?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7sw3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并能认真观察,记录,合作和交流。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习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组织好“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学法指导

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来掌握探究的过程,了解什么是对照实验,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环境因素类型

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2.什么是对照实验?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等。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

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二)进一步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影响。

1.这个探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2.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设计出探究实验。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图1-13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说明两者是什么关系?

2、图I-14蚂蚁合作搬运食物,说明两者是什么关系?

3.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和养料,两者是什么关系?

三.达标检测

1.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述的主要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A.光B.水C.温度D.空气

2.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所有因素被称为()

A.非生物因素B.生物因素

C.自然因素D.生态因素

3.哪项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A.影响树木生长的光照和温度B.影响鹿群生活的水分和温度

C.影响鸟卵孵化的温度和空气D.影响水稻产量的农民和青蛙

4.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兔子,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草原上的各种植物和鼠,狐,鹰等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因素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加上草原上的其他野兔

5.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其开花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间的长短B.水分的多少

C.体内贮藏养料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6.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B.温度C.阳光D.土壤

7.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

出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7sw4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确立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且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学习难点

1.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内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同学们阅读书本第17页的资料分析,尝试理解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同学们还可以做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掌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请举例。

2.思考:

仙人掌为什么能在干旱的荒漠中生长?

3.教材P17四幅图片、分析、讨论这些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4.阅读教材P18设计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1.骆驼的生活方式,说明什么问题?

2.骆驼刺的形态特征,说明什么问题?

3.海豹的结构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4.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5.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6.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是白色,夏天是棕褐色

②过度放牧会使草原荒漠化,甚至沙漠化

③大树底下好乘凉④蛔虫一生产卵约30万粒

⑤热带森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

⑥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比较疏松

⑦白鳍豚具有流线型的体形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

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三.达标检测

1.2014年某地遭受了罕见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此现象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2.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青蛙的冬眠B.山顶的旗形树

C.蛾类夜间活动D.仙人掌叶特化成刺

3.下列对仙人掌、鼠妇、鱼类生活有影响的共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以上都是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以上都是

5.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B.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只能适应生存的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6.自然界中的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和着环境。

7.请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成语“蚁穴溃堤”。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7sw5

学习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习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通过实例认真体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19“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

a.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b.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c.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2.当你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你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说明什么?

3.什么叫生态系统?

4.阅读教材P20图片,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a.图片1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b.图片2.腐烂的树干上说出许多真菌,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c.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5.思考并讨论:

生态系统的组成。

6.阅读教材P21图1-16及观察与思考,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22图

(1)什么是食物链?

(2)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

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3)什么是食物网?

(4)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

2.P23资料分析题说明什么?

3.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

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

为什么?

4.尝试应用: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

↗昆虫→鸡↘

草人

↘牛↗

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该食物网中是生产者.

假设该生态系统中进入有毒物质污染了草,长此以往,这个食物网中体内积累这种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三:

达标检测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小麦→田鼠→猫头鹰B.水稻→水蛇→田鼠

C.野蘑菇→鹰→野兔D.阳光→牧草→兔→狼

2.下列选项中人应当选择的食物链是()

A.草→猪→人B.植物→果子狸→人

C.植物→昆虫→青蛙→人D.植物→鼠→蛇→人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非洲热带雨林

4.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人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D.蚕吃桑叶

5.“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非生物部分

7.在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生长得十分茂盛。

由于有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会急剧增加,使草的数量很快下降,食物减少,兔的数量也减少,草的数目恢复,说明。

但如果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说明了。

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稀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7sw6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难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法指导

同学们阅读教材,观察课本第29页图片,记忆并理解生物圈中的几大生态系统,想一想,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你该怎样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思考: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的存在呢?

2.思考:

从人类的繁衍历史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早期文明,均是从河、湖流域开始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请你举例说明生物可以生活在哪些不同的地方?

4.什么是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7.归纳并总结生物圈的范围。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28-29,认识生态系统的类型:

1.图1-19草原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2.图1-20湿地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3.图1-21海洋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4.图1-22森林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5.图1-23淡水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6.图1-24农田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7.图1-25城市生态系统

⑴分布:

⑵特点:

⑶作用:

8.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2)从地域关系来说: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

9..通过上述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达标检测

1.判断

(1)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相关联()

(2)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3)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淡水生态系统()

(4)湿地生态系统是以沼泽植物占优势()

(5).以人类为主要消费者并起支配作用的是农田生态系()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3.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4.在下列海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是()

A.尖峰岭自然保护区。

B.东方大田自然保护区。

C.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D.五指山自然保护区。

5.牙买加盛产甘蔗,但鼠害严重,为了控制和杀灭老鼠,人们引进了鼠类的天敌—獴(一种食肉哺乳动物,也吃蛇类,鸟类等小动物),这样消灭了大量老鼠,但甘蔗甲虫惊人地增多起来,他们对甘蔗造成了与鼠害同样的危害。

请问:

(1)甲虫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2)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

6.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以减少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

“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7sw7

学习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学法指导

学生先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然后按规范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了解显微镜。

(二)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件名称、功能。

(三)使用显微镜步骤

(1)取镜和安放

____握镜臂,_____托镜座;放在试验台距边缘____厘米处,安装好低倍目镜(如5×)和_____。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_____(物镜的前端要与载物台保持___厘米)。

②把_____对准通光孔,用____眼注视目镜内,____眼同时睁开。

③转动_______,使光线通过______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①将载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_____。

②转动__________先让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

③_____注视目镜内,____时针转动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四)应注意的问题:

玻片标本一定要正对__________的中心;镜筒下降时要缓缓进行;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__________等。

二.合作探究

1.互相帮助,练习使用显微镜。

2.互相观察,纠正错误。

3.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4.讨论:

(1)由5×再换上10×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2)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看看物像朝那个方向移动。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在用显微镜的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是如何确定其所在部位的?

(4)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5)显微镜的出现和发展对生物学的意义以及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达标检测: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______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显微镜就是其中的一种工具。

(1)显微镜有实验室常用的_____显微镜和放大几十万倍的___显微镜。

(2)除了显微镜,我们还可以用_____来观察生物。

(3)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

取镜和安放、____、观察、收镜、整理试验台。

(4)观察时,玻片标本要放在上,用压好,并且标本要正对着的中心。

(5)实验完毕要把两个物镜转成“八”字形,偏到______.将镜筒降到最___处,放回镜箱。

(6)袁嘉喆同学发现显微镜镜头有污迹,可以用_____来擦拭镜头。

5.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目镜和反光镜B.镜筒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D.遮光器和镜筒

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B.光圈C.反光镜D.目镜

7.在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观察时应该两眼同时睁开,主要原因是()

A.视觉习惯B.看得更清楚C.便于边观察边画图D.便于调整焦距

8.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物镜5×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10×D.目镜10×,物镜5×

四.盘点提升

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