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教程_2.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343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78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口语教程_2.ppt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口语教程_2.pptx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说第二节导入语第三节讲授语第四节提问语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应变语第七节教学口语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说一、教学口语的内涵和特征1.教学口语的概念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说2.教学口语的特点一是规范性。

教学口语的规范,是指教师使用普通话的规范。

二是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诱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有所领悟。

三是形象性。

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觉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抽象事物、词语,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说二、教学口语的重要作用教学口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优美动听的教学口语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励性的教学口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启发性的教学口语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学口语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运用规范的教学口语为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第一节教学口语概说,三、教学口语的分类教学口语按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结束语等几种。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二节导入语一、导入语的内涵和作用1.导入语的概念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

它是教师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

第二节导入语,2.导入语的作用激发兴趣,引发动机引起关注,导入情境沟通情感,活跃气氛承上启下,明确目的,第二节导入语,二、运用导入语的要求要新颖活泼,忌平淡刻板要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要短小精悍,忌冗长拖沓,第二节导入语,三、导入语的类型1故事导入是指教师把要讲的课的有关问题编成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运用讲故事导入时,教师口语一定要生动形象,否则无法吸引同学们。

第二节导入语,2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在运用情境导入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素材,教师口语要富有文学色彩,描绘的情境应是同学们熟悉的。

第二节导入语,3教具导入是指教师开始教学时,通过运用与教学有关的教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方法。

在运用教具导入时,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要紧扣教具,也就是要将教具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节导入语4知识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提问、做练习等复习旧知识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支撑点为目的的方法。

在运用知识导入时,设计的语言一定要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新知与原有知识的矛盾,使学生顿生疑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需求,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内部动力,为探求新知创设最佳心理状态。

第二节导入语,5谈话导入是指教师运用谈话的形式,把同学们当做朋友似的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从而引入要讲的课。

在运用谈话导入时,教师口语要清楚、简练、易于交流。

第二节导入语,6游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游戏导入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应用较多。

但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在运用游戏导入时,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主要讲清游戏规则以便学生有秩序地进行游戏。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三节讲授语一、讲授语的内涵和作用1.讲授语的概念讲授语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语言形式。

2.讲授语的作用传授知识解疑释难;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传道育人培养习惯。

第三节讲授语,二、讲授语的要求要深浅适度要重在点拨要连贯畅达,第三节讲授语,三、讲授语的种类1.讲析语是指教师讲课时用于口头分析的语言。

所谓分析,就是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剖析清楚。

譬如,揭示教材中词句、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含义;讲解一种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第三节讲授语,2归纳语如果说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教师还只是把局部的、现象的、感性的材料给学生讲清楚,那么,接着而来的就是进一步给学生从整体的、本质的、理性的高度进行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出事物的规律。

归纳语就是教师表述这一过程的讲授语。

第三节讲授语,3点拨语点拨,即点化、拨正。

教学时,教师抓住重点或要义,一句两句话点明实质,使学生幡然领悟,获得新的思路,进入新的境界,这就是点拨。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四节提问语一、提问语的内涵和作用提问语的概念提问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提问语的作用激发思维;集中注意;反馈调控。

第四节提问语,二、运用提问语的要求提问语要适时提问语要适度提问语要适量运用提问语要讲究策略,第四节提问语,三、提问语的种类根据教学中教师提问语实际使用的情况,我们采用从提问的目的与回答的内容相结合的角度,将提问语分为三类:

强调性提问语,矫正性提问语,发展性提问语。

第四节提问语,1.强调性提问语强调性提问语是指教师为了强调教学中的某个重点和难点而向学生发出的问语。

这些问语富有启发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第四节提问语,2.矫正性提问语矫正性提问语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偏离目标的现象而再次向学生发出的问语。

这些问语具有质疑性,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提问语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偏离目标的现象而再次向学生发出的问语。

这,第四节提问语,3.发展性提问语发展性提问语是指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问语。

这些问语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不同的但要合理的回答。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五节结束语一、结束语的内涵和作用结束语的概念结束语又叫断课语、结尾语。

它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在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时所用的语言。

结束语的作用整理概括,巩固记忆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第五节结束语,二、运用结束语的要求忌拖沓忌仓促忌平淡,第五节结束语,三、结束语的种类结束语的设计应依据教学内容与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不可牵强附会,千篇一律。

但就教师使用结束语,第五节结束语1.归纳总结式归纳总结式结束语,就是在教学结束时,教师把教学内容作简单的、概括性的归纳总结。

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提高认识,加强记忆,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这种结束语在表述时,要讲究逻辑性,第五节结束语2.拓展延伸式拓展延伸式结束语,就是在教学结束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基础,因势利导,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把书本知识扩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种结束,第五节结束语,3.练习巩固式练习巩固式结束语,就是在教学结束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这种结束语在表述时,要突出重点,即教师要强调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明白通过练习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六节应变语一、应变语的内涵和作用应变语的概念应变语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节师生关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所运用的语言。

应变语的作用吸引学生注意调控教学过程,第六节应变语,二、运用应变语的要求要有针对性要有分寸性要有自然性,第六节应变语,三、应变语的种类应变语主要用于应付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

在教学中,意外情况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教师自己,出现了教学事故;二是来自学生,如学生突然提出一些偏离教学中心的问题;三是来自外界的意外情况。

第六节应变语1.教师自身的失误课堂教学是一种及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在课前已经估计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误。

如读错字(口误)、写错字(笔误)、遗漏一些内容或卡壳等等,这就,第六节应变语2.来自学生的偶发事件课堂教学具有多元辐射的特征,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会随着教学内容而瞬息万变。

学生随时会有所领悟、联想并发现问题;也可能产生困惑、迷茫或偏见,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者老师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致使课堂出现异变。

此时教师就要及时运用教学应,第六节应变语,3.来自外界的偶然事件课堂应急变化是一种即境变化,它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

面对突发的课堂偶然事件,教师应该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心理品质,不能焦躁烦乱感情用事,而要,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第七节教学口语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一、教学口语综合运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计划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第七节教学口语的综合训练课堂教学,二、教学案例(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