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743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docx

三基护理名词解释大全

1护理:

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2护理学:

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3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4基本需要是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及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需要。

5压力—在生理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于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6压力原:

又称应激原,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7适应是指人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致使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以维持平衡,它包括个体和宇宙间的各种保护性调整。

8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

9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10主观资料:

护理对象的主观感觉,是护理对象对自己健康问题的体验和认识。

11客观资料: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所获得的有关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资料。

12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3医疗诊断:

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症,以指导治疗。

14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而提出的,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活动后达到的健康状态或行为的改变,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15护理质量反映的是当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时,满足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

16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学教育。

17护理质量缺陷:

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与结果发生或给病人造成损害者,统称~

18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9心理护理:

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20心境是具有感染性的,是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一般是弥散性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

21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22恐惧:

是一种人们在面对危险情境或对自己预期将要受到伤害而产生的较高强度的负性情绪反应;

23抑郁:

是一种情绪低落状态;

24心身疾病:

也称心理生理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伴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其疾病过程的诊断治疗护理都需要采用心身统一的观点及注重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25护士职业角色化:

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该职业的角色人格,形成较稳定的足以胜任职业的角色行为方式。

26愤怒:

是一种较强烈的因个体与挫折或威胁抗争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27焦虑:

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回给自己造成危险和祸害或需要自己做出极大努力去应对的情况等所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严重时,可表现为惊恐。

28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凡是必需的或者是属于适应证范围的,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都应保证不使病人身心受到损伤。

29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0健康促进是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由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31健康相关行为:

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

分两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32病人学习目标;是指护士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病人的学习需要与病人共同制定并通过病人学习能够实现的目标。

33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代谢中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34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幼儿)。

35肠外营养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36肠内营养系在病人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不能或不愿经口摄食或经口摄食量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采用的营养供给方式。

37骨髓是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成人总量约1500ml,占体重的4.6%;

38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颗粒吸水力量的总和;

39安静时,绝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流动,这部分血液称为循环血量,还有一部分滞留于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红细胞比容比较高,称为贮存血量。

40在某些情况下,如窦房结起搏功能不全,冲动下传受阻或某些心肌组织兴奋性异常升高时,则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有机会表现出来,成为起搏点,称之为异位起搏点。

41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临床上称为窦性心律。

42在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时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跳动的,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人工刺激或由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则可引起心室肌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43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44呼吸: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5渗透性利尿:

由于肾小管中溶质浓度高,渗透压大,妨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46脊髓休克: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47牵张反射是指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导受牵拉时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48牵涉痛:

内脏病患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

49因血管阻塞造成血供减少或停止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位梗死或梗塞。

50不典型增生:

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但尚不够癌的诊断标准;

51癌前病变:

指一类具有癌变倾向,但不一定都会转变为癌的良性病变;

52原位癌:

指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侵犯到间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53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

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54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55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是短暂地出现在血中,有可能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56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57毒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独特的临床中毒症状,如百喉破伤风

58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必须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59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60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非遗传的),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异种、异体抗原而获得的针对某种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力;

61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62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63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64毒性反应:

一般是指药物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异常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变化;

65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66变态反应:

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

67药物依赖性:

是指长期持续使用或周期性的使用某种麻醉或精神药物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对药物表现一种强迫性的连续后定期应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

68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时,可被该处的一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下降,称为首过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

69耐受性:

指在多次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

70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消除的速度,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71戒断症状:

机体长期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后,出现了身体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即可产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的异常反应。

72健康危险因素:

指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73职业性有害因素:

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

74发病率:

表示某一时期内暴露人口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75医院感染;广义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狭义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非已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可出现在住院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

76清洁使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物,减少微生物的过程。

77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78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79高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

80中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81低水平消毒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

82环境:

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中和。

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83主动卧位:

指病人自己采取的卧位。

见于轻症病人,通常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舒适卧位,并能随意变换卧床姿势。

84被动卧位:

指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

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有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

85被迫卧位:

指病人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6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87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88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89制动即活动受限,指身体的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的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90全范围关节运动:

