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470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docx

大地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组号:

115111班第6小组

学生姓名:

学号:

20111003169

指导教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

目录

一、实习概况.................................2

1.1实习目的.................................2

1.2实习任务.................................2

1.3实习安排.................................3

1.4测区概况.................................3

二、二等水准测量.............................4

2.1实地选点.................................4

2.2仪器i角检测.............................5

2.3作业依据.................................6

2.4仪器使用与观测记录.......................6

2.5二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及成果...............7

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9

3.1作业依据.................................9

3.2测量操作步骤.............................10

3.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10

3.4外业成果表格............................12

四、实习心得体会............................13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行业。

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非常重要。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同学们等级控制测量的操作能力,使同学们对等级控制测量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做到会测、会进行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在实习中培养我们严格认真的态度、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观念,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1.2实习任务

1、二等高程控制测量:

完成一个大闭合环和一个小闭合环的二等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两闭合路线至少应有一个个公共点相连。

2、四等平面控制测量:

使用2″级全站仪在由在三个已知点之间布设导线,完成四等平面控制测量。

1.3实习安排

1、实习分组:

实习分组按5人一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2、使用仪器:

高程控制测量实习:

电子水准仪1台套,精密铟钢水准尺1对,尺垫1对,皮尺1个。

平面控制测量实习:

2″级全站仪1台套,棱镜2个,三脚架3架,记录板1个。

1.4时间安排

2014年6月16日~25日二等水准测量实习

2014年6月26日~7月5日平面控制实习

2014年7月16日~7月31日数据处理及实习报告撰写

1.5测区概况

(1)水准测量路线,路线经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区校园南望山脚下到西二门鲁磨路,经鲁磨路向北至八一路延长线,绕北区经南望山至起始点。

另一水准路线从鲁磨路绕庙山形成闭合路线。

测区在校园及北区路口来往人口较多,在山上坡度较大以及在八一路处的桥上过往车流量大,有的部分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面积大的山上,给测量带来一定困难。

在其他地方均便于测量。

(2)平面控制测量测区即水准测量中的位于庙山的小圆。

测量路线图如图

(1):

(1)

二、二等水准测量

2.1实地选点

实习第一天由老师带领实地勘探测量路线,并选择控制点。

导线选点注意事项:

(1)导线点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2)导线点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刞于进行碎部测量或加密以及施工放样。

(3)导线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尽是接近平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边长不应相差过大。

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以便控制整修测区。

(4)相邻导线间要通视。

(5)所选的导线间必须满足超越(或远离)障碍物1.3米以上。

(6)路线平面控制点的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线放样。

(7)在桥梁和隧道处,应考虑桥隧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2.2i角检验

选择较平坦宽阔的地方,选定适当距离(约取30m)的两点A、B,并用尺垫确定不动。

在A、B两跟标尺中间安置数字水准仪,如图

(2)。

图2

首先进入“调整”程序,选择调整子菜单,第一步:

瞄准标尺A按测量键;第二步:

瞄准标尺B按测量键;把仪器移到距标尺A约3米的地方。

如图(3)

图(3)

第三步:

瞄准标尺B按测量键;第四步:

瞄准标尺A按测量键。

屏幕上显示新的视准轴误差,按回车键,确认新的视准轴误差。

在校正测量过程中,若出现“无效测量”的警告信息,就反复测量,直至达到要求为止,然后按回车键确认测量成果。

经上述步骤后我们小组测得的i角大小为-12.6″,符合要求。

2.3作业依据

本次控制测量实习的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本次实习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观测方法按《规范》第3·3·3条执行。

水准测量有关限差见下表

注L为环线长,以km为单位

2.4仪器使用与观测记录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精平、瞄准水准尺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自动安平水准仪,所以操作中不再包含精平步骤。

观测记录: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数测站相同。

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

观观测结果超限必须进行重测,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

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观测过程中,下丝读数距地面不足30cm,重新架站观测。

由于观测错误而返测时,两个控制点之间的所有设站都必须重新测量,并进行往返测。

2.5二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由水准仪直接导出数据,经过计算,我们小组,大圈往测闭合差-5.4mm,大圈反测闭合差4.0mm。

根据规定,二等水准环线闭合差限差为,大圈的环线闭合限差为8mm,符合要求。

小圈往测闭合差2.5mm,小圈反测闭合差-2.8mm,而小圈的环线闭合限差为6mm,符合要求。

水准路线简图如下图(4)所示,我们设1号点高程为0.0000m。

图4

各点平差高程为:

1号点:

0.0000

2号点:

-22.8605

3号点:

-22.4677

4号点:

-4.3345

5号点:

21.0862

6号点:

-7.9457

7号点:

-1.9211单位(m)

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

3.1作业依据

本次控制测量实习的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具体限差如下表所示。

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的观测,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脚。

采用左、右角观测法,各观测3个测回,左角(奇数测回)和右角(偶数测回)分别取中数,按°计算,△≤±5.0″。

观测右角时仍按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用DJ1、DJ2级仪器方向观测度盘位置配符

测回数

DJ1

DJ1

DJ2

DJ2

1

2

3

4

5

6

7

8

9

0°00¢08格

450422

900838

1351252

0°00¢05格

300415

600825

901235

1201645

1502055

0°00¢50²

301230

602410

913550

1204730

1505910

0°00¢33²

201140

402247

603353

804500

1005607

1200713

1401820

1602927

3.2测量操作步骤

在合适的地点布设导线点,进行埋桩,并标注明显记号,架设仪器,在控制点A、C上立好棱镜。

进行对中、整平。

在控制点A、C之间的控制点B点安置脚架,架设全站仪,并进行整平对中。

进行观测,在起始导线点上安置全站仪,在相邻两点安置棱镜。

观测水平角及距离,水平角需要观测6个测回。

观测所得的数据应同步按要求记录于手簿上。

核对完各个限差合格后,即可搬站。

若不达标,则要仔细检查,进行必要的重测。

3.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首先由导线起始端的两控制点坐标,得到控制点A0与控制点A1组成的边的方位角:

再根据象限判断(即若,则加上180°,若且,则加上360°)。

(2)计算下一条边的方位角

(3)计算前视点的坐标

由方位角α前及边长D,计算坐标增量、:

由坐标增量、,计算x、y:

重复

(2)、(3)步的计算,得到途径控制点的坐标以及终点的坐标。

与测得的终点坐标进行比对检查。

3.4外业成果表格

测站

目标

左角(3测回平均角值)(°′″)

右角(3测回平均角值)(°′″)

平距(m)

仪器高(cm)

左角+右角-360(″)

A1

A0

1663225

1932735

35.524

155

0

A2

43.676

A2

A1

1535933

2060023

43.674

163

-4

A3

45.505

A3

A2

1463241

2132723

45.504

167

4

A4

48.844

A4

A3

1773552

1882403

48.845

171

-5

A5

66.586

A5

A4

1595746

2000211

66.587

153

-3

A6

60.678

A6

A5

1790927

1805028

60.680

165

-5

A7

42.953

A7

A6

1482016

2113946

42.956

146

2

A8

44.495

A8

A7

1462822

2133138

44.495

160

0

A9

67.570

A9

A8

180062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