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028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语四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

《5、我给江主席献花》导学案

学校:

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1课时

课题: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执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课文紧紧扣住“献花”来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三个部分。

通过记叙“我”随着欢迎人群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一行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现了香港同胞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对中央代表团的急切盼望和热烈欢迎之情,展示了血浓于水的动人一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学习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指名读生字、词。

看谁读得好?

导入

 

一、你学过哪些关于香港的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自学感悟:

1、“东方之珠”指哪儿?

2、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4、自读课文,扫清障碍,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出示自学要求

5、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

 

设问导读:

1、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

“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

4、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拓展延伸:

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

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

报、交流。

 

学生自主读课文,然后思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后说感受。

课中

检测

(测

标)

巩固练习:

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步伐()的胸怀

()地挥动()的笑容

()的怀抱()地等待

总结

评价

(补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听写生字词。

板书

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毯频董

 

《5、我给江主席献花》导学案

学校:

白鹤滩镇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2课时

课题: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执教:

郑金翠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课文紧紧扣住“献花”来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三个部分。

通过记叙“我”随着欢迎人群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一行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现了香港同胞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对中央代表团的急切盼望和热烈欢迎之情,展示了血浓于水的动人一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指名读生字、词。

看谁读得好?

导入

 

温故互查:

Xìnggāocǎiliè  zhìxùjǐngrán 

(            )(            )rèlèiyíng kuàngmǎnmiànchūnfēng 

(           )(              )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自学感悟:

找出描写“我”和江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说说你从中能够读懂什么?

设问导读:

第一段(1—7小节):

1、弄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

2、“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朗读“我”和董伯伯的对话。

精读第二段(8—11小节):

1、 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谈体会。

2. 反复朗读,感受江主席对“我”的爱抚,及“我”对江主席的爱戴。

3、指教学生理解“我就想……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

生活中有过这种感觉吗?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精读第三段(12小节):

“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拓展延伸:

请你写一封信给江主席,表达你内心最想说的话。

 

学生自主读课文,然后思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后说感受。

课中

检测

(测

标)

造句

秩序井然——爱抚——

总结

评价

(补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同步练习

板书

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爱戴爱抚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要让孩子们了解人物的形象和心情,细细品味文中语言是关键,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我”和江主席的动作进行多样体味,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形象和心情的目的。

一、找动词

第十小节写了“我”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里面关于二者的动词较丰富,读来身临其境,有助于帮助理解人物形象和当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找出表示“我”和江主席动作的词,分别用“△”和“○”表示。

学生们通过朗读,找到了“献、踮、吻、依偎”和“望、俯、拥、拍”等动词。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带有动词的句子,谈谈体会,我稍作点评。

二、演一演

在找到动词、朗读句子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表演出这些动词,学生们十分高兴,纷纷做着还算标准的动作。

接着,我问学生,平时谁经常会对你做这些动作,你又会向谁做这些动作?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回忆,很多学生告诉我,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并且向我展示了平日里长辈对他爱抚的动作,和他向长辈撒娇的动作。

在回忆的基础上,学生的那种对长辈与生俱来的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再让他们做做这些动作,就显得比前面一次感情投入多了。

那么,再让他们来谈谈体会,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出了江主席的慈爱,和“我”对江主席的爱戴之情。

我和学生们又认识了江主席,面对这位普通的香港小姑娘能得到主席的爱抚,很多孩子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顺水推舟,让他们说说那一刻小姑娘的心情,他们脱口而出:

激动、兴奋。

《6.天安门广场》导学案

学校:

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1课时

课题:

6、天安门广场

执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

而且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表达十分精确明了。

    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用概括的语言总领全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二三自然段按照方位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桥、金水河、人们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的广场。

特别是第六自然段通过对节日天安门广场的景色和人们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节日天安门广场的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热闹沸腾,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驰神往。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说出“雕梁画柱、蟠龙、格外挺拔、眺望、矗立、巍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沸腾”等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我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学习难点

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习要求

1.搜集资料,了解天安门;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3.自学生字新词。

(在文中圈画出生字、新词及四字词语,并熟记理解词,将注释批注在课本上。

)4.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指名读生字、词。

看谁读得好?

导入

 

一、激趣导入

1.看多媒体有关“天安门广场”图片,说感受。

2、交流搜集的天安门资料。

二、明确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或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勾画下来,读一读。

3.自学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

(二)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并说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矗曙姹政

蟠嫣坛淡

栋煌政

(三)正确认读词语。

(1)领袖宣告辉煌纪念碑政府沸腾博物馆

(2)雕梁画柱红墙黄瓦尽收眼底雄伟壮丽

蓝天白云格外挺拔永垂不朽金光闪闪

遥遥相对开国大典无比向往升旗仪式

五星红旗花团锦簇巍峨壮丽姹紫嫣红

华灯齐放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

注意:

这组词语要分类朗读

描写建筑物的:

描写花朵的:

描写人的神态动作心情的:

(3)朗读并理解词语

蟠龙矗立晨曦曙光旭日花坛

(四)读好下列长句子

1.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2.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四、合作交流

1.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识记生字。

 

学生自主读课文,然后思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后说感受。

课中

检测

(测

标)

五、课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tiàowànglĭngxiùzhuāngyánchàzĭyānhōng

()()()()

huīhuángfèiténgzhèngfŭpiānpiānqĭwŭ

()()()()

Yíshìzhōngyāng

()()

2.区分字形,组词。

栋()沸()博()锦()

冻()佛()搏()绵()

淡()袖()彩()场()

