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
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卫生局
1.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
**城东行政新区
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市工程咨询公司
资格证号:
工咨乙12020060035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4、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卫生有关建设项目草案的通知》;
5、省发改委《关于县级医院和农村急救中心项目申报的补充通知》;
6、《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1994年9月2日卫生部发;
7、《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
8、《**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9、《县级医院、所建设标准》;
10、《**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市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2、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14、项目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的其它基础资料。
1.3研究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节能措施分析、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便为项目的建设和融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4指导思想
1、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4、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
5、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5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卫生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与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能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设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
“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投资、集合功能构建”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深化医改、推进项目建设的要求之一。
为此,省医改办、省卫生厅要求,在此次公共卫生项目建设中,要强力推进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等合并建设,打造“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争取到2012年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县级卫生监督体系、农村急救指挥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和新农合服务体系。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对方便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大农民群众享有卫生医疗服务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实施项目十分必要。
1.6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为**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建设项目,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单位现状,确定建设内容为新建农合办公用房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与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卫生监督机构合建)
1.7项目工期
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程度进行,项目实施进度包括准备工作、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
1.8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经初步估算,该项目总投资37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25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
1.9结论
本项目作为公益性项目,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成后,可以从根本上弥补新农合业务用房紧张的局面,提高新农合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有着较大的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设具有前瞻性、必要性,目前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建设可行。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
2.1**概况
**位于**省南部,东邻淮滨县、东南与潢川交界、西接正阳县、南与光山县毗邻、北与新蔡县接壤。
地形以低平的平原和缓丘为主,呈西北向东南略为倾斜,平均海拔47米。
淮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75.5公里。
淮河以北为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88.6%;淮河以南为缓丘垄岗,占全县总面积的11.4%。
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形气候,年平均气温15.2度,年平均降雨量为946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
全县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可耕地148万亩,辖6镇14乡1区,总人口103万余人。
**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106国道、宁西铁路和建设中的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抓紧实施,现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42公里。
全县程控电话装机5.3万余门,所有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
移动用户已达到1.5万户。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完成旧城改造18万平方米,新建城区12.5万平方米,城乡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16.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14.5平方米,城区园林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占城市面积28%。
电力供应充足,是全市唯一拥有两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县区。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7个,其中县、乡两级卫生机构28个。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有:
**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22个,其中:
中心卫生院7个,一般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及村级诊所459个。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361个。
2.2承办单位概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成立于2006年,为县编办核定的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卫生局管理。
中心核定编制人数为52人。
目前,我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无办公用房,办公用房租用。
严重影响农村医疗机构管理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拟与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卫生监督机构合建新农合办公用房一栋。
**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目标是: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和新农合经办机构合并建设,打造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高公共卫生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3.1项目提出的背景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由于长期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我国形成了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制,占71%的农村人口只拥有20%的医疗资源。
城市居民的医疗设施主要由国家供给,而农村主要靠农民自筹解决,卫生资源布局“重城轻乡”,政府对农村卫生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整,服务能力低下,难以保证农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差距较大。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目标上,要把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努力方向。
