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450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x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14-11-26 信息来源:

规划与技术改造处 字体:

大中小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年10月

  为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转变,实现我省由装备制造大省向强省的战略转型,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领域。

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为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201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10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利税3497.1亿元,增长17.3%;利润2330.9亿元,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工业1.8、5.7和4.9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6.9%、25.5%和27.4%,占全国装备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8%、11.4%和11.6%。

我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较江苏和广东分别低24654亿元和13509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含电子信息)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00家,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19.4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利税835.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利润552.1亿元,同比增长18.2%。

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装备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3.4%、23.9%、23.7%;占全国高端装备的比重分别为13%、14.0%和14.4%,列江苏之后居第二位。

  

(二)产业体系比较健全。

  按照国家高端装备分类,我省除卫星及应用装备有待突破外,其它装备基本都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已构建起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

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居江苏之后,列第二位;轨道交通装备居湖南和江苏之后列第三位;航空装备处于起步阶段,居全国第18位。

智能装备子行业中的机床制造营业收入居辽宁之后,列第二位,机床产量居全国首位;输配电设备居江苏之后,列第二位;仪器仪表和电机制造均居江苏和浙江之后,列第三位。

高端装备生产体系的健全,为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

2013年,全省生产发动机22691.7万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的12.8%;生产数控机床3.7万台,同比增长25%,占全国的18%;生产发电设备940万千瓦,同比增长12.9%,占全国的7%;生产交流电动机269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占全国的9.6%。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持续较快增长,既为推动全省装备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我省装备制造业始终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主体。

目前,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占全省装备工业的58.3%,占全省工业领域的20%;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4家,占全省装备工业的66.8%,占全省工业的24.7%。

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装备工业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优势产品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页岩气开发装备、航空装备及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新产品开发更是成绩显著,新产品产值比重均在30%以上。

济南二机床自主研发的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汽车冲压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美国福特等国际著名汽车生产商。

盛瑞传动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前置前驱8档汽车自动变速器,已实现产业化,开始批量销售,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

常林集团研制成功的系列高端回转马达、主阀和轴向柱塞泵,已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突破了液压件国产化的技术瓶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烟台杰瑞自主研发制造的压裂设备,打破了油气开采史上单机最高输出水功率记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涡轮压裂装备的国家。

南车青岛四方自主设计的新型高速动车实现规模化生产。

烟台中集来福士研制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三年的培育,全省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省共培育认定了5个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和45个高端装备产业园区。

通过培育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园区),为加快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由装备制造大省向强省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目前,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式正由“专业化生产+块状经济”向“专业化分工制造+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的现代生产协作模式转变。

在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群及相关配套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了优势企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及资金的集聚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高端装备区域品牌”。

  (五)骨干企业竞争力突出。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省成长起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优势品牌。

  1、智能制造装备:

济南二机床可制造世界上最大公称力的超重型数控冲压机床和大型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是国内机床行业研发和制造实力最强的企业。

山东重工集团是我省唯一一家千亿级装备制造企业,其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及船舶发动机和工程机械制造能力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

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公司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一。

泰开集团是我国输变电产业前三强企业,是国内少数几个具备80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总成套供货、电站工程总承包交钥匙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山东核电设备公司率先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底封头制造的先进工艺,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仪器仪表行业中的济南海能仪器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公司、山东力创科技等企业开发的高端仪器仪表,技术水平高,市场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公司的主导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2、海洋工程装备:

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已建造交付8座深水半潜式平台,占全国的80%。

蓬莱巨涛海洋工程公司是专业从事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模块及导管架的设计、开发和建造的企业,构建了分布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优质稳定的市场资源和客户群。

  3、轨道交通装备: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是国家高速列车研发制造基地、高档铁路客车主导设计制造企业、国内地铁轻轨车辆的定点生产厂家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其生产的“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的青藏铁路高原客车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先后开发制造了十多个系列货车新产品,其自主研发设计的低重心罐车和活动棚棚车顺利通过铁道部技术鉴定,已形成年产城轨地铁车辆400辆,高档客车300辆,敞、罐、平等各型货车7000辆的生产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部分领域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产业层次不高。

