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291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docx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们不仅把他视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把他看成是最可尊敬的教师。

二、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

只要使人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二)论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1.为什么?

---道德是实践的哲学

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自然--伦理,划时代)

2.什么是道德?

(寻求道德的一般定义---提出伦理学)

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

3.教人学会做人

4.智慧即德行

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6.守法就是正义

7.身教重于言传

(四)教育内容

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凡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和发展

(产生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十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方,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传统的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

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特点)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大学的自主性特征

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

1、独立审判权。

1158年弗累德利克一世发布谕旨,维护波隆那大学学生的利益。

其中规定“大学生可以自由通行,不受阻碍,保证大学所在地的安全,不受侵犯。

侵犯大学,使大学蒙受损坏者,须课以四倍罚款,赔偿给大学。

连大学的信使也享有同样权利”。

谕令又规定“大学教授有裁判权。

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结果外人一定败诉。

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

2、免除赋税及兵役权。

大学师生享有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特权。

公元1385年海德堡大学成立时,洛伯特一世曾许可大学师生免除各种义务或捐税。

大学的师生们也逐渐享受了只有贵族和教士才能享有的待遇。

大学师生不仅获得了免税的权利,也获得了免除兵役的权利,包括为了保卫城镇而参加民兵团的义务。

3、罢课及迁徙权。

欧洲中世纪大学最初的特权就是罢教、罢课和迁徙权。

如果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同大学所在地的城市当局或教会发生矛盾,或者教学、研究和学习活动受到干预时,学生和教师往往分别以罢课、罢教的形式来表示抗议和不满。

如果问题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就以迁移大学校址的形式表示抗议。

中世纪大学的内部自治性

(1)自我管理权

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隆那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

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

(2)参政权、颁发许可证、教师资格审查权和授予学位权。

一般中世纪大学有4~5个由不同学科教授组成的“教授会”。

每个“教授会”推选一名主任,与在学生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同乡会”顾问共同推选出大学校长。

由此可见,大学教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学行政管理,大学校长的选举是与大学教授参政密切相关的。

(3)学术自由——中世纪大学主体性的核心。

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

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曾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

1158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

该法令被看作是向学者保证其学术活动不会招致惩罚的最早步骤。

(目的)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体制)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

“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

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

中世纪大学中更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

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

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

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课程)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

(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意义)由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以后都逐渐为教会所控制。

但其体制、特点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

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

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厂中的童工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首创“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

星期日学校最初仅阅读《圣经》,以后还教授初步的读、写、算知识。

18世纪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也称“相互教学制”。

“导生制”学校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制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

由于“导生制”学校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所取代。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第一节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

夸美纽斯所生活的环境是新旧两种社会的交替时期,新旧思想对他都有强烈的影响。

这种新旧思想的矛盾也反映在他的世界观中,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还有人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

二、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也应是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这是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他又有现实性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实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

这种现实性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

2.教育的作用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首先,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这一见解是有意义的,但是他把教育当作“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则又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其次,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

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三、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

实际上有两层意思:

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

四、论普及教育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两层意思:

1.内容2.教育对象)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

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五、论教学原则---针对教育工作者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

认为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或模型。

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则应多采用参观、实验。

关于直观教学,古人早有提及,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尤为重视。

夸美纽斯的重大功绩在于他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

阐述了他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对当时的死记硬背,文字说教的教育来说有着巨大的革新意义而且对教学理论有新的影响。

2.激发学生求知欲原则(自觉、主动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

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

3.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指责当时学校没给学生以巩固的知识,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

一是学校专教无意义的功课;二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

4.量力性原则

夸美纽斯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反对给学生负担太大,击中时弊。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循序渐进是与系统性紧密联系的。

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的、有联系的知识。

历史意义:

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

六、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甚至高于宗教教育。

其道德教育的基础不是宗教教义,而是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并提出德育要为国家政治服务,关心国家的文化繁荣。

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自己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对于德育的方法,夸美纽斯人提出:

(1)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2)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3)榜样;(4)教诲与规则;(5)择友。

七、教育和教学管理思想

1.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

为了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学制,他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设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校。

第一阶段:

O-6岁---婴儿期---母育学校

第二阶段:

6-12岁---儿童期---国语学校

第三阶段:

12-18岁---少年期---拉丁语学校

第四阶段:

18-24岁---青年期---大学与旅行

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献。

2.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提出实行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