谈()抽()采()厂()

3、选词填空。

宽大宽广宽阔

(1)汽车在()的公路上穿梭来往。

(2)()的会场内,整齐地排列着两百多张椅子。

(3)()的田野一望无际。

壮丽壮大壮观

(4)黄山风景区怪石遍布,云雾缭绕,十分()。

(5)参加旅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不断()。

(6)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的城市广场。

总结

评价

(补标)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听写生字词。

板书

设计

6、天安门广场

描写建筑物的词:

描写花朵的词:

描写人的神态动作心情的词:

 

《6、天安门广场》导学案

学校:

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2课时

课题:

6、天安门广场

执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

而且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表达十分精确明了。

    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用概括的语言总领全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二三自然段按照方位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桥、金水河、人们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的广场。

特别是第六自然段通过对节日天安门广场的景色和人们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节日天安门广场的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热闹沸腾,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驰神往。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弄清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及其方位。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学习难点

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习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2.仔细阅读1、2、3自然段,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3.查找资料,弄清“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全国各族人民为什么会无比向往天安门广场?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指名读生字、词。

看谁读得好?

导入

 

一、直接导入

抽读课文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二、明确目标

三、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一)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弄清天安门广场的位置。

3.天安门广场的特点是什么?

(二)读第二自然段

1、边读边想: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地方?

2.讨论理解:

讨论:

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

是从哪儿看出它的雄伟壮丽?

理解:

雕梁画柱、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三)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物。

2.交流:

这几个建筑物在天安门广场所在的位置,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读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四)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讨论:

“象征”、“向往”分别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全国各族人民为什么会无比向往天安门广场?

(五)读第五自然段

读文思考:

“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行?

“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是什么意思?

(六)读第六自然段

读文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候的天安门广场?

2.节日到来时,白天天安门广场什么样?

夜晚天安门广场什么样?

四、合作探究

交流讨论:

“象征”、“向往”分别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全国各族人民为什么会无比向往天安门广场?

 

学生自主读课文,然后思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后说感受。

课中

检测

(测

标)

五、课堂检测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墙()瓦()紫()红()梁()栋

桃()柳()花团()()五彩()()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你还喜欢的优美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安门是_______的象征。

天安门广场成了_______

的地方。

(2)清晨,东方露出了__________,天安门城楼在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就在这时开始,_______

与_______一同升起。

(3)入夜,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与_____辉映,_

_____伴歌声______,天安门广场_______起来了。

总结

评价

(补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同步作业

板书

设计

广场上的景象

6、天安门广场广场的象征意义

升旗和节日的广场

学习收获及课后反思

(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

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

 

(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

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

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7.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学案

学校:

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1课时

课题:

7悲鸿励志学画

执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则民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故事一方面肯定了徐悲鸿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赞扬了徐悲鸿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其他重点词的意思。

3.我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学习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指名读生字、词。

看谁读得好?

导入

 

一、导入新课,解析课文题目

1.交流徐悲鸿的生平事迹。

2.思考:

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读:

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列、错、嫉、摹”的读音。

我能在练习本上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二)读:

放声读文,我能做到正确、流利。

把你认为在朗读时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和难读的句子在书上标出来。

(用红色笔标注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读: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励志:

临摹:

潜心:

嫉妒:

激怒:

偏见:

陈列:

清苦:

轰动:

震惊:

勇往直前:

深造: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四)读:

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紧扣课题_______词来写的?

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2.徐悲鸿是如何励志学画的?

用“——”线画出相关

语句读一读。

3.读完课文后,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特别是课后练习3题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四、交流讨论

1.读那个外国学生的话,讨论:

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会

出言不逊?

2.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主读课文,然后思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看后说感受。

课中

检测

(测

标)

五、课堂检测

1.在书上临写“绘、倦、绩、误”等字,注意左右结构字书写方法。

2.读拼音写词语,可要把字写对哟!

  jí  dù    lì zhì   chén liè     pí juàn

(     )  (     )  (    )    (     )

Yōu yì    lǐ  mào     cuò wù    gòu  mǎi

(     )  (     )    (    )  (    )

总结

评价

(补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听写生字词。

板书

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奔马图》

 

《7、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学案

学校:

中心学校

班级:

(1)班

第2课时

课题: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执教: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围绕课题层层渲染,逐渐展开叙述。

1-3为第一个自然段交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大师达仰对徐悲鸿的看重,引起一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偏见,他励志学画,力求为国争光;4-6为第二个自然段讲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他克服生活的清苦,全身心的投入到辛苦的学画中;7-8为第三自然段讲徐悲鸿学画的结果。

他通过优异的成绩改变了别人的偏见。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说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

课前准备

ppt

预习要求

课前预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谁读得好?

导入

 

一、复习导入

抽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

学习

 

引导

点拨

 

合作

探究

 

交流

展示

质疑

评价

二、明确目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仔细读课文,思考:

徐悲鸿为何励志学画?

画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在这些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1)这句话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外国学生对徐悲鸿才能的嫉妒?

用线画出来

(2)通过“就是……也……”你能体会到什么?

把你的内心感受读出来吗?

试一试,反复读一读。

说给小组内同学听一听。

(3)如果你是徐悲鸿,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把你想和做的写下来。

在小组里交流。

(4)徐悲鸿是如何做的呢?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吗?

(围绕“不知疲倦”“勇往直前”两个词,体会骏马的精神。

(二)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贫的句子。

(1)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学画的奋发努力?

(2)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的生活清苦?

(3)你是怎样理解“真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