  2013年,我省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8319亿元,仅占全省装备产业总量的23.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比江苏省低2.8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

高端装备产品中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比重偏低,多数为中低档产品,特别是高精密、智能化、高端大型重型成套装备较少。

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整机制造行业,我省数控化率只有2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比辽宁低30个百分点,与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品相比,在高速、精度、可靠性等技术性能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尚缺少高精度、超精密能用于航空、医疗等尖端领域的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和生产企业;仪器仪表行业中高端产品比重不到30%,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轻工机械、重型施工装备等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端产品占比不到20%。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全省装备行业缺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缺乏对公共关键技术与功能部件的联合开发与创新研究,高端装备所用数控系统、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和功能部件依赖进口。

装备企业对产品技术的开发投入不足,全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2%,与发达国家平均5%以上的投入比重存在较大差距。

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需要,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停留在成本低、见效快的引进和仿制上,走被动追随国外技术、仿制国外产品的路子,很少有企业能开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独创原创技术和产品。

装备产业获取的国家授权专利80%以上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代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不到20%。

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的“软肋”。

  (三)关键基础配套能力不足。

  基础制造技术水平不高,配套能力不强,是制约各类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省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整体水平不高,达不到高档主机发展要求。

关键零部件产品落后,如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封件、模具、齿轮、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

全省机床行业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为中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关键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高档传感器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基本全部进口,大型装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的50~60%;重大技术装备用仪器仪表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40%,其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70%;风电设备的主轴轴承、变速箱轴承和电机轴承基本靠进口。

装备工业所用基础材料在性能、质量方面与国外产品比仍有较大差距,先进复合材料品种较少,热处理、精密锻造等基础工艺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产业竞争力不强。

  由于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主导市场的原创产品,装备产业整体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2013年全省高端装备工业利润率仅6.64%,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却比江苏低0.4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利润率相比差距更明显。

目前,多数装备产品的营销模式为拼规模、拼价格、拼市场占有率,缺乏拥有独创技术、绝对话语权和定价权的高新技术装备。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虽然居全国首位,但60%以上的产品为通用中小型机床,产品附加值、数控化率、销售收入均低于辽宁省。

工程机械行业多数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通用中小型产品上,自主开发的大型专用产品较少,与国内外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相比,无论产品附加值、产品种类和企业规模均有一定差距。

我省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但是缺少像上海电气、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华为技术那样的特大型成套装备企业。

  三、发展形势

  

(一)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国际方面。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美国:

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拥有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航天航空设备商洛克希德公司、卫星制造商劳拉公司,导航设备商摩托罗拉公司、轨道交通设备商GE公司等众多世界著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欧洲: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发达国家。

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公司和产品有德国西门子的数字化制造装备、德国大众和奔驰的汽车装备、法国阿尔斯通的轨道交通装备、法国阿里安商业卫星发射、瑞士u-blox的导航设备、法国空客的大型客机等。

  俄罗斯: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

拥有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等。

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日本:

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众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承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

  2、国内方面。

  目前,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东北和珠三角为两翼,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为支撑,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环渤海地区:

北京凭借其丰富的人才、科研与教育资源,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天津的航空部件制造、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快速,辽宁以数控机床、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为主,河北重点发展了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

  长三角地区:

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海为国内民用航空装备科研和制造重点基地,江苏的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发达,浙江的轨道交通和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在内较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珠三角地区: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和江门等地。

广州以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为主。

珠海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维修及运营服务产业。

江门依靠南车集团、北车集团的投资,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建成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重要基地。

深圳正着力建设华南地区数控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与生产。

  中西部地区:

以四川、陕西、湖南和山西为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湖南和山西分别以株洲和太原为中心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制造基地。

湖南和江西作为国家重点航空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

四川、重庆、陕西也逐渐形成了航空、卫星、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床等产业的集聚区。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而信息网络技术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

