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416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docx

新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8

 

新乐市“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

(征求意见稿)

 

新乐市发展改革局

2010年10月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当前和今后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机遇和挑战,明确“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保障措施,指导“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建设和谐新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复杂多变,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定的“十一五”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万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万元,比“十五”末增长%,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比“十五”末增长%,年均增长%。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预计2010年末三次产业比例为,基本形成了以二产为支撑、一、三产业稳步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十二五”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集中力量培育了新化、华宝、卫星民爆、奥星、久乐等一批骨干企业。

加快了新乐北部工业新区的建设,到“十一五”末,共家企业入驻。

培育建设了胶合板、石雕、电热毯、防水材料、灯具制造、食品加工、塑料加工、铸造、制鞋等特色行业经济小区。

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医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家,是“十五”末的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工业总产值达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长%。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传统农业优势,“三种两养”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建设了优质粮食、花生、西瓜、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末,优质粮食、花生、西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万亩;生猪出栏万头、奶牛存栏达到万头。

2010年末,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十五”末增加元。

第三产业加快推进。

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动漫影视、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得到初步发展,城乡消费市场建设快速推进。

预计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是“十五”末的倍,年均增%。

三、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扩大内需、招商引资等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突破亿元,达亿元,是“十五”时期的倍。

建设了五新精密铸件、华宝塑机、华宝塑料制品、新化季戊四醇、新化合成氨、晋煤集团金石化肥、利华药业、兴邦兽药、乐仁堂搬迁、久乐智能化安全气囊和自动预紧式安全带、多晶硅定向提纯、雨润集团120万头生猪屠宰、中医院扩建改造、垃圾填埋场、南水北调、百福园林、污水管网、烨京城市花园、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个工业、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为全市未来五年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

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高标准完成城市修编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扩张与提质并进,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增强,城镇聚集效应逐步凸显,城市品位提升显著,并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位列全省22个县级市第三名。

预计“十一五”末,全市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到万人;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一批重大项项目相继落户,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五年累计引进项目个,市外资金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倍,年均分别增长%。

六、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环境监测管理得到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实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生态公益林、两河绿化、退耕还林、高速路沿路绿化、南水北调沿渠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类标准,饮用水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达标率%,较“十五”末提高了个百分点。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加快科技创新和创牌活动,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取得科技成果项,申请专利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下岗人员培训人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以上。

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

卫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疾病预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参合率达%,实现了农村人口全覆盖。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以上。

文化、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加强了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数字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正在向数字城市迈进。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告、公示或社会听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国防教育进一步深化,和谐基础进一步巩固。

附表1: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2009年完成

2010年预计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6.7

2.全部财政收入(亿元)

3.5373

4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0947

2.3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2.8

145

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7.5

109.2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6.6

55

结构调整

7、城镇化率(%)

37.5

40

8、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31.7

9、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10、三次产业比例

资源环境

11、单位GDP能耗(吨标煤

0.7467

0.7168

12、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47

45.59

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14、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15、耕地保有量(万亩)

36.7905

36.7905

16、森林覆盖率净增量(%)

17.5

17.9

人民生活

17、人口自然增长率(‰)

6.5

6.5

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4477

15920

19、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7360

7950

社会进步

20、城镇登记失业率(%)

1.2

4以内

2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53

2.63

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2.36

93以上

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62

85.62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新乐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攻关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期。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正确分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科学制定新乐市“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意义重大。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资本、技术转移依然看好发展中国家,为我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全球将进入科技创新密集时代和绿色发展时代,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等重要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这同样有利于我市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为我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系列政策加快实施,国内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市地处京津冀都市经济圈腹地,接受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经济辐射的条件极为有利,将为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省市看,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作为我省本级的石家庄空港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市政要素、城市要素、产业要素和交通要素的加速聚集将为我市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从我市自身看,一是我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新乐地处京石城镇走廊和国家南北物流干线的重要单元,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优化开发地区,是国家南北主干线京广铁路、晋煤东运主要干道神黄铁路和在建的京石城际快速客运专线的重要节点,是7条首都放射线中的北京—港澳线的重要节点。

二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建设了金石化肥、奥星药业、烨京城市花园等一大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为“十二五”期间我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挑战

1、经济总量不大。

预计“十一五”末,全市GDP总量为亿,虽然较十五末增长了倍,但与全国、全省发达区市相比,总量依然偏小。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有效解决总量偏小的矛盾,仍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2、产业层次较低。

工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农业规模效应不足,品牌影响力小;传统服务业急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力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3、城市化进程缓慢。

“十一五”末,全石家庄市城市化率已达%,而我市仅为%,比全市城市化率低个百分点,与我市工业化率发展水平极不相当,城市建成区面积偏小,城市人口偏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4、农业基础设施仍然不牢。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不强,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5、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育、卫生科技、文体等社会事业方面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仍然不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有效改善民生,实现共建共享仍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6、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

环境容量有限,承载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其他要素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如何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建设“繁荣舒适的省会次中心”目标,加快实施“一城二区”发展战略,努力把新乐打造成“门户型、口岸型、枢纽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原则。

始终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2、坚持加速融入原则。

发挥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主动承接国家、省市相关产业的转移,充分发挥担当临空经济区市政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及其他功能区的作用,加速新乐融入京津冀都市经济圈进程。

3、坚持统筹发展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协调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全方位多区域合作,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5、坚持成果共享原则。

以民本民生为出发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改革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按照加快发展、加速融入、统筹发展、改革创新、民生为本的要求,结合新乐现有发展基础、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3个翻番,即: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比“十一五”末的亿元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比“十一五”末的亿元翻一番;投资规模突破亿元,比“十一五”末的亿元翻一番。

