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85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docx

学年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精编

第八单元名人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一)课文简析

真情浇灌的友谊之花芬芳艳丽,具有崇高品德的名人之士备受敬仰。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不仅能细细品味到朋友真情酿造出的友谊香醇,还能聆听到一些中外名人用心谱写的生命之歌。

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是第七单元学习后的继续。

因此本单元五篇课文的学习侧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优秀品质、崇高精神的学习和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

这一组课文选材典型,生动的故事细节中见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条理十分清楚,结构完整严谨。

语言或优美缠绵、富有诗意,如:

《月光曲》,或朴素真挚、如数家珍,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夜的工作》。

过渡衔接自然、首尾呼应,如:

《伟大的友谊》、《詹天佑》。

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能感悟到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名人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中亲密合作、热爱祖国、工作认真、不畏艰难、处处为他人着想、生活简朴、同情穷苦人民、热爱音乐等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围绕着“名人故事”专题,“古诗诵读”、“习作”与“综合练习”安排了《送江楼感旧》、《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我与好朋友或(我最敬佩的一位名人)”、多音字的正确运用、积累表现人物好品质的词语、肯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改、积累有关“友情”的名言。

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与体会人物特点、语言积累与运用、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掌握与重点的提炼、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本单元的词语,学习辨析“困窘、困难、困苦”等几组词语的意思;

2.学习从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着手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设问句,学习改变句子的表达形式,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继续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展示的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的优秀品质及崇高精神,懂得这些优秀品质及崇高精神是值得崇敬学习的。

5.重点积累的语段:

《一夜的工作》的最后2小节;《月光曲》的第9小节。

三、单元教学重点

从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着手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设问句;根据课题、重点

句子、课文的线索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单元教学时间

序号

类型

内容

教时

1

课文

36伟大的友谊

2

37詹天佑

2

3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39一夜的工作

1

40月光曲

2

2

古诗

送江楼感旧饮湖上初晴后雨

1

3

作文

1

4

综合练习

1

5

单元梳理

1

五、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析词语,进行近义词的比较区别。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基础教学,词语的理解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往往一些词义差别细微的不容易区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是较好的办法。

因此,教学中首先通过查词语的本义,再在文中理解词语所指的含义,通过区别所指范围、对象、程度等的不同区别与它相近词语的含义。

真正准确、精当地理解词语。

2.继续加强单元重点项目的训练落实。

从抓课题(一夜的工作)、中心句(伟大的友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线索(月光曲、詹天佑)学习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继第七单元学习重点的延续。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课文结构,选择合适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课题《一夜的工作》、中心句《伟大的友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线索《月光曲》、《詹天佑》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凸现语文课的本质,在充分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本单元名人故事中,字里行间凸现了人物身上的值得人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含义,领悟人物精神品质,防止粗略地阅读感知课文后往人物身上贴标签。

4.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的有机结合。

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写人的文章通过具体的可感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精神,如何理解内容与体会人物特点、提炼课文重点概括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

课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练习,并结合单元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6伟大的友谊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本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写作思路记叙了两个历史伟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创建共产主义学说而互相支持、亲密合作的感人事迹,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凝成的伟大友谊。

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把文中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的相互关心和事业上的亲密合作这两部分有机的联系了起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章语言朴素,脉络清晰,友谊这一日常话题,体现在伟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二)语句解析

1.“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一连用5个“共同”说明他俩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起的,是形影不离、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与课文结尾“共同”首尾呼应。

2.有时候他为了寄一篇文章到报馆去,竟要借钱买邮票。

“竟”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说明生活窘迫到了极点。

3.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侯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这句话从他俩讨论的内容、时间、程度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伟大事业上的亲密合作,“一连”、“好”说明讨论时间的长,由此可以他们友谊的伟大、牢固。

4.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毅然”说的是恩格斯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而“竭尽全力”是恩格斯对好友马克思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这段话中“毅然”、“竭尽全力”就能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困窘,厌恶,激烈,竭尽全力”等词语,比较“厌恶、讨厌、厌烦”,体会课文的用词恰当。

2.体会带点词“共同……共同……”在句中的作用,能积累文中精彩词和语句。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和共产主义事业上的互相帮助,亲密合作,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能以《友谊》为题,向同学介绍自己和好友之间的故事。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和共产主义事业上的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2.运用过渡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材时间】二教时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词意:

困窘厌恶赊购竭尽全力各抒己见

2.找出近义词:

创造(   )  毅然()无微不至()

交换()激烈()接连不断()