在发展政策上,要把发展农村卫生作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把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
**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农村120急救机构等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将合并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已出台。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等均是县域内公共卫生资源,是县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而目前**省县级卫生监督、120急救指挥等机构普遍起步晚、基础差,加上职能单一、规模较小、先期投入不足等多重因素,难以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力争到2012年底,全省109个建制县(市)基本都能够建成一所集卫生监督执法、120急救指挥、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和新农合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资源共享的公共卫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城市发展需要:
我县区域位置在豫东南享有独特的优势,城市居民逐渐增多,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城市功能也应随之完善,医疗资源的完善更彰显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水平。
2.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做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目标上,要把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努力方向。
在发展政策上,要把发展农村卫生作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支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把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
3.建设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的需求:
“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投资、集合功能构建”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深化医改、推进项目建设的要求之一。
为此,省医改办、省卫生厅要求要强力推进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等合并建设,打造“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争取到2012年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县级卫生监督体系、农村急救指挥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和新农合服务体系。
根据省卫生厅的指导意见,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用房,人口100万以上的县,应不低于1500平方米。
总之,由于我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无办公用房,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就医的需求和新农合的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快我县医改进程,拟在**城东行政新区新建农合办办公用房一栋。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城东行政新区。
项目交通便利,场区周围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
4.2建设条件
4.2.1地形
项目区地势平坦。
地面海拔高度平均为50米。
4.2.2气象条件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充沛,冷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3.5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长,常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
4.2.3地质条件
该地域地形平坦,地貌为第四纪冲堆积平原;地层结构简单,第一层为耕植土层,平均厚度0.65米,压缩性高;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土质比较厚,压缩性低,承载力高。
工程地条件较好,地基属稳定地基,适合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测试数据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震烈度为Ⅵ度,建筑物按Ⅶ度设防。
4.2.4城镇规范及社会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该县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促进了地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4.2.5公用设施条件
供电:
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足。
项目选址区域均已接通高、低电路,属电网覆盖范围。
供水:
该县地下水资源丰富,现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负责供水,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电信:
电信设施可充分满足项目通讯需要。
4.2.6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钢筋、水泥、免烧砖、石灰等均在本县内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完全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项目组成
该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农合办办公用房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5.2项目建设方案的确定
5.2.1主要原则与依据
1、该项目必须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
2、项目单位院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密度,经济、地理、交通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3、项目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规划。
4、主要要求下述几点:
选址地理位置要适中,交通要方便;要节约用地,布局科学合理;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要求环境安静,且不宜远离居民区;场地地形力求规整,场地干燥,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洪设施。
5、业务用房按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6、业务用房用地,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状况,建筑布局力求合理,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率,同时考虑以后的发展。
5.2.2主要建设方案
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用房,人口100万以上的县,应不低于1500平方米。
**人口103万人,由于我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无办公用房,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要求,新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375万元。
5.3设计原则
1、该项目根据安全、卫生、适用的原则和使用功能要求,项目各楼均采用灌注桩、框架结构建造。
2、业务用房的室内净高度不低于3米。
3、给排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和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
4、医疗用房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建议安装电梯。
5、主要业务用房地面应采用便于清洗的建筑材料,室内装修应符合表面光滑洁净、色调舒适明快的要求。
6、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医疗抢救与消防疏散分流,也就是建筑设计必须做到医护人员效能流线与患者及其家属效能流线分开,互不干扰;洁净物品和药品、餐车与污染品,如废弃物等的交通线完全分开、互不交叉,医疗抢救设专用电梯,设计合理流线,不占用消防专用电梯。
7、统一协调室内外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医疗环境,重视院内外环境设计,结合地方气候条件,创造优美的室内外环境,室内空间布局,遵从无障碍设计。
5.4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台阶、坡道均为花岗岩条石台阶,主楼外墙面为瓷白色的外墙面砖,枯草色外墙面砖作分格线色条。
正立面有隐框玻璃幕墙;裙楼外墙为深枯草色花岗岩,裙楼外墙凸柱(圆柱)饰面为芝麻灰色花岗岩。
门为木门及防火门等,窗为塑钢窗。
平面设计根据服务性质设计的基本原则,经认真考察、研究,对每一层业务用房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布置,设置相应的科室。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考虑到每一层楼的业务功能,建筑立面设计应简洁、庄重、富有现代感。