逐步提高在全市的经济排名,实现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结构调整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亿元,占三次产业比重达到%;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调整为“十二五”末的。

城镇化率以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力争达到%。

3、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以上和%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Ⅲ类标准,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大气指标,继续保持空气优良率在全市领先地位。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4、社会发展目标。

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事业网络。

科、教、文、卫、体及广电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安全,应急机制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5、人民生活目标。

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以上,。

就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附表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10年预计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目标

属性

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2

预期性

2.全部财政收入

4

15

预期性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35

15

导向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5

20

导向性

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9.2

22

导向性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5

22

导向性

结构调整

7、城镇化率(%)

40

预期性

8、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5

预期性

9、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10、三次产业比例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1、单位GDP能耗(吨标煤)

0.7168

-4

约束性

12、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吨)

45.59

-3

约束性

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

约束性

14、二氧化硫排放量

-2

约束性

15、耕地保有量(公顷)

36.7905

36.7905

约束性

16、森林覆盖率净增量(%)

17.9

约束性

人民生活

17、人口自然增长率(‰)

6.5

6.5

约束性

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5920

10

预期性

19、农村居民纯收入(元)

7950

8

预期性

社会进步

20、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内

4

导向性

2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63

预期性

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3以上

预期性

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62

预期性

备注:

1、导向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预期性指标是凝聚人民意愿的战略意图,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政府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导向性、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

第四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增强经济竞争力,必须着眼于加快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改变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为重点,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散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

“十二五”期间的基本取向是:

支持创新,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以服务业推动城市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经济区域竞争力。

一、做强提升工业。

继续加强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主体地位,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竞争力。

1、稳步提升化工产业。

以新化、金石、卫星民爆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支持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延长产业链,加快新化公司扩建改造、高效环保洗涤用品、涂层缓释一次肥二期、乌洛托品生产、卫星民爆雷管生产线扩能技改项目、金石化肥合成氨系统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最终实现产业效益提升。

力争到“十二五”末,化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完成企业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见附表3)

2、做优制药产业。

以奥星药业、兴邦兽药、华强药业为依托,加强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实现与优势资源企业的合作,建设奥星药业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和麻醉药、原料药基地项目、抗癌医药保健产业园、高新技术生物制药等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制药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完成企业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见附表4)

3、打造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

以东方久乐、五新铸件、华宝集团塑料机械为龙头,按照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钒钛耐磨铸件、重型机械加工及零部件、精密齿轮、矿山设备、五金制品等重点项目。

开工建设东方久乐气体发生器生产线和方向盘发泡线、汽车控制器制造、空气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电动轿车生产、轮胎生产线项目、产气药和传火药生产线等项目。

把工业新区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投资环境好、管理机制活、发展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

力争到“十二五”末,机械制造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完成企业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见附表5)

4、做大做强能源产业。

加快发展热能、电能,培育发展太阳能、生物质等新型清洁能源。

加强跑办,完善各项有关手续,开工建设中电投一期2*350MW燃煤发电机组和国能300MW生物发电机组,同时力争完成中电投二期2*6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的批复并争取开工建设。

到“十二五”末,总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逐步达到万千瓦。

(见附表6)

5、做响食品加工业。

依托我市丰厚的农牧产品资源,以雨润集团新乐腾飞肉类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为龙头,谋划发展粮食深加工、花生深加工、西瓜深加工、肉类深加工、乳制品加工、航空食品加工项目。

力争到“十二五”末,食品加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完成企业利润亿元,上缴税金亿元。

(见附表7)

6、加快其他工业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电子、服装加工等其他工业。

(见附表8)

二、全面振兴服务业。

加快发展物流业、房地产业、商贸业、休闲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聚集人气,繁荣经济。

1、加快推进临空产业。

抓住空港物流园建设的契机和适应社会消费结构升级转型的需要,以建设石家庄北部商贸次中心为出发点,与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相辅相成,以空港物流园区为核心,建设特色专业交易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引进大型超市,扶持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生活服务企业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竞争有序、辐射周边的商贸物流体系。

“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花卉、蔬菜、汽车配件、服装加工原辅材料等特色专业交易市场,汽车、家具、农产品、冷链等现代仓储物流项目。

(见附表9)

2、打造石家庄北部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配合“两高两铁”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枢纽经济”,以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为重点,构筑全方位、多功能、连接周边的区域集散网络,拓展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规模和集聚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以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伏羲文化园、燕赵文学艺术馆为依托,发展伏羲文化和动漫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承载能力,突出休闲旅游主题,积极培育“伏羲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主题公园、木刀沟滨河●艺墅生态旅游休闲区、名人集团总部搬迁及影视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形成集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动漫影视、休闲娱乐、旅游商业等多种业态的为一体开发模式。

(见附表10)

4、重点推进房地产开发。

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城区土地综合利用率,实现房地产土地集约发展;引入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带动区内商用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竣工投用北美花园、泽丰园、鑫汇家园、烨京城市花园、清华园、星河湾等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见附表11)

5、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

支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引导文化传媒、会展、法律、中介等其他新型服务业业态健康发展。

三、稳步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扬长避短,主攻产业化,坚持特色化,促进规模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围绕“三种两养”五大发展重点,搞好特色农业基地规划布局,继续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林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地道路、灌溉用水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管理,把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重点是完成万亩的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万亩的优质花生种植基地、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个存栏万头的奶牛养殖基地、个存栏万头的肉牛养殖基地、个存栏万头的优质生猪养殖基地、个禽蛋基地。

到“十二五”末,粮食总产要稳定在万吨以上,花生、西瓜、蔬菜总产分别达万吨;肉、蛋、奶分别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