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507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理科综合试卷

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可附着在核膜或内质网上

B.溶酶体能吞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

首先通过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氨基酸肽链,然后在糙面内质网内,肽链盘曲折叠构成蛋白质,接着糙面内质网膜会形成一些囊泡,里面包裹着蛋白质,囊泡运输蛋白质到高尔基体,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之后,高尔基体膜形成一些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核糖体可附着在核膜或内质网上,A正确;

B、溶酶体内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B正确;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碘可逆浓度梯度进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过程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扩散

D.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需要消耗由细胞提供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

1、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

氨基酸、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帮助,进行的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方向的运输,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主动运输:

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碘可逆浓度梯度进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A正确;

B、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C、细胞内是低钠高钾,细胞外高钠低钾,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向细胞内扩散,C正确;

D、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由细胞提供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3.图为HIV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醇

B.②过程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③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⑤过程产生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tRNA来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逆转录过程;②为DNA分子复制;③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

【详解】A、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不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

B、②过程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错误;

C、③④过程为转录,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⑤过程产生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序列来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检测对应基因的碱基组成,判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B.基因型为Dd的高茎碗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只能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突变体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只会使其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染色体变异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因此可通过检测对应基因的碱基序列,判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的碱基组成不能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型为Dd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个体dd,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

C、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故大肠杆菌只能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突变体,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实验

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CO2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酶均能与双缩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实验采用的试剂有:

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检测是否产生CO2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A错误;

B、有的酶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正确;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是用于固定细胞形态,D错误。

故选C。

6.嗜酸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造血干细胞,它能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也能释放多种溶酶体杀死细菌,还能抑制过敏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

B.嗜酸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C.嗜酸性粒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D.某些发生过敏反应的个体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能高于正常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类似吞噬细胞

功能,骨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详解】A、嗜酸性粒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均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知,嗜酸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不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C正确;

D、嗜酸性粒细胞能抑制过敏反应,某些发生过敏反应的个体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可能高于正常值,D正确。

故选B。

7.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和代过程,其中A和B是细胞器、C-F代表对应细胞中的相关结构,①-④代表相关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②是__________。

(2)A和B都具有巨大的表面,与这一特点有主要关系的结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均填字母)。

(3)该植物细胞中A产生O2总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消耗的O2总量,其才可能表现生长现象。

(4)在各项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该植物细胞提供18O2,过一段时间①-④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的物质包括哪些?

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CO2

(2).C(3).E(4).大于(5).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C为类囊体薄膜,D为叶绿体基质,E为线粒体内膜,F为线粒体基质,①为H2O,②为CO2,③为葡萄糖,④为丙酮酸。

【详解】

(1)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的②是CO2。

(2)A(叶绿体)和B(线粒体)都具有巨大的表面,与这一特点有主要关系的结构分别是C(类囊体薄膜)和E(线粒体内膜)。

(3)该植物细胞中A产生O2总量大于B消耗的O2总量,即真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才可能表现生长现象。

(4)在各项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该植物细胞提供18O2,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氢结合形成H2O即①;H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丙酮酸反应形成CO2即②;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产物为葡糖糖即③;葡萄糖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为丙酮酸即④,故过一段时间①-④中能检测到放射性的物质包括①②③④。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识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8.一只糖尿病的大鼠,其发病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失。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其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确定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先测定该大鼠的血糖含量,然后向其注射适量的___。

一投时间后再检测大鼠体内的血糖含量。

请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岛B

(2).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胰岛素(4).若血糖含量下降,则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若血糖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则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受体缺失

【解析】

【分析】

若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则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血糖含量会下降;若是胰岛素受体缺失引起的糖尿病,则注射胰岛素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详解】

(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确定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先测定该大鼠的血糖含量,然后向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一投时间后再检测大鼠体内的血糖含量。

若血糖含量下降,则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若血糖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则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受体缺失。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考查对胰岛素作用、糖尿病机理和免疫功能异常的理解。

确定小鼠患糖尿病的类型,可根据两类糖尿病是否缺乏胰岛素,采用补充胰岛素的方法进行判别。

9.图为鸽的种群数量对鹰攻击成功率的影响示意图。

回答下列向题:

(1)若要调查鸽群的种群密度,可利用_______法调查。

(2)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鸽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型。

(4)根据“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分析,鹰的存在对鸽群的发展是________(填“有利”或“有害”)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标志重捕

(2).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3).S(4).有利(5).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随着鸽种群数量的增加,鹰攻击的成功率下降,据此分析。

【详解】

(1)若要调查鸽群的种群密度,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2)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较低。

(3)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鸽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数量保持不变,即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则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4)根据“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分析,鹰的存在对鸽群的发展是有利的,判断的理由是: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点睛】根据题图准确判断鸽的种群数量与鸽被攻击的成功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某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1)若I2不具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遗传病。

(2)若控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III9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III9的致病基因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于I2个体。

(3)若I2和I4均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Ⅱ7的基因型是_______,II7和II8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I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

(1).常

(2).显(3).不能(4).Ee或XEXe(5).1/8或1/4

【解析】

【分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

(1)若I2不具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后代中6号、7号正常,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若控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III9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I9的致病基因不能来自于I2个体,应来自I1个体。

(3)若I2和I4均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7的基因型是Ee或XEXe,由于I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XEXe和II8XBY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4Ee与I3EE的后代II8基因型为1/2EE、1/2Ee,II7Ee,II7和II8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故II7和II8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8或1/4。

【点睛】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分析遗传系谱图确定亲本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杆菌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如图28所示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接种后应在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

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维生素

(2).琼脂(3).稀释涂布平板法(4).无氧(5).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6).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7).5.6×107个(8).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该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逐项作答。

【详解】

(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琼脂。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由于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故接种后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105╳(55+56+57)/(3╳0.1)=5.6×107个。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相关知识,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均能用于分离菌种,但后者可用于计数,前者不可以用于计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稀释涂布分离的原理,并能对微生物计数进行分析。

【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用_____________处理,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

图中②的处理方法与①__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原因是进行原代培养时,当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还需要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的动物细胞分裂一般不超过50代,传代培养超过50代后有部分细胞仍能分裂,这些细胞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蛋白质(3).一致(4).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5).细胞的接触抑制(6).抗生素(7).维持培养液的pH(8).细胞癌变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

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

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适宜温度:

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

7.2~7.4;

(4)气体环境:

95%空气和5%CO2。

【详解】

(1)图中①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图中②的处理方法与①一致,原因是进行原代培养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还需要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正常的动物细胞分裂一般不超过50代,传代培养超过50代后有部分细胞仍能分裂,这些细胞可能发生了细胞癌变。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