门厅宽敞,对每一层建筑根据楼层高低及服务功能进行精心设计,使整个建筑物富有动感,充满现代气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5.5土建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1)抗震设防烈度Ⅶ度
(2)场地土类别:
Ⅲ类
(3)根据建筑重要性,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
(4)抗震等级:
二级
(5)楼面活荷载:
不上人屋面:
0.5KN/㎡上人屋面:
2.0KN/㎡
卫生间、走道:
2.0KN/㎡职能科室:
2.0KN/㎡
会议室:
3.0KN/㎡疏散通道:
3.5KN/㎡
基本风压:
0.45KN/㎡基本雪压:
0.40KN/㎡
3、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梁、板、柱及砼构件的标号由施工图设计确定。
4、结构选型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做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
5、主要建筑用料作法
(1)墙体
骨架结构中的墙砌体除注明外均不作承重用。
地下室内部墙体采用MU10机砖,M5.0水泥砂浆砌筑;一层外部墙体及顶部女儿墙采用MU10机砖,M7.5混合砂浆砌筑;所有砖砌送回风井周边墙体采用MU10机砖,M7.5混合砂浆砌筑;电梯周边墙体采用MU10机砖,M7.5混合砂浆砌筑;外部墙体采用240厚粉煤灰轻渣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
内部墙体采用GRC轻质隔墙板与240厚粉煤灰轻渣空心砖砌块相配合使用。
在填充墙转角处及墙长≥6M长度范围内无框架柱或剪力墙时,每3m设置一个构造柱。
屋面女儿墙应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构造柱与框架柱、框架梁、压顶拉结。
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注。
(2)楼地面
卫生间、洗污间、处置间、刷手间为陶瓷地砖楼面。
电梯厅为花岗岩楼面。
除上述楼面的其余所有楼面为水磨石楼面。
(3)屋面
可上人,有保湿层和隔汽层Ⅰ级防水。
5.6总平面布置
1、指导思想
方案的构思首先从总体环境入手,根据所在地**城东新区的现状,结合新农合经办服务的工作性质,确定其指导思想:
充分结合现状、尊重环境、功能分区合理、路线清楚。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在空间组织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场所。
2、总平面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2)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保持合理的功能区分,洁污路线清晰,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及医院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4)对废弃物的处理,做出妥善的安排,并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5)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
5.7公用工程
1、给水
a、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b、用水量分析
本项目用水量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医疗用水。
用水量标准:
办公40L/cap・d;诊疗室20L/cap・d;各护理单元300L/cap・d;漏损8%,不可预见10%。
经测算,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95m3/d。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各用水处供水管入口处水压不小于0.2MPa。
c、水源和供水设施
本项目用水通过县城供水管网供给,干管供水管径为DN100,可保证该项目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的需要,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
d、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各建筑室内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火栓和高位消防水箱组成。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室外消防栓灭火系统按消防设计要求处理。
2、排水
a、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县级医院、所建设标准》(JCJ49-88)
b、排水方式和设施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
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院内雨水排水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围墙外城市雨水管网。
c、污水排放
污水主要包括含粪便污水、医疗污水。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它有害物质,因此污水系统应防止与供水系统交叉污染。
医疗污水采用医院专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时方可外排。
生活废水中含粪便废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医院排水系统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医院排水管网。
3、供电
a、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县级医院、所建设标准》;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b、设计内容
(1)供电电源的引入
(2)一般照明设计
(3)动力,如消防设备、大型医疗及检测设备等的供配电
(4)事故照明和消防应急照明设计
(5)供配电线路铺设
c、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
用电量办公区按20w/㎡计,其它建筑区按平均15w/㎡;
经计算,项目总安装容量为30KW。
年用电量10950kwh。
供电参数为电压380/220V。
d、电源、电源设施和外部条件
供电电源线路由当地城网主供电线路直接引线接入。
(1)照明用电
照明控制,每层均设置电压为220V的照明配电箱,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
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型号的节能型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
另外,在部分科室房间设置紫外线杀菌。
(2)配电及线路铺设
电线、电缆的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
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
并应防止在铺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震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
新增各类用房内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电源电压为220V/380V。
从附近配电所直接引入一层总低压配电箱,楼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布置采用电缆穿管暗铺以树干式供电,每层设配电箱,水平干线采用穿管暗铺以放射式供电,地下室用电缆沟或电缆直接埋地铺设,室内根据实际情况设配电箱和插座箱。
室内分支线路则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铜管或塑料PVC管沿墙、现浇地板或地坪内暗铺设。
4、弱电
a、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T16-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50198-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装置
火灾报警制采用集中系统、总线结构、模拟量智能探测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使系统布线简单,报警准确,又避免误动造成损失。
5、通风及空调
为了避免污染,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医疗质量,设计安装良好的机械通风系统,以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
根据需要夏冬季采用电力做能源,分散空调采用分体及柜式空调机进行调节。
第六章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
6.1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本项目所在区域附近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但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实行环保和污染治理措施,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6.2主要污染源
6.2.1工程建设期
1、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2、工程施工期间,运输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到施工结束,堆土裸露,车辆过往,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含量骤增,使场地的环境整洁难以保持。
3、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等。
特别是夜间。
4、施工时,工人临时食宿地的水、电及生活废弃物,若无妥善安排则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
5、期间将产生许多废弃物,如车辆装载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