3.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把读得不顺畅的句子、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4.阅读课文填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他们共同,共同,共同共同,共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把朋友之间的交情,称作友谊。

那么在友谊前加上“伟大的”,说明这种友谊是了不起的,令人敬佩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讲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的友谊。

【设计意图】:

“友谊”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普通人(包括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激发认同感和兴趣,引入马克思、恩格斯之间“伟大友谊”的学习,不会感到唐突。

(二)出示课题:

36、伟大的友谊齐读课题

(三)说说你知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学生说后,教师补充。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生活条件比较困难。

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一个纺织厂主家庭,恩格斯相对来说就比较富有。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划出文中的一个集中概括的句子。

(二)出示过渡段: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口头说说:

文中的过渡句

这句话承接了上文的内容:

,又引出了下文:

【设计意图】:

学习这一句子,在理清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读读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理清这篇长文的结构。

板书:

生活上热忱帮助

事业上亲密合作

3.借助过渡句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先说说过渡句中承上启下的内容,加上故事的人物,事情的结果进行概括。

(课文主要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活上上热忱帮助、事业上亲密合作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设计意图】:

通过先理清抓过渡句,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然后指名试着概括,教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重点的学习,不求简练、准确,学生能说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三)齐读

过渡:

这样看来,我们可以循着生活和事业两条线索,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段来进一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三、抓住重点词句段,加深感悟他们在生活上热忱帮助。

(一)默读课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中重点词、句、体会他们在生活上热忱帮助。

(二)学生阅读,找句子,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三)全班交流。

●学习句子1:

生活这样困窘,马克思毫不在乎,还是坚持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运动。

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①学生理解:

虽然当时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但是作为朋友,恩格斯没有嫌弃,而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他。

②“竭尽全力”是什么意识?

恩格斯是如何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

从竭尽全力一词中看出什么?

③你从哪里看出马克思的生活很困窘?

(当——赊——借)齐读句子。

④“困窘”的近义词是困难、困苦,在句中能否代用?

齐读句1。

●学习句子2:

有一个时期,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讨厌、厌烦)的商业。

①学生理解: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还“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

“宁愿”就是心甘情愿。

恩格斯对商业本来是厌恶的,而这时却心甘情愿地去做,说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

②“厌恶”能用括号里的词代替吗?

(不能,厌恶是对人或事产生很大的反感,而厌烦只是嫌麻烦而不喜欢,这里是指恩格斯对商业很憎恶,但为了帮助马克思摆脱生活上的困窘,还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了。

【设计意图】:

课文用词的贴切是一大写作特点,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词义,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当,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③朗读句子,读出语气来。

小结:

马克思生活困窘,恩格斯竭尽全力地、热忱地帮助着马克思,使他能继续从事着革命活动。

●学习句子3:

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①学生理解:

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而且在事业上也是在竭尽全力地帮助他。

马克思过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有最后完成。

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从这段话里的“毅然”“竭尽全力”就能看出他们友谊的伟大。

因为“毅然”说的是恩格斯放下自己研究工作的态度,而“竭尽全力”是他对待好友马克思的态度。

②文中出现两个“竭尽全力”体会作用。

四、布置作业

基础题

1.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2.文中的过渡句

这句话承接了上文的内容:

,又引出了下文: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题:

(选择1句)

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作用(先写出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写出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分析运用这个词语的好处)

1.生活这样困窘,马克思毫不在乎,还是坚持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运动。

那时候,恩格斯竭尽全力,在生活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2.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本教案由明珠小学欧文花提供,张秀丽校对

教学反思与重构

 

第二教时

一、继续深入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段,加深感悟他们在事业上亲密合作。

1.回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上热忱帮助的语句,教师引读。

2.自由散读,划出他们在事业上亲密合作的语句。

3.各自圈出重点词、品析句子的含义,体会伟人事业上的亲密合作。

●学习句子1:

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①学生理解:

“共同”说明他们不论什么事都是一起做的。

这几个“共同”可以用其它词语来形容。

如:

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突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伟大的。

②学生自由读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设计意图】:

排比句中圈出重点词“共同”,不是简单的重复,正是一致的句式,增强了语气,说明他俩是感情深的好朋友。

再用概括的词语表现朋友的友谊,学生对句子理解深刻。

●学习句子2: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在这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①学生理解:

从这里重复使用的三个词语,一个是“40年”,时间长,一个是“共同”,突出他们一起研究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看出他们的友谊非常伟大,他们合作了40年,而且都是向着一个目标的。

②有感情朗读感悟。

(板书:

共同……)

(二)互相关怀无微不至

●学习句子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①学生理解:

“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待人非常周到,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如“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表现了他们的互相帮助、亲密合作,显现出他们的友谊伟大。

②有感情齐读第7自然段。

(三)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学习句子4: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①学生理解:

“同住在伦敦时”,我们从讨论的时间,讨论的内容,讨论的程度这三点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伟大的事业上的亲密合作。

“在分开后”,我们从通信的时间,通信的内容这两点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伟大的事业上的亲密合作。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牢固的。

②体会“激烈”一词在句中的作用。

③有感情朗读第5、6节。

二、总结全文

1.运用过渡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回顾第七单元中34《镜泊湖奇观》抓课文重点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②学习课文,我们掌握了文中一个重要的句子过渡句,引读。

③师生指板书口头概括。

(课文主要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生活上上热忱帮助、事业上亲密合作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设计意图】:

因为是第二次涉及抓重点句进行概括,重在方法的回顾,概括能力的锻炼提升。

2.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源于他们共同的什么?

你们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意愿、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想……)

三、拓展练习

你和朋友或同学之间的友谊一定是真挚感人的,想不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以《友谊》为题,说说你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四、课后作业

基础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他们共同,共同,共同

,共同,共同。

2.恰当运用下列关联词语表达课文的内容。

①马克思的生活虽然很困窘,但是。

②恩格斯宁愿,也要。

③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而且

3.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那样伟大的友谊,可以从下列语句中看出:

4.友谊来自于,来自于,来自于,来自于。

5.写一写主要内容。

选择题:

1.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及课外关于友谊方面的名言。

2.阅读课外读物:

《真挚的朋友》

板书设计:

生活上热忱地帮助

36、伟大的友谊共同……

事业上亲密地合作

本资料由明珠小学欧文花老师提供,张秀丽校对

教学反思与重构

 

 

37詹天佑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以人物的姓名为题,是一篇人物传记体的文章。

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成了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有力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藐视,高度赞扬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事着实为当时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就在今天我们阅读课文也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感到自豪。

文章可以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在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的情况下,詹天佑被任命为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居庸关、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的修筑是詹天佑高度智慧、杰出才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铁路修筑史上的新创举。

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

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全文叙事集中,选材典型,语言规范,条理清楚,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文。

(二)语句简析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在勘测线路时面对困难,从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中,看出他工作认真、不畏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2.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是设问句,针对“坡度陡”这个问题设问并紧接着回答。

突出了詹天佑不畏艰难、才能出众,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面对开凿隧道时,遇到的不同困难,詹天佑采用高速、有效的办法,针对性地一一解决,突出了人物的聪明才干.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理解“阻挠、杰出、周密、精密、藐视等词意,通过比较辨析理解“要挟、出世、艰巨、回击”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

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想像,表演一个外宾赞叹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的情景,表达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难点是理解人字形线路。

【教学时间】两教时

【预习要求】

1.把下列词语读准确、写正确:

干线阻挠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勘测勉励开凿隧道视竣工狂风怒号攀山越岭岔道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把读得不顺畅的句子、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意:

阻挠、杰出、周密、精密、藐视要挟、出世、艰巨、回击

4.理解课文:

(1)课文的第一节与课文的2——7节是什么关系?

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是什么关系?

(2)作者记叙了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成了,有力回击了,高度赞美了。

(3)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京张铁路的简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走出家门,放眼望世界,湍流上架桥,险山上凿路,地底下通车,在如今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哪怕是造一条普通的铁路都被外国人垄断着,更何况要在险峻的山间造一条铁路。

(学生齐读)“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

他们讥笑中国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

”但是却有这样一个人,让中国人骄傲,让外国人折腰,他就是詹天佑。

【设计意图】:

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上天、下海、入地司空见惯,而在清朝时期造一条铁路不但不受欢迎,还受到百般的阻挠,真是天差地别呀,教师谈话引入从悬殊天壤的对比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课题:

詹天佑(学生齐读)

通过预习,请同学们交流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京张铁路的简况。

教师补充:

(詹天佑(1861~1919),江苏婺源人。

他自幼酷爱学习,1879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

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

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

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不论历史的车轮走多远,这个名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

再响亮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干线阻挠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勘测勉励开凿隧道视竣工狂风怒号攀山越岭岔道

2.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交流。

课文记叙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成了,有力回击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在课前作过预习,课上学习交流是对预习情况的检测,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并督促把预习任务完成好。

三、精读课文2、3节,体会人物品质。

1.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2.请学生自读课文的2、3小节,划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出示句子: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与他们。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