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177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x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4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

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

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

师:

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

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

(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释题。

师:

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师: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

(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

(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

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

(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诗意。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师:

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师:

为何“无处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

(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

“跑、寻”属于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

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

宋朝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

(板书课题,释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

(翁媪:

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回答看到的画面。

(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

(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

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

(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

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

(醉:

酒后微醉相媚好:

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

(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

(卧在溪边剥莲蓬)

(3)“卧”什么意思?

(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呢?

(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

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

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

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和谐、幸福……)

四、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存词有六百多首。

(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品,假若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的都是农村朴素恬静的生活。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词语教学入手,疏通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描述的情境,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

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我引导学生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

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

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

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

“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

种瓜、养花

屋后:

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

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

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

(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3.天窗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什么是天窗?

2.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

(学生的回答可不局限于课本)

3.天窗虽小,却给大文学家茅盾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1)学习生字。

藉:

也读jí,如狼藉。

蝙:

不要误读为biǎn。

瞥:

读piē,不要误读为piě。

(2)词语解释。

慰藉:

安慰。

霸气十足:

专横的气势。

4.齐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结构。

(课文主要讲了与天窗有关的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天窗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写从天窗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5.默读课文,思考:

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用课本原话概括。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余学生听,并思考:

为什么不直接写“天窗”,而要写两段跟“天窗”毫不相干的文字?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为引出“天窗”作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过渡:

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课件出示这句话)什么叫“唯一的慰藉”呢?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神奇的”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为了采光而在屋顶开了一个小方洞,装块玻璃,成了天窗。

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

找一找“唯一的慰藉”出现了几次?

(两次)

2.读第4—5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

我们知道了夏天阵雨来时,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3.在夏天阵雨天时,为什么天窗会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理解文中的“偏就不许”,体会孩子们不愉快的心情。

(3)出示句子:

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①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②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

(好,写出了屋子的静和黑)

(4)教师读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听着音乐,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是怎样扫荡这世界的。

(学生交流)

4.过渡:

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们的呢?

默读第6、7自然段,用“”画出孩子们看到的,用“”画出孩子们想到的。

5.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一粒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孩子们想象的大胆;抓住由“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孩子们想象的新奇。

6.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师小结:

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们十分孤独、寂寞,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唯一的慰藉。

7.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出示句子,填空。

因为有了天窗,你才看见,才会联想到。

(2)师:

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很多,实在是太神奇了!

所以,作者动情地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生:

是应得感谢的)

三、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愿它带着大家的童心,自由放飞,让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教学板书]

3.天窗

天窗来历

唯一的慰藉(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教学反思]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课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但意蕴深刻。

在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决问题。

一堂课书声琅琅,效果较好。

课文中的“想象”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只是理解了表层,其实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练笔的环节,让学生思考:

通过天窗还可以看到哪些景物?

由此你能想到什么?

由于时间没能合理分配,导致缺失这一环节,今后我会更加注意。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范读第1、2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

2.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

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绮丽、回旋、纤细、谈心、应和。

)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正确,就跟着他连读两遍。

3.“应和”的“和”还有什么读音?

(课件出示)

4.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

5.既然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

纠正字音。

三、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

3.思考:

到底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一样,走过村边?

(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再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鸣响、低语、叮当声、铃声)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

谁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指名反复读)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

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

(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

6.课件出示: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1)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燕子、白云、垂柳、姑娘。

(2)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

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自读课文)

(3)谁想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

(2—3人)

7.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8.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称赞它吧!

(课件出示7自然段)还有谁来赞美它?

(1)第1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四、小结

是啊,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是春天的明镜,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沉醉)。

[教学板书]

4*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沉醉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为了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感知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安排了自读、默读、边画词语边读、有感情地读、听老师范读、齐读等环节。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

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转述》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1.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他”,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接一个往后传。

注意:

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

十四个人吃十四个柿子)2.我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

3.请出最后一个同学:

请你大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乐了吧,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吗?

幸亏这是个游戏,不然可闹大笑话了。

看来我们待会儿可得认真听啊!

4.揭题。

刚才的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

转述),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该注意什么呢?

(听清楚、说明白、有礼貌)

二、学习文本内容

(出示本次口语交际插图内容)根据课件出示的情境,分小组练习转述。

转述事情,一定要记住要点。

如果需要转述的内容没弄清楚,要想办法确认。

1.自由朗读课本中的两则情况,弄清楚转述的内容。

2.尝试练习。

(1)不要忙着举手。

想想刚才通知的内容是什么。

每个人先在心里说几遍。

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2)同桌互相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3)角色扮演,练习转述。

(4)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3.师生评议。

4.小结转述要求:

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转述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三、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