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

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

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

他所说的班级授课,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的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1)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

(2)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评价:

今天看来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许多意见还是粗糙的,其中也有不少片面的地方,但他总结了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论述,从而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近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教育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广为后人采用,建立了教育史上的不朽功绩。

夸美纽斯的第一次:

第一个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为基础;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第一个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第一个提出建立一个统一学校的体系;

 

卢梭的教育思想(3★论述)

一、生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论教育》,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显赫地位。

二、论人的天性

1.性善论

论人的天性:

关于人性的理论,即他的天性哲学。

天性哲学是卢梭向旧制度提出挑战的武器。

在人的天性方面,卢梭推崇性善论,他认为,原始时代,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社会性,使最初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

虽然过着一种动物的生活,但他们是“高贵的野人”,互不欺压。

人类之所以变得如此坏,是由于后来人们战胜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学会了利用自然的一些技能,组成社会,继而有了私有财产,特别是发展到暴君专制阶段,就到了不平等的顶点。

可见,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教育应顺从这种天性。

卢梭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

他认为,良心也是自然天赋的,其作用不仅是指导人们判断善恶,而且能指引人弃恶从善。

不过良心虽人人有,但由于世间的吵闹,良心难以起作用。

要使良心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离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

2.感觉论

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还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即理性。

设想了种种训练感官的方法。

三、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消极的,不是积极,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

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四、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

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

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对手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

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对自然主义的教育评价是:

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并以此为标准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但是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的天性过分影响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

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毕生有四次教育实验:

购置一块荒地,取名为“新庄”,向附近的农民传授新的农业技术与方法,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创办布格多夫小学;教育方面的著作有《林哈德与葛杜德》、《葛杜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虽历经磨难,但初衷不改。

他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他长期坚持教育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二、论教育的目的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和活动是与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分不开的。

他认为,贫穷的根源是缺乏教育和无知,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扩大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因此,他主张建立一种平等普及的教育制度,使所有阶层的儿童都受到教育。

裴斯泰洛齐如此相信教育的作用,还在于他深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

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各种内在能力,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由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身上潜藏着的各种能力得到外现,充分发挥。

裴斯泰洛齐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发展人的天性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各种潜能的发展,使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和谐的发展,否则,儿童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

基于此,裴斯泰洛齐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3★选择)

裴斯泰洛齐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具体要求是:

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程序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协调;循序渐进。

4.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即在适合的时机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四、要素主义教育

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

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裴斯泰洛齐详细论述了智育、德育、体育及劳动教育中的要素问题。

(一)智育

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萌芽由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

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必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形状的测量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

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

(二)体育

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活动是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

劳动中的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通过这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三)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爱,而儿童的爱最初表现为对母亲的爱,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然后由爱母亲扩展到爱父亲、爱家人、爱周围的人,乃至爱全人类。

助记:

五、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素是词,而词的最基本要素是声音。

语文教学应当分三步进行:

首先是发音教学;其次是单词的教学;最后是语言教学。

(二)测量教学法

测量教学的基本要素是直线。

测量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和图形,先让儿童形成直观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测量,最后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三)算术教学法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儿童对数目形成感觉印象,利用手指、石子、豆子等实物学习计数。

在掌握了初步加法之后,再学习乘法、除法、减法。

裴斯泰洛齐指出,以感觉印象为基础,算术教学就会变得异常容易。

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

1.新庄“贫儿之家”时期

初步实验

裴斯泰洛齐认为这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贫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能、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

性质:

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

2.斯坦兹孤儿院时期

这次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把学习与手工劳动,学校与工场相联系,作为办斯坦兹孤儿院的实验内容之一,意味着更有意识的将教劳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3)“学习和手工劳动能够结合之前,二者必须分别打好基础”:

重视学习基础性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4)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

评价:

①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和手工业时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

②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

④由于时代性质为能找到真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

就无法作出纯碎的历史意义。

⑤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3★论述)

一、生平

赫尔巴特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

思想形成三阶段:

伯尼尔、哥廷根、柯尼斯堡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伦理学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它们是维持现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德标准。

特点:

强调知识和认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二)赫尔巴特心理学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

他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问题。

统觉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赫尔巴特对其批判独立的吸收并借鉴康德、罗克等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思想并用于教学中。

新S→意识域十已有观念→统觉团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

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是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意识域中;如果它有足够的

强度能够唤起意识域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