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分主动性和被动性。

91稽留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

92弛张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93间歇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可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多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

94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95间歇脉是指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依次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个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96潮式呼吸:

又称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秒),又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似潮水起伏;

97间停呼吸:

又称BIOTS呼吸。

又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98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99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100真性尿失禁:

膀胱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的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101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的溢出少量尿液。

102压力性尿失禁:

当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升高,以致不自主的有少量尿液排出。

103输液颗粒:

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这种小颗粒在溶液中存在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判断液体的质量。

104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105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106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变。

107意识模糊:

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108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109安乐死:

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频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停止无望的救治或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110临终关怀:

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11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

112护理效果:

指病人接受治疗或护理后的反应结果。

11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是指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院前急救),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诊治,少数危重病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室救治的过程。

114咯血:

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

115经鼻气管插管术:

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带气囊的塑料导管经鼻所做的气管插管术,可避免损伤性气管切开和痛苦较多的经口气管插管术。

且可长期的保留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16无创通气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震荡及膈肌起搏等。

1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因大多数肺气肿病人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很难和慢性支气管炎截然分开,故临床上将具有气道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统称为COPD

118肺心病是指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称为肺心病。

119重度哮喘:

是指病人休息时也明显气促,呈端坐位,张口呼吸,焦虑或烦躁不安,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大汗淋漓,心率和呼吸明显增快,有奇脉、发绀,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无效,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120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病人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后发生的感染,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期间发生新的感染。

1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和大手术)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

122自发性气胸:

在没有创伤或人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123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即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无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的因素。

124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很少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125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称

126心肌梗死:

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征性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127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将特殊的导管材料和球囊装置,经皮肤送至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缓解症状的一种导管治疗技术。

128人工心脏起搏:

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

129导管射频消融:

通过置入人体的导管顶端发放射频电流,使电极局部组织产生阻力性热效应,形成凝固性坏死去除异位致心律失常灶,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130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耳指肠壶腹部乳头开口处插管

131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132消化性溃疡:

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133肝性脑病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由于意识障碍是可逆的,严重时可发展为昏迷状态,因此又叫肝性昏迷

134急性胰腺炎:

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135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在一定时间内由肾小球清除某一物质所含相当该数量物质的血浆毫升数,以ml/min为单位表示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36肾病综合症:

指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3水肿4高脂血症

137尿路感染:

指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感染性炎症。

138急性肾衰竭:

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期内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139腹膜透析:

指向病人腹腔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

140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病人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141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指一种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功能衰竭所致的贫血。

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全细胞减少为特征。

142过敏性紫癜:

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14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免疫因素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

144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45白血病:

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浸润骨髓及全身各组织脏器,使正常造血受抑制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146多发性骨髓瘤:

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147恶性淋巴瘤:

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148血友病:

是一组最常见的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49糖尿病: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150.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观察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糖的动态变化,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耐受情况。

151糖化血红蛋白A1:

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起量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有a、b、c三种,以GHbA1c为主,常写成HbA1c。

由于红细胞在血循环中寿命约为120天,因此HbA1c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是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HbA1c正常值为3%-6%。

152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方法。

将放置速效胰岛素的容器通过导管分别与针头和泵连接,针头置于腹部皮下组织,用可调程序的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胰岛素注射,模拟胰岛素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峰值释放,胰岛素剂量和脉冲式注射时间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

15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154甲状腺危象:

是在甲亢未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致甲亢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

155尿崩症:

是指精氨酸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门缺乏,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

24小时尿量可多达5-10L,尿比重在1.005以下。

156脑梗死:

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等。

157癫痫持续状态: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158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映,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59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感染性疾病和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感染。

160急性蜂窝织炎:

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161丹毒:

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及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

162细胞移植:

指移植某种大量游离的、具有活力的细胞,采用输注到受者的血管、体腔或组织器官内的方法。

如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治疗失血或贫血;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等。

163组织移植:

指某一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软骨、血管等或整体联合的几种组织的移植。

一般采用游离移植或血管吻合移植以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