如德国正在实施的“工业4.0”计划,核心是积极发展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通过“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

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互相渗透、深度融合将快速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产品服务智能化,并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门类和业务领域。

极限制造、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等有可能成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三)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技术创新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卫星、测控仪表、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研发投入大、基础好、人才多,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快,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处于垄断地位且实行技术封锁,对我省在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严峻挑战。

  二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难度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设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

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了“再制造化”措施。

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也纷纷加大高端装备产业投入,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转移。

这将进一步加大我省企业进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难度。

  三是国内竞争更加激烈。

鉴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独特的战略地位,国内各省市也纷纷行动起来,将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各省的战略重点,制定优惠政策、编制科学规划、落实相关措施,努力抢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

上海、浙江、江苏、东北等省市地区均制定了高端装备领域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今后,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国内省市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

  一是国际合作拓宽市场新空间。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将联合东盟国家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在欧亚大陆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和南美国家的经贸合作,这将为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二是结构调整带来发展新需求。

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以及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带动一大批装备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我省发展高端装备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三是政策支持增加发展新动力。

国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这将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推动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到2017年及2020年,我省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一)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

到2017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3000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25%。

到2020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0%,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到2017年,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突破和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

到2020年,全省高端装备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整体达到3%以上,骨干企业达到6%以上,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成为国内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强省。

  (三)骨干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国际知名品牌。

到2017年,全省收入过100亿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达到20家;到2020年,收入过100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0亿元的超过25家。

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企业格局。

  (四)关键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7年,全省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到2020年,能够研发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工艺技术和关键基础件,打破国外垄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水平。

继续加大对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园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引导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促进高端装备集聚、集约发展,到2020年,在培育壮大现有5个高端装备基地和45个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8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专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业态。

  五、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

  根据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总要求,围绕加快推进由装备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变和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总目标,按照“调整产品结构、夯实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实施重大工程”的总体思路,推进全省高端装备转型升级。

  

(一)调整产品结构。

  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业现有基础,瞄准国际高端装备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应用现代新兴技术改造提升六大传统装备,加快培育壮大六大新兴装备,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1.改造提升六大传统装备

  以机床、发动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石油化工设备、大型成套装备等传统优势装备为重点,积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传统装备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变。

  ——机床。

以军工、航空航天、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急需的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精密复合数控磨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生产线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高档数控机床为主改方向,加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比重,加快研发整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技术,掌握数字化设计、动态误差补偿等核心技术,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力争到2020年,我省数控机床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机床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

  ——发动机。

以汽车、工程机械、船船用发动机及发电机、天然气压缩机、背压式工业汽轮机等为重点,加快应用数字芯片、智能传感器、高压共轨等新技术对各类发动机进行嫁接改造,提高发动机节能效果,增强发动机智能控制、数字显示、自动报警等功能。

到2020年,全省发动机产品均达到国Ⅴ、国Ⅵ排放标准,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工程机械。

以重型履带式起重机、大型装载机、挖掘机、桩基施工机械等为重点,加快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自动远程定位、监控、检测、诊断、维护、预报、管理等智能化控制,推动工程机械向高端化、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适应极端环境、大型化、功能多样化等各类需求。

到2020年,全省工程机械大型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农业机械。

以大中型拖拉机及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为重点,加快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改造提升装备性能,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快联合整地机、精密播种机、精密施肥机、精准植保机等配套农机具的技术改造,提高性能,促进农业机械整机向高端智能转变。

到2020年,全省大型农业机械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石油化工装备。

抓住国家实施页岩油气开发战略的重要机遇,大力发展石油钻采通用及页岩油气专用装备、全液压钻机、模块钻机等装备;加快发展地震仪、检波器、随钻测量测井仪、电磁地质导向仪等勘探测录装备;提高大型压裂成套装备、固井车、压裂管柱等固井压裂装备国产关键部件的使用比重。

加大在线检测、远程自动控制、智能自动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石油工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