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705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考点梳理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考点讲解梳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能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卫星照片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

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度数

0°——90°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0°——180°

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字母

表示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重要

的经

纬线

0°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

低纬度:

0°——30°

中纬度:

30°——60°

高纬度:

60°——90°

南北回归线:

23.5°N、23.5°S

南北极圈:

66.5°N、66.5°S

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

0°和180°

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

20°W、160°E

西半球:

160°E—180°—20°W

东半球:

20°W—0°—160°E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例:

 

 A(0°,60°W) B(30°S,75°W)     A(0°,30°W) B(30°N,60°E)

 C(30°S,0°)        C(30°S,60°E)

甲:

50°N、20°E

北半球、东半球

中(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

20°S、170°W

南半球、西半球

低(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热带,有次阳光直射

甲、乙所在的纬线较长的是。

甲、乙所在的区域实际范围较大的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

逆时针

南极上空:

顺时针

一天

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3)重要节日时地球运动在轨道的位置、每个节日时东营的昼夜长短情况,影子变化情况,季节等。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热带的特点是:

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的特点是:

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的特点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温度带与纬度带的比较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

在1:

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

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

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C)

 A、1:

200000 B、1:

1000000 C、1:

30000

例2:

比例尺大的北京市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却详细,画出了铁路线、河流和市区轮廓;比例尺小的中国地图,内容则简单,北京市只画成方为块,市区画成小圆点。

 

3、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

                        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

例:

                        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

 

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a辨别南北纬: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b辨别东西经:

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纬线上的各点为正东正西。

c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如:

上面左图中,B位于A的正东面,D位于C的正北面。

d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

①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

如:

上面右图中,A、B、C、D都位于南极点的正北。

②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在极区判定方向,一般分两步:

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向。

地球自转方向无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

(3)只告诉经纬度的两个点判断方向,也是分两步:

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

例,甲地(30°S,60°W)在乙地(45°S,30°W)的什么方向。

根据纬度30°S、45°S判断出甲应在乙北面,根据60°W、30°W判断出甲应在乙的西面。

合起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例:

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

左图中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正北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东南方向。

 

【例2】根据图1.3-19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

(5)D在A方向

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

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答案:

(1)l00°W,30°N

(2)正东(3)正南(4)东南(5)西南

金钥匙:

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若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180°,则接一般规律与所计算度数方向一改,若两点间经度和大于180°,说明计算经度的方向不是最近方向,应改为相反的方向去判方向,例第(5)小题容易错答为东南方向。

【例3】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

请判断A地的位置。

画图验证。

答案:

A点为北极点

4、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

A是相对高度B是海拔

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

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④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     (山谷)(图中虚线)  (山脊)(图中虚线)

 

(盆地)      图中A(鞍部)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计算相对高度。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

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和D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读左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②鞍部

③陡崖④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

甲、乙、丁处若有村庄,需要搬迁的是

(3)途中数字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4)若在甲地西面的山顶处迷路了,如何办?

(5)请在图中画出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水上漂流活动的河段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共9分

 

(1)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       米。

 

(2)该图的等高距为。

 (3)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

4)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原因是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C         E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

(阴影为陆地)

 A是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B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C是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3、七大洲的分布: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

太平洋:

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

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

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

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

(课本30面图2.7)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6、在下图中指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二、地形

1、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

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高原:

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

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脉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

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2、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北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

西部山地、东部中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大洋州: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极洲:

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

三、海陆变迁

 1、德国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表不是一个整体,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②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③板块的相对运动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地貌

案例

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

板块

碰撞

山脉

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阿尔卑斯山系

主要山脉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

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撞而成;

落基山脉是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3、火山地震

①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沿岸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②分布成因:

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日本、印尼、智力、墨西哥(英国、澳大利亚等地震少的原因

第三章世界的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

气候

区别

1、短时间2、多变性

1、较长时间2、相对稳定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课本46面图3.6)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

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西北风六级)     (北风六级)      (东北风八级)

二、气温和降水

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

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1月气温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气温最高,8月最低。

②日平均气温:

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61):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例:

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

B地的气温是_24℃_

4、降水的主要形式有: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P65):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

原因:

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雨极乞拉朋齐(印度),世界的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智利)

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

-15

-6

6

14

19

24

21

16

5

-7

-16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6

169

112

57

24

12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因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②海陆分布:

气温: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水: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近海背风地区降水少,远离海的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地势:

气温:

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降水:

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④人类活动: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

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例: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比东侧多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地势因素。

同一纬度的北京降水比兰州多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

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

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终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

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30°

大陆内部、西岸

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终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0°

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海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

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

朝鲜半岛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

北部

冬冷夏热,降

水少,温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温和多雨

寒带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少雨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脉、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①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

⑤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世界最典型的。

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分布在地中海周边。

非洲的热带面积最大。

十三.读亚欧大陆图,回答:

(8分)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C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洋流因素④地形因素

(3)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与哪个地点相同()。

①A点②B点③C点④D点

(4)这四个点都位于()。

①热带②北温带③南温带④寒带

十四.下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回答(12分):

(1)两地都位于(南、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

(4)B地的气候特点是,。

(5)A地是___________气候,B地是____________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总数在2011年达到70亿。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8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2、与人口增长有关的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一定时期内活产婴儿数/同期平均人口总数﹡100%

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总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

 3、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同:

非洲最快,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

  例:

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B )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4、人口密度=该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总面积(单位:

人/平方千米)

  例1:

某国的总人口是1200万,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该国的人口密度是___人/Km2。

  例2:

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就一定人口多吗   ( 不一定 )

 5、世界人口分布: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南部等中低纬度临海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这些地区是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少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纬度高)、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地势高)、原始的热带雨林(赤道附近)

 6、人口问题有两个方面:

①人口增长过快:

环境问题(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语言、宗教

1、人种:

根据人类肤色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2、世界人种的分布: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和美洲的土著人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州。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的黑种人是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的。

南美洲种族成分非常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融炉”。

 3、世界的语言:

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语言是联合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